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并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及联合应用3个方面论述角药特点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独立成方之干姜角药5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干姜角药7对,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配伍精妙,临床针对性强。结论《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干姜角药配伍知识,掌握其具体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敦煌《辅行诀》中干姜-附子角药的临证配伍应用进行探析,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方法:整理提取敦煌《辅行诀》中含干姜-附子的方剂,分别从独立成方、组方主要部分及联合应用方面论述角药的临床配伍特点。结果:敦煌《辅行诀》中独立成方之干姜-附子角药1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干姜-附子角药9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配伍精当,实用效捷。结论:敦煌《辅行诀》中蕴含着丰富的干姜-附子角药配伍知识,掌握其具体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角药”是具有相互关联作用的三味中药的有机组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思想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应用前提,以“三足鼎立,互为犄角”为核心特点,介于中药和方剂之间的一种特殊形式,既可以独立成方,也可以作为方剂中的主药或辅药,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剂配伍巧妙,药方精简,本文以解表方剂为切入口,基于原文,分析和探讨经方中解表类“角药”的配伍特点,从解肌发表、发汗解表、解表散寒、清热解表、化饮解表、解表清里、化气解表、温经解表、扶阳解表这9个角度加以详实梳理,对张仲景解表类“角药”形成整体归纳,以期对经方中“角药”的价值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临证运用经方提供新的思考方式,最终扩大经方的临证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腹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亦可作为独立疾病存在。《伤寒杂病论》对腹痛具有丰富的论述,治疗腹痛的方剂疗效确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形式,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伤寒杂病论》治疗腹痛"角药"的配伍应用,其中6组独立成方之角药、6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以及多组联合应用之角药,为治疗腹痛遣方用药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29-231
《理虚元鉴》是专论虚劳的医学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如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联合应用之角药,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分析其中蕴含的角药配伍与应用,对系统研究虚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敦煌医方是敦煌中医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有丰富的中医治疗学思想,其中角药配伍精简,构思灵巧,善用八法,组药活泛,彰显以奇制胜及阴阳深层次的哲学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借鉴价值。李应存教授为国内研究敦煌医学的专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敦煌医方,尤其是在两味药组成的对药和三味药组成的角药运用方面,独具匠心,风格独特,收效颇佳。通过分析敦煌古遗书完卷中独立成方之"大黄"角药的配伍与临床应用,为系统研究敦煌古医方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统计敦煌古遗书完整卷子中独立成方之"大黄"角药出现的频率,从方药组成、治则治法、配伍原则与部分方子的临床应用4个方面做详尽分析。结果:敦煌完卷中独立成方的大黄角药有8组,方症相符的有5组,并见一首有名无方据考证为角药的组方形式的方剂,其中多数可应用于临床,并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敦煌遗书中所含大黄"角药"方在现代临床上仍然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为系统研究经方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统计《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中大黄的出现频率,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联合应用3个方面分析大黄角药的配伍与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独立成方有8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有8组,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在临床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伤寒杂病论》中大黄角药配伍精妙,应用广泛,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方"药对"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华 《国医论坛》2003,18(4):1-3
经方〔1〕〔7〕 ,一般指东汉·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之方。药对〔8〕〔13〕,也称对药 ,是指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配伍形式 ,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它构成简单 ,却具备了方剂的基本主治功能 ,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特点之一。后世方剂尽管浩如烟海 〔11〕,但细究起来 ,常能从中看出经方“药对”的影子 ,如桂枝配芍药、芍药配甘草、桂枝配附子、麻黄配石膏、干姜配黄连等。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 ,对提高临床疗效 ,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挖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能为复方配伍…  相似文献   

9.
从独立成方"角药"、方剂主要部分"角药"、方剂次要部分"角药"以及多组"角药"联合等4个方面,对经方中的半夏"角药"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半夏在经方中的配伍特点。  相似文献   

10.
角药是由具有相互作用的3味中药配伍而成的蕴含于中药复方中或直接独立成方的药物组合。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首创角药的雏形,为后世医家运用和发展角药奠定了坚实基础。今笔者对《伤寒杂病论》中涉及芍药角药的条文进行整理,得到54首含芍药角药的方剂,然后从独立成方的芍药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的芍药角药以及多组角药联合应用3个方面对芍药角药的配伍特点和应用指征加以详细论述,以期为经方的临床应用以及新角药的发明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作为多种疾病的具体表现形式,亦可作为主要症状单独构成疾病。仲景创立的经方著作《伤寒杂病论》记载了较多治咳方药,其中不乏角药的灵活运用,或独立成方,或作为方剂主要部分,或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通过对仲景所创经方治咳"角药"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的分析,力求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小陷胸汤类方剂进行系统分析,为小陷胸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瓜蒌、黄连、半夏"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类方配伍规律及其所治疗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有关方剂61首,核心药物组合77个,涉及病证33种;选取了3个高频病证"咳嗽""积聚""痞满"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小陷胸汤类方剂在治疗"咳嗽"时主要以配伍化痰药物为主,治疗"积聚"时主要以配伍消食药为主,治疗"痞满"时主要以中配伍行气药为主。结论:《中药方剂大辞典》中小陷胸汤类方配伍的药物广泛,治疗特点明确,组方规律能反映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角药的配伍应用,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首先据条文统计桂枝在《伤寒杂病论》方剂中出现的频率,然后从独立成方、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联合应用等3个方面分析桂枝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中桂枝角药独立成方者有2组,作为方剂主要部分者有9组,以及角药联合应用者,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结论《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桂枝角药配伍应用,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角药"是由3味中药联合应用、配伍而成,相辅相成,互为犄角。《伤寒杂病论》中包含着大量的角药运用,根据其在方剂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文章分别从独立成方、方剂中主要作用、方剂中次要或辅助作用以及多组角药联合作用4个方面对经方中茯苓"角药"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经方中"角药"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中的药对配伍应用 ,千百年来 ,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并积累了宝贵的运用经验 ,从而指导着临床用药的向前发展。然而 ,尚有一种是三味药配成一组 ,如三足鼎立 ,互为犄角 ,这种配伍 ,比起“药对”来 ,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 ,无以名之 ,姑妄命之曰“角药”。初看 ,“角药”象是三组“药对”组成 ,但它的组方意义远比“药对”广泛深厚[1] 。它们既可独立成方 ,又是方剂的组成单位 ,具有某种特殊功用 ,其在方剂中应用 ,既可作为方剂的主要部分 ,又可作为方剂的次要部分。作为主要部分时 ,其功效与方剂的功效一致 ,而作为次要部分时…  相似文献   

16.
角药是3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而成,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知识,谨遵经旨,将其分为同类相须、异类相使、阴阳配伍、气血配伍、寒热并用、升降相因、开阖并施、散敛兼顾、润燥相随、攻补同施、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表里兼顾、气味配伍等14个方面,进行详实梳理,以期对深入挖掘经方配伍规律,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提取方中含有黄连-半夏的方剂,分析这些方剂配伍黄连、半夏的作用及主治,并结合古代文献的相关论述、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对黄连-半夏对药配伍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进一步丰富对药的配伍理论,为临床运用黄连-半夏对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病证要素作为理论基础,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手段,系统挖掘半夏在经方中的应用隐性知识,找出半夏在经方中的深层次配伍规律,为指导半夏及含半夏经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借鉴.方法:选取18部历代《伤寒杂病论》具有代表性的注本,提取各注本中含半夏的42首经方及其相关的72条经典条文,构建含半夏经方病证要素知识库,通过SAS9.4软件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和卡方检验分析方法,挖掘半夏经方配伍共性规律,找出半夏经方配伍隐性知识.结果:(1)半夏经方的主治功效有去水饮等15类,主治症状包括呕吐等25类;(2)半夏配伍置信度最高的药物是人参,具有显著性配伍意义的药物有11味,分别是人参、大枣、生姜、干姜、细辛、黄芩、五味子、附子、柴胡、黄连、麦门冬.将经方半夏挖掘配伍与半夏现代临床常用配伍进行比对,发现经方中半夏大枣、半夏五味子配伍在现代临床研究中较为少见;(3)半夏在经方中的应用根据其功效在不同的主治症状中有加减;(4)半夏配伍最简经方有5首,分别为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苦酒汤、半夏麻黄丸,此5首经方仅由两味药组成.结论:半夏及其经方证治系统知识体系的外延广泛,半夏经方中隐藏了大量关于半夏及其经方在主治功效、主治症状及药物配伍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方剂配伍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思华  姜建国 《中医杂志》2003,44(4):305-307
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选药是否合理,配伍是否精当,是方剂是否有效的关键。张仲景医书被后世医家奉为“方书之祖”,其方剂也是后人推崇倍至的“经方”。本文拟就张仲景方的组方特点浅析如下,以期对研究方剂配伍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有所借鉴。1 主攻明确,药少而精《伤寒论》全书113方,共使用89味药物,超过10味药物的方剂仅有2首。《金匮要略》全书205首方剂中,1~6味药组成的方剂有 160首,约占方剂总数的  相似文献   

20.
扶阳气是《伤寒论》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伤寒论》还建立了角药的雏形。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温阳法中角药配伍特点,发现《伤寒论》蕴含着丰富的温阳法角药配伍应用规律,其中独立成方角药有4组,作为方剂核心配伍者有5组,其配伍精妙,用药灵活,对启迪后学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