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草图的完成,从基因水平向蛋白质水平的深化,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新的任务。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已经应用于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之中。从蛋白质整体水平上研究食管癌的发生与转移,寻找食管癌发生及转移相关的新的蛋白质、特异性的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靶标,对食管癌的诊治将起到重要作用。现综述蛋白质组学研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研究在肾脏病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载有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标志着生命科学已由研究结构基因组进展至功能基因组时代[1]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而蛋白质是生物功能真正的执行者 ,其表达水平、存在方式及相互作用等与生物功能直接相关。蛋白质与mRNA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对应关系 ,Anderson等[2 ]认为两者的相关系数仅为 0 4 8,因此mRNA水平的研究不能替代蛋白质水平的研究。基因组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 ,蛋白质组是动态变化的 ,具有时空性和可调节性 ,它反映基因表达的时间、数量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是在一种细胞内存在的全部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组指细胞内与某个功能有关或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群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领域,它从整体水平研究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解释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蛋白质组技术的应用为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以全部蛋白质性质研究为基础,从蛋白质水平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的机理和疾病发生的机制,蛋白质组研究是对生物体在蛋白质水平定量、动态、整体性的研究,是继基因组学后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随着蛋白组学技术、高同量技术及生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芯片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 技术应运而生。它是蛋白质组学中用于筛选和鉴定一种蛋白质标志物的新技术,目前已在某些肿瘤生物标志物筛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有效地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是在细胞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双向凝胶电泳(2-DE),蛋白质的鉴定技术和相应的信息处理及数据库查询三大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方法也日趋成熟。不仅在实体肿瘤中取得有意义的结果,而且在恶性血液病的预后和耐药机制方面也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是蛋白质成分的分离和鉴定.通过鉴定蛋白质组结构、功能及其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终实现蛋白质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的研究,其表达模式的鉴定技术主要有以质谱为核心的技术、蛋白质微测序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促进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将对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酵母双杂交、化学能量共振能量转移、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荧光能量转移技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蛋白质芯片等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彭志红  房殿春 《胃肠病学》2007,12(7):428-431
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中,蛋白质组学能直接从分子水平动态定量考察肿瘤发生过程中蛋白质种类、数量的改变,有助于寻找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标记物以及有效的治疗靶标。蛋白质组的进一步研究将在肿瘤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肿瘤研究、诊断和治疗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9.
黄芪与当归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总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李丽英  于宏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670-672
为探讨黄芪与当归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的治疗机理,我们用稳定核素示踪动力学研究方法和氮平衡技术,观察了黄芪与当归在富蛋白饮食基础上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总体蛋白质代谢动力学参数及氮平衡的影响,发现患者在治疗前体内氮更新率,氮平衡状态均处于高水平;治疗后二者均呈下降趋势(P<0.01),而蛋白质净合成率(蛋白质合成率/蛋白质分解率)明显增加(P<0.05),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表明黄芪、当归可纠正肾病综合征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并通过促进患者蛋白质净合成,提高其血浆蛋白水平,从而改善其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也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功能的研究,这就是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学者及学术团体的重视,并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肝病研究方面已有作者进行了探索。1.蛋白质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蛋白质组这个概念首先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等[1]于1996年提出,定义为微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分析中双向电泳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大鼠脊髓为研究对象,应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均一水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第二向的双向电泳体系进行组织蛋白质组分析。结果获得了质量较好的脊髓组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脊髓组织蛋白质分析中双向电泳技术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研究酒精对肝非实质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酒精灌胃导致其发生肝纤维化。采用James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富集肝非实质细胞,再通过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非实质细胞的蛋白质,经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对部分差异蛋白质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进行验证。对于2DE胶上的蛋白质点,采用两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于RT-PCR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非实质细胞中淋巴细胞、Kupffer细胞和内皮细胞分别富集了1.5、3.2和3.7倍。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法检测到了800多个蛋白质点,检测到具有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质有26个,采用LC-MS法鉴定了21个非冗余蛋白质,对其中7个蛋白质的RT-PCR分析发现:ANXA3、CES3、ATPA和NDUFV2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组研究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鉴定了一批与酒精性肝纤维化相关的蛋白质,可能为了解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提供一些新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凝胶内差异显示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研究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泡沫化前后蛋白质组的差异.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使其转变为泡沫细胞.分别提取RAW264.7细胞泡沫化前后的细胞总蛋白,用荧光染料Cy3或Cy5进行标记,与Cy2标记的内标等量混合后在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光激发后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采用DeCyder 6.5软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筛选出12个差异蛋白质.经质谱鉴定和分析,其中10个蛋白质得到鉴定.结果 RAW264.7细胞泡沫化后,应激蛋白70、二硫键并构酶、细胞质肌动蛋白和一种未命名的蛋白质表达量降低,而葡萄糖调节蛋白、烯醇酶、Enol蛋白、Peroxiredoxin4、Stathmin 1和BID蛋白表达量上升.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巨噬细胞泡沫化前后蛋白质组图谱,并成功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从蛋白质组水平增加了对细胞泡沫化的机制认识,为细胞泡沫化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干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蛋白质供给水平对肝硬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组)、低蛋白组(L组)、标准蛋白组(S组)、高蛋白组(H组).采用CCl4和酒精复合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成模后采用含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进行干预,干预周期为6周.在干预前后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0、IGF-1水平.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各模型组大鼠的TNF-α和IGF-1均升高(P<0.05);干预后,L组TNF-α低于H组(P<0.05),S组IL-10高于H组(P<0.05),S组IGF-1高于L组(P<0.05).结论 不同蛋白质供给水平对肝硬化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均有所改善;正常水平的蛋白质供给即可改善免疫功能,而高蛋白的摄入并不能增强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被用于评价生物有机体的氧化程度,作为衡量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一种指标。然而,最新研究表明由活性氧引起的蛋白质羰基化参与了衰老、凋亡以及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病患血浆中脱γ羧基蛋白质C活性。抗原和凝血酶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组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物医学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日趋完善,蛋白质组研究已开始从建立数据库走向解决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在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诊断以及病理研究等方面已经得到重大。疾病蛋白质组的深入研究,将对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稳定性核素标记的^15N-甘氨酸和^13C-亮氨酸双示踪技术研究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浆氨基酸和整体蛋白质更新速度。方法 11例正常人和19例肝硬化病人(12例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恒速静滴6小时示踪剂后测定血浆中标记氨基酸水平,并计算血浆中氨基酸和整体蛋白质的更新速度,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结果 肝硬化时血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更新速度,合成和分解速率均明显加快,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度,此现象在失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从蛋白质水平寻找肝癌耐药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方法以长春新碱(VCR)诱导HepG2细胞建立的耐药肝癌细胞HepG2/VCR为研究对象,用二维电泳技术分离两种细胞的总蛋白,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电喷雾串联质谱进行分析鉴定。再用反义核酸抑制该差异蛋白质表达以研究其与耐药的关系。结果鉴定出一个在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VCR中高丰度表达的蛋白质为热休克蛋白27(HSP27),反义核酸抑制HSP27的表达后增强了HepG2/VCR对VCR的化疗敏感性(P〈0.05)。结论HSP27可能是与肝癌细胞株HepG2/VCR耐药密切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蛋白质损伤和聚集的影响。方法 1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各30只:对照组小鼠给予2 L/min氧气吸入4 h;七氟烷组小鼠给予2%七氟烷吸入麻醉4 h。部分小鼠麻醉后6 h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应用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部分小鼠麻醉后24 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内氧化损伤蛋白质(蛋白羰基化合物、硝基化酪氨酸蛋白和Aβ42)的表达,应用TEM观察海马神经元内蛋白质聚集物。结果七氟烷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ROS水平、蛋白羰基化合物、硝基化酪氨酸蛋白和Aβ4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蛋白质聚集物增多(P<0.05)。结论 1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给予2%七氟烷麻醉4 h,能够加剧其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蛋白质损伤和聚集,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加重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