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DCVS)是SAH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AH的治疗关键在于避免再出血及防治脑血管痉挛.我们对2003年2月-2005年8月收治SAH患者76例用奥扎雷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韦龙祥 《吉林医学》2004,25(6):53-53
目的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体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年~2003年我院住院的38例老年人SAH(老年组)与52例中青年SAH(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人SAH头痛、呕吐发生率低,项强直、布氏征、克氏征不明显,而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见,病死率高.结论掌握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及早作头颅CT及腰穿检查,可避免误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易误诊.为了提高对老年人SAH的诊断率,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5例老年人SAH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邓海波  刘一尔  伍龙  吕平  李文华 《广西医学》2008,30(10):1571-157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为脑底大动脉的(1支或多支)动脉壁平滑肌收缩或血管损伤所致.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218例SAH患者,其中有40例(18.3%)发生DCV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erebral lymphatic blockage,CL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于第2次注血3d后,采用HE染色及碘化丙碇(PI)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原位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1)HE染色和PI染色可见SAH组大鼠部分海马神经元皱缩,部分呈新月形,凋亡细胞数为(25.36 ±4.02)个;SAH+CLB组神经细胞分布稀疏,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周围有空泡形成,凋亡细胞数为(37.82±5.93)个,显著高于SAH组(P<0.01).(2)SAH组和SAH+CLB组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1.70±0.37)和(2.54±0.5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9±0.03),而SAH+CLB组又显著高于SAH组(P<0.01).(3)SAH组和SAH+CLB组caspage-3表达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45±0.49)和(2.96 ±0.4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AH+CLB组又显著高于SAH组(P<0.01).(4)SAH组和SAH+CLB组Bel-2表达的荧光强度分别为(3.40±0.61)和(2.67 ±0.4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AH+CLB组显著低于SAH组(P<0.01).结论 脑淋巴引流阻滞可加重SAH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高表达和Bcl-2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Schisandrin B(Sch B) attenuates early brain injury(EBI) in ra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 Methods: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sham(sham operation), SAH, SAH+vehicle, and SAH+Sch B groups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Rats underwent SAH by endovascular perforation and received Sch B(100 mg/kg) or normal saline after 2 and 12 h of SAH. SAH grading, neurological scores, brain water content, Evan’s blue extravasation, and terminal transferase-media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顽固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4年我院神经科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后顽固性头痛24例临床资料.结果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SAH后顽固性头痛效果显著.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SAH后顽固性头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中自发性SAH患者,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应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诊断及分期标准,比较AKI组与非AKI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SAH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356例SAH患者中83例发生AKI,发病率为23. 3%,AKI1到AKI3期分别有58例(16. 3%)、12例(3. 4%)、13例(3. 7%)。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利尿剂(OR=1. 983,95%CI:1. 054~3. 732)、APACHEⅡ评分(OR=1. 224,95%CI:1. 165~1. 285)是SAH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SAH患者中75例死亡,AKI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AKI组(59. 0%比9. 5%,OR=13. 69,95%CI:7. 55~24. 84,P<0. 001)。APACHEⅡ评分预测SAH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 843,P<0. 001),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结论:在SAH患者中AKI发生率较高;AKI的发生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是预测患者发生AKI的最佳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表现不典型.我科2001~2006年6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SAH病人6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方法:在立体定位下将导管插入视交叉前池.注入300μl自体动脉血建立SAH模型.监测动脉血压、血气分析、颅内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LDF)测定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血液广泛分布在前颅窝底、Willis环、基底池周围.SAH组大鼠的血压、血pH、PaO2、PaCO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在SAH后1min迅速增高至最大值(P<0.05).rCBF在SAH后1min迅速降低,于SAH后3min进一步降低至最低点(P<0.05).大部分大鼠在SAH后24h有轻度的神经行为异常,在SAH后48h恢复正常.结论:该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临床SAH,重复性好,更适合于前循环动脉瘤性SAH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伊丽瑾 《北京医学》2005,27(5):292-29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为了观察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我科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58例SAH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 2 1例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血清钠及CT资料。结果 SAH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SAH患者的 3 2 .3 %,并发低钠血症者发生脑血管痉挛 (CVS)的发生率高于不伴低钠血症的SAH患者 (P <0 .0 5 ) ,低钠血症的发生与Fisher分级密切相关 ,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所致的SAH患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 (P <0 .0 5 )。结论 提高对SAH患者并发低钠血症机制的认识及正确的治疗是防治CV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高俊玲  高福禄 《医学争鸣》2007,28(12):1071-1074
目的:探讨新合成的拟载脂蛋白E(apoE)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55只C57BL6/JL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SAH apoE-1410,0.6 mg/Kg)组和高剂量(SAH apoE-1410,1.2 mg/Kg)组.显微操作戳破右侧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分叉处造成SAH模型.术后30 min开始经尾静脉给药,每12 h一次,连用3 d.每日检测小鼠的一般精神状态、神经功能评分、综合运动能力评分.术后第3日测量MCA直径.结果:术后SAH组小鼠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有的难进食水,体质量下降,死亡率为42.8%.高、低剂量组与SAH组比较,一般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分别为14.2%和18.8%,与SAH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MCA直径在假手术组为(111.3±7.4)μm,与SAH组(55.2±17.8)μm比较,平均缩小了59%(P<0.05);低、高剂量组MCA分别为(91.4±16.4)μm和(83.5±13.6)μm,与SAH组(55.2±17.8)μm比较,MCA痉挛程度下降(P<0.05).神经功能评分在SAH组(6.7±1.8)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1.0±0.0,P<0.05);高剂量组(10.6±4.8)、低剂量组(10.9±2.6)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单纯SAH组(6.7±1.8,P<0.05);但在两个剂量组间未见差别(P>0.05).综合运动能力评分在SAH组(58.8±25.7)明显低于假手术组(272.2±25.7,P<0.05);高剂量组(95.5±13.2),低剂量组(95.6±18.5)的综合运动能力分别明显高于单纯SAH组(58.8±20.9,P<0.05).结论:外源性拟apoE对SAH及脑血管痉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降低神经系统对损伤的炎性反应有关,拟apoE有可能成为治疗SAH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1例SAH的患者行头颅CTA检查,应用各种后处理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 本组81例SAH患者经CTA 检查发现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阴性18例.结论 头颅CTA检查对SAH的患者,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可作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超急性期诊疗中的作用、评价MSCTA在SAH患者病因诊断学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患者,在超急性期(24小时内)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和诊断SAH...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表现为头痛、呕吐、一过性意识丧失及脑膜刺激征,但很少引起尿潴留.自1986年以来收治SAH50例,有3例出现尿潴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变化.方法 雌性SD大鼠80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SAH组.采用经额叶底面蛛网膜下腔插管至Willis环注血法建立SAH模型,在SAH后6、12、24、36、48、60、72 h等不同时间点,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显微镜方法分别检测大脑皮质BBB对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的通透性,同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NS组比较,大脑皮质EB含量和漏出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SAH后36 h时(P<0.05),于60 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BBB超微结构改变在SAH后36 h时最明显.结论 BBB通透性改变发生在SAH急性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所致,而且SAH后BBB具有自我修复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硫酸镁(MgSO4)治疗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CVS)血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AH组和SAH+MgSO4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大鼠SAH后急性CVS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前1 h 和术后1 h、6 h、24 h采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基底动脉直径,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血清NO水平,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ET-1水平.结果 单纯SAH组在术后基底动脉直径缩小,SAH+MgSO4组在术后基底动脉直径大于单纯SAH组,但小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SAH组术后血清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降低;血浆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MgSO4组术后血清NO水平较单纯SAH组升高,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血浆ET-1水平较单纯SAH组降低,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 水平和血浆 ET-1 水平的变化和动态平衡的破坏与SAH后急性CVS有关.MgSO4的治疗能够使血清 NO、血浆 ET-1 水平恢复正常从而起到防治SAH后急性CV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 SAH模型改建及脑血流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模型改建.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选用大鼠额极蛛网膜下腔插管注射自体血建立SAH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观察大鼠SAH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rCBF测定值SAH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手术前后及SAH期间血压、心率、血气及脑温变化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SAH模型改进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方法 36例SAH行CTA,其中16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结果 CTA检查的36例SAH中动脉瘤29例,脑动静脉畸形(AVM)4例,阴性3例.所有CTA检查结果与手术相符,其中经DSA检查的16例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CTA可作为SAH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及制定治疗方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