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心得安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心得安组28例,PSE联合心得安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象变化,门静脉、脾静脉管径变化,以及3个月、6个月、1年、2年不同时间段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PSE联合心得安组较心得安组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升高,门静脉及脾静脉管径明显缩小,再出血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联合心得安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较单独使用心得安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5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注射硬化剂治疗及治疗后6年疗效的追踪观察。治疗成功率为96.6%,两年存活率为78%;6个月至1年再出血率为20%(8/40)中,重度静脉曲线再现率为35.0%(14/40);两年内再出血率为9.7%(3/31),中、重度静脉曲张再现率为58%(18/31)。定期复查并予以预防性治疗可降低再出血率及曲张静脉再现率。 相似文献
3.
食管静脉曲张反复硬化剂注射预防再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内镜下硬化剂注射作为内科治疗EV出血及预防再出血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多次硬化剂注射预防EV的疗效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1992~2001年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EV出血的患者64例,全部完成1年以上随访。根据治疗次数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完成硬 相似文献
4.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亦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由于首次出血后存活的患者在 2年中再出血的危险性为 80 % ,故应充分重视再出血的预防。目前的研究多趋向于联合治疗 ,其疗效优于单一治疗。但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 ,可累加或增强其疗效 ,并减少各自的不良反应。近 1 0年来 ,有关门脉高压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一个关键问题是肝硬化高动力循环增加门静脉血流和门静脉压力 ,为使用非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等防治曲张静脉出血… 相似文献
5.
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内科治疗:荟萃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V、GV)初次出血后 ,6月内再出血发生率为60 %~70 % ,病死率高达30 %~60 %[1]。因此 ,如何预防其再出血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本文应用荟萃分析方法 ,探讨了心得安、内镜下硬化剂治疗(EVS)、结扎治疗(EVL)、EVS EVL、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五种方法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价值 ,为临床正确、合理选择内科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一、文献来源 :采用手工及MEDLINE检索1993年至1999年9月 ,英文期刊杂志文献20篇 ,国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以硬化剂注射为主联合治疗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急诊止血3例、54例先药物止血、7例药物止血失败后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待病情稳定后再施硬化治疗术。硬化剂用5%鱼肝油酸钠,术后降门脉压、倒酸、抗感染治疗。结果 急诊止血率100%,半年近期复发率为10.9%,1年生存率为89.06%,2年生存率为79.68%。结论 联合治疗法是目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合并症,其病死率较高。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内镜下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地区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现况。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54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回顾性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凝血功能、脾脏直径及有无腹水等)结果,探究EGV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有无腹水、有无肝性脑病、血小板计数等9项因素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与EGVB呈负相关,OR值在0~1之间,合并腹水与EGVB呈正相关,OR值为3.068。出血组患者中行再出血预防治疗109例(约51.4%),包括内镜治疗90例,手术治疗2例,介入及肝移植治疗均为1例,联合治疗15例。结论 合并腹水的深圳地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临床应予以重视,同时需注意临床保护措施,必要时可行规范性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主要的并发症,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导致患者死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内科治疗程序如下。 1.基础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失衡。(1)大出血病人应立即进行的是恢复血容量治疗而不是急诊内镜检查,进行快速补液,常用的是平衡液或糖盐水。抢救的开始阶段,应强调的是输液速度而不是液体的质。当中心静脉压<0.49kPa(5cmH2O)时可加速补液,>1.47kPa(15cmH2O)时说明补液过多,应停止输液。一旦休克纠正,就应重视补液…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肝硬化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引起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出血每次出血的死亡率约为30%~60%。除强调适当休息、合理饮食、防止过度劳累和继发感染,避免肝损药物的应用外,采取必要的药物和其他干预措施降低门脉压力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LC)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风险。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10月我科诊治的1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在止血后采用EVL治疗,随访再出血发生情况,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Nomogram模型,预测再出血。结果 178例患者急性出血后,死亡12例(6.7%),166例接受EVL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12~54个月,27例(16.3%)发生再出血;入院时,27例再出血组外周血Hb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139例未再出血组(P<0.05),而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高于未再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止血后检查,发现再出血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显著大于未再出血组(P<0.05);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95%CI=1.125~3.439,HR=1.967,P=0.018)、腹水(95%CI=1.754~2.329,HR=2.021,P=0.000)、HbA1c(95%CI=1.173~1.921,HR=1.501,P=0.001)、FPG(95%CI=1.379~3.152,HR=2.085,P=0.000)和肝性糖尿病(95%CI=1.321~2.945,HR=2.076,P=0.006)是EVL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Cox建立Nomogram模型,ROC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判断术后再出血的AUC为0.804(SE=0.053,95%CI=0.700~0.907,P=0.000),其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565。结论 采取EVL治疗LC并发EVB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除常见的风险因素外,伴有肝性糖尿病也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临床应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和螺内酯联合运用预防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106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和B级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接受口服普萘洛尔、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和螺内酯联合治疗;对照组52例未接受以上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观察。随访时间为24个月,完成随访治疗组51例、对照组51例。结果在观察期间,治疗组发生出血27.5%(14/51),对照组为52.9%(27/51)(P<0.01);发生多次出血者低于对照组13.7%vs37.3%(P<0.05)。因出血接受输血人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和81.5%P<0.05);累计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访终点脾静脉内径、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量低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和<0.05);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计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萘洛尔、ISMN和螺内酯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个月及1年内再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病历资料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65例并随访1年.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与血钠正常组,记录每例患者入院第1天的MELD-Na、MELD、Child-Pugh评分,随访患者在3及12个月内的再出血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Na、MELD、Child-Pugh评分三者预测再出血风险的准确率,并应用正态Z检验对三者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MELD-Na和MELD预测患者3个月内再出血风险的AUC分别为0.825和0.779,预测1年内再出血风险的AUC则分别为0.842和0.802,均高于Child-Pugh评分(0.678和0.634,P值均<0.05),但MELD-Na和MEL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Na及MELD均能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且均优于Child-Pugh评分.MELD-Na弥补了MELD的部分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纯心得安、套扎+心得安、硬化剂+心得安二级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探寻心得安二级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最佳组合。方法78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6例,止血后分别给予心得安(心得安组)、套扎+心得安(套扎组)、硬化剂+心得安(硬化剂组),比较各组12个月内再出血率、死亡率,以及各组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结果12个月内再出血率套扎组为30.77%,明显低于心得安组(53.85%)及硬化组(42.31%)(P均〈0.05);套扎组和心得安组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相似,都明显低于硬化组(P均〈0.05);而食管静脉曲张再发率高于硬化组(P〈0.05)。结论在应用心得安的基础上进行套扎治疗可能是目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最有效的二级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患者的预后情况,评价各种因素对治疗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或组织黏合剂联合套扎治疗的肝硬化GOV出血或中重度GOV患者.调查入选时患者的基本情况、肝功能状况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等.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后再出血情况,运用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判预后预测指标.结果 157例患者中,26例发生再出血,中位再出血时间为3.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FIB4评分(Z=-1.282,P=0.100)及门静脉右支内径(Z=-1.812,P=0.035)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右支内径是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33,95%CI:1.045~2.874,P=0.033),且8.5mm为最佳诊断阈值(AUC=0.724,95%CI:0.537~0.910),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6.6%.结论 门静脉右支内径是影响组织黏合剂预防出血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FIB4评分对预测治疗后复发或出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患者行规律内镜下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305例肝硬化EGVB病例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按是否规律内镜下治疗分成2组,即规律内镜治疗组(n=145)和未规律内镜治疗组(n=160),主要观察指标为再出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随访时间、再出血间隔时间和再出血死亡率。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因构成、病因是否控制、肝脏储备功能、是否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再出血率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1.7%(17/145),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41.9%(67/160)(χ2=38.74,P<0.001);随访时间规律内镜治疗组为(28.14±11.11)个月,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21.10±12.37)个月(t=5.21,P<0.001);再出血间隔时间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2.0(6.0,23.0)个月,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0(1.0,6.0)个月(U=164.00,P<0.001);再出血死亡率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4%(2/145),未规律内镜治疗组为10.6%(17/160)(χ2=11.13,P=0.001)。结论 相较于未行规律内镜下治疗者,肝硬化EGVB患者行规律内镜下治疗更具临床意义,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延长再出血时间间隔、减少再出血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硬化治疗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CEVB)硬化治疗的各种因素对预后生存的影响,并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生存模型,估计生存率。方法 对我院1987年4月至2000年6月间670例CEVB硬化治疗患者的29项预后因子及生存期的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Cox模型分析结果为肝功能Child分级与曲张静脉转归是2个显著影响预后生存的因素。1、3、5年生存率分别是93.29%、85.24%、74.27%。肝功能Child分级为A、B、C级者,1年生存率分别是98.88%、95.97%、82.32%,5年生存率分别是91.42%、78.35%、49.48%,其生存曲线有明显差异。食管曲张静脉转归分为消失、基本消失、Ⅰ度、Ⅱ度、Ⅲ度,其1年生存率分别是96.08%、93.94%、85.84%、85.00%、53.85%,5年生存率分别是81.45%、67.76%、72.89%、61.59%、35.90%,生存曲线有明显差异,其Cox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值分别为0.000和0.020。但5条曲线在50个月时有聚合趋势,可能说明硬化治疗静脉曲张改善保持时间约为4年。肝功能Child C级时静脉曲张转归为消失和基本消失者,其1年生存率均为88.24%,2年生存率为77.98%-83.63%,仍高于总体肝功能Child C级时的生存率。结论 CEVB的硬化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急诊止血和防止再出血的治疗方法,在肝功能Child C级时也能改善预后,所以应积极实施,并且4年左右重复硬化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扎术联合心得安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3组:结扎 心得安组37例,先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再服用心得安维持治疗;结扎组32例;心得安组34例。定期随访,比较3组的静脉曲张消失率、首次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曲张消失率:结扎 心得安组与结扎组相似(88.2%vs.81.3%,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心得安组的66.7%(P<0.05)。首次出血率在结扎 心得安组为8.9%,明显低于结扎组的15.6%与心得安组的30.0%(P<0.05)。静脉曲张复发率:结扎 心得安组、结扎组与心得安组分别为11.74%、21.9%、33.3%(P<0.05)。达到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所需的平均治疗次数:结扎 心得安组与结扎组分别为1.9±1.0和2.8±0.7(P<0.05)。达到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所需的平均结扎环数:结扎 心得安组与结扎组分别为7.0±3.0和11.0±2.0(P<0.05)。3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报告,结扎组有3例(9.4%)术后并发出血,结扎 心得安组无一例发生术后出血。结论结扎术联合心得安预防EVB,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