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六价铬(D(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2、4、8、16、32、64、128、256、512μmol/LCr(Ⅵ)溶液作用于L-02肝细胞培养12h,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指数以及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选取细胞存活率大于70%的5个D(Ⅵ)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浓度D(Ⅵ)对肝细胞中腺苷酸(ATP,ADP,AMP)含量的影响,并分析ATP/ADP比值以及负荷能量(EC)的变化。结果在2~512μmol/L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其细胞存活指数与G(Ⅵ)处理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933);在4~32μmol/L Cr(Ⅵ)浓度范围,染毒组肝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含量以及ATP/ADP比值随Cr(Ⅵ)染毒浓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E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Cr(Ⅵ)对L-02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存在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六价铬[Cr(Ⅵ)]是一种公认的环境化学毒物,可导致多种类型的DNA损伤.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作用于DNA,它以氧阴离子形式通过非专一性的磷酸/硫酸阴离子通道透过细胞膜后经细胞内的还原剂还原形成一系列低价态铬,如五价铬[Cr(Ⅴ)]、四价铬[Cr(Ⅳ)]和三价铬[Cr(Ⅲ)].该文主要对Cr(Ⅵ)化合物进入体内后如何引起DNA损伤及DNA损伤类型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p53及bcl-2基因的改变,以观察六价铬[Cr(Ⅵ)]对人胚肺细胞(HEL)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及绿茶对其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r(Ⅵ)溶液和绿茶浸泡液处理HEL细胞24h后,5μmol/L 及10μmol/L Cr(Ⅵ)单独处理组细胞内p53 mRNA和bcl-2 mR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绿茶浸泡液处理组与Cr(Ⅵ)单独处理组相比,细胞内p53 mRNA和bcl-2mRNA含量降低(P〈0.05)。提示六价铬可引起p53及bcl-2 mBNA水平升高,绿茶浸泡液可以降低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在Cr(Ⅵ)诱导L-02肝细胞氧化损伤中的双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是人类环境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可通过污染食物或饮用水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铬有多种不同的化合价态,其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有六价铬[Cr(Ⅵ)]和三价铬(Cr(Ⅲ)).普遍认为,Cr(Ⅵ)的细胞毒性比Cr(Ⅲ)大,其主要原因是Cr(Ⅲ)不易通过细胞膜,Cr(Ⅵ)则以Cr2 O2-7形式借助于细胞膜SO3-4、HPO2-4阴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易被还原性物质逐步还原成Cr(V)、Cr(Ⅳ)与Cr(Ⅲ),在其还原过程中产生含氧自由基,后者在Cr(Ⅵ)诱导的细胞毒效应中起重要作用[1~3].维生素C(VC)是一个良好的电子供体,易失去电子,在生物体内具有较好的还原性[4].VC对Cr(Ⅵ)细胞毒性的影响可能存在"双面性",一方面,VC在细胞外可将Cr(Ⅵ)还原成Cr(Ⅲ),从而通过影响Cr(Ⅵ)透过细胞膜的能力使其毒性降低.另一方面,VC在细胞内将Cr(Ⅵ)还原成Cr(Ⅲ)过程中可产生自由基,后者对细胞生物大分子产生氧化损伤,而从增加Cr(Ⅵ)的细胞毒性[5].本研究用VC预处理L-02肝细胞一定时间后,通过洗脱与不洗脱VC两种处理方式,测定细胞内与细胞外总铬含量及细胞氧化损伤程度,以了解VC对Cr(Ⅵ)透过细胞膜以及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六价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六价铬Cr(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分析人体受Cr(Ⅵ)影响的途径、Cr(Ⅵ)在体内代谢方式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结果]通过严格执行有效的管理、防护及治疗措施,可明显降低铬中毒发生率和致残率. [结论]有效的防护及治疗措施对控制铬中毒发生率和致残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职业接触铬化合物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化合物是已证实可致人类肿瘤的化合物。以铬化合物代谢为基础研究了一系列体内可以测量的指标,并试图寻找铬化合物的生物标志物。理想的铬化合物生物标志物应该既能反映铬的摄入,又能区分不同价态的铬[即Cr(Ⅲ)、Cr(Ⅵ)],因为这两种价态的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本就职业接触铬化合物的人群接触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物质的化学形态不仅决定生物的活性和毒性,也影响它们在生物体内、生态环境中的迁移过程。环境中的Cr主要以有机铬和无机铬两种形态存在,其中无机铬的含量远比有机铬大得多。无机铬中常见的形态为Cr(Ⅲ)和Cr(Ⅵ),由于价态的不同,导致二者无论是地球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还是毒性水平,均有显著差异。Cr(Ⅲ)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食盐中的铬主要来自原料、生产过程的污染。而铬是一种多价金属离子。铬(Ⅲ)和铬(Ⅵ)的生物效应明显不同〔1、2〕,一般认为铬(Ⅲ)是人体内葡萄糖利用的必要元素,但铬化合物过量,对人体是有害的。而且发现铬(Ⅵ)较铬(Ⅲ)的毒性高100倍〔3〕。本文根据有...  相似文献   

9.
铬化合物接触工人的健康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中的一种元素,常以化合物形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对从事这些铬化合物生产、使用人员的健康可产生危害。在各种常用的铬化合物中,以三价和六价铬化合物为主,后者如铬酸盐、重铬酸盐、铬酸对工人的危害最严重。 一、理化特性简介 铬(Cr)为银白色有光泽、坚硬而脆、耐腐蚀的金属,自然界不存在元素铬,而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铬铁石(FeO·Cr_2O_3)中,这是铬最重要的来源。 形成铬化合物的铬常以二价、三价和六价形式存在,二价铬化合物极不稳定,易氧化成三价或六价铬化合物。三价铬化合物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铬是生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铬在水中以三价(铬Ⅲ)和六价(铬Ⅵ)形式存在。铬表现为必需元素还是有害元素,其价态起决定性作用,三价铬是人体及动植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微羹玩素,是正常糖、脂代谢所不可缺少的,但浓度过高则对生命产生危害。六价铬可引起肝、肾病变,被毒理学家公认为致癌物,且能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建康,国家规定排放废水中铬Ⅵ的最高允许含量浓度为0.5mg/L,卫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饮水中铬Ⅵ限值为0.05mg/L。测定水中铬的方法很多,有光度法、荧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本就国内近5年(2001-2005)来测定水中铬的样品预处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相关领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六价铬[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设Cr(Ⅵ)、GSH单独作用组、联合作用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的变化。结果在2、4、8、16、32和64μmol/LCr(Ⅵ)处理浓度,Cr(Ⅵ)对L-02肝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细胞存活率与Cr(Ⅵ)处理浓度呈负相关(r=-0·910)。仅浓度为20μmol/L的GSH对Cr(Ⅵ)诱导的细胞毒性具有拮抗作用,Cr(Ⅵ)+GSH联合组的生存率与Cr(Ⅵ)不同浓度单独处理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GSH可能对Cr(Ⅵ)诱导的L-02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铬化合物是已证实可致人类肿瘤的化合物.以铬化合物代谢为基础研究了一系列体内可以测量的指标,并试图寻找铬化合物的生物标志物.理想的铬化合物生物标志物应该既能反映铬的摄入,又能区分不同价态的铬[即Cr(Ⅲ)、Cr(Ⅵ)],因为这两种价态的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就职业接触铬化合物的人群接触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已表明六价铬化合物是主要的致癌物和诱变物,而三价铬通常无活性,可能是其很少能透过生物膜的结果。然而,在进入细胞以后,六价铬迅速还原成三价铬,后者可能是细胞内仅有的形式,最终致毒剂。本文报告了两种六价铬盐(K_2Cr_2O_7,CaCrO_4)对培养中胚胎发育的毒作用,并和三价铬盐(Cr(NO_3)_3)的毒作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虽然铬的氧化状态由 - 2价到 +6价 ,但重要的化合价为 0、+2、+3和 +6价。在地球上不存在天然元素铬。多数铬化合物作为卤化物、氧化物或硫化物而存在。二价铬状态 (亚铬 )是强还原剂 ,而且这种形式的铬在空气中和水中迅速分解形成相对惰性的三价铬化合物。六价铬形式是第二个最稳定的铬化合物 ,是强氧化剂 ,特别是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化合物通常以氧化物或氧卤化物形式存在。随着 p H值的下降 ,重铬酸盐还原成三价铬增加。铬酸盐(Cr+ 6 )仅很少天然存在于铬铅矿中 ;因此 ,大部分铬酸盐来自于人工生产。铬 ( )及铬化合物相对不稳定 ,在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铬中间产物在不同糖类介质中的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模拟生物体内环境条件下对DNA的损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Cr(V)化合物分别加入不同pH值及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中,利用顺磁共振波谱仪观察上述两种条件对Cr(V)化合物存在性质的影响。结果反应体系中的pH值以及葡萄糖浓度对Cr(V)化合物的存在时间有影响。随着pH值的增高,Cr(V)化合物的寿命相对较短;同时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糖类还原剂,使得Cr(V)化合物发生配位体的交换而产生新的物种,并进一步使Cr(V)化合物的寿命加长,但不同糖类对其影响不同。结论 Cr(V)化合物与葡萄糖的配位体交换反应取决于配位体结构、葡萄糖的浓度及反应体系pH值,同时产生新物种。新物种的寿命与反应体系的性质有关,其对DNA的毒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并评价《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23修订过程中新增方法“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C-ICP-MS)测定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中铬形态含量”的适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为采标实验室贯彻、执行该标准提供技术储备和参考。方法 根据标准研制初稿和资料查询意见拟定验证方案,对实验室试剂耗材、仪器状态、环境条件满足性予以确认,通过单标、混标进样建立、优化仪器条件,考察线性方程和线性范围,考察方法检出限、定量限,采集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和瓶装水考察实际样品测定的合理性与适用性,评价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人员比对考察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结果 采用阴离子交换分析柱,60 mmol/L硝酸铵和0.6 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p H=7.0)为流动相,三价铬[Cr(Ⅲ)]与六价铬[Cr(Ⅵ)]分离良好,1.0~15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1.000,三价铬检出限0.222μg/L,定量限0.740μg/L;六价铬检出限为0.531μg/L,定量限为1.770μg/L。实际样品三价铬和六价铬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2...  相似文献   

17.
铬鼻膏防治铬化学性鼻炎80例临床观察广州市人民化工厂保健站(510250)陈学登从事六价铬化合物(铬酸盐)作业的工人,由于铬酸盐和铬酸的烟雾及粉尘对鼻粘膜有明显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故容易患铬化学性鼻炎,如铬过敏性鼻炎、鼻粘膜溃疡性鼻炎和鼻中隔穿孔等慢性...  相似文献   

18.
铬是污染性金属元素,能引起人体中毒.铬在环境中主要以三价铬(Cr3+)和六价铬(Cr6+)形式存在,而以Cr6+毒性最强.199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Cr6+化合物定为人类确定致癌物.尿β2-MG(β2-microglobulin)被认为是反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灵敏指标,尿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被认为是反映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的指标.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铬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必然引起肾脏损害.黄石某化工有限公司是我国铬酸盐生产基地.为了解铬化合物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对该公司及周围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元素铬在地壳中的储量排在第十位,并且以多种氧化态形式存在(从-1价至 6价)。三价铬(Cr(Ⅲ))及六价铬(Cr(Ⅵ))是自然界水中主要的存在形式,但由于它们的浓度很低,故很难测定。水中的铬来源于矿物冶炼过程,可溶性的有机铬,沉淀的淤泥及自然沉降等。美国规定水中铬允许浓度定为50ppb。土壤中铬的含量与形成这些土壤的母石的组成有关,一般说来,土壤中铬的浓度范围从5~1500ppm,  相似文献   

20.
铬化合物的毒性及其生物学监测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铬及其化合物在许多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经常暴露于铬化合物的工作场所有冶金、镀铬、不锈钢焊接、含铬耐火材料制造,以及一些化学工业如染料、金属抛光、木材处理、催化剂、杀菌剂、防锈剂、制革等。铬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铬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作一回顾。1 铬化合物的主要毒作用铬有六种不同的化合价态,最常见的铬化合物为三价铬化合物和六价铬化合物。环境中化合价为三价的铬由于不易进入细胞,因而被认为是基本无毒的,而化合价为六价的铬容易进入细胞,并且在细胞内在谷胱甘肽等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