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及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观察,艾灸组以艾炷灸五脏背俞穴治疗,针刺组以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疲劳评定量表》积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显著。两组患者组间整体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方案在临床症状总体改善方面疗效相同。单个症状改善上各具优势。结论:本课题研究采用艾灸及针刺五脏俞治疗CFS取得显著疗效,两者疗效相同,但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联五脏俞穴合火针治疗心肾不交失眠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该院传统疗法中心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肾不交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取穴针刺,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刺五脏俞穴与火针联合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睡眠情况、心理状态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情况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分值均提高,且观察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心肾不交...  相似文献   

3.
遆逸辰 《光明中医》2020,(15):2359-2362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8.58±2.98)低于对照组(9.68±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16.48±4.82)低于对照组(19.64±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朝阳 《河南中医》2012,32(9):1216-1217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患者针刺五脏俞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及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失眠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针刺五脏俞穴配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洋  张捷 《北京中医药》2015,34(1):14-17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对照组口服抗抑郁药西肽普兰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8周末时及12周末随访时观察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变化、临床痊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期各观察时点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治疗均有效,且近期疗效相当;12周末随访时,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77.8%,对照组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期疗效相当;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4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抑郁症与抗抑郁药西肽普兰疗效相当,但针刺治疗起效快,对早期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的改善优于西药,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即束缚大鼠的方法进行造模,观察艾灸五脏背俞穴对模型大鼠的慢性疲劳表现以及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30只,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艾灸组动物造模。艾灸组在造模同时进行艾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并进行一般情况观测、鼠尾悬挂试验、旷场实验(开阔法)、力竭游泳实验。结果: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一般情况优良,鼠尾悬挂不动时间缩短,跨格数(水平运动)和直立时间(垂直运动)增多,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5)。结论:艾灸五脏背俞穴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7.
张治强 《光明中医》2011,26(8):1624-1626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思诺思对照组和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8天后,对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3.3%(P〈0.05)。针刺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完全改善率为73.3%,西药对照组为43.3%(P〈0.05)。针刺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思诺思,主要体现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等方面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刺"五脏俞"组穴组与常规针刺组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116例合格受试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60例,采用"五脏俞"组穴针刺法;对照组56例,为常规针刺法。结果:试验组治疗顽固性失眠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73.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较治疗前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脏俞"组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取双侧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针刺每日1次。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COPD相关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CAT评分、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VC%、FEV1/FVC)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五脏俞能同时改善COP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肺功能,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王氏五脏俞加膈俞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王氏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两汀20 mg,1次/d,共观察6周.结果 针刺五脏俞加膈俞可缓解抑郁症的临床症状,汉密尔顿量表(HAMD)总分明显下降,总有效率及痊愈率与应用盐酸氟西汀相当.结论 针刺五脏俞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法对脑卒中患者腕手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A组给予伸肌运动点针刺,B组给予仲-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C组针刺肩髑、臂膈、手三里、外关,D组针刺肩髑、臂膈、手三里、外关、尺泽、内关。以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特征值、Fugl—Meyer功能评定表及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指数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伸-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可以使上肢SEMG的峰值(MAX)、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I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BarthelADL指数明显提高。结论:不同针刺部位治疗脑卒中后腕手运动功能疗效的影响不同。仲.屈肌交替运动点针刺在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60.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48.00%,总有效率80.0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观察比较,治疗后对照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收治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化瘀涤痰汤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50/6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9.55±3.41)分、(4.70±1.66)分、(4.92±1.14)分、(11.88±2.94)分、(4.71±1.46)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使用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灸百会和足三里穴对抑郁模型小鼠和大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针灸对应激抑郁模型行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强迫游泳试验和大鼠慢性应激模型。采用针刺和艾灸动物百会穴和足三里穴,对比了针刺组,艾灸组,针刺中药并用组和盐酸氯丙咪嗪组实验动物行为学改变方面的差异。结果:针灸治疗抑郁症有应用前景,并为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治疗颈椎病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艾灸颈夹脊以及针刺风池、肩井、肩髃、大椎、天宗等穴治疗颈椎病200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针刺与艾灸配合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督灸配合针刺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AS患者30例,辨证均为肾阳亏虚型,均采用督灸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评价强直性脊柱炎生存质量量表(SQOL-AS)、Bath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性指数(BASFI)、疲劳评定量表(FAI)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治疗后患者BASDAI[(0.427±0.381)分对(6.107±1.375)分;t=28.986,P<0.01]、BASFI[(0.753±0.504)分对(7.480±1.152)分;t=36.580,P<0.01]、FAI[(40.067±14.746)分对(146.967±26.283)分;t=24.520,P<0.01]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ESR 也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19.833±13.929)mm/h 对(31.567±20.065)mm/h;t=3.708,P<0.01]。治疗后 SQOL-AS 的躯体功能[(33.000±1.930)分对(12.033±1.790)分;t=62.165, P<0.01]心理状态[(25.367±2.059)分对(14.067±2.303)分;t=30.139,P<0.01]、社会功能[(21.267±4.025)分对(8.767±1.977)分;t=26.643, P<0.01]和健康总体感知[(22.733±2.690)分对(9.767±2.738)分;t=25.729,P<0.01]分项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性增高。结论督灸配合针刺可改善AS患者躯体功能,降低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现状作系统分析,发现存在临床实验方法学随机分配方法不明确、对照选择不合理、疗效判定不全面等问题;证据的应用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倾向性;对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问题的研究较少;机理研究不深入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对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等证据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Meta-分析);并从残损、残疾、残障、生活质量4个层次,量化评定针刺治疗中风的作用;加强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研究;机理研究应注重缺血性半暗带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对31例大动脉炎患者采用人迎穴为主、随症配穴的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相关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0.3%;CDFI数据显示:针灸可扩大病变血管内径,提高病变血管的血流量、血管弹性指数,改善血流异常速度、血流异常波峰形态。结论:①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疗效显著;②针灸可改善患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肢体和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对脑卒中后抑郁症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128 例PSD患者随机分为 4 组,即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 32 例。分别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中药、针刺、中药加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everity, NIS)量表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HAMD及NIS积分值均降低(P<0.01);FCA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 3 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综合功能,中药加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敏 《中国针灸》2009,29(11):876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隔姜灸与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纽采用针刺内关配合隔姜灸心俞、脾俞、公孙等穴;对照组按常规给予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经2~4个疗程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优于对照组为81.1%(P<0.05),观察组严重复发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