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在痛觉调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外周伤害性刺激和电针都可以影响ARC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受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促性腺区的控制。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啮齿类动物的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A)及下丘脑前区(AHA)中有含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神经细胞体存在。Dyer等发现mPOA-AHA神经元的电活动随生殖周期而发生变化。Wuttke还观察到,宫颈刺激能使mPOA中神经元的放电与血浆LH的浓度发生一致性变化。近年来,许多学者注意到去甲肾上腺素(NE)在LH分泌的调有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NE对与生殖有关的神经元活动的直接影响,目前报导仍较少。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mPOA-AHA中与生殖有关的神经元的活动规律以及脑室注射NE对这些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证明,从针刺开始到镇痛效应的出现,需要一段诱导时间;针刺穴区带不留针仍可进行手术;动物交叉循环实验不针刺的动物也出现镇痛作用,这些事实均说明针刺麻醉通过神经的作用可能有某些体液因素参与。又用电刺激视上核及其附近部位,可见痛阈升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下丘脑视上核(SON)神经元活动的突触调制机制。方法:应用成年大鼠下丘脑冠状切片SO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电刺激SON背外侧区域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下丘脑视上核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具有等级性的特点,并呈现明显膜电位依赖关系,即膜超极化时EPSP幅度增大,去极化时减小,而IPSP则相反。细胞旁压力喷射外源性谷氨酸能诱发伴有膜电阻减小的去极化反应。结论:下丘脑冠状脑片中突触联系通路有较好的保存,SON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活动受到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入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于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81,2(2):186-187
<正> 新近的研究已确认,对皮肤和肌肉的触摸刺激,伤害性刺激或本体感受性刺激等均可以兴奋脊髓丘脑束神经元。辣根过氧化酶逆行标记表明,不同群体的脊髓丘脑神经元投射到不同的丘脑核团。顺行变性技术显示,灵长类的脊髓丘脑束终止在丘脑的至少三个核中,即腹后外侧核,中央外侧核及后群的内侧部。因而提示,在感觉处理中,不同丘脑核可能有不同的作用。作者在实验室已经证明,对伤害性刺激产生反应的脊髓丘脑神经元的 相似文献
7.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77,(2)
近年来已有不少实验研究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各水平地区——脊髓、脑干和丘脑等对针刺镇痛作用联系的报导。对于大脑边缘系统包括下丘脑等部位在针刺镇痛中作用也有若干报导。还有一些报导阐明外源性垂体后叶素(加压抗利尿素)在针刺 相似文献
8.
猫下丘脑前部—视前区温度敏感神经元对电刺激中缝背核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引导单位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观察电刺激猫中缝背核时,下丘脑前部-视前区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及温度敏感系数的变化。结果提示,中缝背核可能参与体温调节的中枢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9.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77,(2)
我们在针麻原理的探讨过程中,观察到电针穴位能使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下丘脑视上核及皮层诱发电位抑制或消失。在国内其他单位也有相似的报告,但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意见并不一致。如刺激坐骨神经是否是“痛”感觉?电针抑制诱发电位是否由于皮层及其他皮层下结构频率响应的限制?电针能够迅速地抑制诱发电位,停止 相似文献
10.
11.
创伤痛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放电变化及电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截肢造成的创伤痛作为动物模型,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的放电,观察到:(1)创伤痛大鼠DMH自发放电的单位总数比正常大鼠明显减少,但痛敏单位数无无明显变化;(2)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后,DMH痛兴奋单位的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的频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以截肢造成的创伤痛作为动物模型,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神经元的放电,观察到:(1)创伤痛大鼠DMH自发放电的单位总数比正常大鼠明显减少,但痛敏单位数无明显变化;(2)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后,DMH痛兴奋单位的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的频率明显减少,且痛诱发放电的时程明显缩短;DMH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并解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抑制效应。结果提示:外周伤害性刺激的持续性传入能一定程度地抑制DMH的电活动,而DMH电活动的受抑可能是慢性痛状态下痛觉过敏的中枢机理之一;电针穴位的传入信息与伤害性刺激的传入信息在中枢的不同水平上相互作用,使疼痛信息受到抑制,从而使DMH的功能活动得以恢复,这可能是慢性痛状态下电针镇痛的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下丘脑与边缘系统在衰老过程中的电生理学变化规律,从而了解边缘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对下丘脑的影响,我们首先观察了刺激青年大鼠VMH诱发的Me神经元的反应。结果表明:VMH与Me之间存在双向纤维联系,且以Me向VMH的投射占优势。说明青年大鼠Me对VMH确有控制作用,为中枢神经系统衰老规律及抗衰老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室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酪氨酸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活动发生重要的影响。曾证明酪氨酸有抑制hCG致孕酮生成作用及抑制hCG引起的离体培养的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并使cAMP分泌降低。曾报导酪氨酸可刺激家兔离体培养垂体前叶细胞LH和cAMP的生成,并有加强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LH-RH)〕效应作用。一些报导指出,在下丘脑视前区等处与脑其他部位间存在广泛和复杂的神经联系,下丘脑以外的一切可以影响生殖机能的神经信息最后都集中于丘脑下部的GnRH神经元。为探讨酪氨酸对下丘脑的作用,特向大鼠侧脑室注入酪氨酸和 相似文献
15.
对40只兔在注射阿托品、酚妥胺,及切断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前后,电刺激下丘脑视前内侧区(MPO),观察括约肌肌电频率变化。结果:注射阿托品或切断迷走神经前刺激MPO区,肌电频率增加,注药或切断神经后再刺激,肌电少量增加或基本不变,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注射酚妥胺和切断内脏大神经结果相似。提示兔下丘脑MPO区支配Oddi括约肌是通过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6.
烫伤对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内皮素1的影响袁文俊蒋应明向正华△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80~320g,随机分为烫伤后15min、1,3h及对照组,每组6只。经20%乌拉坦腹腔麻醉(5ml/kg)后,各烫伤组沸水烫背部7s,造成占体表面积20%的Ⅱ度烫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良大鼠立体定向斜向穿刺法.方法 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斜穿刺组)和对照组(垂直穿刺组).实验组从左侧偏转与矢状面成20°角进行斜穿刺,对照组从垂直方向穿刺视上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死亡率.结果 斜穿刺组核团定位时间长于垂直穿刺组(59.55±3.64 s vs 27.44±2.18 s,P=0.000).术后24 h死亡斜穿刺组率低于垂直穿刺组(0 vs 44.4%,P=0.082).术中上矢状窦破裂率斜穿刺组率低于垂直穿刺组(11.1% vs 88.9%,P=0.003).开颅后止血时间(52.89±24.05 s vs 157.44±38.19 s,P=0.000)、穿刺后止血时间(24.33±10.60 s vs 133.89±28.81 s,P=0.000)、手术完成时间(178.89±35.22 s vs 362.44±66.52 s,P=0.000)均少于垂直组.结论 改良后定位视上核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能够根据不同实验需求有效地避开脑内重要血管以及核团,也为不同实验操作者提供更多手术路径,值得在动物实验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亚显微结构研究的深入,现在知道神经系统内不仅有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而且有轴——轴突触、树——树突触、树——体突触、树——轴突触、体——树突触和体——体突触。所谓连续性突触(Serial Synapses),是由三个结构成分组成的连续排列的突触装置,即轴——轴——树或轴——轴——体突触,如脊髓外、侧膝状体等处见连续性突触,这对解释复杂的神经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最近我们在大白鼠下丘脑视上核内发现具有四个结构成分的连续性突触,即轴——轴——轴——树突触,也见到三个轴突终末间的连续性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查大鼠下丘脑视前区性二态核(SDN-POA)的神经投射部位,探讨SDN-POA的功能。方法:实验使用30只Wistar转基因大鼠,这种转基因大鼠的雌激素α受体基因启动子0/B上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雌、雄性大鼠(各15只)随机各分成3组,分别通过离子电渗法将示踪剂Fluoro-Ruby注入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终纹床核(BST)、杏仁核后背侧核(MePD)。5 d后,灌流固定鼠脑,做冷冻冠状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确定示踪剂注入位置,并观察SDN-POA绿色荧光和Fluoro-Ruby标记荧光。结果:在雌、雄性转基因大鼠,SDN-POA呈现绿色荧光,雄性SDN的体积和细胞数量明显大于雌性,即存在明显的两性差异。示踪剂注入VMN和BST组,在SDN均发现Fluoro-Ruby逆行标记细胞。来自VMH的标记细胞主要位于SDN的边缘;来自BST的标记细胞分散在SDN核团内。示踪剂注入MePD组,在SDN未发现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而发现大量标记Fluoro-Ruby的神经纤维。结论:SDN-POA是决定性二态性的重要中枢部位,它可接受MePD的传入神经纤维,发出传出神经纤维影响VMN和BST神经元的活动,进而调节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20.
皮层第二体感区(SⅡ区)参与痛觉调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业已证实SⅡ区对中央中核(CM)、束旁核(Pf)中央外侧核(CL),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等核团痛相关单位的伤害性反应,对针刺穴位的镇痛效应均有调制作用。尾核位于皮层之下,其异觉,异域会聚功能以及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目前倍受重视。然而SⅡ区对尾核头部痛相关单位有无下行性的调制作用,迄今未见报导。因此,本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电刺激SⅡ区以及用利多卡因局部改变SⅡ区机能状态后,探讨SⅡ区是否对尾核头部痛相关单位的伤害性反应有下行性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