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少见部位脑膜瘤MRI表现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少见部位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脑实质脑膜瘤3例,侧脑室脑膜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颅骨脑膜瘤2例,鞍隔脑膜瘤1例.10例中9例为实质性,仅1例脑实质内肿瘤为囊实性.肿瘤在T1WI、T2WI信号接近脑皮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均高于脑实质,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对邻近组织无破坏者6例;术中发现肿块血供丰富,6例肿块边界清楚,有较完整包膜,4例呈侵袭性生长.结论充分认识少见部位脑膜瘤的MRI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瘤/横纹肌样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非典型畸胎样瘤/横纹肌样瘤的MRI表现.结果 幕下6例,幕上4例,颅内多发病灶2例.肿瘤体积均较大,且幕上大于幕下,最大者为8.3 cm x6.8 cm,位于大脑半球.肿瘤边界清楚,信号混杂,T1FLAIR等低信号为主者12例,T2FSE呈等信号者10例,稍高信号2例,扩散加权成像上呈混杂高信号者11例,边缘囊变9例,出血、坏死10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实性部分呈环形条带样强化;不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脑脊液播散3例,瘤周轻度水肿6例.结论 畸胎样瘤/横纹肌样瘤以实性肿块为主,T1、T2信号混杂,均以等信号为主,扩散加权成像呈明显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方式多样,可为明显环形强化,结节样强化,轻度强化和不强化等,出血、坏死、周围囊变常见,常出现脑脊液播散,瘤周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内膜样腺癌(OEC)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OEC的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肿块质地、壁结节、信号强度、强化程度、腹膜种植灶、腹水、同时伴发子宫内膜癌的双原发癌(DPC)、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临床分期等情况.结果:20例OEC共22个病灶,单侧发病18例(90%),双侧2例(10%),DPC 10例(50%).13个(59%)病灶呈卵圆形,最大径约(11.2±5.1) cm(3.7~22.5 cm).病灶呈囊性为主伴壁结节15个(68%),囊实性病灶5个(23%),实性病灶2个(9%).囊液T1 WI呈均匀等或高信号者17例(85%),T2 WI呈均匀高信号者15例(75%),DWI呈低信号者10例(63%,10/16).实性成分T1 WI均呈等信号,19个(86%,19/22)病灶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14个(82%,14/17)病灶DWI呈高信号.出现卵圆形病灶、囊性为主伴壁结节、囊液T1WI呈均匀等或高信号时,诊断OEC的准确率分别为59%、68%和85%,联合上述3种征象诊断OEC的准确率为91%.结论:OE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DWI有助于OEC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横纹肌样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横纹肌样型脑膜瘤(Rhabdoid meningioma RM)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RM好发于脑膜瘤的常见部位,镜下具有横纹肌样瘤结构区和经典的脑膜瘤区,免疫组化Vim和EMA阳性。结论RM有特殊的组织学特点,应注意与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非典型畸胎样瘤/横纹肌样瘤、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5.
常规MRI结合DWI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雍昉  张发林  潘爱珍  赵海  高强   《放射学实践》2010,25(8):851-854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良性(Ⅰ级)、11例非典型性(Ⅱ级)和4例间变性脑膜瘤(Ⅲ级)患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的最常见部位均位于额部;两者在肿瘤大小、形态和信号特点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恶性脑膜瘤在肿瘤囊变坏死、边缘不规整、周围水肿、肿瘤强化方式和脑膜尾征等征象发生率上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侵犯脑实质或(和)破坏周围颅骨是诊断恶性脑膜瘤较为特异性征象;②良、恶性脑膜瘤的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8.73±1.68)×10^-9mm^2/s、(7.26±3.22)×10^-9mm^2/s,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MRI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一些特征性征象,结合ADC值的变化,能明显提高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CM)的 MRI 特征性表现,并与其他脑膜瘤相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例 CM 患者的临床及 MRI 资料,定性分析其 MRI 各序列的信号特征,并进一步定量分析肿瘤各序列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比,包括标准化 T1 WI 信号强度比(NT1)、标准化 T2 WI 信号强度比(NT2),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比(NADC)、标准化 T1增强信号强度比(NCE)。采用 Fisher 精确检验和 Dunnett T 3检验法与经病理证实的非脊索样脑膜瘤(34例Ⅰ级脑膜瘤、16例非脊索样Ⅱ级脑膜瘤、5例Ⅲ级脑膜瘤)进行比较。结果CM 在 T2 WI 序列上均表现为高信号,非脊索样脑膜瘤则表现为等、低或稍高信号;CM 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信号多变,但均无明显扩散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M 的定量指标 NT2、NADC 及 NCE 均高于其他脑膜瘤(P 均<0.01),而 NT1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889)。病灶内有无囊变坏死、T2 WI 是否可见“流空效应”、瘤周水肿程度、是否出现脑膜尾征及宽基底对鉴别 CM 和其他脑膜瘤意义不大。结论CM 的MRI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T2 WI 多表现为高信号,扩散不受限,强化程度更明显,NT2、NADC 及 NCE 的测定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范新华  赵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11):1639-1642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肿瘤形态多呈分叶状(26/67)、蘑菇状(7/67)及不规则状(29/67);肿瘤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与周围脑组织、邻近组织分界不清:表现为单纯蛛网膜受侵犯26例、硬脑膜受侵犯18例、脑组织受侵犯8例、脑外组织受侵犯4例;肿瘤信号改变:T1WI呈等、低信号60例、等、高信号3例及较均匀信号4例,T2WI呈不均匀信号64例、较均匀信号3例,增强后均显示不均匀强化;肿瘤恶性度与瘤周水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瘤周水肿形态表现为:圆晕状水肿20例、指压状水肿18例、不规则水肿24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要注意与良性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非典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和DWI扫描,其中2例做了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额区4例、枕区2例、岩椎区、桥小脑角区及桥延交界区各1例。术前误诊为胶质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转移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非典型脑膜瘤的影像表现不典型,但仍具有脑外肿瘤的影像学特征,MRI检查在肿瘤定位及了解肿瘤与相邻组织关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侵袭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脑膜瘤的MRI及临床表现。结果3例脑侵袭,肿瘤边界毛糙模糊,边界棘状突起及蘑菇征;15例硬脑膜侵犯,脑膜尾征明显延长大于3cm并结节状改变;12例蛛网膜侵犯,蛛网膜增厚,脑脊液-血管间隙消失;2例骨骼、肌肉受侵犯,颅骨内外板破坏,呈不规则异常信号,邻近肌肉隆起呈结节状。结论MRI可显示侵袭性脑膜瘤的侵袭性特点,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AT/R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42岁。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AT/RT患者中6例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肿瘤最大径为3.5~7.3 cm;其中6例肿瘤存在偏心性囊变,3例伴有瘤内出血,1例瘤内出现结节状钙化,3例显示轻度瘤周水肿;所有病灶均呈不均匀中-重度强化,4例存在边缘环形强化;8例DWI呈不均匀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结论 颅内AT/R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与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经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其中Ⅰ级22例、Ⅱ级17例、Ⅲ级19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观察肿瘤形态、信号均匀度、强度、肿瘤边界、强化均匀度以及瘤周水肿程度等指标.结果肿瘤的形态、边界、强化均匀度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袭与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而肿瘤的水肿程度、信号强度不能反映肿瘤的病理级别.结论评价脑膜瘤的MRI的某些特征表现对脑膜瘤的术前分级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是近年来新认识的好发于婴幼儿/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肿瘤,预后极差,临床容易误诊。CT、脚表现无诊断特异性,但在肿瘤的定位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对此肿瘤的命名、病理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常规成像及DW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磁共振常规成像序列(T1WI、T2WI及FLAIR)与DWI对脑膜瘤的检出率,探讨其鉴别病理亚型及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的MRI图像,计算不同序列对脑膜瘤的检出率;测量并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和相对ADC值(rADC值)。结果:在T2WI上出现低信号的多是纤维型、过渡型和砂粒体型,出现高信号的多是脑膜上皮型和血管瘤型。在各个序列中,以DWI对脑膜瘤病变的检出率最高(87.1%),T2WI次之(74.3%),T1WI最低(38.6%)。恶性脑膜瘤的囊变发生率(67%)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22%)。良性组各亚型间、良恶性两组间平均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提高对脑膜瘤的检出率,但单独根据ADC值并不能鉴别脑膜瘤的亚型及良恶性。DWI结合常规MRI表现对脑膜瘤亚型及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AT/RT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5例均行MRI平扫、DWI及对比增强扫描,10例行3D-ASL及MRS检查,10例行CT平扫。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0.17~1.67岁,中位年龄0.83岁。结果:15例中4例肿瘤位于幕上,7例位于幕下,跨幕上和幕下4例;肿瘤最大径2.0~10.0 cm; 15例肿瘤合并囊变14例,其中11例囊变位于外周,合并出血8例。所有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其中6例呈明显环形不均匀强化;DWI上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ASL上8例呈等灌注,2例呈高灌注;MRS示肿瘤NAA降低,Cho升高。15例肿瘤中侵犯脑膜1例;伴有脑内转移2例,其中1例合并脑脊液播散。结论:颅内AT/R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囊型脑膜瘤(MCM)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M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病变位于额部6例(左侧4例,右侧2例),右侧顶部大脑镰旁1例,右侧桥脑小脑角区1例;8例中5例平扫T1 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平扫时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病变中4例可见"脑膜尾征";6例可见中重度瘤周水肿;肿瘤组织中见瘤细胞排列疏松,呈微囊状.结论 MCM是颅内少见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T2WI呈明亮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软组织肉瘤,但发生于眼眶者少见[1],影像表现报道则更少[2-5].为了加深影像科、眼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笔者将本院2008-05至2013-09收集的眼眶横纹肌肉瘤30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做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特征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0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肿瘤的生长部位、形态、瘤体平扫及强化信号特点、坏死囊变、肿瘤边界、瘤周水肿及邻近脑膜改变等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50例中,肿瘤部位以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多见,分别为15例(30%)及14例(28%).肿瘤形态规则16例(32%),形态不规则34例(68%).边界清晰19例(38%),边界不清晰31例(62%).MRI平扫与脑灰质比较T1WI多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13例(26%),不均匀强化37例(74%).16例(32%)可见明显囊变或坏死.34例(68%)瘤周见不同程度水肿.34例(68%)可见“脑膜尾征”.9例(18%)可见邻近颅骨破坏.复发者15例(30%).其中29例免疫组织化学示Ki-67指数平均8.48%(1% ~35%).结论 肿瘤形态不规则,瘤脑界面不清晰,信号不均匀,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破坏等可考虑恶性脑膜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典型性脑膜瘤MRI征象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病理证实为非典型性脑膜瘤共20例;探究其预后情况。结果:20例非典型性脑膜瘤中17例部位均较典型,不典型部位在侧脑室三角区、视神经各1例,多发者1例。病灶呈类圆形或半圆形,略呈分叶状状,信号多表现不均匀,其中出血者2例,明显囊变者3例,瘤周不同程度水肿,有脑膜尾征15例,表现为均匀线状或粗细不一。4例骨质改变,术后残留或复发6例。20例术前MRI诊断为脑膜瘤者18例,误诊2例,误诊率为10%。结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充分认识非典型性脑膜瘤的MRI特点及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肿瘤的定性以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5岁。间断头部胀痛伴恶心、呕吐4个月,突发神志不清10min后自行恢复。体检:神清,双侧瞳孔正常大小.光反射灵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初步探讨脑膜瘤术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8例脑膜瘤病人在术前和术后第 3天、第 7天、第 30天分别进行增强MRI检查。结果  4例全切肿瘤病例中有 3例在术后第 3天、第 30天无强化病灶出现 ,而第 7天有不规则或不均匀强化 ;4例次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病例均在术后第 3天、第 30天出现团块状强化 ;8例病例均在术后第 7天出现不规则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术后第 3天、第 7天MRI检查结果可作为判断脑膜瘤切除程度的客观标准 ,能克服术者主观判断的偏差 ,并能避免术后血肿、水肿、脑组织创伤、新生血管等因素对残存肿瘤影像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