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总结特应性皮炎(AD)患者临床特点,探讨Williams、日本和中国AD诊断标准的满足情况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00年10月至2020年5月期间根据Williams标准或中国张氏标准确诊的165例特应性皮炎住院患者病历资料。采用Williams、日本和中国AD诊断标准重新评估,比较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165例AD患者中,66例(40.00%)2岁之前发病;95例(57.58%)伴有个人和/或家族特应性疾病史,其中75例伴有个人特应性疾病史,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28.48%)、哮喘(20.00%),50例伴有家族特应性疾病史,30例同时伴有个人和家族特应性疾病史。98例(59.39%)对尘螨过敏,其中Ⅵ级过敏48例。外源性AD 130例(78.79%),内源性AD 35例(21.21%),两组发病年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满足Williams标准142例(86.06%),不满足者23例,两组之间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7);满足中国张氏标准150例(90.91%),不满足者15例,两组之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满足中国姚氏标准160例(96.97%);全部满足日本标准。满足Williams标准、日本标准、张氏标准和姚氏标准的患者之间发病年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期发病的AD更易合并最高级别的尘螨过敏;外源性AD较内源性AD患者发病年龄更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高;满足Williams标准的患者较不满足的患者发病年龄更低,满足中国张氏标准的患者较不满足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在诊断特应性皮炎(AD)患儿食物过敏中的价值。方法 以中国儿童最常见的过敏食物--鸡蛋、牛奶为抗原,同时采用APT和皮肤点刺试验(SPT)对68例AD患儿进行鸡蛋和牛奶变应原的诊断性检测,并以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验证。结果 本组68例AD患儿中,经食物激发试验证实鸡蛋过敏58例(85.3%),牛奶过敏40例(58.8%),两者同时过敏34例(50.0%)。98例阳性食物激发试验47例表现为迟发反应,10例为速发反应,41例为混合反应。APT诊断鸡蛋(牛奶)过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与食物激发试验的一致率分别为96.6%(67.5%)、 90.0%(82.1%)、98.2%(84.4%)、81.8%(63.9%)和95.6%(73.5%),而SPT为37.9%(30.0%)、100.0%(89.3%)、100.0%(80.0%)、21.7%(47.2%)和47.1%(54.4%)。APT诊断迟发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PT(P < 0.01)。APT、SPT联合与APT单独应用在诊断鸡蛋和牛奶过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联诊断与APT单独诊断敏感性比较:鸡蛋χ2 = 0.509,牛奶χ2 = 0.549,P > 0.05;串联诊断与APT单独诊断特异性比较:鸡蛋P = 1.000,牛奶χ2 = 3.514,P > 0.05)。结论 APT对以迟发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SPT。联合APT和SPT较之单独应用APT并不能提高诊断AD鸡蛋/牛奶过敏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2010年起采用夫西地酸乳膏(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卤米松乳膏(澳能乳膏,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特应性皮炎(AD),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AD患儿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符合Williams最低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条件:(1)近2周内未系统接受糖皮质激素制剂及抗组胺药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在分析玫瑰痤疮临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并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初诊的3 350例玫瑰痤疮患者,分析患者表型及临床特征,提出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全国28个中心对该标准进行临床验证,纳入2 269例玫瑰痤疮和2 408例其他面部皮肤病患者,与2017版美国国家玫瑰痤疮专家委员会(NRSEC)制订的国际诊断标准比较,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 350例玫瑰痤疮患者均存在面中部持续性红斑(100%)。在1 861例主要表现为面颊部红斑的患者中,1 850例(99.4%)在红斑之前或同时出现阵发性潮红;在1 489例主要表现为鼻或口周部红斑的患者中,仅52例(3.5%)发生阵发性潮红; 342例有肥大增生的患者均在肥大增生改变之前发生持续性红斑。基于以上临床特征提出,面颊部可周期性加重的伴有阵发性潮红的持续性红斑,可诊断为玫瑰痤疮;对于表现为鼻、口周部持续性红斑的患者,需合并至少1项选择性表型(阵发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肥大增生改变或眼部症状)才可诊断为玫瑰痤疮。全国多中心临床验证结果显示,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敏感性为99.6%,接近国际标准100%,特异性为91.9%,而国际标准为73.3%。结论 改良版中国玫瑰痤疮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更有利于增生肥大型玫瑰痤疮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湿包裹(WWT)治疗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重度AD的患儿(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SCORAD >50分)40例,随机分为WWT组(n =20)和传统治疗组(n=20).WWT组采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2%莫匹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标准诊断结果差异.方法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采用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深圳市1~7岁儿童AD的患病情况.结果 共纳入1 504名儿童,其中男716例、女788例.以有经验皮肤科医生的临床诊断为标准,AD总患病率为11.84%(178例),男性患病率为11.73%(84例),女性为11.93% (94例).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基于Williams诊断标准,AD总患病率为3.92%(59例),男性患病率为4.05%(29例),女性为3.81%(30例).早产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x2=5.43,P< 0.05).结论 深圳市1~7岁儿童AD患病率明显上升,早产是AD的危险因素;以有经验皮肤科医生的临床诊断作为标准可以减少AD漏诊.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皮损微生物与外用药对比治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特应性皮炎(AD)皮损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与外用药的疗效.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及北京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按照Hanifin-Rajka诊断标准,共诊断AD患者71例.治疗前后于皮损处取材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SCORAD方法计分,将其中6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对比治疗AD患者.结果 AD患者以婴幼儿、儿童为主(≤12岁者占73.24%);皮损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51%(金葡菌阳性率为35.21%),真菌阳性率为1.41%;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敏感性好;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AD4周时,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细菌阴转率前者高于后者(P<0.01).两组外用药治疗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具有抗感染与抗炎双重作用的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治疗AD的疗效优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相似文献   

8.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全世界的患病率成人达2% ~ 5%,儿童达10% ~ 20%[1],其中20%属于中、重度[2]。AD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过度活化、上皮屏障功能障碍和皮肤微生物群失调等诸多方面[3?5]。轻度患者可外用润肤剂、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6],中、重度患者常需联合免疫抑制剂甚至生物制剂治疗[7]。AD诊断标准众多,如Hanifin和Rajka标准、Williams标准等[8],但对于中、重度AD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现从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AD诊疗指南入手,结合近年中、重度AD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对中、重度AD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并对其治疗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皮肤镜在面部光线性角化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面部疑似光线性角化病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6~88岁;病程2~20年.分别对其行皮肤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通过诊断性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皮肤镜诊断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与病理诊断比较,两位医生皮肤镜诊断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及Kappa值分别为90.91%、88.89%、79.80%、0.798(χ2=0.25,P>0.05)和86.36%、94.44%、80.80%、0.800(χ2=0.25,P>0.05).结论 皮肤镜检查对面部非色素性光线性角化病诊断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药物反应     
970178 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发疹型药疹诊断价值的观察/段昕所…//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4)。-269 用不同可疑致敏药物为抗原,对24例发疹型药疹患者,16例用药而未发疹的患者(A对照组)及20例未用药健康人(B对照组)进行了4464份标本的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SLTT),结果:发疹型药疹24例,14例(58.3%)SLTT阳性,A组2例(12.5%)阳性,B组无1例阳性。药疹组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X~2=6.60,P<0.05)和B组(X~2=14.53,P<0.01),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BNP和气急鉴别指数在呼吸困难病因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8例入选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测定BNP浓度、动脉PaO2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并根据公式(PEF×PaO2)/1000计算气急鉴别指数(DDI);比较两组间BNP浓度和DDI,并选取不同临界值(BNP100pg/ml、500pg/ml,DDI13)计算两指标对呼吸困难病因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NP含量及DDI均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困难组(P<0.01).以BNP100pg/ml为临界值,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98.25%,特异性为67.90%;以BNP500pg/ml为临界值,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80.70%,特异性为96.29%;以DDI=13为临界值,诊断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性为91.36%,特异性为84.21%.对于BNP测定值处于100~500pg/ml区间的患者,应用DDI鉴别的敏感性为91.30%,特异性为70.00%.结论 BNP和DDI用于呼吸困难的病因鉴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BNP和DDI可明显提高呼吸困难病因鉴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蕈样肉芽肿(MF)皮损的反射性共聚焦显微镜(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一致性,探讨RCM作为病理学诊断早期MF的辅助价值及动态监测治疗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临床疑诊MF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7.0 ± 17.6)岁。根据总结的早期MF的RCM特征,对活检部位进行初步定位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MF的RCM与病理特征。对MF确诊病例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治疗,运用RCM对靶向皮损跟踪随访,9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在40例临床疑诊MF病例中,根据RCM特征初步诊断典型MF 8例,疑似MF18例,排除14例;根据MF病理学特征诊断典型MF12例,疑似14例,排除14例。一致性分析显示,RCM特征分类与病理诊断结果的Kappa系数为0.848,P < 0.01。RCM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之间表皮低折光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最高(Kappa系数 = 1,P = 0.005),其次是红斑期的真皮纤维化(Kappa系数 = 0.714,P = 0.035)。MF的RCM特征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步恢复正常,但直至临床皮损完全缓解,非典型淋巴细胞依然存在。结论 RCM技术可用于早期疑诊MF皮损的病理取材定位,同时可尝试作为一种动态监测MF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桥粒芯蛋白1(Dsg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落叶型天疱疮(PF)血清学抗体的意义。方法 将80例PF患者和132例对照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编盲,用ELISA法检测所有标本中抗Dsg1自身抗体,同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所有标本的抗体滴度,操作过程为随机检测,最后将两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5例PF患者和5例对照人群(包括1例不确定值,大疱性类天疱疮、SLE、皮肌炎、湿疹及健康者各1例)Dsg1 ELISA为阳性,71例PF患者和0例对照人群IIF为阳性。Dsg1 ELISA的敏感性为93.8%(95%可信区间0.85 ~ 0.98),特异性为96.2%(95%可信区间0.91 ~ 0.99)。IIF的敏感性为88.8%(95%可信区间0.82 ~ 0.96),特异性为100%(95%可信区间0.96 ~ 1.00)。两者相比,敏感性(P = 0.289)和特异性(P = 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g1 ELISA是一种简便、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作为诊断PF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刮片法和皮肤镜法在疥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一2021年2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110例拟诊为疥疮的患者,每例同时进行刮片法和皮肤镜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研究两种方法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以Kappa检验评价一致性程度。结果:110例患者中,皮肤镜阳性59例,刮片法阳性38例,皮肤镜阳性率为54%,明显高于刮片法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1,P<0.05);刮片法和皮肤镜检查结果一致性程度较好,(Kappa=0.52,P<0.01)。结论:刮片法与皮肤镜法对疥疮的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为疥疮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好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巴瑞替尼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纳入对外用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耐受的中重度AD患者。治疗前由皮肤科医生和患者完成4项量表评估,包括研究者整体评估(IGA)、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瘙痒数字评价量表(NRS)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同时留取患者皮疹照片并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及总IgE检查,除外禁忌后予口服巴瑞替尼2 mg/d治疗16周。治疗开始后在第1、2、4、8、12、16和20周定期随访,评估以上4种评分,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纳入24例AD患者,均完成16周的药物治疗和20周的随访观察。4种评分开始治疗后20周内均呈持续下降趋势。第20周时,IGA评分由基线(4.13 ± 0.61)分降至(1.12 ± 0.49)分(t = 22.70,P < 0.001),EASI评分由(37.59 ± 14.86)分降至(4.53 ± 3.78)分(t = 10.55,P < 0.001),NRS评分由(6.83 ± 2.26)分降至(0.72 ± 0.58)分(t = 10.69,P < 0.001),DLQI评分由(18.67 ± 8.64)分降至(1.39 ± 0.85)分(t = 8.40,P < 0.001)。随访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3例在开始口服药物时出现胃部不适,继续治疗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急性过敏表现(1例过敏性结膜炎、2例急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物后很快缓解且无复发。结论 巴瑞替尼可为AD尤其是外用药物控制不佳、需考虑加用系统药物的中重度AD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在诊断特应性皮炎(AD)患儿食物过敏中的价值.方法 以中国儿童最常见的过敏食物--鸡蛋、牛奶为抗原,同时采用APT和皮肤点刺试验(SPT)对68例AD患儿进行鸡蛋和牛奶变应原的诊断性检测,并以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验证.结果 本组68例AD患儿中,经食物激发试验证实鸡蛋过敏58例(85.3%),牛奶过敏40例(58.8%),两者同时过敏34例(50.0%).98例阳性食物激发试验47例表现为迟发反应,10例为速发反应,41例为混合反应.APT诊断鸡蛋(牛奶)过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与食物激发试验的一致率分别为96.6%(67.5%)、90.0%(82.1%)、98.2%(84.4%)、81.8%(63.9%)和95.6%(73.5%),而SPT为37.9%(30.0%)、100.0%(89.3%)、100.0%(80.0%)、21.7%(47.2%)和47.1%(54.4%).APT诊断迟发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PT(P<0.01). APT、SPT联合与APT单独应用在诊断鸡蛋和牛奶过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联诊断与APT单独诊断敏感性比较:鸡蛋x2=0.509,牛奶x2=0.549,P>0.05;串联诊断与APT单独诊断特异性比较:鸡蛋P=1.000,牛奶x2=3.514,P>0.05).结论 APT对以迟发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SPT.联合APT和SPT较之单独应用APT并不能提高诊断AD鸡蛋/牛奶过敏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在诊断特应性皮炎(AD)患儿食物过敏中的价值.方法 以中国儿童最常见的过敏食物--鸡蛋、牛奶为抗原,同时采用APT和皮肤点刺试验(SPT)对68例AD患儿进行鸡蛋和牛奶变应原的诊断性检测,并以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验证.结果 本组68例AD患儿中,经食物激发试验证实鸡蛋过敏58例(85.3%),牛奶过敏40例(58.8%),两者同时过敏34例(50.0%).98例阳性食物激发试验47例表现为迟发反应,10例为速发反应,41例为混合反应.APT诊断鸡蛋(牛奶)过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与食物激发试验的一致率分别为96.6%(67.5%)、90.0%(82.1%)、98.2%(84.4%)、81.8%(63.9%)和95.6%(73.5%),而SPT为37.9%(30.0%)、100.0%(89.3%)、100.0%(80.0%)、21.7%(47.2%)和47.1%(54.4%).APT诊断迟发反应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PT(P<0.01). APT、SPT联合与APT单独应用在诊断鸡蛋和牛奶过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联诊断与APT单独诊断敏感性比较:鸡蛋x2=0.509,牛奶x2=0.549,P>0.05;串联诊断与APT单独诊断特异性比较:鸡蛋P=1.000,牛奶x2=3.514,P>0.05).结论 APT对以迟发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食物过敏的诊断价值显著优于SPT.联合APT和SPT较之单独应用APT并不能提高诊断AD鸡蛋/牛奶过敏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对Moll Wright关节病型银屑病诊断标准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关节病型银屑病"Moll和Wright"诊断标准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对伴脊柱关节症状和/或体征的银屑病患者按Moll和Wright标准诊断关节病型银屑病,并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79例银屑病患者纳入研究,按Moll和Wright标准诊断关节病型银屑病43例;按"金标准"确诊61例.Moll和Wright标准的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89%.结论:Moll和Wright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今后需对包括影像学指标在内的新的诊断标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 细胞)与Th17细胞失平衡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AD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reg细胞与Th17细胞转录因子Foxp3、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的含量;同时以38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患者组外周血Treg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为2.01% ± 0.57%,Foxp3 mRNA的表达量为0.65 ± 0.1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4% ± 1.44%和1.71 ± 0.69,AD患者组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2.47和9.47,P值均 < 0.01)。AD患者组外周血Th17细胞(CD4+IL-17+T细胞)比例为1.77% ± 0.55%,RORγt mRNA表达量为5.97 ± 1.45;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9% ± 0.15%和1.49 ± 0.57,AD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4.82和17.78,P值均< 0.01。AD患者组Treg/Th17细胞比值(1.26 ± 0.61)较健康对照组(14.53 ± 5.77)明显降低(t = 14.11,P < 0.01)。急性期AD患者Treg/Th17细胞比值为0.88 ± 0.04,与亚急性期(1.29 ± 0.11,t = 4.02,P < 0.01)和慢性期(2.05 ± 0.24,t = 4.83,P < 0.01)AD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患者亚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2.89,P < 0.05)。AD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3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 < 0.01),而TGF-β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6,P > 0.05)。中、重度A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 = -0.40,P < 0.05),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 = 0.42,P < 0.05)。结论 AD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例、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含量发生变化,Treg/Th17细胞失平衡可能参与了AD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便携式DR图像经过单纯人工诊断和人工联合人工智能(A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和诊断效能。方法 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招募急性非头部外伤患者263例,经联影Udr360i便携式DR采集图像后,分别使用单纯人工诊断和人工联合骨折AI诊断系统进行诊断,并对比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精确度和负预测性,以判断其诊断效能。结果 在263例患者中,针对240例单发性骨折DR图像,人工联合AI诊断和单纯人工诊断骨折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值=0.627,P<0.001)。以联合诊断为参考,单纯人工诊断方法的敏感度为73.81%,特异度为89.47%,准确度为81.25%,精确度为88.57%,负预测性为75.56%,但仍误诊5.00%,漏诊13.75%。针对23例多发性骨折DR图像,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175,P=0.122)。以联合诊断为参考,单纯人工诊断方法的敏感度为42.86%,特异度为0%,准确度为39.13%,精确度为81.82%,负预测性为0%,但仍误诊8.70%,漏诊52.17%。结论 针对便携式DR图像,人工联合AI诊断骨折(包括单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