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血液透析对细胞因子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有残余肾功能Ccr>5 ml/min,尿量>800 ml/d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进行血液透析.低剂量血液透析组20例,每周透析1~1.5次;常规血液透析组10例,每周透析2~3次.结果经9个月的血液透析后,低剂量血液透析组产生的细胞因子IL-6、IL-1、TNF-α水平低于常规血液透析组,IL-10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且残余肾功能下降缓慢.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有残余肾功能Ccr>5 ml/min,尿量>800ml/d每次脱水<2 kg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每周1~1.5次低剂量血液透析是可行的.低剂量血液透析在保证透析充分的前提下,是非少尿性尿毒症的早期透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透析液流量及延长透析时长对血液透析时头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透析时间6~8 h,透析液流量300 ml/min,血流量150~200 ml/min,每周透析3次;对照组每次透析时间4 h,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50 ml/min,每周透析3次。比较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期间头痛发生情况、血液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透析6个月,观察组透析时头痛发生率为41. 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 00%(P 0. 05);且观察组头痛VAS评分、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4. 94±1. 33)分、(6. 87±1. 64)次/月、(7. 36±1. 76) h/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 81±1. 46)分、(8. 31±1. 89)次/月、(9. 31±1. 55) h/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Kt/V值为(1. 65±0. 29) g/kg,对照组Kt/V值为(1. 63±0. 27) g/k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透析6个月时,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降低血液透析液流量,延长透析时间能够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时头痛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神经垂体素对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的血压维持作用,并总结其护理.方法 选取尿毒症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20例,神经垂体素12 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于血液透析开始时以0.06~0.08 U/min的速度从透析管路静脉端输人.测定每例患者用药前连续2次透析治疗和每次用药的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血流量,超滤情况变化,透析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肝功能、血常规、行心电图检查.有6例次用药的透析前后应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心输出量(CO).结果 36例次透析治疗中,透析2 h的SBP及MAP显著高于透析前,血流量显著高于用药前,能较好地完成超滤,但CO下降显著.1例患者出现腹痛.结论 在血液透析中以0.06~0.08 U/min的速度输注神经垂体素,可升高慢性低血压患者透析中MAP,不良反应少,但不适于在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及低血容量等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中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血液透析中血流量的影响因素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6月 2 0 8例患者血流量不足 2 0 0ml/min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6月 ,血流量不足 2 0 0ml/min患者中男 132例 ,女 76例 ;急性肾衰 37例 ,药物中毒 3例 ,慢性肾衰 16 8例 (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 2 1例 ) ,共行血液透析 3339例次 ,血流量10 0ml/min以下 36例次 ,10 1~ 15 0ml/min的为2 12例次 ,15 1~ 199ml/min者为 92 0例次。1.2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 0 8例患者血液透析血流量不足 2 0 0ml/mi…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对167例行内瘘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的原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行内瘘穿刺患者167例.每次透析需行内瘘和静脉穿刺各1次,每周2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每人每年约需行穿刺术208次左右,每周3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每年约需行穿刺术312次左右.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尿毒症脑病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病案1,张xx,男,68岁,患者自2002年8月因"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行血液透析(HD),使用GambroAK-95透析机,FreseniusF6透析器,血流量24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HD4h/次,超率3~5kg/次,3次/周。近一年每个月做血流透析滤过(HDF)1次,应用BaterTINA-1000透析机,  相似文献   

7.
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某些药物中毒,尿毒症性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病人,采取紧急血液透析可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本透析室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紧急血液透析57例次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9岁。急性肾衰12例:其中蛇咬伤5例,草药中毒1例,应用20%甘露醇1例,钩端螺旋体病1例,鱼胆中毒4例;急性药物中毒2例;原毒症性左心衰竭24例。1.2方法采用定容超滤血透机,血仿膜透析器,面积选用1.1~1.6m2,透析用水为反渗水,透析时间3~5h,血管通路:17例次为内屡穿刺,28例次为直接动静穿刺,8例次采用桡动脉瘤穿刺,1例次采用锁骨下置管,3例次采用股静脉穿刺。首次肝素剂量0.5~1.0mg/kg,追加剂量4~8mg/h,透析结束前30min停用肝素。有出血倾向者,首剂肝素量0.2~0.5mg/kg,追加剂量2~4mg/h,透析结束前10min停用肝素,血流量100ml~250ml/min。2结果2.1尿毒症致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行血液透析的43人次,其中29例次经1.5~2.5h血液透析,同时配合给氧,有21例次呼吸逐渐平顺,体位由端坐位改为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垂体素对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的血压维持作用,并总结其护理。方法选取尿毒症血液透析慢性低血压患者20例,神经垂体素12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于血液透析开始时以0.06~0.08 U/min的速度从透析管路静脉端输入。测定每例患者用药前连续2次透析治疗和每次用药的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心率、血流量、超滤情况变化,透析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肝功能、血常规,行心电图检查。有5例次用药的透析前后应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心输出量(CO)。结果36例次透析治疗中.透析2h的SBP及MAP显著高于透析前,血流量显著高于用药前,能较好地完成超滤,但CO下降显著,1例患者出现腹痛。结论在血液透析中以0.06~0.08 U/min的速度输注神经垂体素,可升高慢性低血压患者透析中MAP,不良反应少,但不适于在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及低血容量等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我透析中心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月10 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及维护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0 0例患者中 ,男 5 9例 ,女 4 1例 ,平均年龄(5 4.7± 12 .6 )岁 ;透析年限 1~ 8a ,平均 (3.6±2 .1)a。原发病 :慢性肾炎 5 0例 ,糖尿病肾病 32例 ,肾动脉硬化 15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 ,多囊肾2例。透析 3次 /周 ,4h/次。血流量 2 0 0~2 5 0ml/min ,透析液流量 5 0 0ml/min。抗凝剂采用最小全身肝素法 ,首剂 0 .3~ 0 .5mg/kg体重 ,追加2~ 10mg/h。有出血倾向者采用低分子肝素 ,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的方法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30例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例,每周用F60高通量透析器做血液透析滤过1次,用F6透析器做血液透析2次.对照组15例,每周用F6透析器常规血液透析3次.所有患者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均为500 ml/min,血流量220~250 ml/min,每次4 h.所有患者均观察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β2-微球蛋白(β2-M)、血磷下降情况,并且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急性并发症、副反应.结果 2种透析方法血肌酐、尿素氮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β2-微球蛋白(P<0.001),血磷(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法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1.
低血压是血透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50%.现对我科2005-01~2006-01进行血液透析出现低血压的慢性肾衰患62例提出引起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19~83岁.按年龄分为Ⅰ组:年龄≥60岁38例;Ⅱ组:年龄<60岁24例.透析频率每周2次,每次4~5 h,超滤量1~5 kg,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透析液流速500 ml/min.  相似文献   

12.
吴群伟 《临床荟萃》1997,12(9):411-412
为提高中老年人血液透析治疗(简称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本文对我院1986年3月~1995年10月期间42例中老年人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血透后的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2例终末期肾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6.5岁.长期存活5年以上4例,年龄58~64岁.存活不足5年34例,年龄62~78岁.4例刚开始维持性血透(约3~8月).原发病慢性肾炎29例(69%),高血压病3例(7.1%),肾动脉狭窄1例(2.4%),糖尿病3例(7.1%),梗阻性肾病6例(14.3%).血透前平均内生肌酐清除率6.8±3.6ml/min.胸片示心胸比率0.52~0.67.1.2 透析方法 均为动静脉内瘘,血流量200~250ml/min,10~15h/周,透析用水为反渗水,透析液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通肝素钠(UFH)和低分子肝素钠(LMW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方法: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应用UFH和LMWH抗凝,各观察1个月(即8次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次,每次4 h,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温度37℃。透析结束后用200 ml生理盐水回血,观察透析器和血路管的血液残留情况。结果:UFH组有10例患者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回血后透析器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残留,其中4例透析器血液残留较严重,且动、静脉壶内也有凝血块。LMWH组仅1例在观察初期(第1周)有轻度血液残留,至第2周以后基本上无血液残留现象。结论:LMWH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明显优于UF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长期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血流量为350-400 ml/min,透析液流量从常规500 ml/min增加至800 ml/min进行13周,其他透析参数(透析时间、血流量、透析器、超滤量)及药物治疗不变。增加透析液流量的前两周及增加后的第12和13周测定透析前后(每周最后一次透析时采集标本)尿素氮、肌酐,并记录每次透析的时间、超滤量、透后体重,再计算出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观察透析液流量对Kt/V和URR的影响。结果透析液流量为800 ml/min时Kt/V值和URR较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时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液流量从500 ml/min增加至800ml/min,可增加Kt/V值和URR,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对于不便增加透析时间和提高血流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增加透析液流量为800 ml/min来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对17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72例,男 98例,女74 例,20~72岁,共行透析治疗5860例次.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病程1~6年.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12例,糖尿病肾病32例,多囊肾12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1~3次/周,4.0~4.5h/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存在活动性出血伴严重贫血及高血钾的血液透析患者,行无肝素透析时给予输血的护理措施。方法:2005年1月~2009年8月我科为9例患者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时输血30例次,透析前常规冲洗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经动脉壶侧管加入肝素钠20~30mg,以其循环浸泡透析器及血液管路30min,连接患者前将上述肝素盐水排净,透析开始后每30min用生理盐水150~200ml泵前快速冲洗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并阻断泵前动脉管路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结果:30例次无肝素血液透析及输血进行顺利,未发生凝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活动性出血伴严重贫血及高钾血症行无肝素血液透析3h输血,通过上述方法较为顺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中血流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液透析中血流量的影响因素,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2003年6月208例患者血流量不足200ml/min 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3年6月,血流量不足200ml/min 患者中男132例,女76例;急性肾衰37例,药物中毒3例,慢性肾衰16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21例),共行血液透析3339例次,血流量  相似文献   

18.
茅钰文  李仁嘉 《临床荟萃》1999,14(6):253-254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23例,共1811人次。现将CHD治疗CRF的体会简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行CHD的CRF患者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开始透析时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48±2.46岁;其中>60岁老年患者3例。 1.2 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占91.3%;多囊肾1例,占4.4%;多发性骨髓瘤1例,占4.4%。 1.3 透析前实验室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5ml/min 9例,5~10ml/min 13例,10~20ml/min 1例;血肌酐592~2440μmol/L,血尿素氮9.2~100.5mmol/L,血钾3.4~6.9mmol/L,血钙1.18~2.66mmol/L,血红蛋白34~81g/L。 1.4 接受维持性血透时间 1~116个月,平均透析时间27.02±5.73个月,其中6例曾接受腹膜透析(PD)1.5~9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患者12例,透析时间5~6年,采用聚砜膜F60高通量透析器,碳酸盐透析12个,每周2~3次,每次4.5h,透析器复用10次,血流量为250~300ml/min.检测F60血滤器复用10次,分别于复用第1、6、及10次分别测定透析前后BUN、iPTH的指标.观察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观察透析中低血压、抽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HFD透析器在1、6、10次复用时透析后血iPTH水平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患者皮肤瘙痒程度明显减轻.透析中少数患者出现低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经过补液或给予50%GS静推可以纠正.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iPTH,显著改善皮肤瘙痒程度;透析器复用10次不影响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仍能保证透析质量,降低了透析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19例分为两组,联合组9例,采用透析器与爱尔血液灌流器(ZX150型)串联进行治疗,每周血液透析2~3次,血液灌流两周1次;对照组1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2~3次.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流速为500 ml/min.联合组先血液灌流及透析2 h后再单纯透析2 h,治疗前后检测血尿素氮、肌酐、红细胞数、血色素、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联合组皮肤瘙痒症状6例完全消失,2例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有效率88.9%:对照组全身皮肤瘙痒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联合组的血色素及白细胞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善均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