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对比差异。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记录的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同时期的120例患者及9例中药房配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药饮片处方数量显著大于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量;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出错率及发药出错率均显著低于中药饮片的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配方颗粒在取药便利、剂量准确性、安全性、服药便捷度及携带方便程度上均优于中药饮片,对比差异显著(P0.01),但中药饮片的性价比却显著优于中药配方颗粒。药物配制人员选择更偏向于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方式。结论: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方式各有优劣,中药配方颗粒的便利性等优势更明显,但仍有不足的地方,应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平胃散和风热感冒方两种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选择平胃散、风热感冒方两种药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实施中药饮片治疗方案;43例患者实施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治疗方案。比较两种药物不同剂型的直接、间接成本,治疗效果,成本-效果评价情况及治疗时间。结果风热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药饮片直接成本明显低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风热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药配方颗粒调剂间接成本明显低于中药饮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热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93.0%,显著高于中药饮片的81.4%、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胃散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成本-效果0.012低于中药饮片的0.034;风热感冒方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成本-效果0.104低于中药饮片的0.175,风热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治疗时间分别为(2.5±1.2)、(2.7±0.6)d,明显短于中药饮片的(5.2±1.4)、(4.8±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成本-效果明显低于中药饮片。相比于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在市场推广中,其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但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在成本-效果的评价分析中,中药配方颗粒调剂优于中药饮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中药调剂中的常见差错,探讨防范策略,有效降低出错率,保证用药的安全。方法:针对106例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实行防范,对比实行防范策略前后的调剂出错率。结果:106例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中,剂量错误有55例(51.89%)、漏配药味21例(19.81%),配错药味18例(16.98%),剂数错误12例(11.32%)。实行防范策略前后的调剂差错率分别是5.41%和2.04%。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适当的防范对策可以显著降低调剂差错率,有效提升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的质量,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药调剂管理在中药房调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药房2020年3月~2021年4月接受常规管理患者的281张处方作为对照组,另抽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接受中药调剂管理患者的304张处方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中药房调剂差错(调配剂量错误、调配药材替换、调配过程中浪费)发生率、处方问题(质量不合格、书写不规范、交代问题、称量不准)发生率、中药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调配剂量错误、调配药材替换、调配过程中浪费的发生率分别为8.55%、12.50%、10.86%,均低于对照组的13.88%、18.51%、1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处方问题发生率5.59%低于对照组的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药分类、药房环境、中药保管、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8.56±1.02)、(9.12±0.45)、(9.30±0.22)、(8.97±0.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1.79)、(8.53±0.60)、(8.27±1.05)、(8.10±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结合PDCA循环在中药调剂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平顶山市中医医院使用常规安全管理模式的中药处方10 000张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在平顶山市中医医院使用根因分析法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中药处方10000张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调配失误情况、取药时间、投诉事件、不良反应以及取药满意度,并分析调剂失误原因。结果 研究组错配率、多配率、漏配率、调配失误率分别为0.06%、0.06%、0.03%、0.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9%、0.25%、0.27%、0.81%(P<0.05)。两组调剂失误原因主要由品种差错、剂型差错。研究组取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投诉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0%、5.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0%、10.20%(P<0.05)。研究组取药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取药总满意度为9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7.60%(P<0.05)。结论 根因分析法结合PDCA循环应用在中药调剂工作中,可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6.
李培海 《北方药学》2013,(3):118-118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及改进策略,保障中药饮片调剂质量。方法:回顾我院四年来中药房中药饮片调剂的全部中药处方,将审方改进前调剂的处方设为对照组,改进后调剂的处方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差错率。结果:对照组共出现214次各类型调剂差错,差错率为1.17%,观察组共出现2例调剂差错,差错率为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直接影响各道中药饮片调剂程序,决定中药调剂质量,影响患者疗效及用药安全,规范地改进策略可有效减少调剂差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调剂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中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中药炮制治疗,干预组患者实行中药临方炮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临方炮制对临床疗效具有积极影响,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配伍和炮制方法提高药材的活性成分和药效,以此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处方点评在中药调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中的不合理现象进行点评,并采取相关措施,分析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中的相关情况;于2021年1~12月施行中药处方点评措施,并抽出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分析。比较中药处方点评实施前后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发生情况。结果 2020年1~12月,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34张(3.40%),其中漏配10张、错配10张、剂量不足6张、剂量过高6张、错发2张,其主要差错原因为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不够、药名相似等。2021年1~12月,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9张(0.90%),其中漏配2张、错配2张、剂量不足2张、剂量过高2张、错发1张。2021年1~12月,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发生率低于2020年1~12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容易影响患者健康,其主要类型有漏配、错配、剂量不足、剂量过高、错发等,其主要的差错原因为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不够、药名相似等,而采取中药处方点评措施可减少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更好地提高中药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丽娟  朱月梅  梁茂本 《安徽医药》2017,21(9):1720-1722
目的 探讨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对门诊药房调剂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分析门诊药房2014年6-8月传统手工调剂模式与2015年同期自动化调剂模式的调配内差、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以及患者或家属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在传统手工调剂模式及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下,门诊药房的调配内差率分别为0.54‰、0.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平均取药等候时间分别为(1.29±0.19)、(1.05±0.07)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5);患者或家属在两种模式下的满意率分别为81.82%、90.9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 现行自动化调剂模式能够明显减少药品调配内差率,缩短患者或家属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门诊药房的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改进中药配方颗粒剂调剂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6月~12月的中药配方颗粒处方33 501张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开始实施PDCA管理,随机抽取2022年1月~7月中药配方颗粒处方14 234张作为观察组。通过对比PDCA实施前后影响中药配方颗粒剂调剂质量的因素,评估PDCA循环在改进中药配方颗粒剂质量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装量差异、贴错标签、忘放药盒、调剂差错、加药差错及机器故障发生等方面均有所减少,调剂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平均调剂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盘点差异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剂调剂质量管理水平,并且有效降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差错发生率,缩短调剂时间,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盘点差异,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白朝英 《中国药业》2012,(22):85-87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房调剂新模式的效果。方法以在门诊中药房取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传统模式组与新模式组,各50例。观察两组的工作效率、配药合格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传统模式组每张处方的调剂时间为(10.34±1.34)min、单人来回走动的时间为(30.63±5.38)s,新模式组每张处方的调剂时间为(6.21±0.52)min、来回走动的时间为0 s,工作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模式组配药合格率为80.00%,新模式组配药合格率为96.00%,显著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61,P=0.014);传统模式组患者满意度为48.00%,新模式组患者满意度为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05,P=0)。结论中小规模门诊中药房应用调剂新模式能有效提高效率、缩短时间,有助于提高调剂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比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750例行传统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和2600例行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的患者中各抽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组(n=300)采用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对照组(n=300)采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治疗费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67%(281/300)、70.67%(212/3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290/30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3.56±2.5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12±3.12)d,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5.52±3.1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31±3.56)d,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实验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86.78±56.78)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6.78±112.56)元,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传统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上见效更快,治疗费用更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取我院2012与2013全年度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并分析,为临床控制和减少差错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12年(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底)及2013年度(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底)所有中药处方,将调剂过程中抓配错误(漏配、错配、多配)、脚注错误、用法用量错误、发药错误及其他错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全年度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率(0.76%)明显低于2012全年度的差错率(2.8%)。表现在抓配错误、脚注错误率降低明显(P<0.05);在用法用量错误、发药错误、其他错误方面同比2012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步明确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的主要易发原因,并据此提供相应预防措施,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审方在中药饮片调剂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探讨改善质量的对策.方法 对中药房2010年1月-2013年1月中药饮片调剂处方35000张进行回顾分析,取改进审方前的15000张处方为对照组,取改进审方后的20000张处方为观察组,并对2组的差错率进行对比.结果 调查发现,2组中药饮片调剂处方在差错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差错率显然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药饮片调剂中应用审方进行把关,对于减少调剂出错事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中药治疗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治疗期间,中药师在中药调剂中未实施中药处方分析;观察组58例治疗期间,中药师在中药调剂中实施中药处方分析,比较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2.25±0.62)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4±2.14)次;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2.14±10.3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4±11.1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处方分析有助于中药调剂中的患者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应用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160例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在抓药时不使用处方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抓药时间采用中医处方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不良反应发生率3.25%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中医方剂进行处方分析,可以有效避免用药重复、药物搭配不合理、用量不足的问题,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总之,将处方分析应用日常开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平  梁锦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18-119
目的:促进中药调剂质量的提高。方法:结合本院中药调剂工作实践,对常见的中药调剂差错及新近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加强管理和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是确保中药调剂质量的关键。结论:提高中药调剂质量,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更好地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医院药房采用调剂管理及药学监护后药品管理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常规调剂管理及药学监护管理背景下的取药患者36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16年4月前实施常规药房管理下的取药患者36例为参照组,对比2组患者取药时间相关时间指标及药物错误情况。结果实验组取药时长、调剂时长及盘点时长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药物混淆、药物遗漏及调剂错误等发生比例(8.33%)明显低于参照组(36.11%),组间差异性较大(P <0.05)。结论在医院药房中实施调剂管理及药学监护,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取药等待时间,并降低药物错误发生率,提升医院药房工作效率,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4~2016年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调剂差错类型、原因,总结改进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门诊中药房共出现中药饮片调剂差错568例次.调取饮片调剂差错的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纵向对比,分调剂差错的主要类型、差错产生的原因、差错产生的环节.采用访谈形式,对药房8名参与调剂的中药师进行调查.随机抽取无差错的处方500份与出现差错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差错分布来看,主要差错类型按照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数量差错、药症不符、常用处方微调后抓错药、用法差错、炮制差错、药品质量问题、错发患者.各个年份内差错的类型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错处方内含有三种及以上炮制方法 、常用处方微调、处方含有药物≥15种比重高于对照处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错处方涉及药物(12.3±1.4)种,高于对照处方(8.6±1.2)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名中药师对差错发生的原因进行重要性评价,其中按照总分从高到底分别为精神不集中、审核处方不严格、常用处方微调、药名相似、库位相近、操作不规范、外观相近.结论 2014~2016年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与主客观原因有关,需提倡劳逸结合,减轻疲劳度,从而避免精神不集中等原因所致差错,与此同时进行流程优化.  相似文献   

20.
王媛  黄莹 《北方药学》2016,(4):141-142
目的:探究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及用药安全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的主要工作内容,并收集我院实施调剂质量监管前后一年内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中药处方,分析和比较不良反应事件及发生率。结果:我院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前后分别有25例和6例处方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房实施调剂质量监管,可以有效提高中药处方的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提高中药房的中药调剂质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