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风病 (急性脑血管病 )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近 10年来,国内外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已经明确了某些独立和/或非独立的危险因素;对于可干扰的危险因素进行各种有效干预,肯定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与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7例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血清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结果:中风急性期患者在发病的72h内血清中PMN凋亡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组内比较PMN凋亡率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5)。中脏腑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中经络组(P<0.05);风痰火亢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风火上扰证、痰湿蒙神证PMN凋亡率明显低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或0.01)。痰湿蒙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PMN凋亡率明显低于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中风病的致病因素、病情轻重和辨证分型与PMN凋亡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 自颅脑CT应用于中风诊断以来,中风患者之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有了更确切而直观的诊断。临床上往往由于病变部位、病灶多寡不同,其临床症状不一,中医辨证分型亦有所异。笔者综合本院1988年以来,经外院颅脑CT 明确定性、定位诊断的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中风病人113例,就其临床辨证分型与颅脑 CT 定性、定位之关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型治疗中风85例121500辽宁省锦西炼化总厂职工医院乔宦琏笔者辨证分型治疗中风8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性别:男57例,女28例。年龄:41~50岁10例,51~60岁30例,61~70岁25例,70岁以上20例。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中风的辨证分型与CT扫描关系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中医》2000,21(5):45-46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及其与现代医学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冠脉病变狭窄≥50%)80例,非冠心病患者80例,以证候要素为辨证基础,分析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联系。结果:观察组证型分布以心气虚型(85.0%)、血瘀型(81.0%)、痰浊型(74.0%)为主,且多为2种或2种以上兼证,分布比较集中;对照组证型分布以气滞型(77.5%)、血瘀型(43.8%)、心阴虚型(45.0%)为主,分布相对分散。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危险因素较对照组增多、增高,其中糖尿病患病率、家族史比例、缺乏体力活动比例观察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痰浊型腰围、体重、高血压比例、吸烟者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血瘀型缺乏体力活动比例、家族史比例、hs-CRP、T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阴虚型糖尿病患病率、吸烟者比例、高血压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的辨证分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中风CT诊断结果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头部CT断层扫描的检查方法,从病变性质、病灶范围等方面观察分析了急性中风患者不同证型的影像特征与各型之间的差异,以探讨不同证型的病变基础。为从影像学角度研究证的实质及辨证分型诊断提供客观依据。1 资料与方法 中风患者206例,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制订的“中风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辨证分型均经临床主治医师以上认定。属中经络型者144例,其中男96例,女48例,年龄37~50岁33例,51~6O岁42例,61~70岁56例,71~82岁13例。首次发病者83例,有中风病史者61例。主要症状为偏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根据病理的不同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临床辨证又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中经络分为: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②风痰瘀血、痹阻脉络;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④气虚血瘀;⑤阴虚风动.将中脏腑分为:①肝火上扰清窍;②痰湿蒙塞心神;③痰热内闭心窍;④元气败脱、心神散乱.影像学特别是CT、MRI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较高,能够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和性质.如果能分析出中风辨证分型与影像学的相关联系,对于提高临床的辨证水平将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微观化也是中医现代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从1990年11月~1991年11月,采用以望舌为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8例,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女41例,男17例;年龄:平均  相似文献   

10.
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与中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检测急性期中风患者及健康人的外周血清IL 6浓度。结果 :中经络、中脏腑患者IL 6血清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中脏腑患者血清IL 6浓度高于中经络患者 (P <0 0 1) ,中经络组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组血清IL 6浓度高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组 (P <0 0 1) ,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脑梗塞、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 6浓度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TIA)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清IL 6水平升高可能与中风的发生有关 ,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IL 6存在一定关系。补气活血化瘀药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调节细胞因子含量可能会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辨证施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对胃脘痛的辨证分型,分为脾胃虚寒型,肝气犯胃型,寒邪客胃型,肝火犯胃型,瘀血停滞型,饮食停滞型,运用辨证施护理论,从生活、饮食、心理及用药等其他方面进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不寐亦称失眠 ,多因脏腑功能紊乱 ,气血亏虚 ,阴阳失调而致 ,其病位在心 ,与肝、胆、脾、肾有关 ,临床辨证分虚实两类 ,以虚证多见 ,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为虚证 ;肝郁化火、痰热内扰为实证。一般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光线宜暗 ,被褥松软适宜 ,避免噪音。安排好患者的生活 ,使之有规律 ,养成定时作息习惯 ,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对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而致失眠者要做好心理情志护理 ,解除其忧虑。积极治疗失眠的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镇静催眠药宜在睡前1 h给患者服用。教会患者每日坚持睡前做放松气功…  相似文献   

13.
小中风,亦称中风先兆,即现代医学所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临床特点是:脑部某一区域突然发生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短暂语言、运动或感觉障碍,历时几秒至数小时,一般在24h内症状消失,无后遗症。小中风是中风的早期讯号,小中风之发作,有演变成中风的可能。如能在小中风的阶段即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终止病情发展,就可避免发展为中风。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脑震荡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多由头部外伤引起.如暴力突然击打于头颅,或外力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而间接震动头部,病人随即出现意识障碍,昏仆不省人事,时间可持续几秒至数十分钟不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95例确诊为鼻咽癌并首次放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89例(单纯放疗7周),治疗组106例(在放疗同时给予中药治疗至放疗后5周)比较两组急性放射反应的总体变化、各系统及各周放射反应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急性放射反应总积分,皮肤、口咽黏膜、唾液腺、喉、耳、上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放射反应积分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两组患者发生的急性放射反应在放疗1~7周呈上升趋势,8~10周逐渐减轻。结论 在不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前提下,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减轻鼻咽癌患者急性孜疗反应。  相似文献   

17.
六经辨证与十二经病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六经辨证与十二经病候的内在关系和其临床意义,认为十二经病侯是伤寒六经辨证产生的文献依据,六经证候的形成又充实和发展了十二经病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心内科近10年的489例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和古今文献系统地分析了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证治特点。489例冠心病中医证型多见于气阴两虚型(41%)、气虚血瘀(39%)、痰湿壅盛(36%)、痰瘀痹阻(17%)、气滞血瘀(11%)、心阳不振(5%)。其中401例心绞痛以气虚血瘀占42.39%,88例心肌梗塞以气阴两虚证占68.18%居各组证型首位。研究表明:热证在冠心病中占60%左右。由此提出清化瘀热应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糖应激性增高的报道很多,而对其血糖、血脂与中医证候分类的关系报道则较少。我们1996~2001年观察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探讨其与中医证候分类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2例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标准犤1犦,其中男性40例,女性62例;年龄35~84岁,平均(54.95±9.99)岁。脑出血46例犤小量出血(<20ml)27例,中量出血(20~50ml)12例,大量出血(>50ml)7例犦,脑梗死56例(腔隙性梗死14例,大面积梗死15例,非腔隙性梗死27例)。根据《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02例中风病先兆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与头颅CT影像对比研究,探索中医中风先兆证的CT影像规律性。方法:对102例临床按中医诊断为中风先兆期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通过双盲法CT影像研究,观察其病变性质、部位、大小范围、脑实质弥漫性病变与陈旧病变等情况。结果:中风先兆证的头颅CT影像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体各证候之间缺乏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颅CT扫描可以为中医辨证为中风先兆证的患者提供一定的辨证、辨期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