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铅中毒的生化机制,以慢性染铅鼠为动物模型,用高频刺激诱发海马区产生长时程增强后,以Fura-2为Ca2+指示剂,测定海马神经元Ca2+浓度。以放射性[r-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方法测定神经元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结果:染铅组长时程增强过程中Ca2+浓度明显升高(236.48±61.83n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PKC活性亦升高(胞浆:1.87±0.35nmol/mg.min-1;胞膜1.52±0.40nmol/mg.min-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说明海马长时程增强过程中,铅作为钙的类似物可使Ca2+浓度升高激活PKC,进而干扰长时程增强过程。证明Ca2+-PKC系统对铅有高度敏感性,可能是铅致神经毒性作用的关键中介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FGF及TPK抑制剂Genistein对AGZY-83A细胞内PKC活性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FGF和Genistein诱导AGZY-83A细胞,(γ-P^32)-ATP标记的Histone Ⅰ为底物,液体闪烁测定PKC活性;Fura-2/AM负载荧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aFGF诱导后,细胞内PKC活性及Ca^2+浓度升高,且与aFGF呈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左旋千金藤啶碱对Ca^2+/CaM P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海马及纹状体病片体外缺血模型,用放射性^32P-APK掺入法测定Ca^2+/CaM PKⅡ活性。结果 体外培养的纹状体和海马脑片在缺血30min后,Ca^2+/CaM PKⅡ活性均明显下降,纹状体PKA活性增加,于缺血前10min加入不同浓度SPD后,二酶活性较单纯缺血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SPD对纹状体PKA以及纹状体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谷氨酸对Ca^2+/CaM PKⅡ活性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 以培养的胎鼠皮质神经元为材料,采用^32P掺入滤纸片法测Ca^2+/CaM PKⅡ活性,SDS-PAGE凝胶电泳及放射为影研究Ca^2+/CaM依赖怀内源蛋白后磷酸化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巴胺(DA)对Ca^2+/CaM P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海马、新纹状体脑片体外培养模型,以^32P掺入法测定Ca^2+/CaMPKⅡ活性。结果(1)单纯外源性DA引起Ca^2+/CaM PKⅡ活性显著下降;海马、新纹状体脑片引起最大抑制作用的DA浓度分别是500、10μmol/L。(2)酶活性随DA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海马脑片100μmol/L DA作用20min酶活性方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铅对海马区长时程增强过程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用0.1%醋酸铅喂养大鼠3个月后,在高频刺激下诱发海马齿状回产生长时程增强,测定PKC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浆和细胞膜的PKC活性明显升高(P<0.001)。提示:PKC在铅干扰长时程增强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铅对鼠脑海马神经细胞蛋白激酶C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铅中毒的生化机制,测定染铅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的PKC活性的改变。方法:用慢性染铅Wistar大鼠为动物模型,用[γ-23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测定PKC活性。结果:染铅鼠海马神经细胞内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胞膜PKC活性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细胞胞浆PKC对铅有高度敏感性,可能是铅致神经毒性作用的关键调节物。  相似文献   

8.
aFGF对肺腺癌AGZY—83A细胞株TPK,PKC活性及Ca^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aFGF与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探讨aFGF导致细胞增殖的机理。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FGF处理AGZY-83A细胞,利用[γ-32P]ATP掺入外源性底物的方法测定受体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TPK)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用Fura-2/AM为荧光指示剂测定[Ca2+]i。结果:随着aFGF浓度增加,TPK及PKC活性随之升高。当aFGF浓度为1.12μg/ml时aFGF处理组的TPK是对照组的4倍;膜PKC活性也是对照组的4倍,胞浆PKC活性是对照组的1.75倍。[Ca2+]i是对照组的3倍。结论:该细胞株中aFGF受体具有TPK活性。TPK激活后进一步促进蛋白质和酶磷酸化,而使PKC活性及[Ca2+]i升高,即PKC和Ca2+是TPK的下游信号分子,进一步促进c-fos、jun基因表达增加,导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旋千金藤啶碱(SPD)对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海马及纹状体脑片体外缺血模型,用放射性32P-ATP掺入法测定Ca2+/CaMPKI活性。结果体外培养的纹状体和海马脑片在缺血30min后,Ca2+/CaMPKⅡ活性均明显下降,纹状体PKA活性增加,于缺血前10min加入不同浓度SPD后,二酶活性较单纯缺血均有明显改变。结论SPD对纹状体PKA以及纹状体和海马Ca2+/CaMPKⅡ活性在缺血时的活性改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低温再灌注对海马Ca^2+/CaM PKⅡ活性恢复及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45Ca^2+和钙荧光指示剂Quin-2/AM进行实验,发现海风藤醇B(10,100μmol.L^-1)无论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引起的兔洗涤血小板Ca^2+内流还是胞内游离钙浓度(Ca^2+)升高均有抑制作用,且呈良好的剂量相关,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7.2%和50.8%,但对A23187引起的胞内(Ca^2+)升高无显著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海风藤醇B能选择性拮抗PAF诱导的钙内流的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对血小板血栓形成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制备健康成人血小板,观察施加不同浓度Lp(a)、作用不同时间后,血小板(PLT)膜、浆蛋白激酶C(M-PKC、P-PKC)的变化,同时设凝血酶阳性对照组和不加Lp(a)及凝血酶的阴性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小板P-PKC活性随着Lp(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当Lp(a)浓度为0.55mg/ml时,P-PKC下降最为明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下降约为4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PKC活性随着Lp(a)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在Lp(a)浓度为0.083mg/ml时,M-PKC开始明显增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增高近2倍,随着Lp(a)浓度的进一步升高,M-PKC增高更为明显,差异非常显著(P<0.01)。另外,随着Lp(a)与PLT作用时间的延长,P-PKC逐渐下降,M—PKC逐渐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时相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Lp(a)能激活PLT,使其M—PKC增高,P-PKC下降,且随着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该作用增强,故Lp(a)在血栓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对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3.
用生物化学法及荧光法测定了成年人、老年人的红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胞浆游离Ca^2+。结果显示:老年前期组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成年人组(P<0.05),而胞浆游离Ca^2+深度明显高于成年人组(P<0.05)。老年组的两个ATP酶活性均较老年前期组低,胞浆游离Ca^2+浓度高于老年前期组。上述三个指标的随  相似文献   

14.
探讨海马神经元损害的机理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作检测了大鼠局限性脑皮质损伤后海马CA-1区组织腺苷三磷酸酶活性,Na^+,K^+,Ca^2+离子含量,并观察了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脑损伤后海马组织Na^+-K^+-ATP酶活性分别为0.45±0.066和0.419±0.020μmolpi/(mg蛋白.h,较正常对照组(Na^+,Ca^+,Ca^2+含量(Na^+-K^+-ATP酶0.635±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酸对培养的皮质神经元Ca~(2 )/CaMPKⅡ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谷氨酸(Glu)对皮质神经元的损伤及对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500μmol/LGlu作用10min,测Ca2+/CaMPKⅡ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Ca2+/CaMPKⅡ活性和正常对照相比下降46.3%,100μmol/L氯胺酮几乎完全保护该酶活性;LDH活性在1h时无明显变化,24h时明显升高。结论(1)Glu对皮质神经元损伤致Ca2+/CaMPKⅡ活性下降早于LDH变化;(2)Ca2+/CaMPKⅡ活性下降主要由NMDA受体介导,与非NMDA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6.
肿瘤患者血清中NO与Ca^2+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肿瘤患者血清NO,Ca^2+的含量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Mg^2+,γ-谷氨转肽酶(γ-GT),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和Ca^2+含量增加(r=0.8612)γ-GT活性升高,Mg^2+PAB及ALB含量降低,Ca^2+可促进NO生成,NO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提示测定肿瘤患者NO含量对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脂蛋白(a)与血小板蛋白激酶C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在血小板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32P-NaH2PO4标记正常健康者的血小板,观察加入Lp(a)后血小板蛋白激酶C(PKC)底物47kd蛋白磷酸化反应情况,并设空白对照,比较Lp(a)对血小板PKC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加入的Lp(a)浓度不断增高,血小板PKC底物47kd蛋白磷酸化程度也随之不断增强,即Lp(a)终浓度分别为0,0.083,0.1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Ca^2+和氯胺酮对海马脑片Ca^2+/CaM PK 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鼠海马脑片体外缺氧模型进行实验。结果 (1)有钙或无钙培养时,酶活性随缺氧时间的延长均下降,但前者比后者酶活性下降更显著。提示外Ca^2+在神经元缺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2)氯胺酮对缺氧所诱导的酶活性抑制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说明脑缺氧引起酶活性下降与NMDA受体介导有关。结论 脑缺氧时该酶活性的抑制与下列通路有  相似文献   

19.
用酶解法和H2O2分解法分别测定28例风心瓣膜病变患者红细胞膜钠泵(Na^+、K^+-ATP酶)、钙泵(Ca^2+、Mg^2+_-ATP酶)活性和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用硫代巴比妥和Ca^2+、Mg^2+-ATP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正常人34.75%(P〈0.01)和26.77%(P〈0.01);CA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20.07%(P〈0.01);而患者LPO含量却显著高于正常人97.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耗竭单胺类神经递质对缺血性纹状体、海马和皮质神经元CaM P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利血平化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全脑缺血模型,用放射性^32P-ATP掺入法测定CaM PKⅡ活性。结果 利血平化对沙土鼠脑缺血3个脑区CaM PKⅡ活性均有保护作用。在纹状体、海马和皮质,利血平化沙土鼠缺血10min酶活性比对照组酶活性分别升高55%、58%和19%,缺血20min,酶活性分别升高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