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异是生物适应环境谋求生存的重要方式。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的原型。在慢性感染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HBV发生基因变异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变异对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所有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在长期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过程中都可能出现耐药。随着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耐药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以逆转录方式进行基因组的复制,易发生病毒突变;同时,在宿主体内特定的压力下,包括内源性免疫清除、外源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等,各种逃逸突变株被选择产生,其中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出现的耐药株可导致HBV DNA水平再次升高、丙氨酸转氨酶(ALT)反弹和HBV 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逆转,已成为目 相似文献
4.
HBV耐药变异是目前困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严重问题。抗病毒药物发生耐药后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V载量升高,ALT水平复燃,病情进展;对肝移植患者可导致移植肝发生炎症甚至坏死,肝移植失败。耐药变异还可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苷(酸)类似物已成为继干扰素-α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但是长时间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易出现耐药.本文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发生机制、耐药后的补救治疗、耐药的预防等内容作一简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核苷(酸)类似物广泛、长期应用,HBV在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导致耐药基因突变的问题亦日益凸显。本文重点介绍了核苷(酸)类似物在抗HBV治疗过程中病毒耐药的产生机制、耐药率及耐药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十年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用药疗程不确定,用药时间长出现基因变异、停药后又会出现HBVDNA反弹等等,其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导致临床治疗失败,甚至病情的恶化,而耐药性与基因变异有关。本文将就乙型肝炎病毒各基因区的变异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管理的新观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以来,由于不断地引入不同的新型的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似物容易导致HBV的变异,从而产生耐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的种族特异性而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因此细胞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已成为HBV感染防治研究的必要条件。本文重点介绍了HBV DNA转染细胞模型的建立和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3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12个位点上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血清HBV DNA,扩增HBV逆转录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测序成功的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检测逆转录酶基因12个位点上的碱基突变情况,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患者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及不同核苛(酸)类似物耐药的突变形式. 结果 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63例,阿德福韦耐药突变10例,恩替卡韦耐药突变8例,替比夫定耐药突变1例.拉米夫定耐药突变中以M204V和M204I最常见,前者通常伴随L180M突变,后者常单独出现,阿德福韦耐药中以N236T±A181位碱基替换为主;恩替卡韦耐药突变发生在拉米夫定耐药基础上,以T184位碱基替换为主;替比夫定的耐药突变为M204I.少数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也可检出耐药相关突变.结论 检测HBV逆转录酶基因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确认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存在HBV耐药,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HBV-DNA P区基因突变情况、用药史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368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1年以上(用药组)及619例未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未用药组)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 P基因区9个NAs相关耐药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不同NAs耐药的突变形式,分析NAs治疗前HBV逆转录酶(RT)基因自然变异的发生率。结果 368例中94例出现基因耐药变异,变异模式以经典突变L180M、M204V/I、A181V/T、N236T突变为主,其次为V173L、S202G/S、T184L、I169T突变,M204V多以联合L180M突变的形式存在,其中235例服用单种NAs有48例发生变异,多位点(3个及以上耐药位点)突变5例(10.42%),133例服用多种NAs有46例发生变异,多位点突变19例(41.30%),多药使用者发生多位点变异率明显高于单药使用者(χ2=8.38,P0.05)。368例患者中多位点变异组(A组)与少于三个位点变异组(B组)的年龄、HBVDNA、ALT无明显差异。619例中51例出现基因耐药变异(8.24%)。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少量自然变异位点。长期应用NAs可筛选出HBV-DNA P基因区的相关耐药变异且耐药变异复杂,服用多种NAs(特别是序贯治疗)容易发生基因耐药变异且易发生多位点变异。长期应用NAs的乙型肝炎患者需定期检测基因耐药情况并及时干预,避免临床反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由于逆转录缺乏校正功能,HBV复制过程中不断产生变异株,在内源性(机体免疫清除作用)和外源性(治疗药物)压力下将选择出能够继续复制的"逃逸"株,其中HBV耐药变异株的产生已成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难点之一。目前的核苷(酸)类似物可分为三类:(1)L-核酸类:拉米夫定(lamivudine,LM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2)无环磷酸盐类: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F);(3)脱氧鸟苷类似物:恩替卡韦(entecavir,ETV)。 相似文献
14.
1例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的5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动态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和前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HBeAg阴转的关系.方法 收集1例在我院14次住院治疗患者血清18份,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靶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NTI软件对比分析结果,分析逆转录酶基因12个耐药位点和前C/BCP区6个位点上的突变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解析突变意义.结果 先后检测到了引起拉米夫定耐药的M204I/V共生突变、L180M+M204V突变,引起恩替卡韦耐药的S202G突变,以及引起HBeAg阴转的G1896A突变,检测结果与临床病情发展情况符合.结论 采用DNA序列测定方法可以全面了解HBV基因突变,有助于临床监测病情发展,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了解HBV P基因结构与拉米夫定的疗效关系.方法 一步法扩增HBVP基因后进行测序,对比拉米夫定治疗应答,无应答和突破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P基因结构的变化.结果 在无应答和突破患者中,2例B基因型和1例C基因型转变为B、C混合型HBV感染;1例患者血清HBV发生B→C基因型转换.3组中部分患者治疗前血清中检出YMDD变异株HBV,所有8例治疗无应答和突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YMDD变异.所有无应答患者治疗前后和突破患者突破时的血清HBV均出现rtL164V变异,而在应答者中未见.突破和无应答患者逆转录酶(rt)保守区还出现rt191L、rtK168R、rtH2ML、rtS256C 4个氨基酸替代.结论 YMDD基因序列变异不是产生拉米夫定临床耐药的惟一原因,rtL164V变异可能是一个新的与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突变.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变异与病变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病毒变异与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持续和加重的关系,对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段经聚合酶链反应后直接序列分析。11例轻重不等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病人中均发现前C区第28位成为终止密码;18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病人中7例亦混合存在这一变异。C基因区变异聚集于密码84-101区段,密码97变异即有15例。轻,中和重度病变8,6和10例中,替代变异分别有2,6和20个密码。中,重病人还各有1例由这一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变异多发生于慢性进展性乙型肝炎患者。尤以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第60位的亮氨酸密码子CTG变异为缬氨酸密码子GTG(V60)、第87位丝氨酸密码子AGC变异为甘氨酸密码子GGC(G87)、第97位异亮氨酸密码子ATC变异为亮氨酸密码子CTC(L97)最为常见。为阐明上述变异是否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活动或加重,我们在体外研究了HBc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表达变异株HBcAg的靶细胞的免疫应答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及其耐药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纳入240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或联合或序贯治疗的CHB患者,采用PCR扩增HBV逆转录(RT)区和序列测定鉴定耐药基因突变,采用HBV S基因测序法鉴定基因型。结果 在35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中,发生耐药突变14例(40.0%),突变位点为rtL80I/V、rtVl73L、rtLl80M、rtM204V/I和rtV207I,23例单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1例(47.8%),突变位点为rtAl81T/V、rtS213T/N、rtV214A、rtQ215S/H/P、rtl233V、rtN236T、rtP237H和rtN/H238A/K/D/S,7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0例(14.3%),突变位点为rtM204I,12例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例(41.7%),突变位点为rtI169T、rtL180M、rtT184G/S/A/I/L/F、rtS202I/G、rtM204V和rtM250V/I/L,100例接受联合或序贯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1例(51.0%),突变位点为rtA194T,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耐药突变发生率最低(P<0.05);240例CHB患者中,HBV基因B型21例(8.8%)、C型216例(90.0)和D型3例(1.2%);在发生耐药突变的91例患者中,B型6例(6.6%)、C型83例(91.2%)和D型2例(2.2%,x2=1.22,P>0.05);在发生耐药突变的6例B型感染者中有2例(33.3%)和83例C型感染者中有15例(18.1%)发生了多重耐药突变。结论 检测CHB患者感染HBV基因型并及时获得耐药突变基因分布,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P区基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的变异情况。方法从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血清标本中,扩增目的片段,阳性结果双酶切后克隆至JM105感受态细胞。每份标本随机挑取20个阳性克隆,以错配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YMDD基因序列,出现变异者进行双向测序。结果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后,其中2例HBVDNA为阴性,2例HBVDNA转阴后又转阳,测序结果提示出现M5521变异;1例HBVDNA始终阳性,和治疗前一样存在D553G的变异。结论D553G变异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P区YMDD变异是抗病毒药物诱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