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当归拈痛汤治疗。两组患者的观察时间均为2周,记录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配合西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痹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治疗风湿热痹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风湿热痹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和中医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清热祛湿之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A活动性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说明治疗组控制RA急性活动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疗RA活动期抗炎、抗免疫效果与来氟米特相当。结论:当归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风湿热痹型活动性RA,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邓春平 《光明中医》2023,(17):3392-3395
目的 探究当归拈痛汤与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各49例,甲氨蝶呤片治疗组为对照组,加用当归拈痛汤与中药外敷组为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反应蛋白(CRP)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不利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归拈痛汤与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明显,能缓解患者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和降低CRP水平,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可靠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内服联合熏蒸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10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2017年1月~2018年9月)进行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患者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关节腔内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拈痛汤内服联合熏蒸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炎症因子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内服联合熏蒸治疗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抑制关节炎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风湿热痹证的近期疗效及对疾病活动性的影响。方法:将11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 2 g/次,1次/d;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适量外用痛处,3次/d。观察组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减内服、外洗。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2周。进行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4,6,14 d进行评价患者的行走和静息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采用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于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进行治疗前后湿热痹证、日本骨科协会的膝关节功能(JOA)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6,14天,行走和静息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WOMAC量表3个维度(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和WOMAC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风湿热痹证主要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和MMP-3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当归拈痛加减汤内服和外洗能有效减轻KOA风湿热痹型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近期症状,能控制急性炎症指标,减轻病情程度,降低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四草汤联合西药对风湿热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关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风湿热郁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时不同用药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单纯西药甲氨蝶呤片与英太青胶囊治疗,研究组56例采用加味四草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各项关节指数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各项关节指标(如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休息痛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但是研究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1);另外,2组综合指标(ESR、CRP与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1)。结论加味四草汤联合西药治疗风湿热郁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关节指数。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6):748-750
目的:分析复方雪莲拈痛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12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雪莲拈痛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相关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RF、CRP、ESR、血小板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雪莲拈痛汤能有效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症状及体征,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有效降低血液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评估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及对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湿热痹阻型KOA患者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给予当归拈痛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评分,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TNF-α、IL-1、NO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79%(46/5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8.70%(45/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WOMAC评分,TNF-α、IL-1、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观察组低于照组(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可缓解湿热痹阻型KOA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且可干预炎症反应,下调关节液中TNF-α、IL-1、NO含量,从而提高综合疗效,可能是治疗KOA的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归拈痛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影响。方法: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拈痛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湿热痹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及治疗前后RF及抗CCP抗体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RF浓度水平与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有效降低RF与抗CCP抗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归经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归经当归拈痛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经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明显,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关节液中TNF-α、IL-1、PGE2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西药加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TNF-α、IL-1及PGE2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晨僵时间评分、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4、8、1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1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晨僵时间评分均降低,PGE2水平均升高(P<0.05); 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晨僵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活血通络汤可显著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炎症及免疫水平,临床疗效满意,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中药汤刑当归拈痛汤加减,水煎口服,连续口服2个月,同时服用中成药制剂热痹清和着痹畅片,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有效率84%。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7-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型当归拈痛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当归拈痛汤传统汤剂,B组给予当归拈痛汤丸剂,C组给予当归拈痛汤颗粒剂。3组患者同时口服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对及对血清中IL-1、IL-6、TNF-α的影响。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70.00%,B组总有效率93.33%,C组总有效率73.33%。3组治疗前后血清IL-1、IL-6、TNF-α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较A、C组的血清IL-1、IL-6、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丸剂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汤剂和颗粒剂,能明显降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血清中IL-1、IL-6、TNF-α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潘静  马威  管竞环 《吉林中医药》2013,(12):1240-1242
目的观察归经当归拈痛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服用当归拈痛汤(当归、党参、苦参、甘草等,1剂/d),治疗组服用归经当归拈痛汤(土茯苓、牛膝、柴胡、黄柏、山慈菇等,1剂/d),疗程共4周。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血尿酸下降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按疾病脏腑归经选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归经当归拈痛汤较原方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吕建敏  刘广宇  赵海河  林文涛 《陕西中医》2022,(11):1613-1616,1620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平衡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联合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活动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Th17、Treg细胞、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及其磷酸化翼状头转录因子P3(p-Foxp3)表达水平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RA病情评价量表(DAS28)评分、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明显较低,临床疗效明显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Treg、Foxp3、p-Foxp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Th17/Treg、Th1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更好地改善其临床体征及症状,通过对Th17细胞和Treg细胞含量进行调节,改善免疫功能,并起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从脾论治,加用健脾除湿汤。治疗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晨僵时间、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R、CRP、RF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提高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改善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袁尚锋 《中医正骨》2011,23(11):20-23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口服配合五藤散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当归拈痛汤口服配合五藤散外敷;对照组用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相关免疫炎症指标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在改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度、握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CRP、ESR、RF、TNF-α、IL-6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当归拈痛汤口服配合五藤散外敷能有效抑制致免疫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体征,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勇安汤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晨僵时间、DAS28评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JC和TJC数量、晨僵时间、DAS28评分、VAS评分、ESR、CRP、PLT、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联合艾灸治疗RA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关节肿痛,缩短晨僵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8%,低于对照组的1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佳、耐受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门诊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中医外治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两组治疗60d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6.7%、96.7%,对照组分别为36.7%、90.0%,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观察组患者的压痛指数更小,握力增加的更大,关节肿胀缓解的更明显,晨僵时间更短(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