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IS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5年心血管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该项目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自2016年开始随访至2021年年底结束,共36 265人纳入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S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36 265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5 891人(43.8%),女性20 374人(56.2%)。随访期间,研究对象首发IS事件共计1 591例,累积发病率为4.38%,其中男性766例,女性82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54岁(HR=3.06,95%CI:1.99~4.71)、55~64岁(HR=6.90,95%CI:4.54~10.47)、65~75岁(HR=8.90,95%CI:5.83~13.57),男性(HR=1.29,95%CI:1.17~1.43),水果摄入为每月1~3 d(HR=1.55,95%CI:1.25~1.92)、不吃或极少吃(HR=2.22,95%CI:1.77~2.77),高血压(HR=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3.
张小丹  林深荣  安芹彧  刘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3,(23):4231-4237+4246
目的 了解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对超重肥胖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对贵州省9 280人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对该队列所有参与者进行随访,排除失访、不符合分析的对象后,2 681人纳入分析。运用t/χ2进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SES综合得分及SES单个指标对超重肥胖发病的影响。结果 中位随访6.42年,人群发病密度41.72/千人年。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与家庭人均年收入<2 667元的人群比较,收入为5 000~<10 000元、≥10 000元发病风险分别为HR=0.756 (95%CI:0.611~0.934)、HR=0.626(95%CI:0.498~0.787)(P趋势<0.001);与文盲、半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中专及以上人群发病风险分别为HR=0.740(95%CI:0.599~0.914)、HR=0.666(95%CI:0.541~0.820)、HR=0.634(95%CI:0.468~0.859)(P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比值(LDL-C/HDL-C)对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建立,2016—2020年开展随访的贵州省自然人群队列。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采用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LDL-C、HDL-C及LDL-C/HDL-C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计算校正后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 aH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tial interval, 95%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描述其剂量反应关系。对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5 388例研究对象,累积随访37 475.37人年,随访期间新发1 160例高血压,发病密度为30.96/千人年。Cox等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后,全人群LDL-C、LDL-C/HDL-C每增加1个单位,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7%(aHR=1.17,95%CI:1.09~1.26)和6%(aHR=1.06,95%CI:1.02~1.11),将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影响因素,建立风险模型并进行验证,为降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自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信息平台的糖尿病管理档案和高血压管理档案。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初次纳入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7 761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终点事件为死亡,整个随访工作于2014年12月终止。用SAS9.1.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分别计算期望死亡例数与实际死亡例数比值(E/O)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模型评价和验证。结果随访期间7 761名研究对象中1 216名研究对象死亡,全死因死亡率为24.88/1 000人年。其中,确定1 015名研究对象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I00-99)死亡414人,占40.79%,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女性(HR=0.69,95%CI:0.61~0.78)、偶尔参加体育锻炼(HR=0.66,95%CI:0.58~0.75)、每天运动(HR=0.63,95%CI:0.54~0.73)以及具有高血压家族史(HR=0.82,95%CI:0.71~0.94)是保护性因素,高龄(HR=1.11,95%CI:1.10~1.12)、高空腹血糖值(HR=1.03,95%CI:1.01~1.05)、使用胰岛素(HR=1.93,95%CI:1.50~2.49)、每天吸烟(HR=1.26,95%CI:1.03~1.53)、存在并发临床情况(HR=1.19,95%CI:1.04~1.36)及不测血糖(HR=1.41,95%CI:1.08~1.86)为危险因素,建立模型的E/O值为0.958 (95%CI:0.906~1.014),AUC为0.561 (95%CI:0.528~0.594)。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分析,针对55岁以下人群,风险预测模型的AUC提高到0.672(95%CI:0.550~0.794),表现出良好的拟合。结论应针对糖尿病伴高血压管理患者中年龄较大者、吸烟者、高空腹血糖值者和锻炼较少者重点采取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全面评估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组分与肾功能损害[患慢性肾脏疾病(CKD)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之间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3—2018年北京市某医院健康体检数据,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MetS及其组分与CKD发生之间的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95%CI),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MetS及其组分与eGFR降低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为期6年的随访中,有2 082名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研究期间有186例CKD事件的发生。调整混杂因素后,MetS(HR=0.75, 95%CI:0.53~1.07),MetS的不同组分TG升高(HR=1.03, 95%CI:0.74~1.42)、HDL-C降低(HR=0.94, 95%CI:0.66~1.34)、血压升高(HR=1.11,95%CI:0.81~1.51)、中心性肥胖(HR=0.95, 95%CI:0.65~1.39)、高血糖(HR=0.71,95%CI:0.45~1.13),以及MetS组分数1项(HR=1.30, 95%CI:0.80~2.12)、2项(HR=1.39, 95%CI:0.84~2.31)、3项(H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辽宁省2003-2015年7 255例接受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相关信息,用寿命表法分析其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7 255例HIV/AIDS为研究对象,HAART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95%、93%,6~12年的累积生存率均为92%;其中HA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269例,总病死率为1.99/100人年;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59岁(HR=0.330,95%CI:0.203~0.538)、>59岁组(HR=0.569,95%CI:0.395~0.820)与<30岁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文化程度初中(HR=0.503,95%CI:0.324~0.780)、高中及中专(HR=0.284,95%CI:0.200~0.405)、大专及以上组(HR=0.254,95%CI:0.169~0.381)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组与同性传播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540,95%CI:0.383~0.763);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与<50个/μl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316,95%CI:0.201~0.499);BMI≥24.0 kg/m2组与<18.5 kg/m2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459,95%CI:0.344~0.611)。结论 辽宁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稳定,5年生存率水平较高。疾病早期进行规范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贵州省贵阳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脱失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脱失率的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贵阳市200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入组的ART患者的基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不同基线状况ART患者的脱失风险,并收集脱失患者ART脱失的原因。结果贵阳市ART患者治疗随访期间脱失1 037例(9.26%),总脱失率2.55/100人年。男性(HR=1.54,95%CI:1.32~1.81,P<0.01)、年龄≥50岁(HR=1.27,95%CI:1.01~1.58, P=0.035)、未婚(HR=1.44, 95%CI:1.19~1.75, P<0.01)、离异或丧偶(HR=1.67, 95%CI:1.42~1.96, 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1996—2019年HIV/AIDS病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影响因素。 方法 运用累积发生函数 (CIF )估算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率,部分分布比例风险回归模型(F-G模型)分析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 纳入HIV/AIDS研究对象11616例,随访期间死亡2730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866例(31.7%),CIF估算HIV/AIDS随访1、2、5、10、15年艾滋病相关死亡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55%、3.69%、7.26%、11.84%和15.96%。F-G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及以上(HR=1.64, 95%CI: 1.13~2.38)、维吾尔族(HR=2.13, 95%CI:1.29~3.53)、农牧民(HR=1.32, 95%CI:1.07~1.62)、确诊时病程阶段为AIDS(HR=2.22, 95%CI:1.64~3.01)、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R=9.70, 95%CI:8.25~11.40)、基线CD4+T计数≤200(HR=4.50, 95%CI:3.17~6.38)、未检测CD4+T(HR=2.80, 95%CI:2.25~3.50)的HIV/AIDS患者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HR=0.59,95%CI:0.37~0.94)、医疗机构检测发现(HR=0.82,95%CI:0.67~0.99)HIV/AIDS艾滋病相关死亡发生危险较低。 结论 应持续加强大众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强化重点人群对艾滋病的风险感知,增加检测服务的可及性,同时提高抗病毒治疗的及时率和CD4检测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患者)1992—2019年失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高随访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历史卡片及定时随访数据库,收集成都市1992—2019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HIV途径、病程阶段、病例观察人年和随访状况等信息,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失访情况进行描述,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失访影响因素。结果 1992—2019年现住址为成都市HIV/AIDS患者累计观察12 0617.01人年,失访3 596人,失访率为0.030/人年,1992—2009年间失访率最高,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HIV/AIDS患者发生失访的平均时间为开始随访后1.96年。现住址为成都市的HIV/AID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00±16.50) 岁,男性占比为79.56%,户籍地为成都本地的占比为75.86%,汉族占比为97.7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0~14岁的 HIV/AIDS患者相比,其他年龄段发生失访的风险更高(15~24岁HR = 16.71, 95%CI:4.00~69.89;25~49岁HR = 12.02, 95%CI:2.87~50.25;≥50岁HR = 9.93, 95%CI:2.37~41.57);户籍为外市(HR = 1.42, 95%CI:1.29~1.55)或外省的(HR = 1.67, 95%CI:1.49~1.87)比户籍为本市的发生失访风险更高;从事服务业(HR = 1.10, 95%CI:1.00~1.20)或工人/民工/驾驶员(HR = 1.20, 95%CI:1.04~1.38)相比职业为农民的更易发生失访;病程阶段为HIV感染(HR = 1.27, 95%CI:1.19~1.36)相较艾滋病更易失访;相较异性传播者,注射吸毒者(HR = 2.94, 95%CI:2.63~3.29)发生失访风险更高。而与未婚相比,已婚有配偶(HR = 0.51, 95%CI:0.46~0.57)发生失访的风险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初中HR = 0.79, 95%CI:0.68~0.92;高中或中专HR = 0.62, 95%CI:0.52~0.74;大专及以上HR = 0.45, 95%CI:0.38~0.54)比文盲的失访风险更低;与异性传播者相比,同性传播者(HR = 0.66, 95%CI:0.60~0.72)发生失访的风险更低。结论 现住址为成都市的HIV/AIDS患者失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开始随访前两年失访风险较高,>14岁、户籍为外地、从事服务业或工人/民工/驾驶员、病程阶段为HIV感染、注射吸毒的失访风险较高。针对失访风险较高的人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随访工作质量,减少失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退休人员的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性别差异比较。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数据,纳入1 438名退休人员,运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退休人员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我国退休人员的抑郁发生率为24.9%,女性高于男性(30.5%vs. 20.2%,χ2=20.455,P<0.001)。自评健康状况不好、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睡眠时间短是男性和女性退休人员抑郁的共同影响因素。居住地区为中部(OR=1.574,95%CI:1.009~2.455)是女性退休人员抑郁特有的危险因素,年龄60~69岁(OR=0.546,95%CI:0.343~0.869)、有社交活动(OR=0.621,95%CI:0.414~0.931)是女性退休人员特有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退休人员的抑郁状况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退休人员的抑郁发生率更高,且影响因素更复杂,应为不同性别的退休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抑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邢萌萌  卫国 《现代预防医学》2020,(16):2971-2975
目的 调查深圳市龙岗区足月单胎新生儿窒息发病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深圳市龙岗区23家助产医院2017年1 - 12月所分娩的27 439例足月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窒息情况,按是否发生新生儿窒息分为窒息组和正常组,使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龙岗区足月单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46%(127/27 439)。两组母亲孕次、产次、羊水、胎盘、脐带、分娩方式及胎儿胎方位、性别、畸形、出生体重等分布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初产妇(aOR = 1.48, 95%CI = 1.02~2.14)、脐带异常(aOR = 1.85,95%CI = 1.08~3.17)、产钳助产(aOR = 8.44,95%CI = 4.20~16.97)、抬头吸引(aOR = 14.27,95%CI = 3.31~61.53)、臀位助产(aOR = 12.00,95%CI = 1.46~98.79)、男婴(aOR = 2.06,95%CI = 1.40~3.03)、胎儿畸形(aOR = 3.69,95%CI = 2.04~6.66)、出生体重<2 500 g(aOR = 2.67,95%CI = 1.14~6.26)为足月单胎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论 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影响因素有初产妇、脐带异常、助产、男婴、低出生体重和存在畸形,提示我们应加强围生期管理,提高助产水平,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伤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南山区8所小学、8所初中和4所高中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过去12个月内伤害的发生情况,共收回合格问卷为3 169份,采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7.79%,男生伤害发生率(8.54%)高于女生(6.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5,P=0.054)。初中生伤害发生率14.50%,高于高中(5.29%)及小学生(5.37%)(χ2=72.554,P<0.0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学校(36.44%),其次是学校及家里以外的其他地方占33.60%,发生在家里的伤害占29.96%。伤害发生的前三位原因为跌倒/坠落(58.30%),刀/锐器伤(11.34%),钝器伤(10.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OR=1.499,95%CI:1.195~1.881)、“走读”(OR=3.206,95%CI:1.975~5.203)、外地户籍(OR=1.416,95%CI:1.074~1.992)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为照料者”(OR=0.702,95%CI:0.541~0.912)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南山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呈现不同特点,应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NAFL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昌队列基线未患脂肪肝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051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及Cox回归分析探讨NAFLD发病影响因素,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研究相关生化指标与NAFLD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NAFLD发病密度为42.37/10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工人与技术人员(工人:HR=0.84,95%CI:0.70~0.99;技术人员:HR=0.73,95%CI:0.56~0.95)、饮茶(正在饮:HR=0.86,95%CI:0.78~0.94;过去饮:HR=0.52,95%CI:0.31~0.86)、体育锻炼(偶尔:HR=0.79,95%CI:0.68~0.91;经常:HR=0.60,95%CI:0.52~0.69)、体重较轻(HR=0.10,95%CI:0.05~0.22)、奶类及奶制品摄入>300 ml/d(HR=0.78,95%CI:0.71~0.87)、HBV感染(HR=0.77,95%CI:0.60~0.99)是NAFLD的保护因素;职业为内勤服务人员(HR=1.84,95%CI:1.46~2.31)、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2000~元:HR=1.32,95%CI:1.04~1.66;≥5000元:HR=1.72,95%CI:1.11~2.66)、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HR=1.35,95%CI:1.03~1.76)、超重(HR=2.31,95%CI:2.08~2.55)、肥胖(HR=3.95,95%CI:3.42~4.56)、空腹血糖受损(HR=1.31,95%CI:1.17~1.47)、糖尿病(HR=1.53,95%CI:1.30~1.80)、TC升高(HR=1.37,95%CI:1.24~1.52)、TG升高(HR=1.79,95%CI:1.62~1.98)、HDL-C降低(HR=1.29,95%CI:1.14~1.45)、ALT升高(HR=1.13,95%CI:1.01~1.26)和高脂饮食(HR=1.24,95%CI:1.11~1.40)是NAFLD的危险因素,TC、TG、HDL-C、ALT、FPG与NAFLD发病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茶、体育锻炼、BMI、FPG、血脂、ALT、HBV、饮食与NAFL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自然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9年武进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发现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2年后再次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体检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计14 790空腹血糖受损者完成2年后的体检,其中6 285(42.49%)人血糖转归正常,5 697(38.52%)人血糖仍为空腹血糖受损,2 808(18.99%)人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1.13,95%CI:1.02~1.24)、高血压(OR=1.36,95%CI:1.24~1.50)、FPG(OR=12.65,95%CI:10.63~15.05)、TG(OR=1.07,95%CI:1.04~1.11)和BMI(OR=1.05,95%CI:1.04~1.06)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饮酒(OR=0.82,95%CI:0.72~0.94)、体育锻炼(OR=0.80,95%CI:0.73~0.87)、HDL-C(OR=0.62,95%CI:0.58~0.6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项目地区MSM人群HIV新发感染者特征, 探索影响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2019年2月1日-2020年12月30日, 在我国6省20个城市, 借助MSM人群社交软件平台, 建立HIV检测预约机制, 开展匿名在线问卷调查、HIV检测及随访服务、HIV风险自我评估, 组建开放队列, 在线收集数据。采用X2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运用Cox回归模型探索20个城市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06名HIV初筛阴性且参与重复HIV检测的受试对象, 共开展了17 488人次HIV检测, 其中162人由阴性转为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 年龄为18~<25岁(HR=2.01, 95% CI: 1.11~3.64)、当地居住时间≤12个月(HR=2.00, 95% CI: 1.25~3.19)、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HR=1.91, 95% CI: 1.17~3.13)、不清楚性伴HIV感染状态(HR=1.91, 95% CI: 1.35~2.69)、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HR=2.33, 95% CI: 1.63~3.32)、性角色为"0"(HR=2.09, 95% CI: 2.19~5.80)、非本年首次HIV检测(HR=1.63, 95% CI: 1.08~2.25)是项目地区MSM感染HIV的高危因素。  结论  影响HIV新发感染的因素复杂, 需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且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中国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对分别代表中国东、中、西部的山东省、山西省和云南省3个省一共6个县的3 834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 780份,其中山东省1 251人(33.1%),山西省1 256人(33.2%),云南省1 273人(33.7%)。男性1 867人(49.4%),女性1 913人(50.6%)。农村居民高、中、低水平体力活动人数分别为1 691人(44.7%)、1 248人(33%)、841人(2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患慢性病以及地区是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OR = 0.832,95%CI: 0.704~0.985)、年龄36~59岁的人群(OR = 0.760,95%CI: 0.625~0.92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保护因素;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OR = 1.469,95%CI: 1.017~2.124)、在校学生(OR = 1.925,95%CI: 1.127~3.286)、失业、无业人员(OR = 3.062,95%CI: 2.470~3.796)、患慢性病的人群(OR = 1.366,95%CI:1.133~1.64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老年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失业、无业人员、患慢性病的人群发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可能性更高,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干预,应重点关注此类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某院2010—2013年CRAB血流感染患者163例,并以同期68例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CSAB)血流感染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结果 CRAB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OR及OR95%CI:1.27(5.55~22.89)]及入住过急诊室[OR及OR95%CI:3.57(1.67~7.62)]。鲍曼不动杆菌(AB)血流感染患者28 d生存率CRAB为66.17%,而CSAB为96.95%,CRAB组患者的生存率低于CSAB组(χ2=15.71,P0.001)。影响AB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感染CRAB(HR95%CI:3.01~67.28)、血液病(HR95%CI:3.77~25.97)、心功能不全(HR95%CI:2.10~20.41)、入住ICU(HR95%CI:1.01~5.28)及年龄(HR95%CI:1.01~1.04)。结论感染前入住ICU以及入住过急诊室是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CRAB血流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HIV阴性MSM肛门HPV新发感染和感染清除特征。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通过乌鲁木齐市NGO组织于2016年4月11日至2021年11月30日以雪球抽样方式招募MSM 1269名,随访方式为每6个月1次,采集肛周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型检测,使用精确Poisson分布计算新发感染密度和感染清除密度,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新发感染、自然清除的影响因素。结果 将随访次数≥1 次的858名MSM纳入本次分析,中位年龄29.00(25.00,36.00) 月,中位随访时间26.28(10.57,48.82) 月,随访次数2.96(1.00,6.00)次。仅高危型、仅低危型和混合型新发感染密度分别是9.39/1000人月(95%CI:7.89~11.09)、4.45/1000人月(95%CI:3.52~5.54)、12.36/1000人月(95%CI:10.36~14.63),清除密度分别为108.78/1000人月(95%CI:94.37~124.78)、96.76/1000人月(95%CI:78.19~118.41)和86.87/1000人月(95%CI:77.12~97.50)。HPV 6型和16型有相对更高的新发感染率和更低的清除率。HPV感染6个月清除率在30%~40%左右,90%左右的MSM在24个月会清除HPV。多变量分析中,接受性肛交(αHR=1.514,95%CI:1.025~2.811)、无业或失业(αHR=1.746,95%CI:1.085~2.811)增加仅高危型新发感染风险;≤24岁(αHR=2.227,95%CI:1.087~4.563)增加仅低危型新发感染风险;同性性伴数越多(αHR=1.051,95%CI:1.008~1.096)增加混合型新发感染风险;未在浴池寻找性伴(αHR=2.267,95%CI:1.036~4.961)更容易清除仅低危型;本科及以上(αHR=1.785,95%CI:1.234~2.582)、未发生商业性行为(αHR=1.967,95%CI:1.191~3.248)有利于HPV16/18型感染清除。结论 乌鲁木齐市MSM肛门HPV新发感染率较高,其中HPV 6型和16型较高的新发感染率和低清除率需要关注,虽然HPV感染24个月内自然清除率在90%左右,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再发感染,有必要在年轻男性中接种HPV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