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主要分支狭窄≥75 %的 42例冠心病患者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将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伴或不伴侧支循环两组。统计分析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室壁瘤的发生率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室射血分数 ,1 2导同步心电图测定QTc离散度。结果 :伴与不伴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无侧支循环患者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的发生率较高 (P <0 .0 1 ) ,左室射血分数低 ,QTc离散度增加。结论 :侧支循环的建立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沈文均  周建庆 《宁波医学》2000,12(4):166-167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75%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这一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循环为Ⅱ ̄Ⅲ级形式占70.3%,而在 高血压 占44.355,差异有显著性;右冠状动脉病变的Ⅱ ̄Ⅲ级形式占61.91%,而在左冠脉病以占40.515,差异有显著性;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CCC形成,将26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对CCC形成组者,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26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401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与B组(P<0.05 ), B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组(P<0.05); 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MI、血清HDL-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CAD)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并对照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将10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CCC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10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160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A与B组(P<0.05),B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A组(P<0.05);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心肌梗死(MI)、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良好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5.
6.
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赞赏影,62例有冠状动脉狭窄,其中20例存在侧支循环,占32.3%。经分析发现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关,病变越严重,侧支循环发生率越高,多支病变单支病变更易形成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侧支循环与临床关联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惠根  王肖龙 《上海医学》1994,17(10):575-577,621
对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32例有≥50%冠脉狭窄,12例存在侧支循环,占37.5%。经分析其与心绞痛、心梗、左室EF的关联,提示侧支循环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有侧支者心绞痛的发生率较低,且侧支对提高左室功能有一定影响。侧支循环作为严重冠脉病变的代偿,可能降低冠脉本身病变所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了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探讨糖尿病对冠脉倒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将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脉血管直径狭窄≥75%的385例冠心病患者按有无糖尿病分成两组,在以55岁为界分为4个亚组,进行侧支循环情况比较。结果 冠脉开放率糖尿病组(44.5%)低于非糖尿病组(69.5%),P<0.05;其中<55岁糖尿病组(68.0%)高于非糖尿病组(37.7%),P<0.05;≥55岁糖尿病组(42.2%)低于非糖尿病组(67.4%),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发展程度与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 ,是目前能较客观、直接显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多少、范围、程度及建立方式等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而其所显示的侧支循环是冠心病(CHD)的重要征象之一。现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8年5月~2 0 0 3年8月间的2 89例CHD病人(均经CAG证实)的侧支循环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89例CHD中,男2 13例,女76例。年龄31~89岁,平均5 9 3±7 6岁。其中2例因瓣膜置换术前需排除同时合并冠心病,余2 87例均为临床直接怀疑冠心病而做CAG。1 2 CAG方法 设备应用菲利浦IntegnrisV5 0 0 0机。2 89例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 (冠脉 )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特点 ,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 12 2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造 )证实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冠心病病人 (侧支循环形成组 ,A组 )及 131例冠脉病变程度相似而无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病人 (无侧支循环形成组 ,B组 )的冠脉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98 4 %的A组患者有 1支冠脉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 ;与B组相比 ,A组患者中多支冠脉闭塞率明显增高(30 0 0 %比 11 4 5 % ,P <0 0 1) ;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 (75 77%比 6 0 2 7% ,P <0 0 5 )。此外 ,完全闭塞冠脉的侧支循环形成率较次全闭塞冠脉明显增高 (5 8 0 9%比 4 0 2 0 % ,P <0 0 5 )。结论 :冠脉侧支循环形成患者 98 4 %存在完全或次全冠脉闭塞性病变 ,其严重程度是侧支循环能否形成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意义及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298例,根据冠状动脉影结果分为两组:有侧支循环组(n=148)和无侧支循环组(n=150)。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血脂、以及冠状动脉管炎病变特点、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无侧支循环组相比,有侧支循环组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闭塞率及完全闭塞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2%比10.7%,P<0.01;85.8%比28.0%,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也证实:闭塞血管数及闭塞程度与侧支循环形成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侧支循环多出现在病变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管腔狭窄≥ 75 %的冠心病人的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以及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 在高血压组侧支循环为Ⅱ~Ⅲ级形式的占 70 .3% ,而在非高血压组占44 .35 %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36 2 ,P <0 .0 1) ;右冠状动脉病变的Ⅱ~Ⅲ级形式占 6 1.91% ,而在左冠脉病变中仅占 40 .5 1% ,差异有显著性 ( R =0 .40 0 ,P <0 .0 1) ;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左室后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在高血压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明显增加 ,左心室后壁厚度与侧支循环开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冠心痛(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形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Rentrop分级评价方法,对33例具有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且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的CCC进行评价、分析,并与同期116例具有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但不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NDM组)的CCC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冠脉闭塞血管分布相似,但DM组多支闭塞病变病例多见,而NDM组单支闭塞病变病例多见(P<0.05).DM组平均闭塞血管为(1.66±0.56)支,明显高于NDM组(1.31±0.61)支(P<0.05).总体CCC出现率及总体良好CCC出现率DM组均分别低于NDM组(均P<0.05).DM组中的单支闭塞病例的CCC出现率及良好CCC出现率均分别低于NDM组中的单支闭塞性病例(均P<0.05).DM组中的多支闭塞病例的CCC出现率及良好CCC出现率也均分别低于NDM组中的多支闭塞性病例(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rejection faction,LVEF)DM组为(38.3±18.4)%,低于NDM组的(49.6±16.7)%(P<0.05).结论:CHD患者中CCC的形成及功能与DM有关,DM是CCC形成及功能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的数量、表型、功能状态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CCC)形成情况分为CCC形成组(A组,n=22)和无CCC形成组(B组,n=18)。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冠状动脉血单个核细胞,行DC体外培养与扩增,观察DC形态,检测收获细胞总数和DC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与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结果:(1)冠状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成功培养出典型DC,两组DC形态上无差异;(2)A组收获细胞数为 (3.95±1.41)×106,B组收获细胞数为(2.76±0.92)×106,A组收获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A组DC数为(1.54±0.96)×106,B组DC数为(0.99±0.46)×106,A组DC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4)两组CD1a阳性细胞比例; MFI, CD1a与CD80, CD83, CD86双阳性细胞比例及M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SI为4.96±2.30,B组SI为2.66±1.04,A组SI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形成患者DC的数量显著增加,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24-2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血管完全闭塞并成功开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0例,根据Rentrop分类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0级或1级)和侧支循环良好组(2级或3级);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N端脑钠肽前体指标、6 min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术后1个月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水平低于术后1个月(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术后1个月NT-proBNP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侧支循环与不同时间点NT-proBNP指标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LVEDD水平均低于术前,LVEF值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程度侧支循环与不同时间点6 min步行试验距离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术前心功能及活动耐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后的心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狗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观察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健康杂种犬 2 4条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苯那普利组、对照组。结扎前降支近端 ,测量冠状动脉舒张压 (DCP)、侧支返流量 (Qret)及主动脉舒张压 (DAP)。术后给予不同药物干预 ,采血测定血浆ACE活性。第 2次手术后 ,将狗处死 ,提取标本 ,观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以及组织ACE活性。结果  (1)卡托普利、苯那普利组用药前、用药后 10d及用药后 2 5d血浆ACE活性分别为 (5 7 6± 0 8)U/L、(2 4 1± 0 6 )U/L、(2 4 3±0 6 )U/L及 (5 9 5± 1 3)U/L、(2 4 4± 0 4 )U/L、(2 4 0± 0 5 )U/L ,用药后两组血浆ACE活性均明显降低 (P <0 0 1)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照组、卡托普利组、苯那普利组心脏组织ACE活性分别为 (13 0± 2 9)U·L-1·g-1、(7 9± 1 6 )U·L-1·g-1及 (1 83± 0 74 )U·L-1·g-1。卡托普利、苯那普利组AC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苯那普利组ACE活性明显低于卡托普利组 (P <0 0 1)。 (2 )对照组、卡托普利组用药后DCP明显升高 [(3 4 5± 0 6 3)kPa及 (3 4 2± 0 5 9)kPa ,P <0 0 5 ]  相似文献   

17.
来庆友 《河北医学》2000,6(5):389-39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心肌梗塞(MI)患者进行冠状造影及三年随访资料研究,其中36例侧支积分〉1(CC组),另32例侧支积分〈1*(NCC组)。结果:与NCC组比较,CC组的多支病变及冠脉次全闭塞率较高(P〈0.01),侧支循环及心功能较好(P〈0.01~0.05)。两组的冠脉狭窄,迂曲,钙化程度相似(P〉0.05)。随访研究发现,CC组的近两年优于NCC组(JKP〈  相似文献   

18.
游咏  莫靓  桂庆军  尹凯  李熠  沈元琼 《吉林医学》2012,33(16):3367-3368
目的:检测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CAM-1浓度,探讨ICAM-1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与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冠脉造影检查,收集主要冠脉至少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ICAM-1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为侧支循环未形成组(n=47),1~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组(n=61)。结果:与侧支循环形成组(243.08±70.90 ng/ml)相比,侧支循环未形成组血清ICAM-1浓度(286.38±56.27 ng/m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冠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ICAM-1浓度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陈世蓉  赵超美 《西部医学》2006,18(4):395-396
目的评估心电图、运动平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症状疑诊冠心病的病例60例,每例患者均在2个月内做心电图、运动平板及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为对照。结果在心电图阳性15例中冠脉造影阳性8例,心电图阴性45例中冠脉造影阳性22例;在运动平板试验阳性38例中冠脉造影阳性31例。冠脉3支以上严重病变的运动时间、运动量较1、2支病变和非冠心病小,运动达阳性时平均心率低。结论普通心电图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低,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阳性率高,其运动时间、运动量和最大心率值对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