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着重观察肾周间隙是否受累以及其CT特征,并进行CT分级评分,观察肾周间隙受累与肾筋膜的毗邻关系。结果肾周间隙总的受累率为75%(65/87),其中B级50%(44/87),C级25%(21/87)。本组轻症AP24例,其中9例出现了肾周间隙受累;63例重症AP,56例出现了肾周间隙受累。肾周间隙内出现的水肿或积液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与同侧水肿或积液的肾筋膜相连。结论AP累及肾周间隙时,轻者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组织炎或积液。AP所致的炎性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者破坏肾筋膜而进入肾周间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腹膜后间隙受累的CT表现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A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照亚特兰大AP临床分类标准及AP腹膜后间隙扩散CT表现范围分级评分.分析腹膜后间隙扩散CT表现范围分级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76例中,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及肾旁后间隙受累发生率分别是49%(37/76)、25%(19/76)及26%(20/76).轻症AP 26例,其中肾旁前间隙受累19例,肾周间隙受累6例,肾旁后间隙受累1例;重症AP 50例,其中肾旁前间隙受累18例,肾周间隙受累13例,肾旁后间隙受累19例.腹膜后间隙扩散CT表现范围分级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47,P=0.000).结论 AP腹膜后间隙扩散CT表现范围分级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能够为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侵及胃裸区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creatitis ,AP)胃裸区受累CT表现特征 ,与毗邻结构受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15 8例AP患者行螺旋CT增强或平扫 ,观察胃裸区受累CT表现特征和受累发生率 ,与毗邻结构受累的关系。结果 :胃裸区受累发生率为 75 .9% ,表现为小点条状、小斑片状到片团状软组织密度影或伴积液。胃裸区内病变向下直接与肾旁前间隙内的胰腺周围间隙相连续 ;向左、向上与左膈下潜在脂肪间隙相连续。结论 :AP时胃裸区易受累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胃裸区向下直接与肾旁前间隙内的胰腺周围间隙相通连 ;向左、向上与左膈下潜在脂肪间隙相通连。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累及肾旁后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肾旁后间隙(PPS)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螺旋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PPS受累的CT特征及其转归情况;PPS受累与肾后筋膜及锥侧筋膜的关系。结果PPS总的受累率为47%(41/87)。从PPS受累的CT形态看,发生率为:A级53%(46/87),B级24%(21/87),C级23%(20/87)。从PPS受累的纵向范围看,发生率为:0级53%(46/87),Ⅰ级22%(19/87),Ⅱ级25%(22/87)。PPS内出现的积液直接与同侧肾旁前间隙或肾后筋膜间的积液相连。随访中,3例PPS内的假性囊肿在肾圆锥下方与肾旁前间隙内假性囊肿相通。结论AP累及PPS时,轻者CT表现为PPS内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织炎或积液。AP产生的肾旁前间隙积液可沿3条路径进入PPS。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crte pancreatits,AP)在腹膜后间隙内扩散的CT表现提出肾筋膜减压平面并确定其范围.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61例AP患者的CT增强表现,着重观察AP在腹膜后扩散的CT表现,并分析其与肾筋膜减压平面的关系.结果 61例中,累及肾旁前间隙达113个,肾前筋膜间平面109个,锥侧筋膜间平面63个,肾后筋膜间平面29个,肾旁后间隙15个,肾周间隙81个.肾筋膜间平面包括肾前筋膜间平面、锥侧筋膜间平面以及肾后筋膜间平面,AP累及肾筋膜间平面的CT表现为肾筋膜增厚、模糊、边缘毛糙,中间可见"弧"形或"新月"形液体密度积聚区,肾筋膜间平面间相互交通.肾周间隙受累主要表现为桥隔增厚、边界模糊,桥隔水肿增厚呈条索影,桥隔积液或蜂窝组织炎表现为液体或软组织样密度,桥隔旁脂肪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结论 AP在腹膜后扩散通道清楚显示了肾筋膜减压平面形态;肾筋膜减压平面包括肾筋膜间平面和桥隔平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AP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水肿性胰腺炎49例,出血坏死性29例。其中5例患者合并脓肿,4例死亡。按Balthazar分级:A级5例,B级19例,C级21例,D级18例,E级15例。左膈下脂肪浸润(LSFI)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1.38%(12/29)。肾周间隙(PS)受累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8.28%(14/29),肾旁后间隙(PPS)受累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4.83%(13/29)。结论:螺旋CT对AP具有定性诊断价值,Balthazar分级、胰腺坏死分型、LSFI、PS及PPS受累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情判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向肾周间隙扩展的MRI表现,以及肾周间隙受累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MRI表现.每例AP患者在MRI上的严重程度用MRI严重程度指数(MRSI)进行分级,MRS10~2分为轻症,3~6分中症,7~10分为重症.在MRI上观察肾周间隙有无受累,并对受累程度分级:无受累记为0分,肾周间隙内条索状高信号记为1分,积液记为2分.分析肾周间隙受累程度与MRSI的相关性.结果:119例急性胰腺炎中,轻症急性胰腺炎例48例,中症5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73.95%(88/119)的AP患者在MRI上有肾周间隙受累,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条索状、斑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肾周间隙受累率47.92%(23/48),中症为91.52%(54/59),重症为91.67%(11/12).肾周间隙MRI评分为1分时在轻症为41.67%(20/48),中症及重症为19.72%(14/71)(χ~2=7.249,P=0.007);肾周间隙MRI评分为2分者轻症和中症共为42.06%(45/107),而在重症为75.00%(9/12)(χ~2=4.724,P=0.030).在MRI上肾周间隙受累的严重程度与MRSI成正相关(r=0.714,P=0.000).结论:在MRI上急性胰腺炎肾周间隙受累率高于文献报道的CT上的受累率,肾周间隙受累反映了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概念,探讨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肾旁后间隙扩散的CT表现及其受累的解剖途径。方法收集9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7例中,23例患者的一侧或双侧肾筋膜外侧附着解剖分型为Ⅱ型,且均有肾旁后间隙(PPRS)受累。回顾性分析23例中的PPRS受累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结果 1)左侧PPRS和右侧PPRS受累分别为22例和9例;双侧PPRS受侵8例;2)PPRS受累表现为与同侧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和锥侧筋膜相连的条索影、斑片状影、条状积液,以及片团状积液影;3)PPRS受累的途径为:(1)肾旁前间隙的炎症先侵入肾后筋膜后层的筋膜间平面,再侵及PPRS;(2)肾旁前间隙的炎症直接通过增厚的肾后筋膜后层的薄弱处侵犯PPRS;(3)肾旁前间隙和/或肾前筋膜间平面的炎性积液向下进入锥下间隙,然后反折向上而侵犯PPRS。结论基于肾筋膜间平面的解剖,CT可良好显示肾筋膜外侧解剖附着分型为Ⅱ型的急性胰腺炎侵犯肾旁后间隙的解剖细节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SPST)与其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符合Balthazar CT分级标准C级及以上的累及SPST的AP的MS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AP患者的CTSI;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和增厚情况,SPST积液情况及其范围等。结果:①58例中,CTSI 4~5分者20例,6~7分者23例,8~10分者15例。SPST受累的CT表现为间隙内密度增高、条索影、积液、系膜增厚、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等;其中,SPST积液者21例。②AP患者的CTSI不同,SPST的纵向受累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时SPST受累情况与其CTS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对脾和脾周受累的螺旋CT(Spiral CT,SCT)表现以及这些并发症与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AP病人205例,观察AP对脾周积液、脾梗死、脾包膜下积液和脾血管受累SCT表现结果(1)脾周积液145例,其中重症AP65例;脾梗死7例,脾包膜下积液6例,脾静脉狭窄或受压23例,脾静脉栓塞4例;(2)无脾内假性囊肿或脓肿以及脾动脉瘤形成结论(1)重症AP常累及脾和脾周结构产生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重症AP之间有临床相关性(P<0.05);(2)SCT可作为脾和脾周并发症的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D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D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D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结果20例均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显示破121位置18例,显示分支血管受累情况16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例,Ⅲ型11例。出现胸腔积液9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能提供准确的临床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肺韦格纳肉芽肿痛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儿例患者中,多发肿块、结节影10例(91%),伴空洞形成8例,病灶周围毛刺征3例,胸膜凹陷征1例,晕征4例,血管供给征6例。浸润性阴影4例(36%),其中3例伴多发结节及空洞形成。气道受累3例(27%),胸膜受累2例(1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阳性10例,cANCA阴性1例。结论:多发病灶周围的毛刺征、晕征以及伴发的气道改变对韦格纳肉芽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中横结肠系膜受累的CT表现分级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AP螺旋CT表现,重点观察横结肠系膜受累的严重程度并进行CT分级,同时记录AP的临床严重程度。结果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形态评分与AP的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1)。本组轻症AP 64例,其中7例横结肠系膜积液;34例重症AP,20例横结肠系膜积液。若以横结肠系膜积液作为判断重症AP的阳性标准,则其敏感度为60%(20/34),特异度为89%(57/64),阳性预测值为74%(20/27),阴性预测值为80%(57/71),准确度为79%(77/98)。结论横结肠系膜积液的CT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CT资料,提高对本病CT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确诊的PM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总结CT影像特点及与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和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的关系。结果:52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腹腔及盆腔积液,37例可见明显多发腔隔形成,43例可见网膜饼形成,52例见肝脏侵犯,40例见脾脏侵犯,30例可见明显扇贝征,3例出现腹壁侵犯,14例出现钙化灶。CK阳性组28例,12例见扇贝征;CK阴性组15例,12例见扇贝征。EMA阳性组13例,9例见扇贝征;EMA阴性组24例,8例见扇贝征。CK、EMA的阳性组与阴性组在扇贝征分布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CT征象(游离积液、腔隔、网膜饼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MP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扇贝征与CK、EMA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淋巴瘤肺浸润的CT表现和病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淋巴瘤肺浸润的特征性CT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肺浸润的CT影像资料,并与组织病理学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3例淋巴瘤中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16例。肺叶肺段型9例,结节肿块型8例,混合型6例。CT病理对比研究显示支气管充气征(14/23,60.87%)、CT血管造影征(12/23,52.17%)、磨玻璃结节(3/23,13.04%),跨叶病灶(4/23,17.39%)为较具特征性的征象,对诊断意义较大。结论:淋巴瘤肺浸润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淋巴瘤肺浸润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结核性(TBS)与化脓性脊椎炎(P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7例感染性脊椎炎(9例TBS,8例PS),均作了常规MRI及DWI,分析两组病变椎体、椎间盘、周围软组织肿块Mm、DWI表现,定量比较两组相对ADC(RADC)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9例TBS,累及椎体达2个或2个以上节段,病变椎体DWI上均呈高信号;6例椎间盘累及,8例周围脓肿形成,脓肿壁呈薄壁规则环状强化;8例PS,2例单个节段,6例2个节段,DWI上5例呈高信号,2例稍高信号,1例等信号;4例椎间盘累及;5例伴周围软组织肿块,5例PS软组织肿块均匀强化。两组RAD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BS与PS具有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DWI及RADC对鉴别两者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8.
尹京春  吕明权  邱乾德   《放射学实践》2010,25(9):974-977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实验室证实的甲型H1N1肺炎胸部CT表现。结果:34例中累及两肺5个肺叶17例,占50%;累及4个肺叶3例,占8.8%;累及3个肺叶6例,占17.6%;累及2个肺叶5例,占14.7%;累及1个肺叶3例,占8.8%。单纯毛玻璃样阴影15例,占44.1%,表现为斑片状及云雾样淡薄影,边缘模糊,病灶中心密度相对较高,可见血管纹理通过;单纯实变阴影5例,占14.7%,表现为团片状、斑片状及棉球样影,密度较高;毛玻璃影与实变阴影同时存在14例,占41.2%,表现为云雾样淡薄影、棉球样实变影同时存在,肺周边区域及下叶基底部的病灶密度高于其它部位。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2例,占35.3%;病灶内合并网格样改变19例,占55.9%;小结节影3例,占8.8%;支气管壁增厚3例,占8.8%;两侧胸腔少量积液1例,占2.9%。结论:甲型H1N1肺炎病变分布范围广,变化快,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证实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全部患者均经腹部CT平扫,其中6例又经增强扫描。结果急性轻症胰腺炎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3例。CT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密度降低,其中,9例有不规则低密度区,17例有胰周积液,1例胰腺内见局限性斑点状高密度出血影。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