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的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业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3.
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LMP-1免疫组化与EBER1/2原位杂交检测54例TCL,63例BCL及26例NK/T淋巴瘤。结果 EBER1/2阳性率在BCL、TCL、NK/T淋巴瘤中分别是9.5%、37.0%、46.2%,BCL组和NK/T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阳性病例大多数位于上呼吸道。LMP-1阳性率在EBER1/2阳性的B  相似文献   

4.
用长片段高保真度PCR扩增系统(expandTMhighfidelityPCRsystem)从鼻咽癌(NPC)体外传代细胞株SUNE中扩增出EB病毒(EBV)潜伏膜蛋白(LMP1)全基因,经凝胶电泳分析和DNA斑点杂交进行鉴定。扩增片段长度为3.43kb,相当于B95-8细胞EBV基因序列位置为170033~166608nt,包括LMP1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增强子序列、LMP1编码序列的3个外显子、两个内含子及下游polyA信号序列。LMP1全基因的扩增对于深入研究LMP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LMP1在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淋巴结外 T 细胞性淋巴瘤( T- cell Lym phom a, T C L)中 Epstein- Barr 病毒( E 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同 C D56 表达关系。方法:对15 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33 例淋巴结外 T 细胞性淋巴瘤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E B E Rs 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面抗原 C D56 的表达。结果:淋巴结外 T细胞性淋巴瘤中 E B E Rs和 C D56 表达率分别为 63.6% (21/33)和24.2% (8/3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 E B E Rs 和 C D56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15)和26.7% (4/15)。 E B E Rs 和 C D56 表达无相关性( P> 0.05)。结论:表明 E B病毒高度感染淋巴结外 T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 E B病毒感染同 C D56 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6.
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EB病毒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其中结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  相似文献   

7.
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中EB病毒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潜伏感染膜蛋白(LMPl)、溶解感染期立即早期基因编码蛋白ZEBRA、早期基因编码蛋白EA-D、晚期基因编码蛋白VCA和MA。结果EBERs阳性率为100%(20/20),LMPl阳性率为85%(17/20),ZE-BRA均为阴性,EA-D阳性率85%(17/20),VCA阳性率60%(12/20),MA阳性率为0.5%(1/20)。阳性信号限于癌细胞。癌周正常组织和间质细胞均阴性。说明在我国南方鼻咽癌高发区,腮腺LELC的发生发展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本文还对EB病毒基因的腮腺LELC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中EB病毒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敏  刘强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278-1278,1286
目的 检测43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 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核酸原位杂交及LMP-1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29例EBER-1阳性(67.4%),22例LMP-1阳性(51%),42例p53蛋白阳性(97%)。EBER-1和LMP-1阳性率低分化癌(分别为77. 8%和59.3%)高于角化型鳞癌(分别为37.5%和12.5%,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是否存在EB病毒。方法 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50 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穿刺液;②采用PCR法检测15 例石蜡包埋鼻咽癌(NPC) 组织;③对12例EB病毒VCAIgA 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EB 病毒基因检测。结果 ①30 例NPC 患者中,27 例EBVDNA 阳性( 阳性率90 % ) ;7 例头颈部其他肿瘤患者中1 例阳性(14-3 % ) ;8 例其他部位肿瘤患者中1 例阳性(12-5 % ) ;5 例鼻咽部炎症患者EBVDNA 检测均为阴性。经χ2 检验,NPC 组与其他肿瘤及鼻咽部炎症组相比,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005) 。②15 例石蜡包埋NPC 组织,EBV基因阳性者有12 例( 阳性率80 % ) ;1 例鼻咽部慢性粘膜炎石蜡包埋组织末检测到EBVDNA。③3 例临床诊断为NPC 的血清中均检测到EBVDNA(25 % ) 。结论 对于隐性鼻咽癌和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中确认是否为鼻咽癌,EB 病毒基因检测是有价值的,PCR 技术可以为NPC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恶性淋巴瘤(ML)的骨髓浸润(IBM)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ML患者IBM。结果:(1)34份ML患者骨髓标本IBM检出率为70.6%(24/34),明显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38.6%,P<0.05)。(2)19例形态学检测正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标本,IBM阳性率57.9%(11/19),其中8例B-NHL(8/14)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5例同时还检测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2例T-NHL(2/3)检测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无克隆性IgH基因重排;2例免疫分型不明确NHL患老中1例(1/2)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无克隆性TCR,基因重排。2例霍奇金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骨髓IBM均阴性。(3)Ⅲ,Ⅳ期NHL患者IBM检出率显著高于II期(p<0.01),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1)。(4)IBM阳性组NHL2年死亡率54.5%(6/11),明显高于IBM阴性(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BM有助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