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作用。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将其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HSYA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HSYA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通过尾静脉分别注射10、20、30 mg/kg的HSYA,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大鼠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分析大鼠脑梗死面积;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通过TUNEL和NeuN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大鼠脑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大鼠脑组织炎性因子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析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HSYA预处理MCAO/R大鼠后,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炎性因子水平及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HSYA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炎性因子水平及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YA能够降低MCAO/R大鼠脑组织中炎性因子水平,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且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 p65表达相关。HSYA可能是预防CI/RI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 后再灌注3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 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范围也随之增高,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2、3和4 h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 ± 0.6)分、(3.7 ± 1.0)分和(4.2 ± 1.0)分,脑梗死容积比率分别为(27.6 ± 5.4)%、(33.1 ± 6.1)%和(42.3 ± 7.3)%;而在丁苯酞治疗组则分别为(1.2 ± 0.5)分、(1.6 ± 0.7)分、(2.3 ± 0.9)分和(9.8 ± 1.6)%、(16.7 ± 2.3)%和(20.7 ± 3.9)%,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并发现丁苯酞治疗组的缺血4 h的症状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比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丁苯酞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的VEGF表达均逐渐减弱.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减弱(P < 0.01).与其他两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的VEGF表达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相关,并能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缺血模型大鼠经30 d高压氧(HBO)治疗后大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8只、HBO治疗组(HBO组)8只.C组为正常大鼠,IR组和HBO组大鼠经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5 h后再灌注,HBO组行HBO治疗.HBO治疗(0.28 MPa,60 min)30 d,1次/d,于31 d麻醉处死,取脑组织切片,VEGF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并于损伤区取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VECF广泛分布,缺血区表达强烈,3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HBO组(13497.14±397.44)低于IR组(22.097.7±616.89);C组未见CD34表达,其他2组集中表达于缺血区;HBO组(5571.16±603.63)表达少于IR组(5349.72±390.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HBO治疗抑制大鼠缺血脑组织VEGF的表达,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促进脑组织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强筋健骨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MUCLEODUR C18 (4.6 mm × 250 mm,5μm),柱温35℃ ;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溶液(11:89),流速1. 0 ml·min ^- 1 ;检测波长403 nm。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保留时间约为19 min,与相邻峰的分离度大于1.5。以峰面积(Y)对进样浓度(X,μg?ml^-1)线性回 归,回归方程为Y=0. 033 91 X +3. 191,r =0.9998,线性范围 16.00 - 160.0 μg ·ml^-1加样回收率为 102.6%,RSD 为 3.2%。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强筋健骨散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HPLC-UV法测定人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中加入核黄素作内标物,经6%高氯酸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进行HPLC—UV测定。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调节pH至3.5),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403nm,流速:0.8mL/min,室温。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线性范围为0.04—20mg·L^-1(r^2=0.9993),最低定量限为0.04mg·L^-1,平均批内、批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3.9%、10.6%,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8.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羟基红花黄色素A人体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通过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对损伤侧脑组织的保护作用,观察ONOO-及Heme/NaNO2/H2O2途径对脑组织蛋白硝基化以及HSYA的影响,探讨HSYA对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3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及HSYA干预组(HSYA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NT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实验观察HSY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情况的影响,初步探讨HSY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选取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IRI组)及HSYA治疗组(HSYA+CIRI组)。通过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3-NT蛋白表达水平,使用ABTS法检测T-AOC,使用ELISA...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EGF)表达的影响,为咪唑安定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沙土鼠共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治疗组(n=24).采用双血管法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仅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损伤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放开动脉夹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ml/kg 1次,随后每天同一时间点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ml/kg,共6d;治疗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放开动脉夹后即刻腹腔注射0.01%咪唑安定注射液5mag/kg随后每天同一时间点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腹腔注射0.01%咪唑安定5mg/kg,共6d.以双侧动脉夹放开时间为基准点,分别在放开后6h、1d、3d、7d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VEGF的表达,每次的观察时间点均设在腹腔注射前.结果 对照组脑内再灌注面积无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与治疗组沙土鼠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脑内灌注面积明显缩小(P<0.01);与损伤组比较,治疗组在再灌注后6h脑内灌注面积无差异,但在1d、3d、7d时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脑内可见少量的VEGF阳性细胞表达.损伤组沙土鼠在再灌注6h即有VEGF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3d时表达最强,以后缓慢下降,至7d时仍有部分表达,与再灌注6h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表达细胞主要为神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其次为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治疗组VEGF的表达趋势与损伤组相似,但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的VEGF表达均较损伤组强(P<0.01).结论 咪唑安定5mg/(kg·d)可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的体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源性VEGF的表达,并由此可能对损伤后神经功能中远期的恢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消淤止痛气雾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消淤止痛气雾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水溶液(26∶2∶7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03nm;柱温为40℃.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样量在0.396 9~2.116 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43%,RSD为1.81%(n=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消淤止痛气雾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与bax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动脉内溶栓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治疗对大鼠缺血性脑梗死面积的影响,并探讨bFGF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4h后随机分为:1、单纯溶栓组;2.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陷的和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间点bax的表达,结果 在单纯溶栓组,脑缺血再灌注3h时,bax表达开始增加,再灌注12h时达到高峰;与单纯溶栓组比较,溶栓与bFGF联合治疗6h后,MRI T2WI显示病变面积显著缩小(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bFGF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bax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莪红片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C18反相色谱分析柱,以甲醇-乙腈-0.7%磷酸(26:2:7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波长:403 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2.0070.0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回收率为98.67%,RSD为1.48%(n=9)。结论本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莪红片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VBE)的MRI表现及其与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后VBE模型,MRI动态观察VBE征象,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VBE MRI表现为缺血脑组织体积增加T2WI信号增高,在缺血后1~2d达到高峰。12h~3d免疫组化染色见缺血区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胶质细胞阳性染色,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强度在12h~3d呈递增趋势,与VBEMRI征象改变呈正相关(r=0.820~0.994)。结论:MRI可动态观察脑缺血后VBE,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VEGF表达与VBE MRI征象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脑中动脉(MCA)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MCA缺血1小时,再灌注4、11、23、71小时脑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在以上期间同时应用常压纯氧和常规临床治疗压力0.25MPaHBO于开始缺血后2、9、21、45和69小时分别治疗1次(1小时)。结果:常压纯氧组与缺血再灌注(IR)组相比脑水肿面积无明显差异,而HBO组和IR组相比脑水肿面积分别缩小了12.28%(视交叉前平面),20.47%(视交叉平面)和8.51%(视交叉后平面),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O可明显抑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MR影像学评价VEGF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时间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影像学评价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时间窗。材料和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0h、1h、3h、6h和12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VEGF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于再灌注72h,应用MR影像学、TTC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价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凋亡率、ADC值比率(ADCR),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结果:缺血再灌注0h和1h灶周给予VEGF,MRI测得的梗死体积分别为(367.0±15.7)mm3和(393.0±19.6)mm3与对照组(468.6±29.7)mm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3h、6h和12h组梗死体积为(437.0±24.6)mm3、(444.0±29.5)mm3、(449.0±30.5)mm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TC染色测得的梗死体积与MRI上相一致。同时1h内用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凋亡率明显下降,再灌注3h后给药,则无明显作用。结论:VEGF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时间窗在再灌注损伤1h内,MR影像学检查可作为定量评价基因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裸鼠肝癌模型中肝癌不同生长时期的病理改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KDR及Flt-1的异常表达,探讨肝癌复发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间的关系。方法:将裸鼠25只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对照组,其余20只原位种植人肝癌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作血管造影,取标本切片行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nti-VEGF,anti-KDR及anti-Flt-1的表达。结果:血管造影显示种植后2周组肝脏血管开始有增生及扭曲,3周及4周组血管改变更加明显,各组成瘤率均为100%,光镜下1周组可见瘤细胞散在肝血窦周围,2周组瘤组织聚集成团,3周组,4周组瘤细胞团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向瘤周浸润,瘤细胞团内可见坏死,1周组瘤细胞VEGF表达成弱阳性,2周组VEGF表达成阳性,3周组及4周组VEGF表达强阳性;正常对照组于种植后1周组肿瘤细胞与周围肝细胞VEGFR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种植后2周、3周、4周肿瘤新生儿血管VEGFR表达逐渐增强,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着色明显强于瘤周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亦可见VEGFR染以。结论:多血供的肝癌结节VEGF及其受体表达较强,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远处转移与VEGF及其受体密切相关,VEGF首先来源于旁分泌,在后期肿瘤自分泌是VEGF高表达的重要来源,这可能是肝癌阻断血供后,癌灶能存活,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改良Golgi-Cox染色法在大鼠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良Golgi-Cox染色法,使操作时间缩短、染色恒定;探讨该方法在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多聚甲醛固定组织、缩短浸胶时间、组织块外包石蜡壳等方法,比较研究了改良法与传统方法在显示神经元数量、操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别;比较研究了大鼠脑缺血1h再灌注2、4、8和12周缺血侧神经元数量等的动态变化。结果:改良后使操作时间缩短为5-6h;染色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传统方法;脑缺知后缺血区神经元数量呈进行性减少,缺血周围残存的神经元突起增加。结论:改良Golgi-Cox神经元染色法较恒定,且省时,在脑缺血后神经元可塑性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VEGF mRNA及蛋白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的动态改变。方法 健康SD大鼠11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照组(麻醉后不照射,42只)和照射组[20 Gy电子线(6 MeV)单次全脑照射SD大鼠建立放射性脑损伤模型,72只],分别于照射后1、3、7、14、28、42、56 d被处死,取全部脑组织。通过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VEGF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全脑VEGF总蛋白含量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VEGF蛋白积分光密度值变化。结果 照射组脑组织在观察期主要历经了脑血管内膜细胞受损、血管源性水肿、血栓发生、血栓消融、血管再通及新生等病理变化过程。照射组VEGF mRNA在照后1~56 d出现下降,其中1、3、7、28和42 d降低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75~46.118,P<0.05)。VEGF总蛋白在照后1和7 d表达增高,3、14、28、42、56 d表达相对降低。照后1 d起脑组织即出现VEGF染色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照后1、14、42、56 d胶质及神经细胞VEGF蛋白光密度值出现显著升高,与假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4~-4.697,P<0.05),血管内皮细胞在照后1、14、42 d VEGF蛋白光密度值升高(t=-5.554~-4.159,P<0.05)。结论 在放射性脑损伤模型中,大鼠脑组织中VEGF mRNA表达受到相对抑制;VEGF总蛋白仅在损伤急性期升高;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及神经细胞表达的VEGF蛋白在观察期内持续上调,并参与了急性期内诱导水肿、形成血栓以及在早发延迟期内血管修复与再生、血栓消融等相关事件。 相似文献
17.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中血小板激活因子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在急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高效薄层层析法测定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注 1、3、6、72h时血液中PAF的含量。结果 :再灌注后 3h血液PA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1.6 1± 0 .5 6 μg·L-1和 1.0 5± 0 .31μg·L-1,P<0 .0 5 ) ,6h时达高峰 (1.90± 0 .6 1μg·L-1,P <0 .0 1) ,72h时仍高于正常 (1.46± 0 .31μg·L-1,P <0 .0 5 )。结论 :PAF在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 c- fos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和高压氧 (HBO)治疗后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鼠的大脑中动脉 (MCA ) ,制作成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 MCA缺血 1 h,再灌注 4、1 1、2 3、71 h c- fos癌基因表达的变化 ,在以上期间同时应用常压 0 .1 MPa纯氧或 0 .2 5 MPa HBO于开始缺血后 2、9、2 1、45和 6 9h分别治疗 1次 (1 h)。结果 缺血后 5 h,c- fos原癌基因在梗塞区皮层、纹状体、视前区均有明显表达 ,持续 1 2~ 2 4h后开始减弱 ,72 h基本消失。 HBO治疗后 ,各时间点 c- fos癌基因在上述区域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论 HBO可明显抑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区 c- fos癌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dlial 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Flt-1,Flk-1)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处理系统,研究VEGF及其受体在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的免疫反应.结果VEGF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呈弱表达,分布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EⅡ)、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及少量的肺内间质.在实验组VEGF亦表达于上述细胞并呈高表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lt-1在正常对照组可分布于ATEⅡ、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弱表达,实验组表达于上述细胞,其表达量在14 d组达高峰,两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损伤中VEGF是肺纤维化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它的高表达ATEⅡ损害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