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前期证明胍丁胺作为一种新型神经递质具有抗抑郁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胍丁胺对皮质酮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其抗抑郁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加入不同浓度皮质酮(50~300μmol·L^-1),采用CCK-8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培养体系内加入胍丁胺,观察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加入H89(PKA特异性抑制剂)或PD98059(MEK特异性抑制剂),观察胍丁胺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可能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皮质酮(50~300μmol·L^-1)能够浓度依赖地抑制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存活;同时胍丁胺(5μmol·L^-1)对此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胍丁胺的保护作用可以被H89(20μmol·L^-1)和PD98059(20μmol·L^-1)取消。结论胍丁胺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此作用与cAMP-PKA-CREB通路和MEK-ERK-CREB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通过谷氨酸诱导的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分别与谷氨酸(20μmol/L)、Aβ25-35(5μmol/L)、Aβ25-35(5μmol/L)+谷氨酸(20μmol/L)孵育,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分析神经细胞凋亡;然后用谷氨酸(50μmol/L)诱导神经元凋亡,采用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观察阿魏酸钠的保护作用。结果单独应用Aβ25-35(5μmol/L)和单独加入谷氨酸(20μmol/L)引起的皮层神经元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Aβ25-35与皮层神经元共同孵育5天,接着用谷氨酸处理24h,细胞凋亡率从正常的9.2%±1.5%增加到43%±8%;阿魏酸钠能够显著降低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百分比至21%±5%,并对抗谷氨酸引起的Bcl-2蛋白表达的降低。结论阿魏酸钠能够减弱Aβ25-35提高谷氨酸毒性诱导的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氯联苯(PCB)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方法:体外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经不同剂量PCB共培养后,用MTT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发育,结果:高浓度的PCB明显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10^-4mol.L^-1组同对照组相比相差极显著(P<0.01),10^-7mol.L^-1,10^-6mol.L^-1组同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PCB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可产生明显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方中两种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和丹参酮ⅡA不同剂量配伍组合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原代培养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模型造成细胞损伤,通过检测细胞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渗漏评价保护作用;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细胞内抗氧化状态。结果人参皂苷Rg1(120μmol/L)和丹参酮ⅡA(4μmol/L)单体,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两种单体配伍均可以明显增加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活性,组合效果优于单体单独用药。以人参皂苷Rg160μmol/L+丹参酮ⅡA2μmol/L组合效果最佳。单体组合还可以减轻缺氧-复氧诱导心肌损伤的LDH渗漏,升高SOD活性。结论人参皂苷Rg1与丹参酮ⅡA两种单体配伍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抗氧化损伤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升高SOD酶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补心汤总黄酮(XBXT-2)含药血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别制备大鼠的空白血清、氟西汀(10 mg/kg)和XBXT-2(25,50,100,200 mg/kg)含药血清。采用皮质酮损伤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及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体外药理学模型,应用ATP生物发光法检测XBXT-2及氟西汀含药血清对损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皮质酮(50~300μmol/L)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H-SY5Y的存活,氟西汀与XBXT-2(25,50 mg/kg)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皮质酮(100μmol/L)损伤的SH-SY5Y的存活率(P〈0.01,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0μmol/L皮质酮导致PC12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氟西汀与XBXT-2(25,50,100 mg/kg)含药血清能显著对抗这种损伤(P〈0.05,P〈0.01,P〈0.05);100μmol/L皮质酮使原代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下降(P〈0.001),XBXT-2(25、50 mg/kg)对这种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P〈0.001),其作用与阳性药氟西汀含药血清相当。结论 XBXT-2含药血清对皮质酮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抗抑郁效应的重要细胞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体外原代培养的乳鼠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 ,测定电磁脉冲辐照神经细胞前后细胞内LDH和培养上清中LDH、CHE、K+、Na+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探讨电磁脉冲对大脑神经细胞膜损伤的机制及其时相性。方法 :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在 6孔板中进行原代培养 ,在培养第 12~ 14天时 ,用高场强EMP模拟源 (场强为 6× 10 4 V·m-1,脉冲上升时间为 2 0ns,脉宽为 3 0 μs) ,2min内辐照 5次。并于辐照后 0 (即刻 )、1、6、12和 2 4h应用中生公司生化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LDH及培养上清中CHE、K+、Na+浓度。结果 :电磁脉冲辐照后即刻、1、6和 12h培养上清LDH明显升高 ;辐照后各时间点细胞内LDH明显降低 ,而培养上清中CHE、K+和Na+明显升高 ;辐照后 2 4h所有上述指标基本恢复。结论 :电磁脉冲辐照后可能损伤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膜  相似文献   

7.
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大鼠存活情况、肠上皮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g1对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紫外分光法测定各组动物处理后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LDH活力;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情况及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导致实验大鼠肠黏膜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LDH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Rg1治疗显著提高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LDH活力;稳定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显著改善动物存活情况及病理形态改变。结论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异常凋亡、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素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BL-420记录仪记录大鼠肢体导联心电图,并检测参麦注射液对缺血损伤大鼠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丙醛(MDA)含量.结果:参麦注射液能减轻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电图ST段异常抬高;使心肌组织MDA的生成减少,SOD的活性增强;抑制CPK和LDH的释放.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提高SOD活力、降低心肌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冷刺激小鼠模型观察新老两种工艺制备的六味地黄口服液对冷应激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比较。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成8组(正常组、冷应激组和两种六味地黄口服液不同剂量组),连续灌胃7d,每日于(10±0.5)℃冷水中游泳5min,于末次实验后,取血清、脑、胸腺及脾组织,分别测定血清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计算胸腺、脾脏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口服液可使冷应激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LDH活性降低(P〈0.05);脑组织中MDA含量降低。两种工艺六味地黄口服液中、大剂量给药组可以增大胸腺和脾脏指数。结论六味地黄口服液对冷刺激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化汞损伤神经细胞后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及蒲黄提取物对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作用。方法大鼠神经细胞用浓度为0.2mmol·L-1氯化汞损伤24h,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损伤后的大鼠神经细胞中GSH-Px和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神经细胞突触显著减少,胞间质脱落,变形。经蒲黄水提物和醇提物共同培养后,大鼠神经细胞中GSH-Px活性和SOD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神经细胞突触显著增加,胞间质完好,形态趋于正常。结论蒲黄提取物无论是水提物还是醇提物均可显著提高汞损伤神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能促进损伤细胞的恢复,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银杏内酯对培养皮层神经细胞的抗缺氧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 (Gin)对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的抗缺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对原代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细胞 ,进行随机分组 ,每个实验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 Gin组 ,每组做 8份重复测试。通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利用甲基四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 (L DH)释放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 (MDA )含量、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 (NO)含量 ,观察 Gin对缺氧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  (1)电镜观察显示 ,缺氧组神经细胞呈变性至坏死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Gin组神经细胞细胞膜完整 ,微绒毛清晰可见 ,线粒体结构保存较好 ,与未缺氧的对照组相似。 (2 )缺氧后神经细胞活性 (0 .6 0 6±0 .0 35 )较正常对照组 (0 .6 77± 0 .0 2 8)降低 ,L DH释放量 (5 9.333± 9.5 2 1) U· ml- 1 · min- 1 较正常对照组 (38.5 0 0± 11.82 8) U· ml- 1 · min- 1 升高 ,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而预先给予 Gin的神经细胞活性(0 .6 4 5± 0 .0 2 7)明显高于缺氧组 ,L DH释放量 (40 .0 0 0± 6 .812 ) U· m l- 1 · m in- 1 显著低于缺氧组。 (3)缺氧后神经细胞 SOD活性 (46 .4 73± 7.4 72 ) NU / mg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5 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以双氯酚酸作为探针药物评价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5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01%七氟丁酸)-水(含0.01%七氟丁酸)(65:35,V/V),流速2.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双氯酚酸与人CYP2C9酶在37℃温孵适当时间后,加入100μL乙腈-冰乙酸(94:6,V/V)终止反应,10000g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测定。结果4’-羟基双氯酚酸的保留时间为1.35min,线性范围为1.00—200μmol·L^-1(r=0.9999),最低定量限为1.00μmol·L^-1,回收率为99.5%-100.8%;双氯酚酸的保留时间为2.25min,线性范围为1.00~200μmol·L^1(r=0.9999),最低定量限为1.00μmol·L^-1,回收率为99.3%~101.1%。两者的日内、日间RSD均〈15%,温孵体系中的其他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结论该方法快速、稳定、灵敏度高,适合体外双氯酚酸及其代谢物4’-羟基双氯酚酸的测定,可应用于体外CYP2C9酶活性的评价及酶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老年痴呆小鼠(AD)的抗痴呆作用.方法 将3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3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建成痴呆模型后不作任何处理)、高压氧组(建模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每组10只.后2组用D-半乳糖(120 mg/kg)和亚硝酸钠(90 mg/kg)联合制作老年痴呆小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逃避潜伏期、跨越平台次数的检测;采用酶生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取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76.13±25.28)s]明显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2.34±0.87)次]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SOD[ (269.70±33.45) U/ml]、GSH-Px[ (4.38±1.21) g/L]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 (6.57±2.04) μmol/L]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紊乱,出现大量退行性神经元;模型组经高压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海马CA1区正常神经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细胞排列紧密.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痴呆模型鼠的抗自由基损伤能力,具有抗痴呆功能,对A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条件下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加入OMT进行预处理。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对照组,不给于任何处理;模型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H2O2培养4 h;2个OMT预处理组,分别用含有10 μmol/L和50 μmol/L OMT且不含有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液预处理12 h,再向其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H2O2培养4 h。通过MTT法检测细胞代谢活力;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通过RT-PCR检测细胞中Bcl-2 mRNA、Bax mRNA、Casepase3 mRNA、Nrf2 mRNA、HO-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39.53%±0.25%)下降,LDH漏出量[(472.22±15.54)U/L]增加,SOD[(64.51±5.37)U/mgprot]等含量降低,MDA[(6.70±0.05)nmol/mgprot]含量升高;RT-PCR与Western blot 结果均显示Nrf2、HO-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OMT低、高浓度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57.40%±0.12%、77.51%±0.23%)升高,LDH漏出量[(367.72±12.53)U/L、(275.35±12.48)U/L]降低,细胞内SOD[(90.55±2.27)U/mgprot、(130.52±5.94)U/mgprot]等含量增加,MDA[(4.75±0.09)nmol/mgprot、(3.22±0.03)nmol/mgprot]含量下降;RT-PCR与Western blot 结果均显示Nrf2、HO-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和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保护氧化应激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药配伍复方注射液参丹脑梗通注射液的抗大鼠急性脑梗死损伤作用。方法建立冷光源光化学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脑血栓形成模型。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丹脑梗通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19.6、9.8、4.9 mg·kg-1)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组(19.6 mg·kg-1),观察受试物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含水量、脑梗死灶面积、脑组织MDA含量,SOD、GSH-Px和LDH活性的影响。结果参丹脑梗通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灶面积和MDA含量,增加SOD、GSH-Px和LDH活性,并且在相同剂量下(19.6 mg·kg-1),上述效果均优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结论三药配伍复方注射液参丹脑梗通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抗局灶性脑缺血作用,其效果优于临床上的单方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以共聚物瓜耳胶-g-丙烯酰胺-丙烯酸(GPAA)为辅料,酮洛芬(KP)为模型药物的控释片释药特征。方法考察可溶性添加剂、释放介质pH及离子强度、GPAA用量、GPAA组成对GPAA控释片中药物的释放。结果凝胶中KP在0.1mol·L^-1HCl中,2h累积释放量〈10%,在pH6.8PBS中12h累积释放超过90%;凝胶中KP释放随释放介质离子强度增加而减慢;随可溶性成分含量增加而加快,随GPAA含量的增加而减慢;随着GPAA中丙烯酸(AAc)所占比例增加,KP在pH6.8PBS释放速度减小,在0.1mol·L^-1HCl中释放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GPAA为骨架材料的控释片释药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HPLC-UV法测定人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中加入核黄素作内标物,经6%高氯酸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进行HPLC—UV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节pH至3.5),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403nm,流速:0.8mL/min,室温。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线性范围为0.04—20mg·L^-1(r^2=0.9993),最低定量限为0.04mg·L^-1,平均批内、批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3.9%、10.6%,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8.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人体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存活率的影响及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6只(200±20)g,第一批46只分4组,即脓毒性休克模型组(L组,n=16),脓毒性休克1h后予依达拉奉(6.0、3.0和1.5mg/kg)3个剂量组(EH、EM、EL组,n=10)治疗,观察其24h动物存活情况;另一批50只分手术对照组(仅予生理盐水治疗)、L组、EH组、EM组、EL组5组,每组各10只。大鼠脓毒性休克1h后予如前处理,于休克6h后取肾组织测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LD)、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依达拉奉治疗后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其作用呈量效关系,3个剂量组死亡率分别为10%、10%、30%。同时,依达拉奉可显著升高肾组织中的SOD并降低LDH、MDA活性、降低LD水平。组织学观察可见未治疗组肾小球肿胀、间质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变化,依达拉奉治疗后上述变化明显改善。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脓毒性休克大鼠的死亡率,减少肾组织损伤,其机制与提高脓毒性休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接枝共聚物瓜耳胶-g-异丙基丙烯酰胺(GPNA)水凝胶中盐酸青藤碱释放特征。方法采用Franz-Chien扩散池进行凝胶中药物扩散实验。分别考察释放介质温度、离子强度、pH及交联剂含量对凝胶中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温度、pH、交联剂含量、离子强度对药物的释放均有影响;凝胶中药物在0.1mol·L^-1HCl中释放速度明显快于在0.1mol·L^-1 pH 6.8 PBS中释放速率。温度低于聚合物LCST值时,药物释放没有显著性差异;温度高于聚合物的LCST值时,随着水凝聚的收缩,表面“皮层”逐渐形成,凝胶释药减慢。凝胶中药物药物释放随离子强度及交联剂含量的增加而减慢。结论GPNA水凝胶具有明显的温度及pH敏感性,可用作智能给药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