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疗原则。方法:分析1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12例病人经保守治疗治愈,时间3~29天;1例保守治疗3天无效第二次手术,术中发现腹腔内肠管广泛粘连。无法手术,保守治疗8天后缓解。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诊治的28例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经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和抗生素以及中医中药等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疗时间12d。2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1例为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1例经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手术。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该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们5年来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110)36例就其临应特征、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平均时间28 d。结论采用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应用肠外营养、糖皮激素和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难诊断,结合文献,提出治疗措施。结果:15例病人经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7天。结论:经保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治愈,而不应急于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分析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1)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性在术后5-7d;(2)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很少发生肠绞窄 ;(3)多为腹腔内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4)应先试行保守治疗。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不少见,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属于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范畴,它不是一独立类型。但由于其病理生理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如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将会引发肠瘘、败血症、短肠综合症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收治的6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不同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3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病人中33例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治愈。3例经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多发生于术后2周以内。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回顾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5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保守治疗43例,平均治愈时间14d,再次手术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绝大多数保守治疗可愈,除非有肠绞窄症状,手术应为禁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8年来诊治的3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6例经保守治疗6~8天无好转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痊愈,2例并发肠瘘。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炎性渗出较重的急腹症术后1周左右,有典型的肠梗阻表现,以腹胀为主,腹痛轻,无腹膜刺激征是其特点;多宜保守治疗,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结果。结果 26例患者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3.5天,无一例2次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发生于术后4-7天,有其典型的临床特点,保守治疗常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行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3d,手术治疗3例,其中2例行肠黏连松解术,1例行大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术后并发长期腹泻及营养不良1例。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1~2周,与手术操作广泛、手术创伤大有关。典型症状为肠梗阻表现,治疗首选保守疗法,如保守治疗无效或有肠绞窄可能时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力求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近2年来经治的3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结果:3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6.5d。6例经手术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9d。无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1)近期有腹部手术史,多于术后3-8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2)以炎性肠梗阻多见。腹胀为主,腹痛较轻,较少发生绞窄,为腹腔炎症引起黏连所致,大多经保守治疗有效。(3)少数病例由于内疝,肠扭转,肠套叠,吻合口狭窄等机械性因素造成梗阻,多需手术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结果36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针灸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d,无一例发生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部手术后2周以内,主要是因为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所引起。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很少发生肠绞窄坏死。治疗上最好予以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DBE)在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1月,我院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45例,除外高度怀疑为术后粘连引起的不完全小肠梗阻者,对其余病情稳定的患者行DBE检查,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观察数据。结果:对29例患者进行了30次DBE检查,其中27例(93.1%)经DBE检查明确了梗阻原因,17例(58.6%)获得病理学诊断依据。发现可解释小肠不完全梗阻的病因中,小肠肿瘤占48.3%;克罗恩病所致肠腔狭窄占24.1%。DBE诊断小肠不完全梗阻病因的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0%。26例(89.7%)患者平均随访9.4个月(4~18个月),其中21例(72.4%)未再出现小肠梗阻。结论:DBE检查对非手术粘连引起的不完全性小肠梗阻具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新云  黄敏英  邱丽萍 《全科护理》2009,7(33):3011-301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结果]25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7 d~30 d(10.5 d±1.2 d)。所有病人均随访1年,未见病情复发。[结论]目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能促进肠蠕动,帮助病人排除肠道内积气积便,缓解腹部梗阻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内镜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疗效及置入体会.方法 回顾该院60例急性小肠梗阻,在胃镜引导下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的疗效.结果 内镜下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的发生.内镜下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为8 min(3~20 min).日引流液体量约为400~3 000 mL,平均为1 700 mL.梗阻症状缓解平均时间为5.8 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复发4例(6.6%),再次置管后治愈.10例(17%)未愈,中转外科手术,2例为腹腔嵌顿疝,1例因膀胱癌腹腔多发转移,2例粪石堵塞,5例粘连位置低,位于回肠末端或结肠.1例手术后因多系统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肠梗阻导管能够有效缓解急性小肠梗阻症状,降低外科手术率.内镜引导下置管术成功率高,操作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