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国龙 《河南医学研究》1995,4(4):297-303,325
本文对两队列随访研究所需样本容量和试验期限作了估计,以保证在给定显著性水平有足够功效检出所指定的差别。其依据是两指数生存函数队列半数生存期的比较,表达为9个简单的公式。其中心环节是终检率的限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评价性。其特点是,进入期为三个设计参数:最小临床承认疗效比率即两队列半数生存期之比,终检率,和进入率所固定。该方法用于随访研究的常规设计,带有附加限制的设计,对设计的校对和对方案的评价与修改,均十分简便。附有工作实例描述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素珍  李婵娟  夏结来 《医学争鸣》2009,(19):1891-1893
目的:探讨随机化检验(Randomization test)在内部预试验IPS(Internal Pilot Study)自适应设计样本量调整中对I型错误和检验效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模拟样本量较小时的IPS样本量调整,分别采用随机化检验和t检验分析最后数据并比较二者对I型错误、检验效能值的影响.结果:重计算的第二阶段样本量波动性较大,t检验不能很好地抑制I型错误,随机化检验能较好的抑制I型错误,检验效能略有降低.结论:在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内部预试验盲态下样本量调整后随机化检验能保护I型错误不增大,同时保证检验效能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人体心肌梗塞,同时把对数正态模型和病理模型进行了比较。通过大量病例验证表明,病理模型预测人体心肌梗塞的效果要比对数正态模型的预测效果好得多  相似文献   

4.
5.
《安徽医学》2014,(5):675-675
<正>1.一组样本资料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t检验,若来自非正态总体或总体分布无法确定,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2.配对设计资料二分类变量,可用MecNemar检验;有序分类变量,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连续型变量,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配对t检验,否则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二分类变量,可用χ2检验,有序多分类变量,宜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3.多组独立样本连续型变量值,来自正态总体且方差相等,可用方差分析;否则,进行数据变换使其满足正态性或方差齐性的要求后,采用方差分析;数据变换仍不能满足条件时,可用Kruskal-Kallis秩和检验。二分类变量或无序多分类变量,可用χ2检验。  相似文献   

6.
《安徽医学》2014,(8):1156-1156
<正>1.一组样本资料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t检验,若来自非正态总体或总体分布无法确定,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2.配对设计资料二分类变量,可用MecNemar检验;有序分类变量,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连续型变量,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配对t检验,否则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二分类变量,可用χ2检验,有序多分类变量,宜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3.多组独立样本连续型变量值,来自正态总体且方差相等,可用方差分析;否则,进行数据变换使其满足正态性或方差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颈椎椎间盘退变与软骨终板凹陷形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因颈痛等不适就诊的150例患者颈椎MRI影像学资料,在颈椎MRI正中矢状位的T2WI使用颈椎间盘退变的Miyazaki分级系统对颈5/6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析,分别于MRI的T1WI正中矢状位上进行颈椎上下终板凹陷参数的测量,其中包括颈5下终板、颈6上终板凹陷角度、终板凹陷区域位置进行测量计算,将数据整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颈椎终板凹陷角度在男女之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随着颈椎间盘退变等级的增高,C5下终板凹陷角及C6上终板凹陷角逐渐增大(P<0.05),C6上终板凹陷角度在退变IV级与V级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C5下终板凹陷区域值随椎间盘退变等级增高逐渐减小(P<0.05),在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6上终板凹陷区域表现为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颈椎终板凹陷形态变化与颈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且随椎间盘退变程度加重而出现终板的平坦化,与腰椎终板退变的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也可为颈椎融合器端面形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初步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pH和振荡时间对钾钙肥中硅的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检验回归方程有意义,利用回归方程确定了pH和振荡时间对硅的溶出的影响规律。结果 在试验次数较少的情况下找到硅的最佳溶出条件。试验令人满意。结论 利用均匀设计法研究钾钙肥中硅的溶出条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出透骨香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粉碎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对照空白组为因素,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优选最佳工艺。结果:透骨香药材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透骨香中的挥发油,加15倍量水,粉碎为直径约1cm,提取时间12h,方法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所得结果的可供比对的正常范围,为临床检查中调节滞后测量方法的选择及结果比对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81名18~25周岁在校大学生近视患者,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Nott法、MEM法和融像性交叉柱镜法(FCC法)测量其注视眼前40 cm处视标时的调节滞后量。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1)采用Nott法、MEM法及FCC法测量被检眼注视眼前40 cm处视标时调节滞后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38,P<0.001)。(2)Nott法及MEM法测量结果与FCC法测量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15+0.381X,r2=0.305;Y=0.698+0.600X,r2=0.571。结论:临床上选择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时,应将测量结果与相对应的正常范围比对。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tudies that use patient smartphones to collect 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 and sensor data, an approach frequently referred to as digital phenotyping, have increased in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lack of formal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of new digital phenotyping studies so that they are powered to detect both population-level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as well as individual-level change points in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In particular, determining the appropriate balance of sample size relative to the targeted duration of follow-up is a challenge.Materials and MethodsWe used data from 2 prior smartphone-based digital phenotyping studies to provide reasonable ranges of effect size and parameters. We considered likelihood ratio tests for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as well as for change point detection of individual-level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ResultsWe propose a joint procedure for sequentially calculating first an appropriate length of follow-up and then a necessary minimum sample size required to provide adequate power. In addition, we developed an accompanying accessible sample size and power calculator.DiscussionThe 2-parameter problem of identifying both an appropriate sample size and duration of follow-up for a longitudinal study requires the simultaneous consideration of 2 analysis methods during study design.ConclusionThe temporally dense longitudinal data collected by digital phenotyping studies may warrant a variety of applicable analysis choices. Our use of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as well as change point detection to guide sample size and study duration calculations provide a tool to effectively power new digital phenotyp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多组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清波  徐勇勇 《医学争鸣》1993,14(4):275-28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科研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检验功效l-β的重要性及应用.方法:应用SAS 9.0对2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3组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的案例做检验功效的计算.结果:当P<0.05时,若样本含量不足和误差较大时,将导致检验功效较低(<0.75),其结果不可靠.结论:采用假设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时,要告知读者发现有差别的能力有多大,即P<0.05时应在其结果表达中呈现检验功效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样本含量估计是任何一项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根据已知的基本情况和统计学知识,估计出合适的样本含量在科研实践中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介绍了拟作成组设计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时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仅针对成组设计且为差异性检验的情形,介绍了效应指标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时估计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以及基于公式和借用SAS软件中POWER过程分别实现样本含量估计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讲解,对科研工作者在实验设计时正确落实重复原则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Hu LP  Bao XL  Zhou SG  Guan X  Xin HL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0):1070-1074
本文概述了样本量估计与检验效能分析的基本概念、前提条件和方法的分类,重点介绍了参数估计样本量的估计方法,包括估计总体均数时样本量的估计和估计总体概率时样本量的估计,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而且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用手工和SAS软件实现计算样本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是研究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拟作单组设计、配对设计和交叉设计定量与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时的样本含量和检验效能估计方法,具体地说,就是针对前述的3种设计且为差异性检验的情形,介绍了效应指标为定量和定性资料时估计样本含量和检验效能的计算公式,以及基于公式和借用SAS软件中的POWER过程分别实现样本含量和检验效能估计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演示和讲解,对实际工作者在试验设计时正确落实重复原则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Hu LP  Bao XL  Guan X  Zhou SG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2):1307-1311
本文介绍了结果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的3种特殊检验(即非劣效性检验、等效性检验和优效性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样本含量估计方法。非劣效性试验是指主要研究目的为显示试验药的疗效在临床上不比阳性对照药差的试验;等效性试验是指主要研究目的为显示两种药物的疗效在临床上是否等效的试验;优效性试验是指主要研究目的为显示试验药的疗效优于对照药的试验。通过实例,本文介绍了所需样本含量的计算公式和SAS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所谓单因素多水平设计,是指试验中仅涉及一个具有尼个水平(k≥3)的试验因素,未对其他任何重要非试验因素进行有计划的安排。本文向读者介绍单因素多水平设计一元定量资料与结果变量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多水平设计一元定性资料的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  相似文献   

19.
所谓单因素多水平设计,是指试验中仅涉及一个具有k个水平(k≥3)的试验因素,未对其他任何重要非试验因素进行有计划的安排.本文向读者介绍单因素多水平设计一元定量资料与结果变量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多水平设计一元定性资料的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两因素析因设计,是指试验中涉及两个试验因素,不同的试验条件数等于两个试验因素的水平数的乘积,即由试验因素的水平全面组合而成.全部受试对象被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试验条件组中去.做试验时,全部试验因素同时施加(即无先后顺序之分);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时,试验因素地位平等(即不存在主次之分,也不存在嵌套关系).本文向读者介绍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一元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处理定量资料时,在试验之前如何估计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