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重组鼠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rIGF-1)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探讨IGF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实验中分别将rrIGF及生理盐水注射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腭侧的骨黏膜下,分别在加力1、3、7、14、21d后记录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中表达的IGF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和成骨细胞数在实验全过程中均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证实IGF参与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内源性IGF和注射IGF都使牙齿移动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两者联合作用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6~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10只。在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切牙之间安装一力值50g的正畸装置拉磨牙向近中移动,每隔3d在第一磨牙颊侧牙龈黏膜下注射生长因子0.1ml。A组:联合注射5ngTGF-β1及10ngPDGF-BB,B组:注射10ngPDGF-BB,C组:注射5ngTGF-β1,D组:即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每组分别于加力第1,3,7,14天,制作标准模型,测量左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加力14d后,处死大鼠,取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改变、计数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结果实验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在实验过程中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大鼠牙齿在加力的7d和14d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PDGF-BB与TGF-β1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其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及牙齿移动距离与单一因子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外源性的PDGF-BB与TGF-β1能增加破骨细胞的产生,同时能显著加快牙齿移动距离,两者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局部单独及联合应用bFGF和IGF-1.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岫FGF+IGF-1组.每组20只。于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切牙之间安装一闭隙镍钛拉簧,力值50g。二组分别隔日在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bFGF+IGF—1,200ng/m+1mg/mL备0.1mL。并在正畸加力后的第1、3、7、14、21d每组各处死四只。制备牙体-牙周组织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IGF-1组与对照组比较(压力侧和张力侧)在7d、14d、21d有差异(P〈0.05)。结论出FGF和IGF-1的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的改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牙周炎牙移动和正常牙移动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牙周炎牙移动及正常牙移动0d、1d、3d、7d、14d、21d组,共12组。近中移动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并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在既定时间内,牙周炎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牙周炎牙移动组压力侧破骨现象明显,张力侧成骨延缓。结论:进行正畸治疗一定要注意并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对牙周炎正畸患者要进行彻底的牙周治疗和维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正畸力作用下,不同正畸时间大鼠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探讨正畸力值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加力0g(对照组)、50g或100g,于加力后1、3、10、17天将大鼠处死,取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固定, 用HE染色方法观察牙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牙周组织对不同的正畸力产生不同组织反应。在50g力作用下,牙周组织反应活跃,牙齿移动速度快;100g力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齿移动停滞。结论牙周组织的适应性改建需要合适的正畸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外源性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1)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模型大鼠按rhIGF-1注射浓度不同随机分为6组:0μg/ml(对照组)、1μg/ml、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组,每组5只,隔日在正畸牙颊侧牙龈粘膜下注射不同浓度rhIGF-1,注射体积为0.1ml,第10天处死大鼠,取正畸牙及其牙周组织作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学改变。结果随rhIGF-1注射浓度增加,牙周组织改建逐渐活跃,之后趋于稳定。压力侧以破骨细胞活动为主,4μg/ml组骨吸收最活跃;张力侧以成骨改建为主,8μg/ml组成骨细胞功能最活跃。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外源性rhIGF-1可加速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GF-β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将未孕组大鼠和受孕第1天的妊娠组大鼠在上切牙与磨牙间安放正畸装置,分别于加力后4、8、12、16d分批处死,取材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妊娠组牙周组织TGF-β1表达强于未孕组.而加力4d组和8d组张力侧TGF-β1表达明显增多,大于压力侧.结论:TGF-β1与孕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密切相关,并且有促进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外源性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VEGF)对大鼠正畸牙牙齿移动距离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正畸牙近中移动动物模型,将30只模型大鼠按 rh‐VEGF注射剂量不同随机分为0(对照组)、1 ng、5 ng、10 ng、15 ng和20 ng组,每组5只,将不同剂量rhVEGF每3 d注射于模型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牙龈黏膜下,10 d后处死,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监测体质量的改变。结果注射 rhVEGF剂量低于5 ng 时牙齿移动距离较小,随剂量增大而增加,5 ng 时到达高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后牙齿移动距离随剂量增加而减小;其余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处死时体质量均比实验前轻,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的外源性rhVEGF可加快正畸牙移动,局部短时间内应用外源性rhVEGF对正畸模型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复合生物膜在正畸牙齿移动中对牙槽骨高度和密度的影响,探讨丹参复合生物膜影响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与牙齿移动的机理.方法:以36只体重(250±10)g的雄性大鼠为样本,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设定不同浓度丹参复合膜,以同体对照方式在正常组进行体内植入实验,在2周内观察不同浓度丹参的牙周组织诱导作用,寻找最佳应用浓度;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切牙与磨牙之间隙安装正畸装置,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矫治力的大小为60g;实验组每日每只体内植入丹参复合生物膜,两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d,分三批处死;处死后立即切取双侧上颌磨牙及牙周组织制取标本,制片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拍摄X线牙片,用数字化牙科扫描仪及软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在本实验中丹参作为生物诱导剂的适宜浓度为0.80%,实验组植入丹参复合膜后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速度比对照组快,张力侧牙周组织修复比对照组快.实验组的牙齿移动距离、牙槽骨高度、骨密度比对照组高.结论:丹参复合生物膜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一方面可减轻牙周组织矫治过程中的损伤,另一方面丹参可以提高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对成年大鼠正畸保持阶段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20只3月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只。将上颌前牙作为支抗牙近中牵引上颌第一磨牙,持续加力21 d 后安装保持装置。治疗组每只以3 mL 剂量的仙灵骨葆灌胃4周至处死大鼠取上颌弓标本,对照组仅给予同等剂量双蒸馏水。 HE染色病理切片,分别观察计数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结果保持结束时,仙灵骨葆组压力侧、张力侧成骨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压力侧、张力侧成骨细胞数量,P <0.05;压力侧、张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压力侧、张力侧破骨细胞数量,P <0.05;HE 染色示,仙灵骨葆组压力侧及张力侧见大量成骨细胞和少量破骨细胞,对照组压力侧及张力侧见少量成骨细胞和大量破骨细胞。结论仙灵骨葆可以抑制成年大鼠牙移动保持阶段破骨细胞生成,促进成骨细胞的生成,提示仙灵骨葆可能对成年大鼠正畸保持阶段新骨形成、使过渡性牙槽骨向正常牙槽骨转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周膜改建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牙周膜中的表达变化,探讨IGF-Ⅰ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装正畸装置,于牙齿移动3,7,14,21, 28d后取材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IGF-Ⅰ于牙齿移动3d后在牙周膜中表达开始增强,张力侧7d达到高峰,压力侧14d达到高峰,以后表达逐渐降低.结论:IGF-1参与了正畸牙周膜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不同剂量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_1(rhTGF-β_1)对正畸牙模型大鼠牙齿移动和体重的影响。方法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30只模型大鼠按rhTGF-β_1的剂量随机分0(对照组)、1、5、10、50、100ng组,每组5只。将不同剂量rhTGF-β_1每3d注射于模型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牙龈黏膜下,10d后处死动物。测量牙齿移动距离,称量动物体重。结果实验组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1ng组牙齿移动距离较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5ng组达峰值,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10、50、100ng组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减少,与5ng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3组间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动物处死时体重均轻于实验前,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rhTGF-β_1可加快正畸牙移动速度,高剂量对正畸牙移动速度无明显影响,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外源性TGF-β_1局部应用对大鼠体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建萍  陈雁南  任嫒姝  冯刚  戴红卫 《重庆医药》2009,38(15):1915-1917,1920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骨保护素(OPG)对牙移动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SD(Spargue-Dewley)大鼠8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用40g力的拉簧牵引右上颌第1磨牙移向近中。将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Fc和生理盐水分别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右上颌第1磨牙腭侧黏骨膜下。在1、4、8、12d分别处死实验大鼠,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右上颌第1磨牙近中的移动距离,观察右第1磨牙近中根压力侧牙周组织形态的变化和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右上颌第1磨牙的移动距离在8d和12d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2)实验组大鼠右上颌第1磨牙近中根压力侧的牙槽骨骨吸收量少于对照组。(3)实验组大鼠右上颌第1磨牙近中根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在4、8、12d时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局部注射OPG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减少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根管治疗牙与活髓牙在同等正畸力作用下组织学是否发生同样的变化。方法:犬10只,随机分为正畸加力组与不加力组,再把每只动物的下颌第一前磨牙选择做根管治疗和不做牙髓处理,以下颌第三前磨牙为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第一前磨牙,主动加力后对比观察。通过HE染色与SEM观察移动牙齿牙周组织的变化。结果:经根管治疗的牙与正常牙正畸移动后,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牙周组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适宜的正畸力作用下,经根管治疗牙能与正常牙一样移动,其组织学上,牙移动对牙周组织有一定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 ib le n itric ox ide syn thase,iNO S)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探讨NO/iNO S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畸加力1、3、5、7、14、21、28d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正畸加力3d后,牙周组织细胞iNO S表达增强,7d i-NO S表达达到高峰(P<0.01),以后iNO S表达下降。结论:NO/iNO S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NO/iNO S可能参与了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正畸牙周膜改建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牙周膜中的表达变化,探讨IGF-I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颔切牙之间安装正畸装置,于牙齿移动3,7,14,21,28d后取材分别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IGF—I于牙齿移动3d后在牙周膜中表达开始增强,张力侧7d达到高峰,压力侧14d达到高峰,以后表达避渐降低。结论:IGF-1参与了正畸牙周膜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咀嚼压力对大鼠正畸移动牙压力侧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线组5只、软食组20只和硬食组20只。基线组大鼠在实验初始处死、取材。软食组和硬食组建立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左侧不加力作为对照。各组喂以相应饮食,分别于加力后第3、5、7、14天各处死5只大鼠,取双侧上颌骨。Micro CT测量加力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及压力侧牙槽骨骨体积/组织体积(BV/TV)、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厚度(Tb.Th)。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数量;原位杂交染色观察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mRNA表达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第14天时软食加力组牙齿移动距离小于硬食加力组(P<0.05)。软食加力组与硬食加力组压力侧牙槽骨BV/TV、Tb.Sp、Tb.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计数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第5、7天,软食加力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和RANKL/OPG比值均低于硬食加力组(P<0.05)。结论 较小的咀嚼压力会减低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槽骨中的破骨活动,减小牙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偏侧咀嚼对正畸牙移动影响研究中的动物模型,为其后的系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拔除实验组大鼠右下颌所有磨牙,使右上颌第一磨牙丧失咬合接触.同时,在大鼠双侧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间放置5mm镍钛拉簧,初始力值为50g,近中移动磨牙,于0、3、7、10、14d测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于第14天处死大鼠,通过H...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Follistatin(FST,卵泡抑素)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1只SD大鼠(SPF级)作为本次动物实验研究对象,在每只SD大鼠的口腔内一侧建立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建立模型侧为观察侧,未建立模型一侧为对照侧。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每3只分为一组,共7组,按照正畸牙齿复诊周期分别标记为1 d组、3 d组、5 d组、7 d组、14 d组、21 d组、28 d组。对比各组SD大鼠FST在口腔内观察侧及对照侧牙周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对比各组SD大鼠口腔内观察侧及对照侧的情况,Follistatin(FST)的表达与分布在7 d组中为最大值,在1 d组与28 d组中为最小值,即Follistatin(FST)在SD大鼠观察侧牙周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结论 Follistatin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骨改建过程,并且对正畸牙齿的骨改建起着负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犬牙周膜牵引成骨实验中移动牙压力侧牙周组织的改建。方法犬六只,每只犬下颌左右两侧随机设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对照侧用传统方法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移动第二尖牙,实验侧自制牵引装置对移动牙实施牵引。实验结束时取移动牙牙周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实验组压力侧牙周组织主要表现为组织的水肿和细胞的空泡样变性,透明样变区域少见;对照组主要变现为透明样变。结论实验组较对照组透明样变区域少且消失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