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IL-17和Treg细胞的水平,探讨槐杞黄在调节HSPN患儿Th17/Treg细胞失衡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过敏性紫癜(HSP)组10例,HSPN组30例,健康对照组11例.健康对照组抽取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CD4+ CD25+ Treg细胞数.HSP组和HSPN组在急性发作时、治疗前抽血检测IL-17水平、Th17和CD4+ CD25+ Treg细胞数,HSPN组留尿检测24h尿蛋白和尿沉渣.HSPN组病理检查为Ⅱ级的患儿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槐杞黄治疗组;将病理检查为Ⅲa级的患儿1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泼尼松治疗组和泼尼松+槐杞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口服福辛普利和双嘧达莫治疗.槐杞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口服槐杞黄颗粒.泼尼松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并口服泼尼松.泼尼松+槐杞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泼尼松和槐杞黄颗粒口服治疗.2个月后抽血检测外周血IL-17水平、Th17和CD4+ CD25+ Treg细胞数,留尿检测24 h尿蛋白和尿沉渣.结果 HSP组和HSPN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数及IL-1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Treg细胞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HSPN组患儿Th17、Treg细胞数和IL-17水平与HSP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Th17细胞数、IL-17水平、尿沉渣红细胞较治疗前有所下降,Treg细胞数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槐杞黄治疗组治疗后Th17细胞数、IL-17水平、24 h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均<0.05),而Treg细胞数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明显增高(P均<0.05).泼尼松治疗组治疗后Th17细胞数、IL-17水平、24 h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而Treg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泼尼松+槐杞黄治疗组治疗后Th17细胞数、IL-17水平、24 h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Treg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泼尼松治疗组与泼尼松+槐杞黄治疗组治疗后Th17、Treg细胞数、IL-17水平、24 h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SPN患儿体内存在明显的Th17细胞及IL-17水平增高和Treg细胞表达降低.槐杞黄能在一定程度上下调Th17细胞数和IL-17水平,上调Treg细胞表达,减轻HSPN患儿的血尿和蛋白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舌下免疫治疗(SLIT)对尘螨过敏哮喘患儿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124例尘螨过敏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调整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加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h17和Treg细胞比例以及血清IL-10和IL-17水平差异。结果在治疗半年和1年后,观察组(中途退出8例,最终54例)Th17细胞比例和血清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reg细胞比例和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半年和1年后三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的Th17和Treg细胞比例、血清IL-10和IL-17水平以及C-ACT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及观察组的Th17细胞比例和血清IL-17水平随时间出现下降趋势,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及观察组的Treg细胞比例和血清IL-10水平随时间出现升高趋势,除了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半年后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ACT评分随时间出现升高趋势,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粉尘螨滴剂可减轻尘螨过敏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及纠正Th17/Treg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IL-17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SP患儿30例和正常对照儿童2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分析和比较HSP患儿和对照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 HSP患儿PBMCs中Th17细胞比例为(2.14±0.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L-17水平为(38.36±13.44)pg/ml,高于对照组的(10.59±4.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PBMC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应质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病情活动的影响,以及Th 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入选47例JIA合并特应质(特应质组)、64例单纯JIA(单纯组)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β、IL-6、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 17、Treg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RT-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7 mRNA、Foxp 3 mRNA表达,比较三组间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JIA患儿疾病活动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单纯组和特应质组之间,血清IL-1β、IL-6、IL-17水平,Th17、Treg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以及IL-17 mRNA、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应质组与单纯组血清IL-1β、IL-6、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特应质组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应质组Th17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以及IL-17mRNA表达水平最高,对照组最低。特应质组Treg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最低,对照组最高。特应质组血小板计数、医师对疾病总体评估(PGA)、患者/家长对疾病总体评估(PGE)、患儿健康评估问卷调查(CHAQ)、活动关节炎数目、活动受限关节数目、JADAS27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IA合并特应质患儿的疾病活动性更高,可能与IL-1β、IL-6水平升高、Th17/Treg平衡更偏向Th17方向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IL-17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SP患儿30例和正常对照儿童20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分析和比较HSP患儿和对照儿童的检测结果。结果 HSP患儿PBMCs中Th17细胞比例为(2.14±0.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L-17水平为(38.36±13.44)pg/ml,高于对照组的(10.59±4.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PBMC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45例ITP患儿为ITP组,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并比较ITP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儿童的IL-37、VEGFA、TGF-β1 mRNA水平,以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 17,Th17)的水平差异,分析IL-37、VEGFA、TGF-β1 mRNA水平与Treg、Th17及Treg/Th17的相关性。结果ITP组患儿治疗前后IL-37 mRNA及Th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VEGFA、TGF-β1 mRNA及Treg、Treg/Th1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TP组患儿IL-37 mRNA、Th17水平下降,VEGFA、TGF-β1 mRNA及Treg、Treg/Th17水平上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TP组患儿治疗前后IL-37 mRNA、TGF-β1 mRNA水平与Treg、Treg/Th17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h17呈显著正相关(P<0.05);治疗前后VEGFA mRNA水平与Treg、Treg/Th17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Th17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IL-37、VEGFA、TGF-β1在儿童ITP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与Treg/Th17比例失衡有明显关系,推测IL-37、VEGFA、TGF-β1等细胞因子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或可成为治疗儿童ITP的重要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儿童HSP的治疗从调控Th17细胞作为切入点提供一条新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初次发病HSP急性期患儿40例,以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的表达;用双抗夹心ABCELISA技术测定血清IL-17A、TGF-β_1、IL-6浓度。结果 HSP组的Th17细胞(2.75%±0.60%)和RORγt mRNA(1.11±0.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Th17细胞(1.41%±0.29%)和RORγt mRNA(0.65±0.24)(P0.01);HSP组血清IL-17A(40.40±11.81 pg/mL)、IL-6(75.38±27.19 pg/mL)、TGF-β_1(309.41±81.03 pg/mL)与对照组IL-17A(20.32±10.70 pg/mL)、IL-6(25.16±8.31 pg/mL)、TGF-β_1(236.34±66.01 pg/mL)相比明显升高(P0.01);在HSP组Th17细胞表达与RORγt mRNA、IL-17A、IL-6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938,0.934(P0.01)。结论急性期HSP患儿存在Th17细胞、RORγt mRNA及IL-17A表达水平升高,提示Th17细胞、RORγt及IL-17A均参与了HSP的发病机制;急性期HSP患儿存在血清TGF-β_1、IL-6水平增高,且Th17细胞表达水平与IL-6表达呈正相关,提示TGF-β_1、IL-6可能通过对Th17细胞的调节参与HSP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细胞失衡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AA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和IL-6的水平。结果 AA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1.45±0.28)%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0.45±0.10)%(P<0.01),而Treg细胞比例(4.05±1.07)%及 Treg/Th17细胞比值(2.89±0.88)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儿童(6.96±0.79)%、(15.77±2.77)(P<0.01)。AA患儿血浆中IL-17、IL-6水平分别为(185.96±40.42)、(20.78±5.49)pg/mL,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120.47±18.39)、(10.44±2.51)pg/mL (P<0.01),且IL-17和IL-6水平均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7,P<0.01;r=0.57,P<0.01),而Treg细胞比例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 AA患儿Treg细胞比例的减低和Th17细胞比例的增加所致的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在儿童再障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高表达可能是导致Tre g/Th 17细胞失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选取RSV毛支急性期患儿(n=28,其中轻度组16例、重度组12例)为毛支组,以哮喘急性发作儿童(n=12)为哮喘组,近期无感染的小儿外科术前患儿(n=10)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IL-17;分析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毛支重度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表达水平增加,Th17细胞和IL-17可能参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低甲基化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Th17/Treg细胞失衡的关系,探讨HSP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32例急性期HSP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取行健康体检的28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IL-17A+T细胞(Th17细胞)比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和CD4+T细胞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平均荧光强度(MFI);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CD4+T细胞SOCS1、SOCS3基因mRNA表达;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基因外显子2、SOCS3基因5'端非翻译区(5'-UTR)可能的STAT3结合位点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P组血浆IL-6浓度、CD4+T细胞pSTAT3的MFI显著增加;HSP组Th17细胞比例显著上调,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调(P < 0.05)。HSP组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OCS1 mRNA和SOCS3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HSP组SOCS1 mRNA及SOCS3 mRNA表达均与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P < 0.05)。HSP组患儿急性期SOCS1基因外显子2、SOCS3基因5'-UTR区可能的STAT结合位点CpG岛呈低甲基化,而健康对照组呈完全去甲基化状态。结论 SOCS1、SOCS3基因低甲基化所致其相对表达不足可能是HSP患儿Th17/Treg失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儿童喘息发作可能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5岁以下CMV感染喘息患儿25例,测定血清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因子IL-10、IL-6、IL-17表达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2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MV感染喘息组血清IL-10降低,IL-6、IL-17升高,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降低、CD8~+T细胞、CD19~+B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MV感染喘息儿童存在Treg/Th17失衡、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推测Treg/Th17失衡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CMV感染后儿童喘息发生发展重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中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察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深圳儿童医院收集的20例哮喘患儿及20例同年龄对照组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同时收集哮喘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诱导痰,进行炎性细胞计数与分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诱导痰T-bet、IFN-γ、GATA3、IL-4、Foxp3、TGF-β、RORrt、IL-17A、IL-8、TNF-α等mRNA表达水平。结果 (1)急性期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reg细胞比例降低(P < 0.05)、Th2细胞、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Foxp3、IFN-γ、TGF-β表达降低(P < 0.05),GATA3、RORγt、IL-4、IL-17A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P < 0.05)。(4)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RORγt、IL-17A、GATA3、IL-4、IL-5、IL-8、TNF-α表达增高(P < 0.05),T-bet、IFN-γ、Foxp3、TGF-β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哮喘患儿诱导痰Th2与Th17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增多,可能是导致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IL-17、IL-21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哮喘发作期(发作期组,n=30)、哮喘缓解期(缓解期组,n=30);以健康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21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患儿外周血中Th17及 IL-17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发作期组患儿血清IL-2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5);哮喘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IL-17、IL-2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Th17、IL-17通过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IL-21可作为儿童哮喘的控制指标,亦有望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患儿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36例SoJIA患儿,按疾病活动情况分为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另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和Th17细胞比例,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血清INF-γ、IL-4、IL-17水平的差异。结果 SoJIA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的Th17占CD3+CD8-细胞比例分别为(3.30±2.15)%、(1.78±1.14)%和(1.22±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437,P=0.001),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Th1、Th2占CD3+CD8-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JIA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25.82±45.87)pg/ml、(57.79±25.84)pg/ml和(50.02±18.3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2,P=0.000),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血清INF-γ和IL-4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获得性细胞免疫参与SoJIA发病,且Th1、Th17细胞比例升高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变化与SoJIA患儿疾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HSP患儿40例。健康对照儿童18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IFNγ-、IL-4水平。对其中HSP 28例及18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经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rhIL-4和rhTNF-α以诱生DC并培养8 d,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6(B7-2)、CD80(B7-1)、CD83表达率。结果1.HSP组血浆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4.26 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5.09 P<0.01),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7.98 P<0.01)。2.HSP组外周血DC表面CD83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SP组外周血DC表面CD86表达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3.94 P<0.01),CD80低于健康对照组(t′=2.60 P<0.05)。3.二组外周血DC表面CD86表达率与血浆IL-4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0.63 Pa<0.01),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0.80 Pa<0.01),而与血浆IFN-γ水平均无相关性(Pa>0.05);二组外周血DC表面CD80表达率与血浆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0.49 Pa<0.05),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49,0.63 Pa<0.05),而与血浆IL-4水平均无相关性(Pa>0.05)。结论HS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HSP患儿DC表面共刺激分子差异表达直接或间接导致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方法 以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55例,重型34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IL-10、TGF-β和IL-17在各组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型和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Th17细胞、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则显著下降(均P<0.05),且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IL-17水平随病情严重而增高,而CD4+CD25+Treg细胞、IL-10、TGF-β水平随病情严重而降低。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应答降低,Th17细胞与CD4+CD25+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住院的4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分为未缓解组(A组,23例)和缓解组(B组,19例)。1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刺激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C中CD4+IL-17+细胞的比例。结果 A组和B组IL-17和IL-23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7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IL-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Th17的比例均低于C组,且A组Th17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参与了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及病情发展,其水平高低部分反映白血病的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在婴儿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HCMV感染婴儿40例,其中肝炎组20例,其他疾病组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婴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婴儿血浆IL-33、sST2、IFN-γ、IL-4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结果HCMV阳性肝炎组和HCMV阳性其他疾病组患儿的血浆IL-33、sST 2、IFN-γ、IL-4浓度及Th 1、Th 2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肝炎组高于其他疾病组。肝炎组和其他疾病组患儿IFN-γ/IL-4及Th1/Th2均低于对照组,肝炎组低于其他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肝炎组血浆IL-33浓度与sST2、IL-4浓度及Th2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FN-γ/IL-4、Th1/Th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CMV肝炎婴儿存在Th1/Th2失衡,IL-33可能参与HCMV感染所致Th2优势应答和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h17/Treg 细胞比例失衡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 年5 月至2015 年8 月确诊为ITP 的32 例患儿作为ITP 组,同期选取22 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初诊ITP 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的ITP 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h17、Treg 细胞的比例。结果 ITP 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h17 占CD4+T 细胞的比例、Th17/Treg 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治疗前Treg 细胞占CD4+T 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32 例ITP 患儿经治疗后,20 例完全反应,4 例有效,8 例无效,完全反应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 细胞比例、Th17/Treg 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无效患儿(P<0.05)。结论 儿童ITP 中存在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丙种球蛋白可通过调节Th17/Treg 细胞比例变化进而改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治疗过程中检测该比值变化可能对疾病的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辅助性T 细胞9(Th9)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3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诊断为MP 感染患儿86 例,分为上呼吸道感染组(URI 组,n=29)、轻症MP 肺炎(MPP)组(n=32)和重症MPP 组(n=25)。另选取28 例同期行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h9 细胞百分率;ELISA 法检测各组血清细胞因子IL-9 水平。结果 URI 组、轻症MPP 组和重症MPP 组患儿外周血Th9 细胞百分率及IL-9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症MPP 组和重症MPP 组患儿外周血Th9 细胞百分率及IL-9 水平均高于URI 组(P<0.05),且重症MPP 组显著高于轻症MPP 组(P<0.01)。结论 MP 感染患儿外周血Th9 细胞百分率及其细胞因子IL-9 的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病情加重而增加,推测Th9 细胞及IL-9 可作为MP 感染患儿病情发展及转归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