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基本生理特点为体禀少阳。少阳是维系生长发育之生生之气,但又存在少阳之气稚嫩的客观现实。少阳在腑,象征着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与人体神志活动密切相关。徐荣谦认为,小儿素体胆气不足,神气怯弱,若暴受惊恐或压力过大则胆气失舒,气郁生痰,痰与气搏,胆气壅塞,失其宁谧之性,不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易扰五脏,导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临床善用温胆汤加减理气化痰、舒发少阳,以恢复胆之升发、清净宁谧之特性,最终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的胆与神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大为 《江苏中医药》2008,40(11):23-25
<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是<内经>对胆的功能的仅有的明确描述.对<内经>有关胆和胆病的记载的分析证明:<内经>认为胆的唯一功能,即在于主决断.这个神志方面的功能和胆作为"奇恒之府""藏而不泻"的特性直接有关.胆藏胆汁而不泻,是该功能的物质基础.肝主谋虑而胆主决断,意指肝胆共同完成神志方面的调控作用.二者功能上的相关性和藏象学说的"肝和胆"无关.  相似文献   

3.
论胆与膜     
李东瀛  李振雄 《光明中医》2008,23(10):1577-1577
胆为六腑,又称奇恒之府,是说胆有六腑功能,又有与六腑不同的生理,历代医家对胆的认识卓深,提出胆升发阳气,疏泄肝气,助饮食物消化;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但对胆主膜的认识肤浅,现就这一论点提出和同道商讨。  相似文献   

4.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即胆为中正,主决定判断。然胆为何称谓“中正”?综观历代名家注言,无非是以胆主决断之功释之,如王冰、姚止庵等即是。惜其皆未能揭出胆为“中正”之真谛。笔者每读此,殊感惑然不解。近粗览《周易》,偶有收获,认为“中正”一词,本出于《易》,胆喻为“中正”,是《内经》作者以《易》理来阐医理。兹不揣浅陋,敢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正口苦,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口苦皆属热证,多从火热论治。实火者,多以苦寒清热泻火之剂;虚火者,常予滋阴清热潜阳之品。但临床上引起口苦者并非尽属热证,亦有主寒、主虚者。1口苦乃因胆泄,而非独热胆为奇恒之腑,有贮藏并排泄胆汁和主决断之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本意是得当、不偏不倚的意思。说明胆腑之性,不偏不倚,性喜宁谧平和,不宜过寒过热。过寒过热皆可导致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在临床应用上较为广泛,在治疗神志病方面亦属常用。温胆汤一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千金方》,用以治疗病后胆寒不眠之症。但后世各种方书,颇与此见解不同,如汪昂的《医方集解》中说:“胆为清净之腑,又为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并非因胆寒而与为之温也。”意为温胆汤之所谓“温”者,是因胆热而设,亦即因胆热而凉之。方中用二陈和胃化痰,加竹茹以清膈上;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清痰除则胆气自清矣。根据这种认识,笔者在临床上多用此方治疗胆经饮热所致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历代医家的论述、胆的生理功能与胆为中正之官3个方面,对“几十一藏取决于胆”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再结合临床案例,认为诸多脏腑疑难杂病均可从胆论治,如肝病泻胆、利胆和胃、心病治胆、利胆宣肺、利胆护肾、利胆畅腑等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当为"凡土脏取决于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强 《国医论坛》2004,19(3):46-47
《素问·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一句,自王冰以降,诸注歧见纷呈,迄今尚未定论。历代较有影响的注释有:1以胆为中正之官立论。持此说者如王冰、马莳等。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注云:“上从心藏,下至于胆,为十一也。然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明代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亦引《灵兰秘典论》指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耳。盖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其余六脏,孰非由胆以决断之者乎。”正因胆主决断,参与精神情志活动,故云:“凡十一…  相似文献   

9.
    
萧春雷 《东方养生》2011,(3):150-150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按中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的说法:“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在传统医学里,胆是六腑之一,其功能和果敢,勇气相关。现代汉语里还保留着这种观念的许多遗址,例如我们说胆识、大胆、心惊胆战.等等。唐代的医家孙思邈对诗人卢照邻说:“胆欲大而心欲小。”不知他说的是健康原则还是人生道理?  相似文献   

10.
内经部分     
7.如何理解《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中“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两段经文? 答:“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从文义来讲,是说胆好比一个不偏不倚的司法官,使人具有正确的判断力,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引申来说,胆的决断功能,是指对外界  相似文献   

11.
“十一脏取决于胆”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寨问·六节脏象论》载:“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历代注家对此多所发挥。如王冰曰:“胆者,中正刚断无私偏,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李杲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二家之说俱有代表性。王冰以胆属中正,其性刚直主决断立论;东垣以胆气通春,从脏腑应四时之气立论。然此二说俱非经文本义,兹举证如下:1.《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宫,决断出焉。”《素问·奇病论》曰:“夫肝者,中之将也,  相似文献   

12.
正胆石症一般是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运动功能失调共同作用所致,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反复发作,临床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黄疸等。胆为六腑,又是奇恒之腑,诸多典籍也称之为"中精之府"。《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由此可见胆在机体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胆瘅"是《素问.奇病论》明文记载的一种直接由神志活动引起的疾病,病位在"奇恒之府"——胆。对"胆瘅"病机和《素问.痿论》"筋痿"病机的比较研究证明,"胆瘅"一病,其病位虽然在胆,其病因却在肝。"胆瘅"的病机分析表明,"谋虑"和"决断"不是两种独立的神志活动,而是同一神志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素问.灵台秘典论》说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不是指两者在调控神志方面的功能相互独立,而是肝胆共同完成神志调控作用。注家对"胆瘅"病机的解释多有牵强含混,重要原因即把"谋虑"和"决断"误当作两种独立的神志活动,从而割裂了肝和胆的这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胆腑官居中正,具监察之能,具有泄而不藏,藏而不泄的生理特点。刘启泉教授认为胆系疾病病位在胆,主病机为胆腑失和,藏泄失宜。胆系疾病的发生内责之胆,外责之胆与他脏失和,主要责之肝、脾、胃、心。主张以和法治之,通过疏肝利胆以和肝胆、降胃通胆以和胆胃、养心宁胆以和胆心、活血通络以和脉络、平调寒热以和药性5个方面治疗,临证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早在《黄帝内经》中对胆腑的生理、病证就有论述.《素问》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灵枢》称"胆者,中精之府",又谓:"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中医学认为胆病证候较多,如胆郁、胆胀、胆黄、胆热、胆火、胆虚、胆实、胆瘅等,这些证候可出现在西医所指的胆囊、胆道疾病中,也可作为单独证候的临床表现.胆郁、胆胀是临床常见的胆病证候,现就其证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阴阳五行干支学说以及脏腑经络理论探讨胆与肾的相关性。认为胆为甲阳木,肾为癸阴水,两者存在阴阳互用,五行相生,生理功能上密切配合,病理变化上相互影响的关系。胆主决断可以帮助肾藏精,精能生髓,脑髓充盈,精神活动与感觉运动正常,继而有利于肾藏志;而肾气不足将会影响胆主决断,肾又主骨,骨赖肾髓充养,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二者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胆主决断与肾藏志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肾藏精失司,肾不藏志,出现神志惊恐不安;胆气升发不利,胆失决断,出现惊恐不安等情绪变化,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二者对情志病的影响主要是人体气机的变化,治疗时应注意疏肝胆之气,补胆肾精以固升发之本。上述认识对焦虑症、抑郁症等相关情志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招生     
早在《黄帝内经》中对胆腑的生理、病证就有论述。《素问》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灵枢》称“胆者,中精之府”,又谓:“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中医学认为胆病证候较多,如胆郁、胆胀、胆黄、胆热、胆火、胆虚、胆实、胆瘅等,这些证候可出现在西医所指的胆囊、胆道疾病中,也可作为单独证候的临床表现。胆郁、胆胀是临床常见的胆病证候,现就其证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主决断”是源自于《黄帝内经》的重要理论之一,在中医藏象学论述中,胆既为六腑亦是奇恒之腑,其不仅是解剖学概念中的一个独立器官,同时是代表诸多特定生理功能的概念总称,其中“主决断”是胆最重要的生理特性之一。然古今对“胆主决断”的功能阐释大多集中在对人体精神情志的调节控制上,往往淡化其在消化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该文从理论研究和功能作用两部分进行探究,发现“胆主决断”的本质主要源于胆具有中正的特性,从经络归属、解剖位置、脏腑归属和生理特性等角度对胆的中正特性展开全面解读,有助于对其功能作用的深层把握。“胆主决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决断”情志和“决断”消化两个方面,其中胆汁与胆气是二者共同的生理基础。“决断”情志失常临床常见郁证、痴呆等疾病,“决断”消化失常所见疾病较少,以纳呆、厌油腻等临床症状为主,方药多用温胆汤、小柴胡汤和龙胆泻肝汤等方辨证施治。该文通过系统论述,以期提供理论探讨,加强该理论的相关研究以更好作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胆者 ,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为什么以此比喻来概括胆的生理特点呢 ?王冰对此的注解为 ,胆“刚正果决 ,故官为中正 ;直而不疑 ,故决断出焉”。后世注家也多从此说 ,但仅此似乎言而未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此作一初探。首先 ,应从“中正之官”这个职位着手 ,对于“中正之官” ,《中国社会通史》言“两汉实行察举制” ,“对待选人士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魏晋以后 ,察举制渐被九品中正制所取代 ,各州郡有声望的人担任‘中正’ ,负责评定当地士人的品级 ,朝廷依照士人品级授官录用”。《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刘爱东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病位虽在心,但临床治疗不应单纯局限于从心论治。心与胆在生理功能、病理状态及经络络属上关系密切,胆腑疏泄不利会引发心主血脉及心主神志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心系疾病的发生。在临床治疗心系疾病时从心胆入手,注重胆心同治,胆腑得疏则血脉通利,神志得安,心系疾病得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