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Aβ2 5-3 5致PC12细胞损伤后线粒体COX活性和ATP合成的改变及人参皂甙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Aβ2 5-3 5损伤PC12细胞 ,人参皂甙处理前后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COX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线粒体能荷。结果 Aβ2 5-3 5损伤PC12细胞后 ,线粒体COX活性降低 ,线粒体ATP、ADP含量降低 ,人参皂甙能提高线粒体COX活性及ATP、ADP含量。结论 人参皂甙通过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Aβ2 5-3 5致PC12细胞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淀粉样β蛋白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保护作用。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设计:随机设计。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3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完成。方法:P12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在96孔板每孔中接种100μL细胞悬液,在胶原被覆的25cm^2培养瓶中接种5mL细胞悬液,培养24h后,分别加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培养24h,再加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25~35(0.01μmol/L.2μmol/L、20μmol/L)培养24h。将收获好的96孔板以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存活率。收获25cm^2培养瓶中的PC12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奥氮平对PC12细胞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存活率的测定,PC12细胞中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细胞存活率比较: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细胞活性从75%降低到35%;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性明显提高。②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Bax表达的影响:0.01μmol/L,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增加,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使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减低。③奥氮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0.001μmol/L、0.01μmol/L淀粉样β蛋白处理的PC12无变化,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对PC12细胞表达亦无影响;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表达增高,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升高。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25~35能够诱发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培养的PC12细胞中高表达。②奥氮平具有降低其表达,提高PC12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Bcl-2、核因子κB(NF-κB)、C-myc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中Bcl-2、NF-κB、C-myc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cl-2、NF-κB、C-myc蛋白在DLBCL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21%、62.69%、77.61%,在R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9.05%、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结外部位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IPI分级显著相关(P0.05);NF-κB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发病部位、临床分期、IPI分级以及血清LDH水平显著相关(P0.05);C-myc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血清LDH水平以及结外部位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临床分期、IPI分级显著相关(P0.05)。Bcl-2与NF-κB在DLBCL组织中表达呈较强正相关(r=0.671,P0.05),而与C-myc无相关性(P0.05),NF-κB与C-myc在DLBCL组织中表达呈较弱正相关(r=0.293,P0.05)。结论 Bcl-2、NF-κB、C-myc表达与DLBCL临床分期、IPI分级密切相关,三者可作为评价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淀粉样β蛋白能够诱导细胞凋亡。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其保护作用。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科。设计:随机设计。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3在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医学院神经精神研究所完成。方法:P12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在96孔板每孔中接种100μL细胞悬液,在胶原被覆的25cm2培养瓶中接种5mL细胞悬液,培养24h后,分别加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培养24h,再加不同浓度的淀粉样β蛋白25~35(0.01μmol/L、2μmol/L、20μmol/L)培养24h。将收获好的96孔板以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存活率。收获25cm2培养瓶中的PC12细胞,应用Westernblot检测奥氮平对PC12细胞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存活率的测定,PC12细胞中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细胞存活率比较: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细胞活性从75%降低到35%;50μmol/L、10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活性明显提高。②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Bax表达的影响:0.01μmol/L,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增加,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使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减低。③奥氮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0.001μmol/L、0.01μmol/L淀粉样β蛋白处理的PC12无变化,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对PC12细胞表达亦无影响;2μmol/L、20μmol/L淀粉样β蛋白25~35处理的PC12细胞表达增高,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升高。结论:①淀粉样β蛋白25~35能够诱发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培养的PC12细胞中高表达。②奥氮平具有降低其表达,提高PC12细胞存活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雪莉  丹桂平  孙圣刚  童萼塘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10-112,F0003
目的:观察雌激素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P^+)引起PC12细胞损伤的过程中对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影响,从而阐明雌激素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①细胞分组:对照组;雌激素组;雌激素+MPP^+组;MPP^+组。②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建立:用250μmol/L的MPP^+处理细胞,造成细胞凋亡的帕金森模型。(3)应用SABC法检测PC12细胞内的Bcl-2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虚检测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mRNA的水平,Westem blot检测Bcl-2蛋白的水平。 结果:①雌激素组Bcl-2阳性PC12细胞平均吸光度(0.438&;#177;0.06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216&;#177;0.067),雌激素+MPP^+组(0.283&;#177;0.036),MPP^+组(0.112&;#177;0.034),SABC显色明显增强(P〈0.05)。②雌激素组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mRNA的水平(1.30&;#177;0.1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70&;#177;0.15),雌激素+MPP^+组(0.66&;#177;0.26)。MPP^+组(0.29&;#177;0.08)(P〈0.05)。③雌激素组Bcl-2蛋白的水平(129&;#177;1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81&;#177;23),雌激素+MPP^+组(72&;#177;12),MPP^+组(48&;#177;11);雌激素+MPP^+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在MPP^+对PC12细胞损伤的过程中,雌激素通过促进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增高,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cro RNA-9(mi R-9)过表达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的PC12细胞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mi R-9过表达组(E组)、空转染对照组(NC组)、不转染的损伤细胞模型组(NT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nnexin-V-PE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q PCR检测Bcl-2、Bax m 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及NT组比较,E组的PC12细胞转染48 h后增殖增加,凋亡率降低,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mi R-9过表达可保护Aβ损伤的PC12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特异性清除羟自由基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0.25的胎牛血清的DMEM维持液培养。②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加入依达拉奉20μmol/L预处理12h,然后加入淀粉样β蛋白25~35 30μmol/L继续孵育24h。③淀粉样B蛋白25~35干预组:淀粉样β蛋白25~35 30μmol/L孵育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的浓度。结果:①3组细胞生存率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00.0&;#177;5.7)%,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高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86.4&;#177;17.7炀,(42.5&;#177;9.4)%,P〈0.001]。②3组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比较:正常对照组为(0.35&;#177;0.09)μmol/g,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0.41&;#177;0.12),(0.81&;#177;0.17)μmol/g,P〈0.01]。③3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2.21&;#177;3.26)mg/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14.65&;#177;4.25),(26.57&;#177;5,18)mg/L,P〈0.01]。④丙二醛浓度:正常对照组为(4.11&;#177;0.98)μmol/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4.92&;#177;1.30),(7.58&;#177;1.01)μmol/L,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少淀粉样β蛋白25~35对PC12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脂氧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淋巴细胞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作用下,各自IGF-Ⅰ受体(IGF-ⅠR) 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多重RT-PCR对IGF-ⅠR 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研究0、5、20、 80、 160、320 ng/ml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IGF-Ⅰ)及在某一特定浓度下作用不同时间对培养的A549细胞和淋巴细胞IGF-Ⅰ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当IGF-Ⅰ增加至20 ng/ml以上,淋巴细胞IGF-ⅠR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而A549细胞IGF-ⅠR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外源性IGF-Ⅰ不能显著降低肺腺癌细胞IGF-ⅠR的转录水平,提示IGF-ⅠR在肺腺癌的恶性增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 Bcl- 2家族的表达同多巴胺诱导的 PC12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 探讨帕金森病 ( PD) 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 , 对 Bcl- 2家族的表达同多巴胺诱导 PC12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 结果适当浓度 DA可诱导 PC12细胞凋亡 , 凋亡早期伴有 Bcl- 2及 Bax表达量及 Bcl- 2/Bax比值的增高 , 后期则出现 Bcl- 2/Bax比值的下降 . 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 PD的发病过程 , Bcl- Bax比例的变化同凋亡发生密相关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雌激素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P )引起PC12细胞损伤的过程中对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影响,从而阐明雌激素对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①细胞分组:对照组;雌激素组;雌激素 MPP 组;MPP 组。②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建立:用250μmol/L的MPP 处理细胞,造成细胞凋亡的帕金森模型。③应用SABC法检测PC12细胞内的Bcl-2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mRNA的水平,Westernblot检测Bcl-2蛋白的水平。结果:①雌激素组Bcl-2阳性PC12细胞平均吸光度(0.438±0.06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216±0.067),雌激素 MPP 组(0.283±0.036),MPP 组(0.112±0.034),SABC显色明显增强(P<0.05)。②雌激素组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mRNA的水平(1.30±0.1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70±0.15),雌激素 MPP 组(0.66±0.26),MPP 组(0.29±0.08)(P<0.05)。③雌激素组Bcl-2蛋白的水平(129±19)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81±23),雌激素 MPP 组(72±12),MPP 组(48±11);雌激素 MPP 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MPP 对PC12细胞损伤的过程中,雌激素通过促进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增高,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特异性清除羟自由基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进行。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0.25的胎牛血清的DMEM维持液培养。②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加入依达拉奉20μmol/L预处理12h,然后加入淀粉样β蛋白25~3530μmol/L继续孵育24h。③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淀粉样β蛋白25~3530μmol/L孵育24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采用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的浓度。结果:①3组细胞生存率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00.0±5.7)%,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高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86.4±17.7)%,(42.5±9.4)%,P<0.001]。②3组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比较:正常对照组为(0.35±0.09)μmol/g,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0.41±0.12),(0.81±0.17)μmol/g,P<0.01]。③3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比较:正常对照组为(12.21±3.26)mg/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14.65±4.25),(26.57±5.18)mg/L,P<0.01]。④丙二醛浓度:正常对照组为(4.11±0.98)μmol/L,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显著低于淀粉样β蛋白25~35干预组[(4.92±1.30),(7.58±1.01)μmol/L,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少淀粉样β蛋白25~35对PC12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脂氧化终末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凋亡相关因子Bcl-2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I)病情评估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ACI患者117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87例)与预后不良组(30例),比较两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CGRP、IGF-1、B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淋巴细胞在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作用下,各自IGF-I受体(IGF-I R)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多重RT-PCR对IGF-I R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研究0,5,20,80,160,320ng/ml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rIGF-I)及在某一特定浓度下作用不同时间对培养的A549细胞和淋巴细胞IGF-I 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当IGF-I增加至20ng/ml以上,淋巴细胞IGF-I R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而A549细胞IGF-I R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外源性IGF-I不能显著降低肺腺癌细胞IGF-I R的转录水平,提示IGF-I R在肺腺癌的恶性增2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大肠腺癌、51例大肠腺瘤(包括26例低度异型增生和25例高度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22)、23.1%(6/26)、52.0%(13/25)和58.2%(39/67);NF—κB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3/22)、26.9%(7/26)、64.0%(16/25)和67.2%(45/67)。Survivn、NF—κB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Survivn、NF—κ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Х^2=6.363,P=0.012)。结论Survivn、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及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6例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存活蛋白和NF—κB的表达,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增生被选作对照组。结果发现,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中有21例存活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0.8%;17例NF—κB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5.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中,存活蛋白阳性率与NF—κB阳性率呈正相关。结论:存活蛋白和NF—κB在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广泛表达,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和抑凋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07-2308
目的:观察Aβ1-40对PC12细胞突触素的影响,探讨AD患者突触丧失的可能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含Aβ1-40和生理盐水的培养基;每组设5个时间点,对不同时间点的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及灰度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于药物作用4 h后灰度值明显下降(P〈0.01),12 h后突触素几乎无表达,其灰度值在药物作用2-12 h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Aβ可以诱导PC12细胞突触素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观察初治与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F-κB活性及WT1、MDR1的表达水平,探讨三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为寻找新的改善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患者45例,其中初治组20例(A组),难治组25例(分为B、C两组)。以15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EMSA)法检测各组病人NF-κB的活化水平,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病人WT1及MDR1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对照组未检测到NF-κB活化及WT1和MDR1表达;在初治组中NF-κB的活化水平、WT1和MD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难治组,而在难治B、C两组中三者无明显区别;各组病人细胞中NF-κB活化水平与WT1及MDR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F-κB的活化,WT1、MDR1的高表达可能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难治的原因之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F-κB的活化水平与WT1、MDR1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对Aβ25-35蛋白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protein,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观察不同剂量Aβ25-35蛋白对PC12细胞的影响以及多奈哌齐对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PC12细胞对于Aβ25-35造成的损伤和凋亡呈剂量依赖型,凋亡百分率增加(71.3%,9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t=13.89,P<0.001);提前给予多奈哌齐保护的PC12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52.0%),细胞增殖活性较前提高(t=12.77,P<0.001)。结论:多奈哌齐明显减少Aβ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核酸、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分为三组:依达拉奉保护组(依达拉奉20μmol/L,Aβ25-35 30 μmol/L)、Aβ25-35干预组(Aβ25-35 30 μmol/L)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慧星法测定DNA单链损伤;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含量;比色法测定羟自由基(.OH)并计算,OH清除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干预组细胞生存率降低。DNA单链损伤明显加重,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升高(P均〈0.001)。依达拉奉保护组与Aβ25-35干预组相比,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DNA单链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减低(P〈0.001或P〈0.01),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依达拉奉对.OH的有效清除率可高达79.98%。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清除.OH来减轻DNA损伤。并能减少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泌多种对退变胆碱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因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希望.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Aβ1~40损伤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01/10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体质量150 g左右的SD大鼠,雌雄不拘.方法:在体外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收集其培养上清,实验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在细胞培养体系中不加入任何药物和上清液.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组:细胞接种后24 h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30,60,120 已μL,并用体积分数为5%胎牛血清/RPMI 1640将终体积补足至300 μL,使其上清液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40%.③Aβ1~40损伤组:以10 mg/LAβ1~40刺激PC12细胞,终浓度为5,10,20 mg/L:换用1640培养24 h后,收集受损PC12上清培养液.④联合培养组:以10 mg/L Aβ1~40刺激PC12细胞过夜(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除去培养上清,换用1640培养24 h后,收集受损PC12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分别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30,60,120 μL,各组细胞给药后24 h和48 h进行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鉴定.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2~5 d为生长潜伏期,细胞增殖较慢,细胞数变化不明显.6~12 d为细胞快速增殖期,排列有一定方向性,呈旋涡样生长.培养15~18 d,细胞出现80%~90%的融合,克隆间出现重叠.胰酶消化传代的细胞于12 h内完全贴壁、伸展并重新变为长梭形,生长迅速,7~10 d达到完全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的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D45表达为阴性,证明其为非造血类细胞;CD44表达阳性.②Aβ1~40的终浓度为5,10,20 mg/L孵育24,48 h后,细胞活力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1),且随着Aβ1-40质量浓度的增大,活力降低越明显.与Aβ1-40 mg/L孵育24,48 h组相比,联合培养组细胞活力上升,且相邻剂量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作用24,48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组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没有变化.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Aβ1-40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的强弱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