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全明  李冀  王红艳 《陕西中医》2004,25(6):545-546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难治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 9例均以辨证选穴(以肺 ,脾两经为主 ,以足三里、脾腧、合谷、肺腧、血海为主 ,临证选 1~ 3个穴位 ,再据辨证结果选 1~ 2个辅穴进行治疗 ) ,辨病选药 (依病情分别选用聚肌胞、川芎嗪、Vit B6 、Vit B12 、异丙嗪、雷尼替丁等 )进行穴位注射 ,每周 2次 ,1月为 1疗程。结果 :临床治愈 1 8例。总有效率 1 0 0 %。提示 :穴位注射把针灸和药物的作用合为一体 ,使药物通过经络迅速透达病所 ,且能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 ,使经络气血通旺 ,加速了病灶的消散吸收。  相似文献   

2.
白晓娟 《陕西中医》2013,34(1):23-2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化疗;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止吐,治疗组同时联合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党参、生姜、炙甘草、大枣)加味口服并配合胃复安注射液5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8%,治疗组总有效率97.8%(P<0.05)。结论:覆代赭汤加味配合胃复安穴位注射,能明显改善化疗所致呕吐。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干扰素配合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干扰素配合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干扰素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3例仅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60.5%,(P<0.05)。提示:穴位注射干扰素配合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治愈32例,对照总有效率为100%,治愈21例。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通过穴位刺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穴位注射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配合肩关节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药加穴位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智  闫小宁 《陕西中医》2005,26(11):1222-1222
目的观察中药加穴位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3例以通窍活血汤加减为主,穴位注射选取合谷、阳陵泉,药用丹参注射液等,对照组54例口服卡马西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85%,两组比较P<0.01。提示本方法具有活血化瘀,开窍行气、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万晓春 《陕西中医》2006,27(7):861-862
目的:观察夹脊穴注射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取与病变相对应的双侧夹脊穴,以骨肽注射液4~8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至20ml穴位注射,并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53%。提示:针刺可通过促进外周炎性组织阿片肽的释放而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电针能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消除炎性介质;而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兼有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抗炎镇痛、消除无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春燕 《陕西中医》2008,29(4):486-48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取环跳、委中、阳陵泉、秩边、昆仑、腰三针、阿是穴等穴针刺,并配合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92.9%;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明目地黄丸配针灸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种泰 《陕西中医》2005,26(11):1178-1180
目的观察补肾明目类中药配合针灸及穴位封闭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将29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采用中药明目地黄汤加减口服结合针灸及复方麝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2个月后,视力总有效率为86.2%,视野总有效率为89.7%。结论益精明目活血开窍法(中药、针灸、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可有效地改善视力及视野。  相似文献   

9.
中药与穴位注射综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彦 《陕西中医》2006,27(6):663-664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舒肝活血通络类中药,配以穴位注射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右归丸合桂枝茯苓丸配以穴位注射黄芪、当归注射液(穴位选择关元、子宫、三阴交、大赫、太冲、八等穴位)治疗本病23例。结果:促排卵成功率达86.9%,受孕率占排卵者的50%。结论:中药与穴位注射综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自威 《陕西中医》1994,15(4):175-176
结合病因辨证和经络辨证来选取穴位和药物,以强的松龙、当归注射液等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痛56例,总有效率100%。提示此法有温经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1.
柴胡疏肝散加味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胰腺炎32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柴胡疏肝散 (柴胡、枳壳、香附、芍药等 )加味配合中药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胰腺炎。结果 :共治疗 32例 ,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90 .6%。提示 :本方法具有疏肝理气健脾 ,活血通络止痛作用 ,可明显改善胰腺微循环 ,防止胰腺钙化或纤维化 ,促进胰腺及胰腺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静  刘晓琳 《陕西中医》2011,32(3):338-33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针刺患侧腰部夹脊、环跳、委中、阳凌泉穴,穴位注射以当归注射液治疗为主;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能使药物在穴位发生特异作用,使筋脉通达,气血调和,筋脉得到濡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透刺与穴位注射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相结合,治疗本病116例结果:总有效率98.27%。提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有疏通经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刘流 《陕西中医》2006,27(4):405-40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化浊类中药内服外贴与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肾衰康(黄芪、大黄、丹参、益母草、六月雪等)内服与外敷2号(莪术、大黄、丹参、艾叶等)外贴加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36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1.1%,两组有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之功效,延长患者生存年限,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云 《陕西中医》2005,26(1):38-3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药结肠炎经验方 (贯众、白头翁、白及、赤石脂、白芍、木香等 )配合经络穴位注射 (氟美松 )。结果 :3 6例痊愈 2 5例 ,好转 1 1例。提示 :中西医结合可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并可对症治疗 ,消炎消肿 ,愈合溃疡。  相似文献   

16.
曹阳  张燕敏 《中国针灸》2005,25(12):857-859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4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采用中药穴位注射配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19例单纯采用强的松治疗,观察治疗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5.5%、总有效率86.4%,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和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提高血浆蛋白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论:中药穴位注射配合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能明显提高疗效并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47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勇  刘文胜  孙薇 《陕西中医》2002,23(8):736-737
目的 :为观察中药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和持续发作的过早搏动等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生脉及丹参注射液中药穴位注射 ,以心电图作为观察指标治疗心律失常 47例 ,有效率 80 .9%。提示 :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作用迅速 ,方法独特 ,无毒副作用 ,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呃逆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针刺和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而对照组只采取针刺治疗,针刺穴位、操作手法及治疗时间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剂是从整体调整脏腑入手,针刺是从局部疏通经络入手,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孙薇  黎婉荣 《陕西中医》2012,(9):1141-114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胃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等)常规中药治疗加中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厚朴等)穴位贴敷神阙、中脘、关元、天枢等穴治疗本病72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经络穴位导入经皮给药系统在损美性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穴位的经皮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人体体表穴位吸收药物,经过经络的运行使相关的脏腑得到比一般注射、口服时浓度更高的药物剂量,并在药物和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起到调节脏腑机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运用超声波导人,以穴位和经络为载体和通道,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有效治疗作用,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拓展了广阔的思路.临床上,我们运用经络穴位超声导入中药治疗33例损美性疾病,如黄褐斑、痤疮等,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甲襞微循环和疗效,并设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