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的科学。我国血液流变学研究始于70年代初期。近20多年来,从初起研究血瘀证到研究中西医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药物作用机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综述如下:1 血液流变学与证的关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证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血液流变学的中医研究是对中医证型的研究,临床报道较多的是血瘀证的研 相似文献
2.
张燕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5):313-313,315
本文对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羚羊角汤的治疗及护理 ,效果较佳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 37例患者 ,男 2 2 1例 ,女 1 6例 ,年龄 45~ 75岁 ,平均 6 0岁。中西医结合治疗 1 80例 ,手术治疗 5 7例。经 CT检查证实均有不同部位的脑内出血。主要表现起病急 ,开始神志清醒 ,继之大汗淋漓 ,突然昏倒 ,意识障碍 ,大小便失禁 ,口吐白沫 ,面赤、气粗、半身不遂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等。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良好 1 5 4例 ,良好率为 81 % ,死亡 1 0例 ,后遗症 1 6例手术治疗 5 7例 ,恢复良好30例 ,良好率占 5 5 % ,死亡 2 0例 ,占 35 % ,后…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12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黄素珍*李廷谦*关键词肺原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R541.5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原性心脏病,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现代医学有关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理论和方法,从辨中风之病名,病因,发病,病位及其症状特点等几个方面予以阐述。认为祖国医学之“中风”病,是广义的“中风”。尚不能完全适应指导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脑血管病及临床科研的需要。其病名应定为“脑中风”有别于广义中风;其经典的“中经络,中脏腑”只是标志脑中风发病所处于动态发展,浅深轻重的四个病机阶段,并不是病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5 0例 ,收到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下。1 一般资料1 1 病例来源 本组 5 0例 ,均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耳鼻喉科门诊患者。其中 ,男性 2 6例 ,女性2 4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16岁 ,平均 4 5 5岁。1 2 临床表现 口角向一侧歪斜 ,口角、眼角下垂 ,笑时更为明显 ,患侧不能皱额、鼓腮、示齿和吹哨等。1 3 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脂有不同程度增高 ,见表1。2 治疗方法2 1 西医治疗 针对病情应用抗凝血、扩张血管及维生素类药物。2 2 中医辨证 实证 :平肝豁痰、通经活血。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相似文献
10.
分中西医结合阶梯系统疗法组、西医阶梯系统疗法组各22名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指标有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压积、纵维蛋白原等。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优于西医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炜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3):42-42
1995年2月~2001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41例,并与单纯西药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运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以 1 4日为一个疗程 ,治疗 1~ 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3.7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 1 2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中西医治疗急性脑梗塞 ,可降低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 ,改善微循环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石福铭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9,(3)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以活血化瘀、攻下逐水为主要治则,制成中药口服制剂,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出血120 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组做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80.8% ,死亡率15.8 % ;而对照组有效率51% ,死亡率44% (P<0.01),有显著性差异;4~6 周血肿完全吸收率: 对照组66.7 % ,治疗组10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并有促进血肿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刘晓华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2):41-41
中风一病,导源于《内经》。其病名有大厥、薄厥、仆厥、偏枯、痱风等。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94.07/10万,患病率冠诸病之首,在本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重要作用和优势。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病患者4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葛慧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6):77-77
中风为常见的严重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的疾病.且易于复发.而对中风病人护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治疗和抢救效果.兹结合护理实践,总结如下.
1一般护理
1.1情志调护中风的发生,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紊乱为本;以内风、痰浊、邪热、瘀血闭塞于脑腑为标.常因气愤、过量酗酒、感寒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当重视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
1.2饮食调护应分辨病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定时定量.饮食宜易消化,无刺激,营养丰富,忌烟酒肥甘、过冷过热饮食.神昏应鼻饲流质.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用精制蝮蛇抗栓酶~Ⅲ静脉滴注,配合中药辨证施治脑梗塞病人3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男21例,女14例;小于40岁者2例,41~50岁者1例,51~6O岁者12例,61~70岁者12例,70以上者8例。全部经头颅CT检查诊为脑梗塞。全部患者发病过程中无神志改变,根据中医理论分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52例疗效观察附属医院家庭病床科徐振奇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十余年来,中风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其将成为中、老年人最主要、最常见的疾病死因之一。虽然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急救工作不断进步,把大量的中风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