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excel表格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来我院进行检查的106例急性颅脑损伤脑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CT检测,给予研究组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检出率为96.23%,与对照组的77.36%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测,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准确率更高,能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病情并予以有效治疗,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T鉴别诊断胆总管壶腹区恶性肿瘤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2008年12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疑似胆总管壶腹区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诊断方法,给予研究组CT鉴别诊断方法,与病理学分析对比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0%,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3.3%,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疑似胆总管壶腹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鉴别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针对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P0.05)。脑梗死患者的MRI影像表现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等为主。结论:脑梗死诊断中,MRI可清晰显示患者的梗死灶特征,为其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分析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结节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肝硬化结节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8月到2018年9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CT成像检查,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像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0%,两组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和核磁共振成像分别应用在肝硬化结节诊断中,均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3天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与CT诊断,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CT诊断,研究组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检测准确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诊断价值更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特殊部位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与CT诊断比,磁共振成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价值与准确率更高,可以提高特殊部位的检出率,诊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梗死血管狭窄病患60例,将所选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利用头颈部CTA进行诊断,对照组病患则采用普通头颈部CT检查。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脑梗死血管狭窄病变程度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病患检查出患者血管狭窄出处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头颈部CTA对脑梗死血管狭窄患者检查,可以提高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最及时的治疗,应当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13-3614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脊椎损伤患者。依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诊断骨折患者38例,诊断率为76%,研究组诊断50例,诊断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脊椎损伤患者采取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更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率高,让患者早日接受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技术与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的膝关节损伤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对照组CT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确诊率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膝关节损伤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CT诊断检查;观察组30例,给予核磁共振诊断,对这两组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分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检查结果显示确诊患者共为29例,诊断正确率为96.7%,对照组检查结果有22例确诊,诊断正确率仅为73.3%,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分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给予核磁共振诊断明显优于CT检测,不仅准确率高,而且能够有效诊断出早期股骨头坏死,加强患者的早期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16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部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8例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腹部平扫检查,研究组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扫描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肿瘤位置以及确诊率等。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检查之后,对照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75.51%,研究组患者腹部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84%,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为55.10%,研究组患者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为75.51%,两组患者在肿瘤侵袭范围诊断准确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16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可以快速获得检查结果,因此可广泛应用于腹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探讨 CT 与 MRI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院神经内科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CT 和 MRI 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CT 和 MRI 方法均可以检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其中 CT 检出145个病灶,MRI 检出742个病灶,MRI 检出的病灶数目是 CT 的5.12倍;病灶直径>5 mm 时,CT检出142个,MRI 检出的病灶486个,检出直径<5 mm 的病灶,CT 检出率为2.07%(3/145),MRI 检出率为34.50%(25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腔隙性脑梗死的不同病灶部位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有差异(χ2=147.02,P<0.05)。结论CT、MRI 影像学检查可应用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MRI 方法较 CT 更清晰准确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微小病灶,是临床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DAI的病灶检出数量,同时对不同类型、是否出血以及不同位置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56个,平均(3.12±2.43)个;CT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03个,平均(2.06±1.47)个;MRI检查病灶均数明显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弥散性脑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66.0%、48.0%)明显高于CT(34.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非出血病灶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CT(30.0%)(P<0.05);MRI检查方式下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的病灶检出率(64.0%、40.0%、56.0%)明显高于CT(36.0%、18.0%、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MRI相比CT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弥散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以及皮质下、基底节以及胼胝体等位置的病灶检查中敏感性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MRI检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在脑梗死与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8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患者先进行轴位T_1WI、T_2WI常规序列扫描进行颅脑部检查,然后取DWI和SWI序列图像。比较2组患者病灶周边和中心SWI和DWI的不同特征,并测量病灶周边及中心区,进行PV和ADC值的测量。结果急性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T_1WI和T_2WI信号无明显区分,但DWI序列和DWI序列有明显差异。MRI常规检查,2组T_1WI序列、T_2WI序列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DWI序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SWI序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心区ADC显著优于对照组,血肿区PV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性转化区(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分别采集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DWI和SWI序列图像,两种患者的图像特点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与脑血管造影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10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53例无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和(或)高脂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对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以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颈部血管彩超和TCD的诊断一致性。结果观察组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 < 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对中重度以上狭窄检出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性为88.46%,准确率为92.45%,一致性较高(Kappa=0.801);对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的敏感度为87.67%,特异性为87.88%,准确率为87.74%,一致性较高(Kappa= 0.72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和TCD诊断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无创、便捷,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病因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为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87例首次脑梗死患者,年龄18-80岁,48h以内首发脑梗死,经头颅MRI/CT证实,排除脑出血。对照组来自健康体检者,共40例。两组对象血清hs-CRP浓度采用速率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Fib含量通过ACL-1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组血液hs-CRP及Fib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NDS评分预后比较,hs-CRP正常组总有效率(82.7%)明显高于hs-CRP异常组(68.7%);Fib正常组总有效率(87.2%)明显高于Fib异常组(54.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及Fib水平数值的增高,证实其参与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反应,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多层螺旋CT(MS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I、MSCT及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MS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计算MRI、MS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1例;MRI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37;MSCT诊断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29例,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524。MR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分别为92.00%、93.67%均高于MSCT的82.00%、83.54%(P < 0.05)。MRI对发病24 h内、发病72 h内检出率分别为89.29%、87.50%,高于MSCT的64.29%、70.83%(P < 0.05)。结论MRI、MSCT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结果与DS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RI诊断优势更加明显,可为临床尽早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颅内肿瘤疾病诊断中MRI与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共74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经术后病理学检验,均已经确诊,为了更好地观察MRI与CT两种检查方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所选患者需依次接受以上检查,将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应的疾病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结果:在病理学检查方式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包含幕上肿瘤31例和幕下肿瘤43例,均为恶性肿瘤,对应占比值为41.89%、58.11%。在CT与MRI两种检查方式下,颅内恶性肿瘤检出率分别为87.84%(65/74)、100%,诊断正确率为78.38%(58/74)、100%,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疾病诊断中,MRI、CT检查均能够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数据,不过,在疾病检出率与诊断正确率两方面的比较中,MRI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8.
CT、MRI联合应用对诊断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CT和MRI在对诊断脑梗死中的联合运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脑梗塞的237例病例经CT扫描,其中经CT、MRI联合扫描92例。并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CT诊断21例(N=188)。MRI诊断57例(N=65),发病在24小时后的诊断率分别为61.2%、100%。讨论:CT和MRI联合应用对诊断脑梗死有互补作用。虽然CT扫描可以作为首选,但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和确诊梗死血管的位置,应经MRI扫描,这对临床的及时处理和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磁敏感成像(SWI)诊断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头颅CT平扫、多参数磁共振检查,比较CT平扫、SWI以及MR常规序列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检出情况及分型结果。结果SWI对HT检出率为53.06%,显著高于CT平扫的22.92%及MR常规序列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2,P<0.05);SWI对HI1型检出率为27.08%,高于CT平扫的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0.05),但对HI2型、PH1型、PH2型检出率与CT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4、0.239、0.558,P>0.05);SWI对各型HT检出率与MR常规序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0.504、0.236、0.558,P>0.05)。结论SWI-DWI操作简单、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成像速度快,能够有效预测缺血半暗带影像,敏感性高于CT平扫及MR常规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