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Ⅰ型树突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测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前、后骨髓中Ⅰ型树突细胞(DC1)亚群 (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 )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造血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DC1在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正常人为对照 ,用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病期和恢复期SAA患者骨髓中Th1细胞、CD3 CD8 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1c CD1a 细胞比值的改变 ;评价CD11c CD83 细胞与Th1细胞、CD3 CD8 细胞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人骨髓中Th1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a CD11c 细胞比值分别为 (0 .4 2± 0 .30 ) %、(0 .38± 0 .2 9) %、(0 .37±0 .32 ) %、1.0 7± 0 .10 ,SAA患者发病期为 (4.87± 0 .5 4 ) %、(1.73± 0 .2 4 ) %、(3.38± 0 .5 6 ) %、2 .2 1±0 .32 ,SAA患者恢复期为 (0 .5 3± 0 .2 2 ) %、(0 .6 1± 0 .2 3) %、(0 .6 5± 0 .2 2 ) %、1.37± 0 .2 5 ;SAA患者发病期Th1细胞、CD11c CD1a 细胞、CD11c CD83 细胞百分率及CD11c CD83 细胞 /CD11c CD1a 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T辅助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和比例改变及异常核型细胞与Th1细胞的比例,评价MDS与Th1细胞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MDS患者、18名正常对照和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检测18例MDS患者和15名正常人染色体核型,分析MDS患者肿瘤细胞负荷与Th1细胞的比例关系及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Th1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骨髓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分别为(0.48±0.10)%、(0.24±0.19)%和2.31±0.76;而MDS患者三指标分别为(0.36±0.11)%、(0.76±0.35)%和0.51±0.13。MDS患者骨髓Th1细胞减少,Th1/Th2比例明显降低(P<0.01)。SAA患者三指标分别为(4.75±0.49)%、(0.40±0.28)%和26.5±8.7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h1细胞明显增多、Th1/Th2比例明显升高(P<0.01)。MDS患者异常核型细胞占中期细胞的(50.00±0.10)%,而正常对照为0。随着MDS疾病进展及MDS转为AML的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二者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①MDS患者T细胞免疫异常,Th1细胞与Th2细胞比例失衡,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Th1细胞减少;②随着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MDS逐渐向白血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T细胞亚型和CD3zeta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和(或)造血异常被认为是导致MDS患者血细胞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zeta的表达,以进一步评价MDS患者的免疫状态,探讨MDS患者血细胞减少可能的原因。对11例诊断明确的MDS患者,用流式细胞术计数外周血表达IFNγ^ CD4^ 细胞(Th1)、IL4^ CD4^ 细胞(Th2)、IFNγ^ CD8^ 细胞(Tc1)及IL4^ CD8^ 细胞(Tc2),同时分析CD3zeta在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结果显示:CD8^ 细胞在MDS患者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升高;T细胞亚群Th1/Th2、Tc1/Tc2比值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T细胞活化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功能蛋白CD3zeta在CD8^ 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以CD8^ 细胞增高为主要表现;CD3zeta在CD8^ 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在CD4^ 细胞中变化不大,提示MDS患者细胞免疫的过度活化主要与CD8^ 细胞有关;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过度活化是MDS患者外周血细胞减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elper,Th)亚群数量和比例改变及Th1细胞所承担的肿瘤负荷情况。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 1例MDS患者、18例正常对照和 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胞浆内表达IFN γ的CD4 细胞 (Th1细胞 )和表达IL 4的CD4 细胞 (Th2细胞 )的数量和比例 ;分析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Th1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骨髓Th1细胞、Th2细胞、Th1细胞 /Th2细胞分别为 (0 .4 8± 0 .10 ) %、(0 .2 4± 0 .19) %、2 .31± 0 .76 ;而MDS患者分别为 :(0 .36± 0 .11) %、(0 .76± 0 .35 ) %、0 .5 1± 0 .13,MDS患者骨髓Th1细胞减少 ,Th1细胞 /Th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P <0 .0 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三者指标分别为 (4.75±0 4 9) %、(0 .4 0± 0 .2 8) %、2 6 .5± 8.7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Th1细胞明显增多、Th1细胞 /Th2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P <0 0 1) ;随着MDS及MDS转为的AML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 ,白血病转化倾向细胞 ,即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二者呈负相关 (r =- 0 .5 6 3,P <0 .0 1)。结论  1.MDS患者T细胞免疫异常 ,Th1细胞 /Th2细胞失衡 ,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Th1细胞数目减少 ,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型和功能分子的变化及其与骨髓恶性克隆的相关性,并对不同危险度进行分析,探讨NK细胞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5-2016年间收治的35例MDS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表面功能分子NKp30、NKp46、NKG2A的表达,并与34名正常对照比较;分析上述变化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量(Hb)相关性。结果:MDS组NK细胞、CD56~(dim)NK细胞的相对数量和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56~(bright) NK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分析NK细胞的亚型构成发现,MDS组NK细胞杀伤性亚型CD56~(dim) NK比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S组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p30和NKp46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MDS组中,高危组NK细胞、CD56~(dim)NK细胞明显低于低危组(P0.05)。MDS患者NK细胞数量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CD34~+%)呈负相关(r=-0.53),与中性粒细胞数(ANC)和血红蛋白含量(Hb)呈正相关(r=0.52);骨髓原始细胞数(CD34~+%)与NKp46的表达与呈负相关(r=-0.584),与NKG2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3)。结论:MDS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不足,亚群失调和功能下降可能导致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及31例确诊但未治疗的MDS患者(低危、中危和高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 CD19+B淋巴细胞和CD3(CDI6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总数均明显减低.另外,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 CD4+的辅助性T细胞(Th)表达降低,CD3+ CD8+的抑制性T细胞(Ts)表达增高,Th/Ts比值倒置,比例失衡;且随着MDS疾病的进展,Ts细胞的表达逐渐增加,但低危、中危和高危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的表达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 3组间T淋巴细胞和Th/T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S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降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来评估MDS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参考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6年住院或门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各28例。另选取无贫血、感染等健康成人2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健康组相比,MDS组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3~-CD56~+NK细胞比例降低,CD3~+CD4~+/CD3~+CD8~+(Th/Ts)值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T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AA组CD3~+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56~+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及Th/Ts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和AA患者骨髓血中淋巴细胞亚群与健康组存在一定差异,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2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Th1细胞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Th1、Th2细胞的数量、比例、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状态及其与造血衰竭的关系 ,判断Th1细胞在重型再障 (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①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扩增 11例S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去除CD4+ 细胞前、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粒 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体外刺激后的 2 1例SAA患者及 17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Th1、Th2细胞 ;③RT PCR检测 2 7例再障、2 6例非再障患者及 11名正常人未经体外刺激的BMMNC中Th1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 γ和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 4的基因表达。结果 ①去除CD4+ 细胞后 ,SAA患者BMM NC中的CFU GM、CFU E和BFU E产率都有显著提高 ;②SAA患者外周血Th1与Th2细胞比例明显失衡 ,Th1细胞显著增多 ;③SAA和慢性再障患者骨髓中Th1细胞产生IFN γ的功能异常增高 ,而Th2细胞产生IL 4的功能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再障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Th1细胞数量增多及功能亢进可能是导致SAA骨髓衰竭的重要环节 ,也是再障区别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所占比例,并分析其与Th细胞、IPSS积分及骨髓CD34+细胞比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CD14、CD68标记巨噬细胞,以CD3、CD8、干扰素γ(interferon γ, 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ukin, IL-4)标记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以及Th细胞活化情况,另设8名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①低危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为1.56%±0.22%,显著高于高危MDS患者(0.20%±0.07%) (P<0.001)及正常对照者(0.62%±0.09%)(P<0.001)。②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与Th1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34, P<0.01)。③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百分比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呈负相关(r=-0.532, P<0.001),同时也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457, P<0.01),与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成负相关(r=-0.398, P<0.01),与骨髓CD34+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324, P<0.05)。结论:低危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增加,并可能导致了Th1细胞的异常激活;检测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百分比可能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 (IST)恢复前后骨髓中辅助性T细胞 (Th细胞 )亚群改变情况及与造血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 2 4例发病期、15例恢复期SAA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h细胞亚群及CD3 CD8 细胞改变情况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 2 0例发病期SAA患者、12例IST后恢复期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 α、IL 4水平 ;评价Th1与CD3 CD8 细胞、TNF α的相关关系 ;评价Th1、CD3 CD8 细胞、TNF α、IL 4及Th1/Th2平衡与网织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相关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骨髓中Th1细胞、Th2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分别为 (0 .4 2± 0 .30 ) %、(0 .2 4± 0 .17) %、1.5 7± 0 .93;发病期SAA分别为 (4 .87± 2 .6 4 ) %、(0 .4 1±0 .2 6 ) %、2 1.2 2± 5 .0 7,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 (P <0 .0 1,P <0 .0 5 ,P <0 .0 1) ,恢复期分别为 (0 .5 3± 0 .2 2 ) %、(0 .4 4± 0 .15 ) %、1.38± 0 .4 5 ,与正常对照组相当 (P均 >0 .0 5 ) ;CD3 CD8 细胞亦由发病期的(32 .32± 18.6 9) %显著下降为 (13.76± 2 .96 ) % (P <0 .0 1) ;SAA发病期血清中TNF α、IL 4为 (4 .2 9± 3.15 ) μg/L、(1.2 4± 0 .73) μg/L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2 1± 1.16 ) μg/L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CD133抗原与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发病的关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D133抗原在白血病和MDS中的表达。结果显示,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CD133表达的阳性率为51.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16/29,55.2%)CD133的表达与对照组(2/15,13.3%)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CD133表达阳性率(2/6)与对照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MDS患者中有5例呈CD133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5.6%,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所有白血病患者中CD34 患者的CD133表达率高于CD34-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表达与性别、年龄、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外周血原幼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M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高于正常对照,CD133表达与CD34表达有相关性。CD133高表达可能是急性白血病不良预后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观察MDS和AA患者骨髓血CD34+和CD71+CD45-细胞数的变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和住院的25例初治MDS和43例AA患者(其中SAA18例,NSAA25例)纳入本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骨髓血细胞免疫分型检测(主要是CD34+、CD71+CD45-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比较CD34+和CD71+CD45-细胞在MDs组、AA(sAA、NSAA)组中的变化;比较MDS和NSAA组CD71+CD45-细胞数≥15%或〈15%有核细胞数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MDS组CD34+数明显高于AA组、NSAA组和SAA组(P〈0.05);MDS组CD71+CD45-细胞数明显高于SAA组(P〈0.05),MDS组与NSA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71+CD45-≥15%的MDS组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NsAA组(P〈0.05);而CD71+CD45-〈15%的MDS组白细胞、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与NSA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S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AA组和sAA组。MDS纽CD71+CD45-细胞数显著高于sAA组。CD71+CD45-细胞≥15%的MDS组外周血小板数显著高于NSAA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免疫抑制治疗(IST)前、后外周血树突细胞(DC)亚群数量、比值的变化,测定外周血 T 细胞激活协同分子(CD80、CD86、CD40)在树突细胞及 B细胞表面的表达。方法用单克隆抗体三标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发病期和13例 IST 后恢复的SAA 患者外周血髓系 DC 前体(pDC1)与淋系 DC 前体(pDC2)的数量、比例,并与15名正常对照比较。其中10例患者检测了治疗前、后2个月的 pDC1与 pDC2的数量。检测16例 SAA 患者及12名正常对照外刷血 DC 及 B 淋巴细胞表面 CD80、CD86、CD40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pDC 总量、pDC1、pDC2及 pDC1/pDC2比值分别为(0.72±0.08)%,(0.41±0.05)%,(0.30±0.05)%,1.58±0.18:而初发 SAA 患者为(0.96±0.18)%,(0.67±0.13)%.(0.32±0.06)%,2.70±0.32,pDC1显著增多(P<0.05),pDC1/pDC2比例明显失衡(P<0.01);恢复期 SAA 患者上述指标下降为(0.77±0.13)%,(0.43±0.10)%,(0.34±0.09)%,1.78±0.36,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 值均>0.05)。10例 SAA 患者治疗前 pDC1、pDC2及 pDC1/pDC2比值分别为(0.87±0.31)%,(0.35±0.09)%,2.65±0.40,治疗2个月后分别为(0.24±0.09)%,(0.14±0.04)%,2.16±0.26,pDC1、pDC2显著下降(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DC 表面 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1.61±0.84)%,(11.97±4.31)%,(0.56±0.45)%,而 SAA 患者分别为(9.14±4.08)%,(29.84±3.02)%,(7.04±3.79)%,SAA 患者 DC 表面 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19、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9.38±0.92)%,(2.57±0.44)%,(1.86±0.32)%,(7.34±1.22)%;而 SAA 患者分别为(11.12±2.26)%,(5.17±0.68)%,(5.98±0.96)%,(8.85±2.49)%,CD80~+细胞、CD86~+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 值分别为<0.05和0.01)。正常对照外周血 B 淋巴细胞 CD80、CD86、CD40的表达分别为(28.22±3.56)%,(8.04±0.66)%,(81.6±6.48)%;而 SAA患者分别为(23.06±3.73)%,(20.46±2.78)%,(81.57±5.29)%,SAA 患者 B 淋巴细胞上 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SAA 患耆 pDC 亚群明显异常,与 Th1细胞激活有关的pDC1明显增多,这种变化与 SAA 病情密切相关。SAA 患者 T 细胞活化所需要的共刺激信号 B7-2途径处于高度激活状态,这可能是导致 T 细胞异常激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mune status and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 clonal evolution of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patients who received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 (ATG) treatment.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02 SAA patients who received ATG were col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mission rate, remission time, response rate, hematopoietic, and immune status were compared. Malignant clones were also observed.ResultsThe remission rate of the group with PNH clones appeared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roup without PNH clones. The response rate at 12 months of the groups with PNH clon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roup without PNH clones. The recovery of Hb and Ret % of patients with PNH clones was earli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out PNH clones. The reduction of percentage of CD8+HLA‐DR+/CD8+ and Th1/Th2 ratio of patients with PNH clones was both earli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out PNH clones. Six patients develop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ConclusionIn SAA patients with PNH clones, the cytotoxic T‐cell function and Th1 cell number recovered more quickly and had better response to IST. A small number of SAA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NH clones developed MDS malignant clones.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MDS患者骨髓基质微环境功能的异常与其发病有关。间充质干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成分,本研究拟探讨低危MD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采集低危MDS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进行免疫表型、成骨分化能力鉴定,检测其增殖能力及对体外造血的支持功能;用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MSC中相关细胞因子及化学趋化因子的表达,并与健康供者的M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培养低危MDS患者的MSC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表达SH2(CD105),SH3(CD73),Thy—1(CD90),CD34及CD45均为阴性,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体外扩增能力与与健康供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外支持造血功能较后者显著减低(P〈0.05)。实时定量PT—PCR显示SDF—1在低危MDS患者MSC中显著高表达(P〈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异常与低危MDS患者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失常相关,这为MDS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rhG CSF体内应用诱导健康供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机制。对 15例病人进行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 ,对供者rhG CSF动员前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 8的表达、树突状细胞 (DC)亚群以及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了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 ,rhG CSF动员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3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显著升高 (P <0 .0 1) ,CD2 8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P<0 .0 5 ) ;CD8 CD2 8 细胞的相对数也显著升高 (P <0 .0 1)。但在T细胞上CD2 8总体表达的相对荧光强度无变化 (P >0 .0 5 )。动员前外周血中DC2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骨髓 (P <0 .0 1) ,动员后采集物中DC2的数量较动员前和正常骨髓均有显著增加 (P <0 .0 1) ,DC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P <0 .0 1) ,DC1 DC2比值倒置 (P <0 0 1) ,而DC1在动员前后无变化 (P >0 .0 5 )。CD8 CD2 8- 细胞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rhG CSF体内应用后 ,采集物中DC2和CD8 CD2 8- 抑制性T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是外周血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CD34+ 细胞Fas ,FasL和Bcl 2的表达和凋亡情况并探讨这些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 2 6例MDS和 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及 6例非血液病患者 (对照 )骨髓CD34+ 细胞的Fas,FasL和Bcl 2表达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 ,各型MDS患者CD34+ 细胞Fas和FasL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Bcl 2的表达率除难治性贫血 /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 (RA/RA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外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RAEB)和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 t)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各型MDS间CD34+ 细胞Fas的表达率相近 ,而Bcl 2的表达率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即RA/R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