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证,泛指结滞不得发越的病证。自《内经》论五郁之发和五郁之治以来,经后世医家不断充实,如陈无择之情志致郁、张介宾情志之郁总由乎心,孙一奎的五脏本气自郁、赵献可之凡郁皆肝病等,使郁证理论得到了完善。戴思恭的“郁证皆在中焦”,其论述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郁证,古谓之“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郁证是指脏腑气血失和引起病邪郁滞、瘀结、壅遏的一组疾病。郁证范围甚广,正如古人郑守谦所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王安道亦说:“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滞而不通之义”。郁证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内经》所论五郁之治(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和朱丹溪倡言六郁之说(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均属广义的郁证,  相似文献   

3.
中医郁证学说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郁证学说发展经历了理论源起、辨治雏形、认识深入、学说形成、体系完善5个不同阶段.《黄帝内经》的五郁论和情志致郁论述,张仲景的郁证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郁证学说研究的先河.陈无铎等郁证七情病因理论,使郁证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金元时期,刘完素怫热郁结论、张子和肝脾郁结论、李东垣气虚致郁论、丹溪学派六郁论、王履五郁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明代浙江医家张景岳对朱丹溪治郁证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法,以《朱丹溪医学全书》《景岳全书》为蓝本,构建“郁证方药数据库”,探究用药规律,并研读整理郁证相关内容,从理法方药各角度归纳比较二者临证经验。[结果] 二者均认同气血结聚、升降失职的病机理论,然丹溪以脾胃为要,景岳以气机为关键。在临床辨证中,丹溪以病理因素为依据,将郁证分为气血湿食痰热六者;景岳吸收“六郁”理论,将郁证分为五气之郁和情志之郁。在用药上,丹溪从脾、肝、肺经入手,祛邪为要,理气为主,并辅以甘缓养阴;景岳用药,温补为主,又采丹溪之则,尤重滋阴,并以祛邪,故其用药攻补兼施,补益为主。[结论] 朱丹溪与张景岳均认同致郁关键为气血怫郁。丹溪分郁证为六郁,以祛邪为要;景岳分郁证为五气之郁、情志之郁二类,攻补兼施,尤重滋阴。景岳在继承丹溪理论之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体系。二者的郁证诊疗经验,可为当今郁证治疗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明代王阳明心学对张景岳治郁思想的影响。[方法] 借助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张景岳基于阳明心学本体-体用-工夫修养的宏大视域,创立中医郁证治疗新理论的发展脉络,阐发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果] 人心与人情、心性与情志是阳明心学关注的核心议题,张景岳创立情志合称、情志致郁、因郁而病、从虚论郁、知行疗郁的郁证诊疗理论,体现了其医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论] 张景岳治郁思想继承与发挥了阳明心学的奥义,发展构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中医郁证诊疗理论,剖析其阳明心学思想进路下的治郁思想,有益于中医郁证的诊疗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 郁证,是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疾病总称。所谓郁,滞而不通之义也。祖国医学对郁证的记述颇多。《内经》中早有关于情志变化引起人体气机失调可出现多种病证的论述。如《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故凡人情绪不宁,心志不舒,精神不爽,气郁不伸者均可导致气滞、血滞、痰结、食积、热郁、食郁等“六滞”。气机郁滞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乃至脏腑不和,引起种种病症,均属郁证范畴,临床以妇女尤为多见。朱丹溪说:“病之属郁者常八九”;王安道指出:“凡病之起,多由于郁”。故前人有  相似文献   

7.
肝气郁结证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气郁结“简称“肝郁”,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此证多与情志有关,属实证、郁证的范畴。关于郁证,《素问》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之说。后世朱丹溪根据病因将其划为气郁、热郁、湿郁、痰郁、血郁、食郁六类。张景岳又提出了情志三郁:怒郁、思郁、忧郁。肝气郁结系属《内经》中的木郁,与张景岳的情志之郁也相吻合。 本证的病因多为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使肝的疏泄功能受到抑制,升发受阻,导致肝经经气阻滞而产生,当然也有因其它病邪侵扰而发病的。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的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音动作减少、迟缓,不愿会友。其起病缓慢,往往伴有失眠、乏力、食欲不振等。根据《景岳全书.郁证》:记载"凡五气之郁,则郁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初病而气结为滞者,宜顺宜升。久病而损及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证治汇补.郁证》:"郁病虽多,皆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抑郁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中风病的诸多病理改变为基础,尤其是人体气血逆乱,是脑主神明、司运动、主宰脏腑等功能失常的外在表现.元代<丹溪心法>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法.明代以后,把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景岳全书>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所论述的证治方药内容丰富,用药清新灵活.  相似文献   

10.
连建伟教授辨治郁证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喜叹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此与现代医学的抑郁障碍相似.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各种家庭社会问题频发,人们心理生理压力普遍增加,郁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连建伟教授认为:情志怫郁为郁证之始因,气机郁结而进一步导致痰、湿、食、血诸郁为郁证之病机.因此,连老师临证多从情志郁结辨治郁证,常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行气开郁、降逆化痰;清化痰湿、温胆开郁;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滋阴清热、镇心安神等六法来统领而治,每获良效,可为后学者法.  相似文献   

11.
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喜叹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此与现代医学的抑郁障碍相似。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各种家庭社会问题频发,人们心理生理压力普遍增加,郁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连建伟教授认为:情志怫郁为郁证之始因,气机郁结而进一步导致痰、湿、食、血诸郁为郁证之病机。因此,连老师临证多从情志郁结辨治郁证,常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行气开郁、降逆化痰;清化痰湿、温胆开郁;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滋阴清热、镇心安神等六法来统领而治,每获良效,可为后学者法。  相似文献   

12.
"怒"是正常的情志活动之一,在异常情况下会导致情志内伤,从而引发郁。怒与脏腑气血在生理病理上有一定联系,其中与肝体阴用阳功能关系最为密切。怒志刺激的外因结合易怒体质的内因形成溢脉型郁证,即颅腔气血失调所致的肝阳上亢、肝气上逆型郁证。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创始人刘绍武先生提出"四脉定证、以脉定方"的辨脉与治郁体系,拟调神平亢汤平肝降逆、调节情志,对怒所致之溢脉型郁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凃晋文教授认为,抑郁症相当于中医所谓"情志之郁",属狭义郁证的范畴,情志内伤是病因,肝失调达、气血失和是发病关键,调畅气血为治疗原则,并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4.
正张永华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30余年,深谙中医经典,擅长情志病的诊治,对郁证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郁证,多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物堵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1])。历代医家对郁证认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郁乃情志、饮食、外邪等诸多致病因素,狭义之郁,为情志  相似文献   

15.
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提出从郁论治,通过郁证释义、郁证征象、郁致干燥、从郁论治4方面进行论述,注重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为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6.
郁证多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情志因素是郁证 主要的致病原因,同时还和机体本身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病源流》所说:“诸郁、脏气病也, 其本源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脏气 弱”即是人体的心理障碍,因此心理疗法治疗郁证,在临床 上十分重要,现分虚实浅述之。  相似文献   

17.
郁证是由情志为舒、气滞邪郁所引起的一类病证。郁证的病证名见于《素问&#183;六元正纪大论》中的“郁冒”。郁证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善哭为主症,每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临床多见于神经官能症、癔病等,更年期综合征、狂躁抑郁症及老年性抑郁症等亦具有该病特点。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多愁善感或易怒易哭,心疑恐惧及失眠,胸胁胀闷或痛,咽中自觉有物梗阻等一系列症状。本病经常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经久难愈。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疏肝解郁汤加减治疗郁证可余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4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朱丹溪及其弟子的郁证理论。[方法]研究有关文献,列举朱丹溪及其弟子对郁证病因病机、治法的相关论述,分析朱丹溪及其弟子对郁证的阐述与发挥。[结果]朱丹溪以《内经》中"五郁"学说为源头,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了"六郁"学说,分别从气、血、痰、火、湿、食六个方面对郁证进行了论述,并创越鞠丸、六郁汤等治疗郁证的名方,开创了专篇论述郁证的先河。丹溪弟子戴思恭对郁证的脉、因、证、治作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完善了"郁在中焦说";王履则对《内经》中的"五郁"学说进行了发挥,提出了新的"五郁论",见解独特;私淑丹溪的王纶,在继承丹溪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血痰郁关系论",其对郁证的治法有了进一步的发挥。[结论]朱丹溪及其弟子的郁证学说,对于后世医家进一步发挥与完善郁证理论有着深远影响,对于郁证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中医称其为"乳岩",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呈上升趋势、年轻化。根据现代生活方式、社会压力等调查表明抑郁情绪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一定作用,抑郁症中医称为"郁证",因肝气郁滞、气机失调所致情绪异常。最早在《景岳全书》中提出因郁致病,如"治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该文认为乳腺癌、郁证发病都与情志有关,初步探讨"郁"如何致乳腺癌,病因病机、症状及相应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郁证是对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不通所引起疾病的总称.所谓郁,是滞而不通之义.凡因情志不舒,气郁不伸,而致血滞、痰结、食积、火郁,乃至脏腑不和而引起的种种病症均属郁的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安、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