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内脂肪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内脂肪瘤系支气管内的良性肿瘤 ,临床极为少见 ,目前国内报道很少 ,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 ,常被误诊。我院自 1986~ 2 0 0 2年间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 )和CT检查、病理及手术证实支气管内脂肪瘤 2例 ,现将其诊治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支气管内脂肪瘤 2例 ,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3 6岁及 60岁。病程分别为 6个月及 18个月。 1例有长期吸烟史。1 2 临床表现 以咳嗽、咳痰、气急气喘 ,痰中带血就诊 1例 ;以反复咳嗽 ,发热 ,左下肺感染就诊 1例。临床以抗炎、平喘、止血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症状反复发作 ,且进行性加…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纤维脂肪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16岁 ,主诉 :腰腿疼进行性加重伴行走困难 6年。体检 :T11~L3 棘突叩击疼 ,左下肢肌肉萎缩外旋畸形 ,踝关节强直 ,整个下肢皮肤感觉麻木 ,踝阵挛明显 ,巴氏征阳性 ,右下肢踝关节强直 ,巴氏征阳性 ,肌力右侧Ⅲ级。既往史 :患者平素体健 ,否认有“结核”及肝炎等传染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系统回顾无异常。个人史 :生于原籍 ,无长期外地居住史 ,无疫水疫区接触史 ,无有害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 ,居住条件一般 ,无不良嗜好。月经史 :14岁 3~ 4天 / 2 5~ 2 7日 ,色量适中 ,无痛经闭经史。否认有家族遗… 相似文献
3.
4.
宋戈萍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4):243-243
患者,男,60岁.胸闷,心悸一月余.心电图:部分T波改变.心脏二维及彩超检查:左室内径略增大(57mm),右室受压,左房右房大小正常.室壁运动增强,各心瓣膜形态活动未见异常.左室长轴切面:左室腔内见一实质均质的中强回声团63mm×40mm,形态欠规则,境界尚清,无明显包膜回声,位于心尖部及室间隔左室面不活动(图1).CDFI:各瓣口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诊断:左室腔内实性占位性病变.经上级医院手术后病理诊断:左心室腔内脂肪瘤. 相似文献
5.
6.
7.
儿童脂肪瘤及脂肪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脂肪瘤及脂肪母细胞瘤的CT及MRI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脂肪瘤及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的CT及MRI表现,观察并比较肿块的最大径,脂肪所占肿瘤体积的百分比,是否有钙化,是否有间隔及分隔的厚度,是否有非脂肪软组织影及生长方式。结果:脂肪瘤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4.6岁。脂肪瘤肿瘤最大径平均为8.7cm。脂肪组织占肿瘤体积的百分比为90%~99%。肿瘤内有分隔的8例,分隔厚度为1~5mm。肿瘤内见非脂肪的结节状软组织影7例,结节状软组织占肿瘤体积的百分比为2%~10%。边界清晰29例。经病理证实的脂肪母细胞瘤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1.7岁。肿瘤最大径平均为5.2cm。脂肪组织占肿瘤体积的百分比为70%~90%。有钙化2例。肿瘤内有分隔的10例,分隔厚度为3~10mm。肿瘤内见不规则结节状或团块状软组织影8例,软组织占肿瘤体积的百分比为10%~30%。边界清晰7例。结论: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肿瘤CT及MRI的特点,脂肪瘤与脂肪母细胞瘤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结肠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1993—2005年收治的11例结肠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结肠脂肪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肿瘤位于横结肠5例(45.5%),盲升结肠4例(36.4%),乙状结肠2例(18.2%),均为单发。肿瘤最大直径2.5~6cm,平均4.1±1.3cm。10例(90.9%)患者手术前行纤维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肿块,活检病理结果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按结肠癌接受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结论:结肠脂肪瘤诊断较为困难,CT是诊断结肠脂肪瘤正确率较高的检查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仅需行局部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9.
肌内脂肪瘤的声像图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探索肌内脂肪瘤的声像图特征。资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肌内脂肪瘤患者22例,使用EUB-40型超声诊断仪和ATLHDI-3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MHz现阵探头和L10-5MHz探头,观察肿物的形状、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特点及病变血流情况。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横纹肌内,呈椭圆形,其长径与肌纤维平行。14例肿物边界清晰或有包膜,11例内部回声不均匀。40.9%病变呈强回声,36.4%呈等回声,22.7%呈低回声。部分(7/13)病变有低速血流信号。结论:肌内脂肪瘤声像图表现是多样性的,多数为强回声或低回声,超声检查有助于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报告30例均经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最大直径25cm。主要症状为:腰部包块、疼痛、血尿。30例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29例术前行CT检查,14例术前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20例行患肾切除,10例行肿瘤剜除术。结合复习文献,阐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有关特殊检查的特征和意义。指出B超及CT扫描具有术前确诊的意义,对CT、B超难以鉴别者须进一步行肾动脉造影。讨论了该肿瘤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征。强调其有恶变的可能,应进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女,37岁.右腰部不适2个月。超声检查:右肾上极及右肾中极分别可见大小约2.5cm×1.6cm和0.9cm×1.3cm强回声团块,边界尚清晰。诊断:右肾上极及中极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CT平扫示:右肾上极及右肾中极分别可见大小约2.4cm×1.7cm和0.9cm×1.1cm低密度影,内密度尚均匀,CT值分别是-97HU及-113HU左右.边界清(图1)。肾盂、输尿管未见扩张,肾周脂肪间隙清晰。 相似文献
14.
15.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比较常见,由杂乱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组成,组织学上又称错构瘤。起源于肾间质细胞的错构瘤称为肾错榴瘤,为较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女性多于男性,以单侧多见。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双肾盂及输尿管畸形则属少见,现报告1例我院体检时发现病例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6.
精索脂肪瘤常常在腹股沟疝手术时被发现,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腹膜后或腹膜外的脂肪组织通过内环口突出:另一种是有独立薄膜包绕的脂肪瘤。本次研究在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时发现此类病人4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是指腰骶部皮下较大的脂肪包块与椎管内相延续,并与脊髓神经及终丝交织生长,限制了脊髓端回缩,特别脊髓是圆椎部位发生缺血性病理改变,引起感觉,运动,膀胱、直肠等神经功能障碍。1 临床资料男11例,女23例,10~15岁19例,16~20岁8例,21~25岁4例,26~30岁2例,42岁1例。下肢运动障碍及马鞍形感觉障碍24例,尿失禁21例,尿潴留11例,排便障碍21例,足畸形23例,下肢营养性溃疡9例,肾盂积水11例,尿毒症6例。全部患者均有腰骶部皮下脂肪包块,皮肤隆起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膈疝因常伴有其它脏器的损伤,是严重胸腹外伤的一种合并伤,其临床症状较为隐蔽,伤情复杂,易误诊、漏诊而影响治疗效果。我院自1982~2002年共诊17例本病患者,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