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500例HBsAg阴性的人群分为两组,分别注射乙型肝炎血源性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用ELISA法检测HBsAb和HbsAg。结果:两组的免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转率与年龄有关,HBsAb的阳转率为71.6%;10~19岁年龄组的HBsAb阳转率最高,50岁以上者阳转率最低。结论:所使用的两种疫苗对人具有良好的免疫性,阳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试用民间药用真菌槐耳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0例,旨在观察其对血清HBV复制标志中e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20例HBeAg阴转6例,占30%,其中有3例HBeAb转为阳牲,有1例在HBeAg转为HBeAb时HBsAg阴转。对照组10例(IL-2)中HBeAg有4例阴转,占40%。两组比较阴转率相似。初步证明槐耳菌冲剂的活性成分可能对HBV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BH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4.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上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5.
报道189例小儿乙肝,按直系亲属有无HBV感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74例(39.2%),母亲HBsAg阳性51例(68.9%),67.6%为慢性肝炎;阴性组115例(60.8%)父母HBsAg均阴性,15.7%为慢性肝炎。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两组在HBsAg阳性率、阴转率、抗—HBs阳性率、阴转率及HBeAg阳性率也有显著差异。73.4%小儿慢性乙肝与垂直传播有关。提示HBV垂直传播对小儿乙肝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接受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治疗效果。方法:17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而治疗组用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2年;对照组单用贺普丁治疗2年。结果: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1年(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为47.3%,HBsAg血清阴转率20.4%;治疗2年(24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升至72.0%,HBsAg血清阴转率升至29.0%,ALT复常率为65.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贺普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sAg阴转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4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33例HBsAg阴转的非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HBsAg阴转年龄>50岁、肝硬化、肝癌家族史、HBV DNA(+)是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阴转年龄>50岁、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是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患者仍有可能进展为肝癌,HBsAg阴转年龄>50岁、存在肝硬化基础、肝癌家族史是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定期检测AFP、腹部彩超等检查,以排除肝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山羊,待其产生免疫后,放血取脾制备乙型肝炎特异性转移因子(GS-TFhbv)。产品经过鉴定,质量符合全国第一届TF会议制定的人TF制检规程要求。对1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和40例对照组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证实GS-TFhbv治疗组在细胞免疫功能改善、HBsAg、HBeAg的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甲皱微循环的改善及转归上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20例近期疗效观察,20例慢迁肝(C.P.H)HBsAg阴转1例,阴转率为5%,滴度下降11例为55%,HBeAg阴转7例,阴转率为38.88%。DNA—P恢复正常7例,复常率为77.77%。HBV—DNA恢复2例,复常率为66.66%,抗—HBe阳转6例,阳转率为30%。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单用柴胡疏肝散治疗6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肝郁脾虚证候积分、肝功能、病原学变化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0.0%;对肝郁脾虚证候积分的影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和随访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均有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病原学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17.5%、7.5%(P>0.05);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55.0%、37.5%(P>0.05);HBV-DNA定量(PCR法)阴转率分别为75.0%、45.0%(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内服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将陶氏免疫沉淀法加以变更,测定83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人及 50倒无症状HBsAg 携带者血清DNAP 活力,结果 DNAP活力增高的百分率是:急性乙型肝炎59.9,慢性活动性肝炎57.6,重症肝炎56.3,慢性迁延性肝炎 28.6,无症状携带者26.0。对一例携带者血清作免疫电镜观察,发现三种颗粒均存在。对HBeAg、抗-HBe 的产生与 DNAP活力增高的不一致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斑点杂交方法对36例HBsAg阴性的各种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BV-DNA的检测,33例获得阳性结果。目前认为血清和肝组织HBV-DNA的检测是判断HBV感染和复制的特异和敏感方法,对于HB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就辽宁省营口、沈阳地区散发的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病人应用特异性血清诊断方法进行病原分型;乙型占54.49%,甲型占31.41%,非甲非乙型占14.1%。本组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症状出现率、黄疸指数、SGPT恢复情况似甲型肝炎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乙肝病毒(HBV)多聚酶YMDD变异后HBVDNA复现对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经过的影响。方法用mpPCR-RFLP技术检测24例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复现的患者血清,对YMDD变异者的系列临床资料,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YMDD变异18例;YMDD变异后转氨酶水平较HBVDNA转阴时有显著升高,并反跳至治疗前水平。结论出现YMDD变异后,部分病例可有类似肝炎发作、甚至肝脏失代偿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对47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BV 六项血清学标志的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89%,其中HBsAg-及抗HBcIgG 同时阳性者占43%;HBsAg 阴性,抗-HBcIgG 阳性者占32.5%;HBsAg 阳性,抗-HBcIgG 阴性者占6.1%;单项阳性者占7.3%。135例抗-HBcIgM 阳性患者中74例HBsAg 阴性,确诊为乙型肝炎,故抗-HBcIgM 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6.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53例各型肝炎及HBsAg携带者,试图观察(1) IgM型抗-HBc能否做为急性乙肝的血清早期诊断标志;(2) IgM型抗-HBc能否做为慢活肝血清诊断标志。检测结果:IgM抗-HBc是HBV近期感染并持续增殖的血清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胸腺肽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方法:观察41例应用胸腺肽与26例未用胸腺肽的慢性性乙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与血清学HBV标志物的变化,两组对比并用X^2检验处理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HBeAg、HBc-IgM、HBV-DNA的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结论: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c-IgM转阴效果较好,对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HBV感染所致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细胞免疫能力的改变 ,以期从免疫角度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 ,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方法 :测定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肝炎 3 5例、慢性肝炎轻度 41例、中度 3 8例、重度 2 5例、肝炎肝硬化 3 7例及 3 0例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的水平 ;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CD3、CD4、CD4/CD8、IL -2水平明显降低 ,CD8、sIL -2R水平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 ,发生紊乱。监测细胞免疫功能 ,对判断病情发展、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医院2012年住院患者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CV进行检测。结果住院患者HBsAg总体阳性率为9.84%,抗-HCV总体阳性率为0.75%;儿科HBsAg阳性率最低,为4.93%,血液内科抗-HCV阳性率最高,为1.94%,阳性率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HBsAg阳性率最高,0~10岁年龄段HBsAg最低,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服务业的住院患者HBsAg、抗-HCV阳性率最高,与其他职业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较高,应做好患者院内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工作,对感染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