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出院时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并对发生术后持续性疼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DAA组(40例)和PLA组(60例)。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至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5 d疼痛VAS评分,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出现术后持续疼痛的30例病例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结果100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与PLA组比较,DA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后至开始下床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3、5 d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体质量指数高和手术时间长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与PLA手术比较,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显露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的优点,尤其是在病人自我感觉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6 kg/m2、手术时间>1 h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普及使用和逐年积累 ,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人工关节术后出现松动、疼痛、脱位、甚至断裂的病例数也相应增多 ,因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翻修术也日趋受到了临床医师的重视。我科从 2 0 0 0年起对 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了翻修术。因翻修术的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顾虑较重 ,年龄较大 (以 6 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 )的特点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我院共进行人工全髋翻修术 7例 ,男 4例 ,女 3例 ,年龄为 5 9~ 71岁。2 护理2 .1 术前护理 全髋翻修术通常都较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出院时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双侧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差异以及两种评价体系的特点.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26例双髋(双髋组)和26例单髋(单髋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并分析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和两组病人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01),但两组病人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且单髋组改善较双髋组明显.Harris髋关节评分和SF-36生理功能(PF)和躯体疼痛(BP)项评分有相关性(r>0.4,P <0.001),但与SF-36其他方面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4),或无相关性(P>0.05).结论 单髋组术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较双髋组改善好;Harris髋关节评分更注重于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缓解疼痛的改善,而SF-36评分较能全面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它方面的改善.因此,两种评分体系结合更能全面评价双侧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18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18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后,有2例出现髋关节脱位,有1例出现下肢静脉栓塞,其余均无其他并发症,经过手法复位和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 对全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髋关节骨关节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关节功能恢复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护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自 1998年至 1999年我们先后护理了 4 7例进行全髋置换术的病人 ,取得很好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 19例 ,女 2 8例 ,年龄 61~ 83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 3 4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5例 ,髋关节骨关节病 8例。全部采取全髋置换术 ,术后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 1~ 2天 ,伤口处负压引流 2 4~ 4 8小时 ,同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 ,术后 6~ 8周随访 ,髋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168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84例,Ⅰ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Ⅱ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法。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随访9~24月。结果康复指导组(Ⅱ组)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占本组1.19%,对照组(Ⅰ组)发生髋关节脱位7例,占本组8.33%。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不当是影响髋关节脱位的重要因素,正确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化 《中外医疗》2022,(18):60-63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骨科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各47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NRS评分低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Harris评分、MBI评分、QOL-BREF评分均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62%(44/47)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内固定术高。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人体矫形外科中较大的重建手术 ,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其中感染脱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假体松动为主要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科自 1995年开展整体护理 ,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预防 ,制定出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并在整个护理活动中进行实施 ,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人工全髋置换术 4 2例。男性 2 9例 ,女性 13例 ,年龄4 7~ 79岁平均 6 3岁 ,其中双侧全髋同时置换术 5例。2 健康教育内容2 1 预防术后感染的健康指导  ( 1)加强营养 ,合理调节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让病人认识到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