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50年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十四经腧穴运用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为研究对象,运用本课题自行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522篇中外文献,522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136个,使用的腧穴以少阳经为主,尤以足少阳经腧穴使用最多,这种归经趋势在不同刺灸法中均得以体现,同时不受主、配穴分类、不同刺灸法、腧穴分布的影响.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取穴仍是基于“循经取穴”的经络辨证基础之上,运用具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注重上下配穴和远近配穴,对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整理和分析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经穴处方,总结归纳出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经络和穴位,为临床设计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有关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献,运用SPSS 13.0数据库软件对文献中出现的穴位和经络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检索到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中文文献396篇,出现频数前10位的穴位以足少阳经腧穴为多。结论:使用频数在前10位的腧穴是针灸推拿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穴位,这些腧穴多数分布在少阳经,运用"枢经"理论指导偏头痛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偏头痛取穴规律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方法搜集近几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报道40篇,对其取穴规律从中医角度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偏头痛的主穴有10个。10个腧穴分布于6条经和经外奇穴上,其中足少阳胆经用得最多,有3个,其他经上的各有1个。结论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足少阳胆经为主,并且多以风池、太阳与率谷相配出现,而配穴则以辨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部,以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5组腧穴组合;配穴的选穴主在四肢,以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6组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穴取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辨经取穴的有机结合,而重在治痛;配穴取穴强调远部辨经、辨证取穴,而重在扶正祛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重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全面检索和严格筛选后,系统收集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现代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 0"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运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0篇,选用腧穴66个,腧穴选用总频次为255次。所用腧穴遍布十四经,头面部及下肢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44. 71%(114/255)和24. 71%(63/255),特定穴占80. 3%(53/66)。结论针灸提供依据治疗月经性偏头痛重视局部取穴,适当配合远端取穴,特定穴是选穴的主体,这一结果可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分析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搜集从1990年1月—2015年12月发表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月经性偏头痛针灸临床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筛选出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腧穴及取穴部位,探索总结出现代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选经用穴的潜在规律。从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上看,足少阳经为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首选经脉,风池、率谷、百会、太冲等穴的使用频次较高,取穴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颈项部,所以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还是以局部取穴为主,同时现代还比较注重远端取穴;太冲穴不仅为足少阳经的表里经脉上的腧穴,同时还是足厥阴经的原穴、腧穴;此外,对交会穴的选用也是现代针灸处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取穴规律,以期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取穴提供指导。方法: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针灸"为检索词,查阅中国知网(CNKI)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其中所选用的腧穴进行整理、归纳,分析腧穴的种类、归经、所属部位及使用频次。结果:纳入文献共34篇中,用穴共72个,其中十四经穴66个,经外奇穴6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461次(其中主穴117次,配穴344次);最常用的主穴有足三里、胃脘下俞、肾俞、脾俞、三阴交、合谷、关元、肝俞、曲池、太溪;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为主;特定穴中以背俞穴、合穴及经外奇穴为主;配穴主要以病变四肢取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以背俞穴结合病变四肢取穴为主,主穴与配穴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取穴规律。方法:在CNKI中,检索字段为"关键词",检索词为"精神分裂症"and"针灸"or"针刺"or"取穴",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2篇,并对这些文献涉及的主穴、配穴及其归经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结果:文献中穴次大于10的腧穴有神门23次、百会19次、内关17次、三阴交12次、涌泉11次、印堂11次,在十四条经脉中,督脉和任脉的使用频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多选督脉、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并结合辨证和对症配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相关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首针灸处方,共运用穴位72个(十四经穴64个、经外奇穴8个),总应用频次234次,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足三里;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腧穴部位是下肢、上肢及头面颈项;穴位选用频率最多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特定穴选用频次排前3位的为五腧穴、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取穴处方重视阳经取穴与下肢选穴,灵活运用针灸上下配穴以及本经配穴的原则,该取穴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近16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以"痛风"或"痛风性关节炎"和"针灸""针刺"或"电针"为检索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对其选穴进行整理,分别分析主穴及配穴使用频次,并对主穴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118篇,涉及主穴共67个,总使用频次630次。常用主穴有三阴交、阿是穴、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归经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为主。关联规则显示腧穴之间相关性最高的是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5个核心的聚类群,配穴以病变关节局部取穴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注重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处方规律。方法:对中国生物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文献109篇,涉及腧穴86个,1037穴次;其中任脉、肺经、肾经、胃经腧穴应用频次较高;颈项部腧穴和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较常用;阴虚肺燥或肺肾阴虚是慢性咽炎最常见的证型,天突→列缺→照海是针灸治疗慢性咽炎最经典的配伍;传统毫针刺是临床治疗慢性咽炎最常用的刺灸手段,主穴操作以平补平泻为主。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咽炎以局部取穴结合循肺、肾经等取穴为指导原则,重视辨证选穴和交会经配穴,主穴刺灸操作以毫针刺平补平泻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针灸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其用穴规律,为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3年以前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6篇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经脉选用规律、常用刺灸方法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心绞痛选穴共涉及72个腧穴,主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为: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神门、巨阙、郄门。最常用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和手厥阴心包经。结论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用穴以心经及心包经相关的特定穴为主穴,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66-367
目的 :通过对针灸治疗荨麻疹的古代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荨麻疹在穴位、经络、刺灸法选择上的规律。方法:手工检索《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从腧穴、经脉、刺灸法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出37条文献,纳入32条,载穴19个,使用频数66次,出现有刺灸法描述的文献20条。结论:古代针灸治疗荨麻疹的腧穴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等9条经脉中,其中手阳明大肠经中穴位出现频次最多;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个穴位是曲池、肩髃、环跳、曲泽、合谷;刺灸法中以灸法更多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病症谱及腧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粮葶  李瑛  任玉兰 《中国针灸》2013,33(6):547-55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现代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病症谱及腧穴谱.方法:通过采集文献建立数据库,规范病症、腧穴名称,统计中风后遗症所属病症的针灸病症谱及系统分类概况,总结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腧穴谱.结果:共纳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652篇,共涉及《国际疾病和健康有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10)中9个分类系统、40种病症.运用非经穴共143个,总应用频次737次;运用十四经穴共253个,总应用频次5395次,按腧穴的支持度大小将其分为常用腧穴23个、较常用腧穴100个、偶用腧穴130个.结论:中风后遗症的现代针灸文献普遍存在术语不规范性,针灸病症谱分布呈偏向性,腧穴谱遍布十四经脉,首选阳经腧穴,常用腧穴以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梅尼埃病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刺灸法应用特点,为针灸临床治疗梅尼埃病提供选穴、刺灸法选择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4月各中英文数据库中以针灸为主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针灸治疗梅尼埃病临床文献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2篇文献,涉及152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 569次。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经脉以督脉、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为主;毫针针刺为针灸治疗梅尼埃病最常用的干预措施;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百会-风池”,其次是“百会-内关”,体现了局部选穴和远道配穴的原则;通过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法”和“社团分析”最终得到3个核心腧穴群。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发现针灸治疗梅尼埃病具有一定特点,选穴原则以循经选穴和局部选穴为主,同时注重与耳穴、头针穴及经外奇穴的配合,临证中重视辨证选穴及刺灸法效应特异性,可为针灸治疗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对照实验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方法:搜集近七年来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临床报道近三十篇,对其取穴规律从中医角度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为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临床取穴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在合格文献中,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主穴有10个。10个腧穴分布于6条经和经外奇穴上,其中督脉用得最多,有4个,其他经上的各有1个。结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督脉为主,并且多以百会、大椎与神门相配出现,而配穴则以辩证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使用腧穴分布于所有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厥阴肝经的使用频数最大(52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50次)。80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太冲(46次)、曲池(33次)、风池(30次)、足三里(28次)、太溪(24次)、三阴交(18次)、丰隆(18次)、肾俞(17次)、肝俞(1 4次)、内关(13次)、涌泉(13次)、百会(11次)。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脉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多选用太冲、曲池、风池等,取穴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足跟痛的用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足跟痛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对筛选合格的文献中使用的腧穴提取并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篇,腧穴26个,腧穴使用频次480次,十四经取穴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阴肾经8个,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是太溪穴73次,阿是穴使用频次87次。结论针灸治疗足跟痛腧穴选取上局部取穴和阿是穴是主流的思路,同时根据受累经脉和辨证的不同铺以不同的远端穴位。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近视取穴规律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嘉荣  卢阳佳  黄泳  林仁勇 《中医杂志》2011,52(16):1413-1416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近视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0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针灸治疗近视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将纳入文献中腧穴按其筛选方法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统计各穴位出现的频数,对最后纳入腧穴按照其所在十四经分布、所属部位、所属特性等加以分类,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82篇,使用腧穴几乎涉及所有经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频率最大,其所属腧穴睛明、攒竹等作为主穴使用191次,占所有主要穴位的31.01%;所属腧穴胆俞等作为配穴共使用21次,占所有配穴的19.44%。其次为足少阳胆经,其所属腧穴风池作为主穴使用52次,占主要穴位的7.18%。82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睛明(65)、攒竹(62)、风池(52)、太阳(47)、承泣(45)、四白(40)、合谷(33)、鱼腰(32)、丝竹空(30)、肝俞(24)、瞳子髎(22)、肾俞(21)。结论针灸治疗近视经脉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多以眼周腧穴作为治疗主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腧穴运用规律。方法:系统检索和严格筛选后,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针灸数据挖掘系统V1.0进行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196篇,单腧穴使用频次和支持度前五位分别是足三里、肾俞、脾俞、肝俞、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三阴交+内关"分别在两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置信度最高,"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在三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均最高,"足三里+关元+肾俞+脾俞"在四穴配伍项集中支持度和置信度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CFS以辨病取穴为主,多选用足阳明、足太阳和足太阴腧穴,重视补益穴和背俞穴的使用,在配伍上多采用表里经配穴、交会经配穴和三部配穴,体现了重视先、后天调理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