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朦灵对糖尿病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10只未造模作为正常对照组;将造模后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消朦灵方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灌胃,观察消朦灵方对大鼠全身状态、体重、血糖、SOD、MDA以及视网膜结构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精神倦怠、萎靡、毛色枯稿无光泽渐呈黄色,甚至脱毛,裸露皮肤,粪便湿稀,量大;治疗组先出现精神倦怠、萎靡、毛色枯稿无光泽呈黄色,打绺,粪便湿稀,量大,继之排尿量逐渐减少,粪便量也逐渐减少.3组大鼠体重均增加,正常对照组增加最多,治疗组次之,模型对照组增加最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血糖比较稳定,第6周、第10周治疗组的血糖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SOD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的MDA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为正常结构;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可见较多新生血管,细胞变形,排列紊乱;治疗组视网膜上新生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细胞排列较规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朦灵方能减轻糖尿病大鼠部分相关症状,对血糖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还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自由基,改善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状态,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消朦灵片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辨证为气阴亏虚、痰瘀互结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疗法对照组(50例50只眼)和消朦灵片治疗组(50例50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术后予常规治疗及口服消朦灵片,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视力及OCT检查,观察患者视力及黄斑厚度情况。结果术后4周及12周时,治疗组视力优于对照组,黄斑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朦灵片有助于减轻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的黄斑水肿,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探讨川芎嗪对PVR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注入自体新鲜血制造动物模型。应用浓度为5mg/ml川芎嗪治疗实验组。应用酶连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实验组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能够降低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具有防治PVR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高剂量组(15.4g/kg)、中剂量组(7.70g/kg)、低剂量组(3.85g/kg)及导升明组(0.167g/kg),每组13只,另设13只正常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24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和视网膜全层中VEGF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VEGF的含量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视网膜全层VEGF表达增加(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VEGF mRNA表达升高,而各用药组的表达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延缓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降糖消脂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糖消脂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方法 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造模。3 d后测定血糖,筛选成模大鼠。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药组及降糖消脂片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降糖消脂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降糖消脂片2、4、8 g/kg体质量,阳性药组给予二甲双胍0.3 g/kg体质量,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视网膜,进行PAS染色,观察各组血管形态,计数非细胞血管、血管密度、血管条索数、血管周细胞与内皮细胞数量。结果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给药后能明显保持视网膜血管网的生理结构,明显减少视网膜非细胞血管数、降低血管密度、减少血管条索数、增高周细胞与内皮细胞比值。结论降糖消脂片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黄明目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发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80只大鼠随机分为激光造模组(60只)、D组(20只);激光造模组应用532氩激光对大鼠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见明显激光斑形成即为激光造模成功。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B、C组。A、B、C组大鼠分别予丹黄明目汤、羟苯磺酸钙混悬液、蒸馏水灌胃,D组大鼠予蒸馏水灌胃。给药前后分别观察眼底,采用RT-PCR、Western-blotting法检测VEGF的相对表达量。结果:RT-PCR显示A组大鼠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ting蛋白印迹示踪法显示A组大鼠VEGF表达明显低于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黄明目汤可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大鼠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扶正消癥方对肝癌H22荷瘤小鼠的作用。方法以荷肝癌(H22)小鼠为模型,观察扶正消癥方的抗肿瘤作用,分别计算出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并用放免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测定血清中TNT-α和VEGF的含量。结果相当于生药3.5、7.1、14.2g/kg的扶正消癥方对肝癌(H22)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15.95%、32.76%和39.22%。复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复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血清中VEGF和TNF-α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扶正消癥方对肝癌H22有明显作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和抑制肿瘤浸润的的多重效应,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诱导迁移、增强血管通透性,并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其水平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进展存在相关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防治DR的发展和进步,其多靶点、多途径调节VEGF表达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通过抗VEGF表达干预DR主要依靠绿原酸、胡椒碱、牛蒡子苷等中药有效成分,双丹明目胶囊、芪明颗粒、右归丸等中成药,补阳还五汤、杞菊地黄汤、丹黄明目汤等中药方剂,以及针刺联合中药等方式。本研究归纳VEGF与DR的关系,对中医药通过抑制VEGF表达治疗D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DR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消瘤片对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己烯雌酚和黄体酮负荷法诱导建立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模型,观察消瘤片对实验动物脾脏、胸腺、子宫、卵巢系数、子宫横径及子宫平滑肌病理改变的影响,酶联免疫法分析消瘤片对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消瘤片对大鼠子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结果消瘤片可减小模型动物子宫系数,减小子宫横径(P<0.01);消瘤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雌激素(E2)水平;消瘤片可降低大鼠子宫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论消瘤片对雌激素、孕激素负荷诱导的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菩人丹超微粉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PRD治疗组和导升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视网膜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PRD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视网膜VEG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PRD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网灵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自拟糖网灵中药煎剂治疗;对照组应用导生明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95%CI=71.00%~96.5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95%CI=53.60%~86.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094 8,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网灵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优于导生明的证据不充分,其收益为OR=0.36(95%CI=0.10~1.33),NNT=6(95%CI=2.67~29.87)。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C(PKC)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防治早期D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用封闭群4周雄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糖尿病组(20只)和非诺贝特组(20只)。非诺贝特组和糖尿病组均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非诺贝特组每天给予非诺贝特10 mg/kg与饲料混合后喂养,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记录给药前及给药4,8,12,16周时3组空腹血糖水平。给药16周后处死大鼠,取眼球,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和PKC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给药4,8,12,16周非诺贝特组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6周后3组大鼠视网膜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糖尿病组与非诺贝特组大鼠VEGF和PKC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上调(P均<0.05),但非诺贝特组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均<0.05)。非诺贝特组及糖尿病组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但非诺贝特组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非诺贝特可下调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PKC表达,减少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干预早期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复方血栓通对白内障合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力、眼底、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以及黄斑厚度的影响,探讨复方血栓通改善眼底的作用以及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网膜新生血管的可能性。方法:57例白内障合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药物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27例。两组患者在接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情况下,A组术前服复方血栓通胶囊3个月,B组不另外服药。两组患者在行白内障手术时取术眼房水100μL,治疗前后定期观察两组患者视力、眼底情况、VEGF浓度以及视网膜黄斑厚度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眼底稳定无加重,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下降,视网膜黄斑厚度数值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能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情况,降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有效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4.
侯海敏 《新中医》2020,52(17):84-8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加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比较2组脂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s-CRP、VEGF、SDF-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脂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奥司明单用及与康柏西普联用对SD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探讨地奥司明对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奥司明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高糖饲养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1个月后,地奥司明组每日给予地奥司明片溶液灌胃,康柏西普组给予康柏西普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联合组同时给予地奥司明灌胃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每日1次,康柏西普注射每月1次,共干预3个月。干预结束后取血检测ICAM-1和CRP含量,伊文思蓝(EB)检测大鼠视网膜微血管渗漏情况,HE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CAM-1和CRP含量和EB渗透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地奥司明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血清ICAM-1和CRP含量和EB渗透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地奥司明组和康柏西普组(P均0.05)。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视网膜水肿,细胞排列紊乱,神经上皮层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地奥司明组视网膜水肿减轻;康柏西普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联合组视网膜结构趋于正常。地奥司明组、康柏西普组和联合组大鼠视网膜VEGF染色均较浅,联合组仅见少量VEGF表达。结论地奥司明单用及与康柏西普联用均可抑制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视网膜血管壁的渗漏,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有保护作用,且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藏药小檗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PKC-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ɑ)的影响。方法:SD 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内注射的方法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皮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羟苯磺酸钙组、小檗碱组和对照组。成模后开始灌胃给药,小檗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按成人剂量的5、10、20 倍给药,二甲双胍组和小檗碱组按成人剂量的10 倍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予灌服蒸馏水。所有实验大鼠于灌胃6 周后处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视网膜PKC-β、VEGF 和HIF-1ɑ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HIF-1ɑ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KC-β、VEGF、HIF-1ɑ mRNA 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皮高、中剂量组视网膜PKC-β、VEGF 和HIF-1ɑ mRNA 表达显著降低(P<0.01),PKC-β、VEGF 和HIF-1琢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檗皮低剂量组大鼠PKC、VEGF 和HIF-1ɑ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檗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整体多点调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PKC-β、VEGF、HIF-1ɑ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芪化瘀方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研究组43例给予丹芪化瘀方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脂指标以及VEGF、CysC和ET-1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 c)和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VEGF、CysC和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芪化瘀方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降低VEGF、CysC和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作者综述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病情及疗效判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致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西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代谢障碍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活性因子改变、滋养神经的血管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通阳开窍法针刺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分析其对前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每次0.5 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阳开窍法针刺治疗。经治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房液中VEGF、TNF-α、sICAM-1表达水平以及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结果:经治3月后,两组患者VEGF、TNF-α、sICAM-1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及出血斑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阳开窍法针刺可降低NPDR患者VEGF、sICAM-1及TNF-α因子表达水平,改善NPDR患者视力,减少出血斑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