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FDG PET在鼻咽癌分期中的作用(26例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PET在评价鼻咽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经病理证实且经B超、X线胸片检查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了PET/CT或PET检查,与同期的CT图像比较,并对PET的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不一致的患者进行了进一步检查。[结果]FDGPET与CT对原发肿瘤的评价方面没有差别;FDGPET改变了26例患者中5例患者的N分期,其中3例患者的N分期由N3b改为M1。[结论]FDGPET在检查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方面比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MRI)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1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全部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前1周内和放射治疗50Gy时行DWI—MRI和PET/CT检查,观察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ean)值和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结果]与调强放射治疗前比较,治疗中(50Gy)的SUVmean值明显下降,而ADCmean值明显上升。放射治疗前的SUVmax值和ADCmean值呈显著性负相关。在DWI序列上勾画的肿瘤靶区在普通序列如BWI上会发生明显漂移。[结论]在初治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DWI—MRI与PET/CT有相似的临床价值,但DWI-MRI不能够通过融合直接参与靶区勾画。  相似文献   

3.
FDG PET判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病灶残留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Chen YR  Gu MX  Li WX  Pan Y 《癌症》2002,21(6):651-653
背景与目的:18F-2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判断恶性肿瘤治疗后病灶残留上的应用是放射肿瘤学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探讨FDG PET显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肿瘤残留中的应用。方法:25例鼻咽癌放疗后,临床疑咽肿瘤残留,均行FDG PET显像,显像时间为放疗后2-6个月,其中23例同期行CT检查,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5例患者中FDG PET显像阳性18例,其中4例假阳性,阴性7例,其中2例假阴性,FDG PET显像的准确率为76.0%(19/25),CT检查的准确率为52.2%(12/23),11例CT未见鼻咽肿瘤残留,FDG PET显示其中2例有鼻咽局部FDG异常浓聚;7例CT诊为肿瘤残留,FDG PE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FDG异常浓聚,5例CT未能确定残留,PET显示3例FDG异常浓聚,12例FDG异常浓聚的病变处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残留。结论:判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肿瘤残留,FDG PET比CT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8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鼻咽癌放疗后CT检查发现鼻咽黏膜增厚者在放疗后8-32周行全身18FDG PET-CT检查,并在检查后对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行纤维鼻咽镜活检。利用PET-CT评价鼻咽癌在放疗后转移及残留,并分析SuV值与预后相关性。结果27例中2例通过PET-CT检查发现远处转移,及时接受相应治疗。以SUV≥2.5作为阳性标准,PET-CT诊断鼻咽癌局部残留20例,其中经病理证实18例;诊断为局部低代谢性病灶7例,病理证实5例。18例被确诊为鼻咽癌局部残留者分别接受鼻咽腔内放疗或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全组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为70%,1年总生存率为81%。SUV≥5者11例,1年局部控制率为55%,远处转移率为82%,1年生存率为64%。2.5≤SUV<5者9例,1年局部控制率为67%,远处转移率为22%,1年生存率为89%。两者1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0.319),远处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18FDG PET-CT对于鉴别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病灶残留具有诊断意义,放疗后局部残留病灶SUV值与远处转移率有关。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FDG PET显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12~18个月同期行FDG PET和CT、MRI检查,并采用双盲法将PDG PET与CT和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6例经活检病理证实,余6例经CT动态观察10个月后确诊。结果 9例CT和MRI未见肿瘤复发,PET显示其中3例有局灶性FDG代谢明显增高病变,2例CT和MRI提示肿瘤复发,FDG PET均显示局部病变有放射性摄取浓聚;该5例FDG摄取浓聚的病变处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另1例MRI提示鼻咽癌颅内转移,而FDG PET诊断为放射治疗后脑损伤,后经CT随访证实。结论 与CT和MRI检查相比,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的早期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若结合CT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更能提供局部病变结构与代谢改变的复合信息,尤其对局部复发病灶精确的适形放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是头颈部的一种特殊的肿瘤,^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其生物学因素对鼻咽癌诊疗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在国内外研究的文献报道中,得到一些较肯定的结论,也存在相当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特做一综述,内容包括^18F-FDG PET在鼻咽癌应用中的计算方法、对鼻咽癌诊断、TNM分期及相应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延迟扫描在鼻咽癌诊疗中的价值、诊断肿瘤残留与复发的作用、应用^18F-FDG PET判断放化疗的疗效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05例鼻咽癌放疗前后作了CT扫描和临床检查结果的比较及其正常组织放射反应,以便进一步了解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变化规律,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 鼻咽癌CT检查结果,除2例鼻咽腔内活检证实鼻咽癌外,其余103例在CT图象上都有鼻咽腔内、或腔外形态的改变。其中咽旁间隙受侵者84例,占80.0%。鼻腔侵犯者45例,占42.9%,茎突后区受侵者  相似文献   

8.
Chen YR  Li WX  Lin YR  Chen LH 《癌症》2004,23(10):1210-1212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治疗后残留的判断靠CT或MRI有时是很困难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这方面的应用是放射肿瘤学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在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肿瘤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临床疑肿瘤残留患者同期行18F-FDG PET和CT/MRI检查,最后诊断结合手术后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3例患者中18F-FDGPET显像阳性12例,阴性11例,其中3例为假阴性.9例CT/MRI未能确定肿瘤残留,PET显示其中7例FDG异常浓聚,2例FDG摄取缺损;8例CT/MRI诊断为肿瘤残留者PET显示FDG异常浓聚.18F-FDG PET显像检查的准确率为87.0%(20/23),而CT/MRI检查的准确率为60.9%(14/23),前者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18F-FDG PET在判断脑胶质瘤手术后并放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残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CT和MRI能更好的提供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的预后因子及PET/CT SUV值与胰腺癌疗效相关性.方法:26位胰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前2周内行18FDG PET/CT扫描并计算SUV值.放疗剂量2.5~3.0 Gy/次,6 次/周,总剂量≥50.0 Gy.患者完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3个月评价早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达到CR和PR的胰腺癌患者,其SUV值明显低于放疗达SD和PD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分化程度高、增殖能力差的胰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好.在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中,SUV值是胰腺癌患者放疗有效(CR+PR)的独立预后因素,SUV值的OR值为2.943.结论PET扫描及计算SUV值能够预测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顾良军 《癌症进展》2011,(3):224-224
采用[^11C]-和[^18F]胆碱衍生物标记的PET和PET—CT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前列腺癌成像。已有多项研究探讨并证实了这一技术在检测前列腺癌生化复发方面的价值。与PET相比,PET—CT可实现更准确的病灶定位和鉴定。  相似文献   

11.
12.
《The oncologist》2013,18(12):1334-1335
  相似文献   

13.
14.
《The oncologist》2013,18(12):1336-1343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癌症研究》2006,18(4):316-318
  相似文献   

18.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2014,110(2):193-197
Background and purpos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ccumulation of 4-borono-2-18F-fluoro-phenylalanine (18F-BPA) with that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18F-FDG) in head and neck cancers, and to assess the usefulness of 18F-FDG PET for screening candidates for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Material and methodsTwenty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n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head and neck were recruited from March 2012 to January 2014. All patients underwent both whole-body 18F-BPA PET/CT and 18F-FDG PET/CT within 2 weeks of each other. The uptakes of 18F-BPA and 18F-FDG at 1 h after injection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ResultsThe accumulation of 18F-FDG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18F-BPA. The SUVmax of 18F-FDG ⩾5.0 is considered to be suggestive of high 18F-BPA accumulation.Conclusions18F-FDG PET might be an effective screening method performed prior to 18F-BPA for selecting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 for treatment with BNCT.  相似文献   

19.
20.
白细胞介索18(IL-18)位于11q22.2-q22.3染色体上,其前体形式由1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被称为干扰素(IFN)γ诱生因子,它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致炎细胞因子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令人鼓舞。在肝癌研究中,初步发现IL-18可通过激活机体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杀伤癌细胞。另外在疫苗研制方面IL-18也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