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侧睾丸肿瘤的诊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侧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0例双侧睾丸肿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肿瘤标志物、治疗方式和病理资料。年龄19~58岁,平均34岁。双侧同时性癌2例,癌均为Ⅰ期病变。异时性癌8例,初发肿瘤Ⅰ期5例、Ⅱ期3例,对侧肿瘤Ⅰ期6例、Ⅱ期1例、Ⅲ期1例。初次肿瘤精原细胞瘤4例,对侧肿瘤精原细胞瘤3例。结果2例同时行双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8例先后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腹膜淋巴结清除术3例。术后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雄激素缺乏综合征,7例行雄激素替代疗法。10例随访9个月~23年,平均10,5年,死亡2例,转移2例(1例带瘤生存),局部复发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双侧睾丸肿瘤异时性多见,常见病理类型为精原细胞瘤,可以选择性行保留睾丸手术。  相似文献   

2.
睾丸间质细胞瘤临床罕见。本文报告1例双侧睾丸恶性间质细胞瘤.患者男性,62岁.因阴囊坠胀疼痛伴发热3月余以左睾丸精原细胞瘤收入院。检查:左睾丸8×5×5cm 大小,质硬,固定;右侧隐睾60多年,但可触及条索状质硬的肿块.血沉40mm/h.细胞学穿刺:双侧睾丸精原细胞瘤.在局麻下行双侧阴囊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侧肿物与阴囊皮肤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病理诊断:双侧睾丸恶性间质细胞瘤(图略).讨论睾丸肿瘤约占男性肿瘤的1%.睾丸间质细胞瘤占睾丸肿瘤的2~3%.其恶变率为10%.截至1981年,世界文献中报告恶性间质细胞瘤21  相似文献   

3.
隐睾继发睾丸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隐睾继发睾丸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隐睾继发睾丸癌患者资料。年龄32~55岁,平均40岁。其中腹股沟隐睾4例,腹腔隐睾6例。左侧2例、右侧5例、双侧3例。临床分期ⅠA3例、ⅠB5例、ⅡD2例。其中3例已行腹股沟隐睾复位固定术(双侧1例),手术年龄8~9岁,复位固定与发现睾丸癌间隔24~35年,平均29年。结果4例腹股沟隐睾睾丸癌行肿瘤根治性切除。6例腹腔隐睾肿瘤中,肿瘤根治性切除2例、根治性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2例,2例因肿瘤严重粘连行姑息切除。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9例,精原细胞瘤合并胚胎癌1例。10例均行术后放疗,其中合并胚胎癌者及姑息性肿瘤切除术者同时予以化疗。6例随访6个月~14年,平均5.2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征象。结论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高于正常睾丸,隐睾应及时治疗并终生随访。隐睾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多为精原细胞瘤,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睾丸切除手术的病因。方法 回顾1996年至2007年已行单侧或双侧睾丸切除术109例,分析其年龄和诊断。结果 小于30岁的26例中,睾丸扭转12例,隐睾9例,睾丸肿瘤3例,睾丸外伤1例,睾丸萎缩1例。30~59岁的29例中,睾丸肿瘤13例(其中精原细胞瘤为12例),睾丸附睾结核2例,前列腺癌7例,隐睾5例,睾丸脓肿1例,睾丸外伤1例。60~84岁的54例中,前列腺癌46例,睾丸附睾结核4例,隐睾2例,睾丸肿瘤2例。结论 小于30岁的患者多为睾丸扭转坏死;30~60岁的患者多以睾丸精原细胞瘤为主。大于60岁的患者多因前列腺癌而行去势手术。  相似文献   

5.
双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率约为睾丸肿瘤的1~5.7%。因为治疗方法特别是化疗的改进,恶性睾丸肿瘤的预后已有改善,已发生转移者亦可能长期存活。因此,对侧睾丸肿瘤问题已日益重要。 1969~1985年间瑞士和奥地利两医学院共诊治412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20例(4.3%)双侧患病,其中1例同时发病,19例相继发病,间隔时间2月~32年(平均73月)。精原细胞瘤一般给予放疗;5例无腹膜后淋巴转移的非精原细胞肿瘤,因10年前放疗效果好也接受放疗。非精原细胞瘤根据分期,一般作腹膜后淋巴清扫术和/或化疗,第二  相似文献   

6.
[日]/田代和也…∥临泌,-2000;54(1).-29~32 1984年至1998年收治睾丸肿瘤173例,其中早期肿瘤(stage 1)129例,105例仅作了单纯睾丸切除术,未行其它的辅助治疗。对预后进行了跟踪观察。 对象及方法:年龄18~58岁,平均34.4岁。其中右侧睾丸肿瘤58例,左侧70例,双侧1例。均经X线、CT、淋巴造影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综合判定病期及诊断、随访。术后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75例,非精原细胞瘤(NSGCTT)30例。129例均行病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定期常规健康体检,术后2年者每月体检1次,术后3年者第3月体检1次,5年后每年体检1次。  相似文献   

7.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男性生殖系较常见的肿瘤。我院于1975~1995年间收治睾丸生殖细胞肿瘤25例(共26枚),其中1例为双侧隐睾恶变,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5例,年龄1岁11个月~68岁,其中20~45岁者18例(占72%)。病理类型:恶性肿瘤21例,其中精原细胞瘤16例(64%),胚胎性癌5例(20%);良性肿瘤4例,其中囊性畸服瘤2例(8%),表皮样囊肿2例比%)。21例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Ⅰ期14例(66.7%),Ⅱ期4例(19.0%),Ⅲ期3例(14.3%)。25例均行手术切除患侧睾丸,其中有6例行局部淋巴腺清扫术,10例…  相似文献   

8.
1984年至1998年收治睾丸肿瘤173例,其中早期肿瘤(stage1)129例,105例仅作了单纯睾丸切除术,未行其它的辅助治疗。对预后进行了跟踪观察。对象及方法:年龄18~58岁,平均34.4岁。其中右侧睾丸肿瘤58例,左侧70例,双侧1例。均经X线、CT、淋巴造影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综合判定病期及诊断、随访。术后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75例,非精原细胞瘤(NSGCTT)30例。129例均行病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定期常规健康体检,术后2年者每月体检1次,术后3年者第3月体检1次,5年后每年体检1次。结果:单纯睾丸切除术105例,共观察13~162个月,平均观察46.6±3…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睾丸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睾丸肿瘤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肿瘤34例,继发性肿瘤5例,睾丸旁肿瘤3例。在原发性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33例,其中精原细胞瘤19例,非精原细胞瘤14例;非生殖细胞肿瘤1例。5例继发性肿瘤均为恶性淋巴瘤。双侧睾丸肿瘤5例。结论睾丸肿瘤多为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中精原细胞瘤最常见,良性肿瘤少见;注意自我体检,强化健康意识,利于睾丸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睾丸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0.
睾丸肿瘤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4年 6月至 1998年 4月我院共收治睾丸肿瘤 6 6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6 6例。年龄 14个月~ 84岁 ,平均 36岁 ;<5岁者 10例 ,均为胚胎癌 ;5~ 18岁者 1例 ,为横纹肌肉瘤 ;18~ 4 0岁者 4 4例 ,其中精原细胞瘤 2 5例 ,胚胎癌 6例 ,良性畸胎瘤 3例 ,恶性 (恶变 )畸胎瘤 6例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 2例 ,脂肪瘤、间质细胞瘤各 1例 ;>4 0岁者 11例 ,其中精原细胞瘤 8例 ,纤维性假瘤、交界性纤维细胞瘤、睾丸皮下腺癌浸润各 1例。左侧 30例 ,右侧38例 ,双侧 2例。有隐睾病史者 6例 (均为精原细胞瘤 )。6 6例均手术治疗。 2例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小儿睾丸肿瘤临床分析(附5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小儿睾丸肿瘤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 5 5例睾丸肿瘤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 2个月~ 12岁。多以无痛性阴囊肿块就诊。其中卵黄囊瘤 2 5例 ,畸胎瘤 2 4例 ,淋巴瘤 2例 ,精原细胞瘤 1例 ,皮样囊肿 2例 ,淋巴管瘤 1例。 结果  5 5例中获随访 31例 ,平均随访 3年。包括卵黄囊瘤 17例 ,其中Ⅰ期 9例 ,仅做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 ;Ⅳ期 1例及复发瘤 7例中的 3例经化疗及手术健康存活。畸胎瘤 14例 ,其中行保留睾丸的畸胎瘤摘除术 5例 ,恶性畸胎瘤 1例 ,均无瘤存活。 结论 卵黄囊瘤Ⅰ期宜行单纯睾丸切除术 ,Ⅱ~Ⅳ期应联合应用PVB(顺铂加长春新碱加博来霉素或足叶乙甙 )化疗方案。小部分畸胎瘤病例可行肿瘤摘除术而保留睾丸组织。  相似文献   

12.
保留神经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睾丸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RPLND)在低期睾丸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7月收治睾丸肿瘤患者13例,年龄24~41岁,平均29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4例,大小2cm×3cm×2cm~9cm×6cm×5cm。临床分期:Ⅰ期11例,均为非精原细胞瘤;ⅡA期1例,为畸胎瘤(CT示腹膜后转移灶1cm×2cm);ⅡC期1例,为精原细胞瘤(CT示腹膜后转移灶10cm×9cm)。12例非精原细胞瘤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1~4周行保留神经RPLND,1例精原细胞瘤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行3疗程BEP方案化疗后行保留神经RPLND。结果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A期2例,其中ⅡC期精原细胞瘤患者化疗后分期降为Ⅰ期。13例术后均无肠梗阻、淋巴瘘和体位性低血压。术后2周复查时血AFP和βHCG均降至正常范围。术后8~12周均恢复射精功能。随访18~64个月,平均3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青壮年患者,保留神经RPLND是治疗低期非精原细胞瘤和化疗后降期的精原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内隐睾恶变为巨大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3例腹腔内隐睾恶变为巨大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3岁,均表现为隐睾、腹痛及盆腔内肿块.3例最终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类型均为精原细胞瘤.术后1个月开始给予放疗或化疗.随访0.5至5年,例1术后5年,健在,性功能正常,未生育;例2术后4.5年,健在;例3术后0.5年,健存.结论 腹腔精原细胞瘤大多继发于隐睾,隐睾患者腹盆腔有增大的肿块应高度怀疑隐睾恶变,手术切除加放化疗较理想.隐睾患者需早期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7例.平均年龄28岁.肿瘤位于左侧4例、右侧3例.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1~4周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上至同侧肾静脉水平,下至同侧髂总血管分叉处,外至同侧输尿管内侧,内至腹主动脉.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肿瘤标志物,患者术后射精功能等情况. 结果 7例淋巴结清扫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0~220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80~127 ml,平均95 ml,均未输血.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术后未发生肠梗阻和淋巴瘘等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血清甲胎蛋白由术前15~1247 μg/L降至术后的2~8μ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术前5~59μg/L降至术后的0.5~2.5μg/L.7例术后10~12周均恢复射精功能.随访12~26个月,平均21个月,肿瘤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睾丸恶性淋巴瘤较少见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睾丸弥漫性肿大 ,肿大睾丸质硬 ,无明显压痛 ,其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我院 1 990~ 2 0 0 2年以来收治睾丸恶性淋巴瘤 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年龄 2 8~ 83岁 ,平均 5 4 .8岁。病程1~ 6个月。右侧 4例 ,左侧 2例 ,双侧 1例 ,均为无痛性睾丸肿大。体检 :包块直径 5~ 1 8cm ,质硬 ,无明显压痛 ,表面光滑或有结节。腹股沟均未扪及淋巴结肿大。 7例均行B超检查提示睾丸肿块 ,腹股沟及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 :5例为非霍奇金病 ,2例为霍奇金病。2   方法与结果7例均行同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蒙古族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1990年2月~2004年12月35例蒙古族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大或结节。平均延误诊断(40.03±53.45)周,16例(45.7%)延迟诊断6个月~5年。睾丸肿瘤病理类型:精原细胞瘤21例(60%),占生殖细胞瘤的67.7%(21/31),非精原细胞瘤10例(28.6%),恶性淋巴瘤2例(5.7%),神经纤维瘤和平滑肌瘤各1例(5.7%)。生殖细胞瘤I期22例,II期2例,III期5例。治疗手段以睾丸肿瘤根治性切除和放疗及化疗为主。随访29例睾丸恶性肿瘤患者2个月~10年,其中精原细胞瘤20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95.0%;非精原细胞瘤7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2.8%;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1例健在,1例化疗中。结论:本组蒙古族睾丸肿瘤患者精原细胞瘤比例高于一般人群,平均延误诊断时间较长。非精原细胞瘤患者3、5年生存率均低于精原细胞瘤患者。睾丸肿瘤知识的宣教和诊疗技术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睾丸肿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二期Fowler-Stephens术(F-S术)治疗腹腔型隐睾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和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5例(37侧)腹腔型隐睾患儿,其中29例(31侧)完成了二期F-S术,第2期手术后6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28例,1例失访),评估睾丸有无萎缩。 结果26例单侧腹腔型隐睾患儿中术侧睾丸血供正常22侧(84.62%),睾丸直径≥1 cm,且位于阴囊内;术后出现睾丸萎缩4侧(15.38%)。2例双侧腹腔型隐睾患儿4侧(100%)术后均出现双侧睾丸萎缩。单双侧隐睾睾丸萎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睾丸萎缩率在不同年龄段和腹腔内睾丸距离内环口不同的距离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二期F-S术治疗腹腔型隐睾,术后睾丸萎缩率不低,需要谨慎选择患者。对于睾丸位置位于内环口2 cm以内的腹腔型隐睾,直接行腹腔镜下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减少术后睾丸萎缩的发生率。对于双侧腹腔型隐睾,可考虑分侧手术,如果一侧睾丸术后出现萎缩,那么另一侧就要考虑不离断精索血管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隐睾的发生率约0.4%,但未降睾丸发生恶变者,比正常已降睾丸多30~50倍。本文对隐睾而患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处理时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作者在该院约1000例睾丸精原细胞瘤中,有125例睾丸癌,同时在病史或临床有隐睾。隐睾已治疗组83例,有同侧(77例)或对侧(6例)阴囊内睾丸癌。在4~42岁作睾丸固定术者51例,5~13岁用内分泌治疗者11例,5~30岁自动下降的21例。42例单侧或双侧未治疗组,包  相似文献   

19.
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 方法 睾丸原发淋巴瘤患者12例.年龄36~78岁.平均62岁.首诊症状:单纯睾丸增大8例;睾丸增大伴阴囊胀痛3例,伴发热1例;阴囊下坠1例.单侧11例,双侧1例.病程15 d~6个月.12例超声检查均有睾丸实质性肿块.10例行CT检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Ann Arbor分期ⅠE 9例、ⅡE2例、ⅢE 1例.12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0例术后接受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4~8个疗程.5例在化疗后行放射治疗,放疗剂量25~50 Gy. 结果 12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度恶性3例、中度恶性9例.免疫分型:B细胞型8例,T细胞型2例,分类不明确2例.随访1~9年,失访1例.术后2年非癌死亡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11),40%(4/10),20%(2/10).肿瘤复发转移部位包括对侧睾丸3例,中枢神经系统3例,肝转移1例,腹膜后广泛转移1例. 结论 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低,应采取综合治疗.Ⅰ E、ⅡE期患者应给予手术加放射治疗加化疗,对侧睾丸应预防性照射.ⅡE期以上患者术后应先行化疗,然后根据病情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0.
隐睾恶变5例     
我院近9年共收治隐睾恶变病人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93年3月~2002年4月共收治隐睾病人192例,其中隐睾恶变5例,占同期隐睾病人的2.6%。本组5例,均为单侧隐睾,年龄20~46岁,平均33岁。左侧3例,右侧2例。其中2例分别于12岁、27岁时行睾丸引降固定术,又分别于16年、8年后发生肿瘤。临床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2例,腹部肿物3例。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3例为精原细胞瘤,2例为胚胎性癌。其中Ⅰ期2例,Ⅱ期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