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伴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I)的患者宫颈局部体液免疫因子的变化及中药"凤香洗液"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高危HPV感染者50例(HPV组)、高危HPV感染伴CINⅠ者50例(CINⅠ组),同期健康妇女50例作对照组。HPV组及CINⅠ组给予中药"凤香洗液"治疗,留取各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ELISA法测定SIgA、IgG、IgE浓度。结果:用药前HPV组和CINⅠ组SIg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INⅠ组变化更显著(P0.01),HPV组IgG、IgE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INⅠ组IgG、Ig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PV组用药后SIgA浓度显著升高(P0.01),IgG、IgE浓度显著下降(P0.01);CINⅠ组用药后SIgA、IgG、IgE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HPV组、CINⅠ组用药后SIgA、IgG、IgE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高危HPV感染及伴CINⅠ的患者宫颈局部体液免疫因子发生异常改变,中药"凤香洗液"能有效改善宫颈局部体液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预测苦参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TTD、MalaCards数据库预测结直肠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3.8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苦参-结直肠癌共同靶蛋白PPI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获得中药苦参活性成分45个,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相关作用靶点54个,参与体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磷酸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控癌症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中药苦参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雌激素受体(ER)亚型ER-α36、ERα-6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HEC-1B细胞给予高、中、低3个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白土苓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各给药组对HEC-1B细胞增殖的影响。HEC-1B细胞给予中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白土苓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处理,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观察不同给药组对HEC-1B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36、ERα-66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均显著抑制HEC-1B细胞增殖(P〈0.05)。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顺铂注射液作用于HEC-1B细胞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中ER-α3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除白土苓组外,其他各给药组ERα-66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抑制HEC-1B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36、ER-α66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彭程  胡晋红  朱全刚  刘继勇  覃卓  高丽红  王晶 《中草药》2008,39(11):1631-1635
目的对苦参方有效部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方剂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GC-MS联用技术确定苦参方的有效成分;采用HPLC色谱法对苦参方生物碱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方剂配伍后的成分变化。结果苦参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胡薄荷酮、薄荷酮等,苦参方所含苦参生物碱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苦参方的方剂配伍后有效成分发生了转化,氧化苦参碱部分转化成苦参碱,氧化槐果碱部位转化为槐果碱,挥发油在配伍后成分及量也有所变化。结论确定了苦参方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的量,明确了该方剂配伍后的成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苦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苦参的进一步研究及UC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药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筛选苦参中有效成分作用靶点,通过TTD、Drugbank、Uniprot、DisGeNET数据库收集UC相关的靶点,使用R软件筛选出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关系,利用Cytoscape3.6.1软件中的"Network Analyzer"模块及cytoHubba App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苦参中共有82个有效成分,对应靶点973个,与UC疾病靶标映射后获得108个共同靶点,主要富集在116个生物过程和55条信号通路中。结论:苦参可能通过IL1B、IL6、IL10、EGFR、TP53、CTNNB1、CAT、TNF、ESR1等多个靶点调控HIF-1、TNF、NF-κB、FoxO、NLRs、PI3K-Akt、VEGF、AA等多个通路,进而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系统进行干预,抑制UC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测丁香-柿蒂药对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丁香、柿蒂的活性成分;在PubChem数据库中搜索活性成分的化学分子式,将化学分子式上传至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得到预测的基因靶点。以"esophageal cancer"为关键词,在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中检索食管癌的相关靶基因,将其与药对的活性成分靶基因相互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将筛选出来的靶点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中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同时,选择生物信息分析学习平台(Omicshare)进行基因GO功能及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将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分子绘图软件(PyMol)和(LigPlus)绘制图片。结果从丁香-柿蒂药对中共筛选出11个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等,主要作用于AKT1、SRC、EGFR 3个靶点,主要涉及FoxO、Relaxin、PI3K-AKT、Rap1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丁香-柿蒂药对治疗食管癌的分子机制,为丁香-柿蒂药对治疗食管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苦参-地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数据库检索苦参-地榆药对的化学成分和靶基因,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条件筛选药对的潜在有效成分,并通过TCMSP预测药对的潜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寻找到潜在靶点相对应的人类基因名称,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靶点,与药对的潜在靶点相映射,绘制韦恩图,将映射找到的有效成分的靶基因导入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选出核心靶标,最后将苦参-地榆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苦参-地榆药对27个有效成分和74个有效靶点。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90个生物过程,主要与DNA结合和蛋白质或辅助因子结合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115条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结论:苦参-地榆药对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UC。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5)
目的分析左金丸活性成分-靶点-多维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左金丸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TTD数据库预测分析左金丸潜在治疗疾病,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靶点-疾病网络,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BINGO和MCODE插件对靶基因进行GO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左金丸中13种活性成分作用于49个潜在靶点,涉及炎症反应调节、突触传递、细胞分化、凋亡等19个生物子簇;KEGG富集得到消化液分泌、癌症、内分泌、神经递质、炎症、信号转导、心血管7大类22条信号通路,在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炎症、癌症等方面具有治疗价值。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左金丸活性成分、靶点、多维作用机制,可为其临床治疗价值拓展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张晓巍  朱艳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2210-2213
为了探讨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株JEC的作用。笔者通过MTT法、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检测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和两者联合用药后对JEC细胞的生长抑制、细胞周期及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发现,①MTT法:苦参总碱和美洲大蠊提取物对JEC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给药后抑制作用显著提高。②流式细胞仪分析:苦参总碱组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上升,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细胞在G2/M期比例上升,联合给药组的G0/G1期比例较其他2组显著上升,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③Western blot法:苦参总碱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和联合给药组作用JEC细胞后,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c-erbB-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苦参总碱、美洲大蠊提取物及联合给药对JEC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能通过上调P53和下调c-erbB-2蛋白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库挖掘,分析以丁香为核心治疗腹泻的高频配伍规律,并利用网络药理学阐释含丁香核心药物组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Python 3.8.1编程对中国中医药数据库进行智能抓取,分析丁香配伍规则,以符合支持度(support)≥0.30,置信度(confidence)≥0.90且提升度(lift)≥1.00的中药设为丁香核心药物组,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成分并筛选成分靶点,以"Diarrhea"为关键词在Therapeutic Target Datebase(TTD),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搜集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 11.0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语言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Discovery Studio Client 2016对核心药物组的成分进行初步验证和评估。结果:数据库筛选获得含丁香治疗腹泻的方剂155首,涉及54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表明在治疗腹泻的配伍中,丁香与木香、甘草、肉豆蔻、白术具有强关联性,以这5味中药组成的核心药物组共涉及119种中药成分和114个潜在靶点,其中104个潜在靶点分布在神经系统,关键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P53),JUN原癌基因(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90 kDa热休克蛋白αA1(HSP90AA1)等。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血液循环过程、激素介导的信号途径、化学突触传递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中IL-17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沙门氏菌感染等与治疗腹泻密切相关。分子对接显示关键靶蛋白与槲皮素、山柰酚以及β-谷甾醇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含丁香核心药物组涉及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与炎症、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推测其可能通过修复肠道屏蔽完整性、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治疗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实验及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芩汤是否可联合卡铂用于子宫内膜癌化疗及其具体机制。方法:构建裸鼠子宫内膜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当瘤体体积达100 mm3左右时,将24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汤组(3.5 g·kg-1)、卡铂组(50 mg·kg-1)、联合组(黄芩汤3.5 g·kg-1+卡铂50 mg·kg-1),每组6只。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00μL灌胃,每日灌胃2次。每2日测量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及裸鼠的体质量。给药20 d后取裸鼠血液做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测,并处死裸鼠取瘤称质量。结合实验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芩汤联合卡铂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活性成分的结合部位。结果:黄芩汤组、卡铂组、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8.87%、50.33%(P<0.05)、64.66%(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铂组裸鼠体质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肌酐及尿酸明显上升(P<0.05);与卡铂组比较,联合组裸鼠体质量、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5),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秦七风湿方(QRF)干预骨性关节炎(OA)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并结合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ymMa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检索QRF中的活性成分及成分靶点;借助GeneCards、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收集OA疾病靶点;对QRF干预OA的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基因本体(GO)生物学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3.7. 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结合分子对接和体外抗炎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由QRF干预OA的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珠子参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山茱萸中熊果酸、獐牙菜苷元、山茱萸苷,秦艽中马钱苷酸、龙胆碱等为QRF干预OA的主要成分,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 (PTGS2)等核心靶点,调控IL-17信号通路、T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方法 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苦参有效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检索GeneCards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获取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3.7.2构建苦参治疗CHB的“相关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R 3.6.2进行基因富集分析。依据AutoDock vina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苦参治疗CHB的相关活性成分23个,潜在作用靶点97个。网络分析结果提示苦参可能通过作用于IL-6、ESR1、AR、RELA、PPARG和CASP3 6个核心靶点及相关通路以达到治疗CHB的目的。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提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稳定结合。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苦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的临床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STAT3蛋白表达,比较2种组织中STAT3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STAT3 mRNA与年龄、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的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50岁患者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50岁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期依Ⅰ期、Ⅱ期、Ⅲ期的顺序,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分化程度依G1期、G2期、G3期的顺序,STAT3mRNA阳性表达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肌层浸润50%患者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肌层浸润≤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TAT3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蛋白为阳性高表达,STAT3 mRNA阳性表达情况与病理分期、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苦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SymMap平台获取苦参的化学成分,基于TCMSP平台以OB>30%、DL>0.18为标准筛选候选活性成分,搜索TCMSP活性成分对应的靶标蛋白,通过Uniprot平台检索靶标蛋白对应的基因;通过String及Cytoscape平...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曹旺  唐标  邓常清 《中草药》2020,51(15):3987-399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当归配伍改善血管内膜增生的药效物质和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当归的有效成分,利用Pharmmaper数据库搜集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DigSeE和OMIM数据库,收集血管内膜增生相关的靶标,并与药物作用靶标相比较,筛选出共同部分,作为药物成分作用的预测靶标。利用STRING获取预测靶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相互关系大小筛选出核心靶标。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绘制"药物-成分-疾病-靶标"网络图、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图。用R语言进行核心靶标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分析。结果收集到黄芪-当归药对的20个活性成分,共得到193个潜在药物作用靶点、487个潜在疾病靶点,主要作用于EGFR、ESR1、ALB、MAPK8、PGR等多个靶标,涉及PI3K-Akt、MAPK、Ras等多条信号通路以发挥抗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了黄芪-当归配伍改善血管内膜增生可能的靶标和信号通路,可为黄芪-当归配伍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苦参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苦参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OMIM和Genecards中获取疾病靶点。通过R语言对基因进行匹配并绘制韦恩图;在String网站构建活性成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5个活性成分和176个潜在作用靶点;GO及KEGG功能富集显示苦参主要影响PI3K/Akt/mTOR通路及HIF-1a等信号通路。结论:苦参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mTOR通路及HIF-1a等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肝癌细胞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活性成分群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散结镇痛胶囊的入血成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选取对接得分较高的分子与靶蛋白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图,分析网络特征。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散结镇痛胶囊中的6个成分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87个靶点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的分析阐明了散结镇痛胶囊的5个主要活性成分及23个潜在作用靶点。结论:散结镇痛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炎症反应、细胞侵袭、凝血系统、平滑肌收缩、神经激素调节等靶点,来抑制子宫内膜的血管形成和血液循环、子宫平滑肌收缩、免疫炎症反应以及雌激素分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等病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大血藤的主要有效成分,预测有效成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相关靶点,探讨大血藤“有效成分-靶点-通路”效应模型治疗内异症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检索大血藤化学成分,并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 (OB) 和类药性指数 (DL) 筛选有效成分。利用 Targets information 软件筛选每种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利用 GeneCards 数据库收集内异症相关靶基因,并利用韦恩图工具得到大血藤有效成分治疗内异症的靶基因。利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大血藤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并通过 STRING 软件分析靶点蛋白之间关系。通过 Geneontology 数据库分析靶点基因富集的基因本体(GO)生物分析功能,并通过 KEGG 数据库分析靶点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大血藤有效成分 4 种,有效成分治疗内异症相关靶点共有 TGFB1、SLC6A4、PTGS2、PTGS1、PPARG、PON1、PIK3CG 等 20 个。发现大血藤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血小板形成、B 细胞稳态、T 细胞稳态、环氧合酶途径、排卵等生物学过程,雌激素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花生四烯酸代谢、VEGF 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 KEGG 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结论:该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初步验证了大血藤治疗内异症的主要靶点和相关通路,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康煎对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用药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采用DDP、5-FU、CTX、ADM、VPl6、PTX等联合化疗方案,用药途径多为静脉给药或腹腔用药。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服用中药汤剂人康煎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胃肠道反应、白细胞数、5年生存率、满意度、疼痛程度、复发转移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各方面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进行化疗的同时,有必要服用1~3月的中药来辅助化疗药物消除肉眼见不到的肿瘤结节或数量不等的癌细胞残留,改善患者的机体及精神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机体的抗病能力,纠正修复病理损害,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