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腮腺炎与腮腺肿瘤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T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1例 (2 3例炎症 ,18例肿瘤 )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腮腺炎及腮腺肿瘤的 CT征象。结果 :炎症多为双侧性 (17例 ) ,肿瘤单侧多见 (18例 ) ,弥漫性炎症密度均匀 ,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 ;边缘清楚者 30例 ,边缘模糊者 11例 ,增强后炎症轻度均匀强化 ,混合瘤中度以上均匀强化 ,恶性肿瘤不均匀强化并伴有邻近组织的侵犯和骨质破坏。结论 :CT检查能够对大多数的腮腺炎症及肿瘤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能准确定位 ,病灶边界模糊不清是诊断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征象 ,但对于良性肿瘤和炎性病变的鉴别有限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35例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21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9例,其中6例为良性混合瘤,1例为恶性混合瘤,2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5例,均为恶性肿瘤。CT发现5例肿瘤与面神经粘连。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对腮腺肿瘤有准确的定位、定性以及预测病灶与面神经的关系,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手术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腮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 良性肿瘤典型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清楚锐利,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可均匀或环形强化;局限炎性可形成肿块类似良性肿瘤,弥漫性炎症表现为腮腺普遍肿大、密度增高,炎症累及邻近组织不易与恶性肿瘤鉴别;恶性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侵袭性,多呈分叶状、不规则或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结论 CT扫描对区分腮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及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11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CT及MRI检查.结果 11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90例(80.4%),恶性肿瘤22例(19.6%);CT及MRI对腮腺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水平的诊断率,并与术后病理一致.良性腮腺瘤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而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形状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常伴有周围组织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和MRI对腮腺肿瘤均有较好的定位、定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就组织分辨力及对腮腺内神经、血管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效能(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征象。结果:CT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6例,检出率为72.8%(29/40),误诊率为5.0%(2/40),漏诊率为22.5%(9/40);CT与病理检查对不同类型腮腺肿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腮腺肿瘤部位以浅叶为主,形态较为规则,且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多数未出现钙化,囊变分级以1~2级为主,平扫和加强CT值较低;恶性肿瘤部位以深叶为主,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晰,多数出现钙化,囊变分级以3~4级为主,平扫和加强CT值较高。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误诊率较低,能够清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程度等信息,但存在一定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鉴别要点.方法 收集2007-2011年经CT诊断、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腺淋巴瘤和30例多形性腺瘤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25例腮腺腺淋巴瘤肿瘤个数35个,3例双侧单发,1例双侧多发,2例一侧多发,19例一侧单发,23例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例边界不清,21例位于腮腺后下象限(浅叶后下部),32个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增强扫描早期病变实性部分及实性病灶明显强化,15例病人延时扫描14例病灶CT值减退,25个病灶内或边缘可见小血管进入或包绕,20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不均,内见裂隙样低密度影;30例多形性腺瘤均为单侧单发,19例位于腮腺浅叶,11例位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楚、包膜完整25例,9例呈分叶状,18例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内见囊状低密度影,病变呈轻中度强化,18例病人延时扫描16例病灶延时强化.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在CT特征方面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它们的影像特征并与临床特点相结合,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CT平扫及其中9例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结果: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中,14例圆形或椭圆形,6例呈多结节分叶形,密度高于正常腮腺组织;18例肿物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囊变及钙化;2例为术后复发,边界不清,可见大片坏死区。结论:CT对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病灶CT平扫的密度、边缘、部位、大小及增强后CT征象。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7例均为单发,边缘光整,呈圆形及类圆形,边界清;6例位于浅叶包膜下,1例向腮腺深叶生长;4例为实性密度,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CT值45~55Hu;3例为少许囊性密度;7例病灶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显示,4例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达到峰值,最高达189Hu,其中1例静脉期轻度减退,约123Hu,另3例均匀持续强化;3例囊实性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均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7例均无肿瘤侵犯周围情况,仅1例较大病灶对周围血管有推压改变。大部分病灶呈“快进慢出”型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虽然少见,但据其特殊强化方式可以和其他腮腺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林豪 《吉林医学》2015,(9):1778-1779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3例,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结果:13例腮腺包块均为单侧,12例单发,1例多发。大多数边缘清楚,其中4例可见浅分叶,10例密度较均匀,3例密度不均匀,其中2例有囊变区,1例可见钙化,13例增强扫描中8例呈较均匀轻度强化,5例呈环状或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根据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特点,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可以提高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性,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腮腺区肿瘤(良性36例,恶性36例)进行CT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44/72),良性肿瘤以混合瘤居多(26/36),CT和MRI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CT和MRI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大小一致;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14/28),CT和MRI多显示为境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术前测量大小常小于术后病理结果;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6/8).72例腮腺肿瘤中,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良恶性性质判断准确率为95.8%.结论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最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价值,对面神经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