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帕米膦酸钠对聚乙烯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间接探讨帕米膦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新生新西兰兔长骨中的破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2、4、6天,试验分3组:对照组、10^9/m1聚乙烯微粒组、10^9/m1聚乙烯微粒和10μg/ml帕米膦酸钠共培养组,观察帕米磷酸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结果:聚乙烯微粒与破骨细胞共同培养6天可以增强其骨吸收功能,帕米磷酸钠可以抑制聚乙烯微粒对破骨细胞的作用。结论:帕米膦酸钠可以抑制聚乙烯微粒对破骨细胞的刺激作用,可用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磷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对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形成的影响,探讨二磷酸盐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破骨前体细胞(osteoclast precursors,OCPs),然后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M-CSF两种细胞因子协同诱导OCPs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高分子聚乙烯微粒(103/ml)和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0.4、2.0、10.0、50.0 μg/ml),对获得的各组破骨细胞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阳性破骨细胞(核≥3)的数目;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RAP mRNA的表达.结果:高分子聚乙烯微粒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和TRAP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阿仑膦酸钠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和TRAP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高分子聚乙烯组(P<0.05),且随着阿仑膦酸钠浓度增高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目和TRAP mRNA的表达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可以抑制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可行性。方法采集30例人体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分组培养。实验分4组:A组(对照组),仅单核细胞;B组,单核细胞及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C组,单核细胞、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及帕米磷酸钠(10mg/L);D组,单核细胞、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及淫羊藿总黄酮(10mg/L)。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B组分别明显高于A、C、D组(P〈0.01);D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可有效抑制由于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刺激单核细胞而分泌的溶骨性因子TNF-α、IL-1和IL-6。淫羊藿总黄酮的效果与帕米磷酸钠相似,它有望成为将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种很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帕米磷酸钠)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核细胞,为对照组;B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C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5μg/ml);D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10μg/ml);E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20μg/ml)。培养48h后,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的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组的TNF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P<0.01)。而不同浓度阿可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尼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而阿可达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这种分泌。二磷酸盐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TNF等溶骨性因子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的骨溶解,由此二磷酸盐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仑磷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体外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探讨2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给予阿仑磷酸钠?辛伐他汀刺激,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率?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影响?结果:联合应用阿仑磷酸钠和辛伐他汀较单独用药更明显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结论:联合应用阿仑磷酸钠和辛伐他汀比单独应用阿仑磷酸钠可能对骨质疏松有更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聚乙烯微粒引起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体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随机分组培养.A组(对照组):仅单核细胞;B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C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帕米磷酸钠(10 mg/L);D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5 mg/L);E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10 mg/L);F组:单核细胞+聚乙烯微粒+骨碎补总黄酮(20 mg/L).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TNF-α含量B组高于A组(P〈0.01);C、D、E、F组分别低于B组(P〈0.01);C组与D、E、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低于D组(P〈0.0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D、E、F组有逐渐减少趋势.结论在体外聚乙烯微粒可以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均可有效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在体外骨碎补总黄酮和帕米磷酸钠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TNF-α的效果相似.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抑制由磨损微粒介导的TNF-α的高表达,有望成为将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种很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霉素(EM)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可能性。方法采集30例人体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MOs),实验分6组,每组n=30,A组(对照组):仅MOs;B组:MOs+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UHMWPE);C组:MOs+UHMWPE+帕米磷酸钠;D组:MOs+UHMWPE+EM(5μg/ml);E组:MOs+UHMWPE+EM(10μg/ml);F组:MOs+UHMWPE+EM(25μg/ml),培养48h后,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在帕米磷酸钠和不同剂量EM作用下高分子聚乙烯微粒(UHMWPE)诱导MOs p65 mRNA表达水平及核蛋白p65含量的变化。结果A、C、D、E、F组的p65mRNA表达水平和核蛋白p65含量均低于B组(P〈0.05)。结论EM能有效地抑制由于UHMWPE刺激MOs所致的NF-κB的活化和高表达,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微粒诱导的炎症性因子引发的骨溶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防治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加入超高分子聚乙烯、金属微粒及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总黄酮培养后,放免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含量。结果超高分子聚乙烯、金属微粒组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淫羊藿总黄酮组的含量明显低于超高分子聚乙烯、金属微粒组而不同浓度组淫羊藿总黄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分子聚乙烯、金属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过量分泌M-CSF,淫羊藿总黄酮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过量分泌,可能在防治人工关节松动中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9.
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的骨溶解导致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引起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磨损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各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同时活化破骨细胞和抑制成骨细胞。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研究磨损颗粒引起骨溶解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而治疗和预防磨损颗粒引起的人工关节松动方面仍然处于实验阶段。本文就磨损颗粒对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作用的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体外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动态观察破骨细胞的功能及药物的作用。采用体外破骨细胞培养法、显微摄影、显微光密度仪及图像分析等技术。结果表明,破骨细胞具有不规则的移行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不断增多与增大,并呈不规则形状。国产帕屈磷酸钠(APD)可直接抑制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及表面积。提示动态观察体外破骨细胞性骨吸收陷窝形态变化的方法是一种直观、简便、稳定和能反映药物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病因。方法 选择 7例松动人工髋关节病例 ,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 ;选择 1 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 ,拆除内固定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瘢痕组织。标本作组织学检查 ,并作肿瘤坏死因子(TNF)测定。结果 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中含大量组织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组织细胞标记抗体、溶菌酶和 α1 -抗胰蛋白酶染色阳性。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主要为纤维成分。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界膜组织中的TNF浓度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 (P<0 .0 1 )。结论 在生物性因素方面 ,磨损微粒是松动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它可刺激组织细胞分泌 TNF等溶骨性因子 ,这些溶骨性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激活破骨细胞 ,从而引起人工关节周围骨吸收、骨溶解 ,最终导致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全髋关节置换 (THR)术后股骨假体远端股骨骨折的预后。方法  THR术后因为外伤并发股骨假体远端股骨骨折 3例女性患者 ,平均年龄 6 5 .3岁 ,均接受切开复位 ,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 ,术后不用外固定。采用临床功能、X线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无免疫排斥反应 ,未发生与骨移植相关的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 89.2分。X线显示术后 3个月移植皮质骨板两端有圆弧形骨痂生长 ,软组织与皮质骨板贴附好 ,皮质骨表面有薄层骨痂 ,骨折线消失。术后 6~ 8个月 ,大部分皮质骨板与宿主骨愈合 ,皮质骨板开始塑形 ,皮质骨板长度无明显吸收。结论 深冻同种异体皮质骨板移植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远端股骨骨折 ,具有协助复位 ,固定牢固 ,皮质骨板与宿主骨生长整合后明显改善局部骨组织条件 ,增加股骨强度 ,是治疗股骨假体远端股骨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采用生物型假体进行置换术,对照组40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置换术。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假体存活率、Harris评分等方面评价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8.7±18.9)min,对照组为(140.7±51.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为(280.0±60)mL,对照组为(360.0±10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假体存活率为95%,对照组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平均Harris评分为(91.7±9.8)分,对照组为(82.9±1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稳定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白峻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6):349-351
目的:比较3种类型桩钉作桩核冠修复体的远期疗效。方法:对笔者196年7月—2002年6月在门诊所做的486例614件修复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残冠组不同桩钉修复体的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残根组用自制桩钉的修复体与用预成螺纹桩和铸造桩的修复体远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总成功率为85.0%。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桩松脱,其次为基牙病变。结论:为提高桩核冠修复体的远期疗效,应在桩的选择和设计、桩核和外冠的制作工艺及医嘱等方面严加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及杂交型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翻修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Highwir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集所有有关骨水泥、非骨水泥及杂交型假体在人工THA后翻修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RevMan4.2.1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THA后以髋臼假体或股骨假体或两者均需要翻修作为翻修标准。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34篇,最终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全部为英文文献)。当患者无年龄限制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假体导致的翻修率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导致的翻修率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导致的翻修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骨水泥型与杂交型假体或骨水泥型与杂交型假体导致的翻修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年龄限制时,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相对于骨水泥型假体的翻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近几年瓣膜置换术后失功再手术治疗的47例进行讨论。方法 本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29~60(382±43)岁。第一次替换生物瓣37例,其中二尖瓣30例,主动脉瓣6例,双瓣置换1例;替换机械瓣10例,其中二尖瓣4例,主动脉瓣6例,StJude瓣1枚,MedtronicHall瓣9枚。再手术与初次手术的时间跨度为71~110(964±79)个月,再手术全部替换机械瓣。结果 本组病例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手术顺利41例,发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而安装主动脉气囊内反搏(IABP)6例;术后住院死亡3例,病死率为64%,与同期433例初次瓣膜置换的病死率(2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和胸腔引流量(5602±475)ml明显高于同期初次手术的引流量(2703±129)ml(P<005)。结论 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是安全的,与初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一样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积极而稳妥地掌握手术时机,可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且机械瓣与生物瓣一样存在失功的问题,因此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倡导生物瓣的重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可延伸的小儿股骨假体,探讨其在小儿骨肉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制作了可延伸的股骨假体,通过临床应用,予以验证.结果临床成功应用于1例小儿股骨肉瘤.术后随访30月,下肢步态、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可延伸股骨假体为小儿骨肉瘤保肢手术后功能重建提供了新途径.术前按个例情况预制假体.可延伸能力可达6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