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影响重症肝炎转归的因素并探讨其诊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表明,重症肝炎的转归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病型、病期、凝血酶原活动度(Pa)、血清总胆红素(TSB)、白球蛋白比值(A/G)等。并发症往往是致死的直接或主要原因。认为重症肝炎的抢救方案应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力争病情稳定在早、中期,对晚期患者积极治疗并发症,可望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重症肝炎时电解质紊乱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肝炎时电解质紊乱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将我院收治的130例重症肝炎,就电解质紊乱及其原因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按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修订标准而定。二、一般资料:1.急性重型:38例。男32例,女6例。年龄20~60岁。2.亚急性重型:44例。男36例,女8例。年龄20~71岁。3.慢活肝重型:48例。男42例,女6例。年龄15~73岁。三、测定方法及正常值:1.钾:HG-3型火焰 相似文献
3.
重症肝炎的B超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3年8月~1998年1月先后诊查了28例重症肝炎,现就B超在重症肝炎中的显像作一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重症肝炎为我科住院患者,男24例,女4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6.31±10.67岁。参照北京全国肝病会议制定的... 相似文献
4.
婴儿肝炎综合征包括以往所谓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指1岁以内的婴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肝功能异常,肝肿大或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我科从1987年7月~1989年12月共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108例,其中发展为重症的有19例,发生率为17.6%。为加强对重症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认识和提高诊疗水平,现将19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8.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重症肝炎(重肝)患者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导致糖代谢异常,可引起低血糖反应,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有学者称为假性肝昏迷。本文将33例重肝病人并发低血糖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正常人对照组:我院血库健康献血员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0~42岁,平均27.6岁。(2)慢性活动性肝炎(漫话肝)组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30~52岁,平均39.1岁,病原学检查均为HBV感染。(3)重肝组:33例,男32例,女1例,年龄17~56岁,平均33.9岁,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慢性重症肝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低钠血症判定标准将128例慢重肝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低钠血症及血钠正常组,结合预后等分析其问关系。结果:本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为57.0%,伴有低钠血症的慢重肝均有肝性脑痛、肝肾综合症、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慢重肝中、晚期多伴有低钠血症,未愈率与低钠血症程度成正比,难以纠正的低钠血症预后更差(未愈率93.1%)。结论:慢重肝病情发展及预后与低钠血症有明显相关性。慢重肝中、晚期或/和并发症多者更易发生低钠血症。临床上在慢重肝的治疗中应积极纠正低钠血症以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前国内对重症肝炎 (肝衰竭 ,HF)一直采用凝血酶原活动原 (PTA) <4 0 % ,同时总胆红素 (TBIL) >171umol/L ,作为实验诊断标准 ,国外有学者提出V因子水平是暴发性肝衰竭 (FHF)诊断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对于原位肝移植尤为重要。我们对 3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了凝血因子V活性 (V :C)的检测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35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病人 ,其中男 2 8例 ,女 7例 ,年龄 2 1~ 6 4岁 ,另外我们还同时对比检测了2 5例正常人 ,38例慢性肝炎患者和 6 2例肝硬化患者的V :C。临床和病理诊断按照 2 0 0… 相似文献
14.
凝血因子V检测对慢性重症肝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重症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组织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是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能否对其进行早期正确诊断影响着患者的存亡.我国对重症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采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同时总胆红素(TBIL)>171 μmol/L为重症肝炎的确定标准.但约10%~30%肝硬化患者由于有效肝细胞大量减少,肝脏坏死,在没有再次发生大块或亚大块肝组织坏死之前,其PTA已<40%,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肝炎病死率高,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尚无满意的疗法;“综合基础疗法”替代“过于一般疗法”使重症肝炎的成活率提高,病死率降低,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新方法增多,使重症肝炎的治疗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李智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8):96-96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3岁。因右上腹疼痛4d,皮肤重度黄染2d入院。自诉发病前因进过多肉食后4h出现右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向背及腰部放射,伴有腹泻,大便为稀水样便,发病第2日发现眼黄,尿黄,继而渐发现全身皮肤发黄,伴有中度发热,体温在38℃左右,无明显规律,患者曾1988年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而后多次住院治疗。入院后查体,肝掌阳性,无蜘蛛痣,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区叩痛。化验肝功示HBsAg(+)、ALT900U/L、AST456U/L、GGT220U/L、TBIL5138.6gmol/L、D-BIL256.8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8s(正常14s),乙肝两对半“小三阳”,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脾大。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给予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1周,症状无缓解,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加重,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胰头占位病变。转外科行手术切除,病检报告:胰头导管细胞癌。 相似文献
17.
18.
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危重临床类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复杂。为探讨影响重症肝炎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本文对94例各型重症肝炎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本组94例重症肝炎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男59例;女35例,年龄23~69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8例,慢性重型肝炎56例,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