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心室重构的关系,探讨BNP在急诊PCI治疗AM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08-06-2009-02,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0例,入院即时及出院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PCI治疗后7 d的BN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100 ng/L,B组为100~400 ng/L,C组>400 ng/L.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评估左室功能及心室重构.结果:BNP水平与AMI病变范围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CI治疗后不同心肌梗死部位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3组患者PCI治疗后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比较,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反映AMI的严重程度;BNP增加的程度与梗死的范围呈正相关;AMI患者急诊PCI后BNP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BNP水平可能可以作为患者左室功能及心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对AMI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AMI后病情稳定,发病2~14天,平均(9 .1±2 .3)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成功行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情况,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室壁活动异常积分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活动异常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 .01, P<0. 05 ),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P<0 .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为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前壁AMI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AMI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AMI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AMI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对心梗晚期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Q波性心梗后病情稳定,发病10~21天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接受成功PCI,分为成功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急性期、术后2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随访左室腔大小、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并观察6个月期间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心梗后2个月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积分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期和2个月时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均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急性期和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I和LVESVI较急性期明显增大(P<0.01,P<0.05),且与成功PCI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6个月随访期间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19%,成功PCI组2%,但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后IRA延迟开通能明显减少心梗后晚期的左室重构,而对心梗后早期左室重构的影响不大.延迟PCI可能有利于减少心梗后远期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首发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发作24小时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肌梗死后6个月左窒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首发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发病后12小时之内均成功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用荧光测定法测定患者心梗急性发作24小时(早期)、第30天及6个月时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未期容积、左室收缩未期容积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随访6个月,观察心梗后早期BNP水平与心梗后6个月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 27%的患者发生了左室重构,左室重构组患者早期及随访30天、6个月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左室重构组患者.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梗部位、E峰减速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影响左室重构的因素后,心梗后早期血浆BNP水平与心梗后6个月左室重构独立相关.结论 早期测定血浆BNP水平有助于评价首发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后螺内酯干预对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螺内酯干预对于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 4家医院共入选AMI患者88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46例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螺内酯组),对照组(n=42)常规治疗。在6个月干预期内检测两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脑钠肽(BNP)及超声心动图,以评价左室纤维化、左室功能和左室容积。结果 88例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3例,螺内酯组23例、对照组2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45例,螺内酯组23例、对照组2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在治疗3、6个月时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ⅢNP和BNP明显降低[PⅢNP分别为( 260 .2±59. 9 )ng/L比( 328 .0±70 .3 )ng/L, P=0 .001, ( 197 .1±46 .3 )ng/L比( 266. 7±52 .4 )ng/L, P<0. 001 ,BNP分别为( 347 .4±84 .0)ng/L比(430 .1±62 .9)ng/L, P<0 .001, (243 .7±79. 7)ng/L比(334. 6±62. 8)ng/L, P<0. 001]。治疗6个月时螺内酯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降低[分别为(51. 0±5 .5)mm比(55. 6±4 .5)mm, P=0 .005, (35 .7±4 .6)mm比(39 .1±5 .6)mm, P=0 .046]。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在治疗6个月时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PⅢNP、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左  相似文献   

6.
任海舟  马龙乐 《山东医药》2009,49(41):50-5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96例AMI患者(AMI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BNP、左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分析BNP与AMI不同梗死部位相关性。结果AMI组血浆BNP、LVE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前壁梗死者较非前壁梗死者BNP、LVEDD显著升高而LVEF显著降低(P均〈0.05);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7,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639,P〈0.01)。结论BNP水平与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密切相关,对AMI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抬高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心电图ST段持续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AMI患者共30例,比较PTCA前及术后1h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A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AMI发病早期基础状态和负荷状态及发病后第1、2、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均明显大于B组。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主动脉峰值血流加速度、每搏输出量及每搏指数A组明显大于B组。基于状态和负荷状态下总室壁运动积分指数(GWMSI)和梗死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IWMSI)A组均明显小于B组,AMI发病后1、2、3个月GWMSI A组均明显小于B组。发病第1、2个月IWMS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第3个月IWMSI A组明显小于B组。AMI直接PTCA后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储备功能以及梗死区室壁运动的恢复明显低于ST段迅速下降者。  相似文献   

8.
张莉  刘丰 《心脏杂志》2010,22(2):222-224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成因子(HG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 36例AMI患者入院时及发病7 d测定血清HGF水平;AMI其中的26例分别于发病后7~10 d及发病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个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与7~10 d时比增加≥5 ml/m2定义为左室重构组(n=11),对两组血清HGF值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血清HG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09±288)ng/L vs.(620±162)ng/L,P<0.01],7 d时升高更显著[(1 607±1 355)ng/L,P<0.01]。发病7 d时血清HGF浓度在左室重构组较非左室重构组升高[(2 216±1 522)ng/L vs.(1 176±593)ng/L,P<0.05],而入院时两组浓度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时血清HGF浓度升高,AMI后7 d时增高的血清HGF可能预示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区室壁运动恢复与心电图抬高ST下降幅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直接PTCA的AMI患者共34例,比较PTCA前及术后1h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下降≥50%;B组ST段下降<50%。所有患者于发病第(7±2)d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并于发病第1、2、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AMI发病急性期基础状态和负荷状态及发病后第1、2、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均明显大于B组(63.4vs56.7;68.9vs60.5;60.1vs53.1;61.4vs53.1;60.9vs52.3;P均<0.05)。基础状态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总室壁运动积分指数(GWMSI)和梗死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IWMSI)A组均明显小于B组。AMI发病第1、2、3个月GWMSIA组均明显小于B组(1.21vs1.38,P=0.042;1.17vs1.38,P=0.015;1.18vs1.30,P=0.035)。发病第1、2个月IWMST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发病第3个月IWMSTA组明显小于B组(2.16vs2.47,P=0.04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50%组在AMI急性期和恢复期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区室壁运动的恢复均明显优于ST段下降幅度<50%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左室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室重构发生的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左室造影投影系统计算出心肌梗死 (MI)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室容积指标 ,根据左室容积指标将患者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 (均为 2 0例 ) ;用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用99m 锝心血池扫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用2 0 1铊心肌血流扫描测定梗死的面积积分 (ES)和重症度积分(SS)。结果 :重构组恢复期左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非重构组 (P <0 .0 1) ,亦显著高于该组急性期左室容积 (P <0 .0 1)。重构组急性期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急性期及恢复期肺小动脉嵌压、恢复期左室舒张末压力以及恢复期ES和SS均显著高于非重构组 ,而LVEF显著低于非重构组。重构组恢复期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舒张末期容积与LVEF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关系 (r =- 0 .72 ,P <0 .0 1;r =- 0 .6 7,P <0 .0 1)。结论 :AMI后进行左室造影能较准确地评价左室重构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发生左室重构的患者其心肌坏死量较大 ,且其恢复期左室功能显著降低。恢复期左室功能与左室容积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TIMI血流III级时的心肌灌注水平及其对心功能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36例AMI患者PCI后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和心脏二维超声检查。①利用心肌声学造影评分(MCS)及室壁运动评分(WMS)分析PCI后心肌灌注情况与室壁运动情况的关系;②根据声学造影积分指数(CSI)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肌灌注水平对心功能的影响;③根据心脏二维超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及LVEF的变化,进一步评估心肌灌注水平对左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PCI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均达III级。共152节段与梗死相关血管的再灌注有关。①MCS为0分的18节段中,2个(11.1%)WMS为1~2分;MCS为0.5分的30节段中16个(53.3 %)WMS为1~2分;MCS为1分的104节段中,82个(78.8%)WMS为1~2分;统计学分析显示,PCI后心肌灌注水平与室壁运动呈正相关(P<0.05)。②心肌灌注好的A组LVEF显著大于B组[(52.1±3.4)%,(47.2±2.9)%,P<0.05]。③术后6个月A组的LVEF及LVEDD均无明显变化,B组的LVEF较前有所下降[(47.2±2.9)%,(43.8±4.4)%,P<0.05],LVEDD较前有所增加[(50.2±2.9) mm,(56.3±3.1) mm,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水平与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有一定相关性,良好的心肌灌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脑钠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改变,了解BNP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探讨血浆BNP测定可否作为预测AMI早期心室重塑的方法.方法 AMI组AMI患者37例,仅接受强化内科保守治疗;正常组为3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在AMI后72 h、1个月及3个月,采用免疫荧光测定血浆BNP,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射血分数(EF)、左室快速充盈速度(VE)、左房收缩峰值速度(VA)及VE/VA比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不同时期AM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AMI后72 h、1个月、3个月血浆BNP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各AMI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 72 h内血浆BNP水平与AMI后1个月、3个月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标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与EF、VE/VA表现为负相关,与LVEDd、LVEDV均表现为正向变化.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72 h内的血浆BNP与近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1个月、3个月)EF、VE/VA呈负相关,而与LVEDd、LVEDV呈正相关.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BNP水平可预测AMI近期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早期最大倒置T波(NTmax)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2例初发前壁AMI12h内来院就诊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倒置T波深度分为2组:①A组深倒置T波组:NTmax〉6mm;②B组浅倒置T波组:NTmax≤6mm。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肌酸激酶最高值(CKmax)、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和心肌同位素显像,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左室功能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NTmax与CKmax和心肌显像缺血程度呈负相关,与TMI血流和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A组较B组,降低的R波迅速恢复,抬高的ST段恢复得早,T波早期倒置且恢复快,住院心血管事件并发症少。结论最大倒置T波NTmax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前壁AMI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种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 180例AMI患者 ,根据溶栓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 ,分成A组 (时间在 30min内 ,n =4 6 )、B组 (6 0min内 ,n =6 3)及C组 (90min内 ,n =71) ,分别测定 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幅度。结果 :抬高的ST段达到稳定下移 5 0 %所需的时间不同 ,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室间隔运动幅度A、B、C 3组分别为 (8.15± 1.6 2 )、(7.84± 1.4 3)及 (6 .5 6± 2 .15 )mm ,P <0 .0 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左室后壁运动幅度 3组分别为 (8.78±1.92 )、(7.32± 1.5 4 )及 (6 .15± 2 .0 5 )mm ,P <0 .0 5〕 ,且随需要的时间延长 ,梗死相关的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 ,梗死相关的室壁运动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DTI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资料。结果:①AMI后2周,3个月,6个月时左室舒张功能显著减退(P<0.01),而左室收缩功能在2周时显著降低(P<0.01),随时间的推移略有改善;②AMI患者DTI速度图显像能更直观反应梗死相关局部的心肌室壁病变;③AMI患者2周时DTI频谱图特征:收缩波,舒张早期波E波和E/A(舒张晚期波)振幅比值降低(P均<0.01)。结论:DTI技术为观察AMI后心肌的室壁运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直观,而且重复性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心肌肌球蛋白抗体 (AMA)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3例AMI患者 ,年龄 33~ 87( 6 0 .78± 10 .14 )岁 ,分别于急性期 (发病后 0~ 14h每 2h、发病后 16~ 2 4h每 4h)采血查肌酸磷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 ,并于发病第 7天和 6个月后分别进行ELISA法检测血清AM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根据抗体结果分为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 ,比较两组心功能参数和预后的变化。结果 :83例AMI患者血清AMA阳性 2 1例 ,阳性率为 2 5 .30 % ,2 0例健康献血员均为阴性 ;AM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梗死部位相似 ,但CK及CK MB峰值在AMA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 ,AMA阳性组发生心功能不全明显多于阴性组( 76 .19%∶4 5 .16 % ,P <0 .0 5 )、室壁运动减弱及室壁瘤形成者明显高于阴性组 ( 83.33%∶31.5 8% ,P <0 .0 1)。随访 6个月 ,AMA阳性组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 ( 38.10 %∶11.2 9% ,P <0 .0 1)。结论 :AMI时可以诱发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AMA是自身免疫反应的标记物之一 ;AMA与AMI后左室功能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周及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情况,评价TIMI血流及ST段回落与梗死区再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209例行急诊PCI和56例未行急诊血运重建的急性STEMI患者(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肌梗死后1周及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将PCI患者分为3组,A组为PCI后TIMI血流2~3级且2h内ST段回落〉150%者;B组为PCI后TIMI血流2~3级且2h内ST段回落〈50%者;C组为PCI后TIMI血流1级且2h内ST段回落〈50%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梗死后1周及6个月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均明显改善(P〈0.01),B组梗死后1周梗死区的室壁运动无明显改善,6个月时梗死区的室壁运动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梗死后1周及6个月梗死区的室壁运动均无改善(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成功PCI后,ST段迅速回落对于判断梗死区早期再灌注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而对梗死区远期再灌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小;TIMI血流对于判断梗死区远期再灌注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而对梗死区早期再灌注的临床预测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发生情况与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AMI患者,根据入院72 h内心电图fQRS的发生情况,分有fQRS组(A组),无fQRS组(B组),A组又按fQRS出现的导联数分为A1亚组(出现在2个导联)和A2亚组(出现在2个以上导联)。观察不同组梗死部位分布情况及住院期间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结果:A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及下壁心肌梗死(MI)分布率显著高于B组(均P0.05);A2亚组各类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的发生率及下壁MI分布率显著高于A1亚组(均P0.05)。结论:AMI后心电图fQRS者出现情况与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出现(尤在多导联出现)fQRS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1小时ST段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后1h ST段变化对急性期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对首次前壁AMI接受PCI者81例,比较PCI术前、术后1h ST段的变化。按术后1h ST段回落≥50%为A组(58例,71.6%),〈50%为B组(23例,28.4%)。术后2W左右及6个月左右应用核素心功能评定左室功能。并观察6个月左右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入院、死亡和失代偿性心衰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期间死亡例数,A组1组,B组2例;左室心功能,2W左右检测两组无差异,半年左右检测,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B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PCI术后1h 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微循环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LVRM)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电图ST段、BNP对LVRM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AMI患者共48例,比较PCI前及术后1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37例,ST段下降≥50%;B组:11例,ST段下降〈50%;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AMI后2~3d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PCI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B组治疗前、后BN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PCI治疗后2~3d及3个月时LVEDD比较,B组LVRM发生率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和BNP持续抬高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