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病分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2周进行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HCVⅠ型48周,HCVⅡ型24周)。比较患者脾切除术前、术后12周、治疗后第24周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及Child-Pugh评分情况;比较HCVⅠ型和HCVⅡ型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应答情况,以及随访2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在脾切除术后12周显著高于术前,但在治疗后第24周出现显著下降;ALT和Child-Pugh评分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下降;白蛋白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上升。HCVⅡ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生化学应答率、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疗程结束时HCV-RNA转阴率及ALT持续复常率显著高于HCVⅠ型患者,ALT复常平均天数显著低于HCVⅠ型患者(P<0.05)。结论失代偿期HCV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较好,同时,HCVⅡ型的应答率优于HCVⅠ型,可延缓进展成为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增多,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肝最有效的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目前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观察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52例,按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6例,A组对患者采用隔日加用干扰素α配合利巴韦林药物治疗,B组给予患者每日加用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B组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每日加用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值得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吴淑坤  黄团新 《武警医学》2014,(11):1157-116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抗HCV治疗的标准方案。相当多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依从性降低,治疗方案调整,甚至中断。为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将2009-01至2013-01我科44例慢性HCV感染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α,peg IFNα-2a),+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或更换治疗方案现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pegα-2α-IFN135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1000~1200mg/d治疗;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300MIU,每周3次,利巴韦林使用量同治疗组,疗程24周。治疗期间1、2、4、6、8、12周,之后每4周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的生化指标,血常规,肾功,HCV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两组血清生理指标复常率,治疗终点应答率,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治疗的应答率分别为36.7%和63.3%有显著差异。结论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提高持续治疗应答率,完全性好,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RBV)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5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毒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基因Ⅰ型快速病毒学应答率(PVR)(6.5%vs 6.9%)、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61.3%vs 62.1%)、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48.4%vs 51.7%)及非基因Ⅰ型PVR(8.3%vs 15.4%)、EVR(75.0%vs 76.9%)、SVR(66.7%vs69.2%)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时,观察组AST及TBIL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w至治疗结束后24 w,观察组ALT、AST、TBIL及GGT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PEG-IFNα-2a、利巴韦林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安全可靠,但对病毒学应答指标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5例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治过程,探讨飞行员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治及医学鉴定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治、随访过程及最终医学鉴定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均系住院或改装体检时发现抗-HCV阳性,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HCV-RNA定量分析阳性;1例为基因1b型.3例患者发病前有手术外伤史,1例有牙科治疗史;4例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病毒阴转临床治愈,地面观察3~11个月后给予飞行合格,随访1~3年无复发,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飞行不合格.结论 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径不清,可能与外伤手术及牙科治疗有关,发病隐匿,症状轻微.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可以清除病毒临床治愈,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8.
李本辉  李冰 《人民军医》2013,(12):1452-1453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隐匿性、持续性、进展性疾病,每年新发感染300万~400万例,慢性化率高达75%~85%;感染25~3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5%~25%;肝硬化患者肝癌年发生率1%~7%。因此,及早发现并给予有效地抗HCV治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关键。目前,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治疗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近年来,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及使用人群均有较多研究。现就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范铁艳  陈虹  沈中阳  田彦  杨洋 《武警医学》2013,24(6):507-5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患者接受小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2002-06至2012-04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90μg/周,2周后升至135μg/周,利巴韦林600 mg/d,抗病毒治疗6、12、24周时监测血HCV-RNA滴度、肝功能、血常规及临床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患者接受小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共22例,其中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达90.9%,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end-of-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100.0%,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为81.8%。治疗24周后,患者胆碱酯酶的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3)。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轻度降低分别占54.5%、68.2%和27.3%,未见严重的发热、皮肤损害及脱发。结论小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的EVR、ETVR及SVR率较高,肝脏合成能力增强,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SARS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SARS抗病毒治疗方法的效果 ,为制定SARS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研究 ,使用SPSS11.0软件分析我院SARS患者的住院病历 ,分析选择不同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SARS的T细胞亚群、血象、肝肾功能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 本文研究发现 ,利巴韦林治疗病死率为 18.0 3% ;干扰素组T细胞亚群下降值最低 ,但治愈率为 10 0 % ,与利巴韦林组比较 (P <0 .0 0 1)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 ,并有延长T细胞亚群下降至最低值时间的趋势 (P >0 .0 5 )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可延长T细胞亚群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 ,CD3 与利巴韦林组比较 (P <0 .0 5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病死率为 6 .0 6 % ,与利巴韦林组比较 (P <0 .0 5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并低于文献报道水平 (6 .5 % )。干扰素组对SARS患者血象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最小 ,各组与利巴韦林组比较 (P >0 .0 5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干扰素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利巴韦林的效果。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新药物,在干扰素、利巴韦林替代物、HCV抑制剂、治疗性疫苗等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其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HCC的发生。本文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各种慢性肝病经治疗后少数患者肝功能基本稳定,但往往残留轻中度胆红素血症.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2例,经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红素血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112例。A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1b治疗,B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疗效、HbeAg和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高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低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低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14%(92/112),B组为84.82%(95/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正常组(51例)、慢性肝炎组(61例)、代偿期肝硬化组(4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3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慢性重型肝炎门静脉直径稍宽于正常组,而明显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各组;脾脏长径、脾静脉直径较正常组和慢性肝炎组增大、增宽,但明显小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无差异;脾静脉血流量与各组比较均没有明显增加;脐静脉重开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及代偿期肝硬化组,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无差异.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容易形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炎琥宁、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儿科于2007-02-2008-07诊断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静滴炎琥宁及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静点利巴韦林及利巴韦林超声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给予静滴炎琥宁及干扰素雾化吸入的总有效率为87.8%,而对照组为71.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发热、疱疹、溃疡症状消失时间方面较对照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重组干扰素α-2b加利巴韦林对慢性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3月~1997年8月,我们按照临床试验规范(GCP)的标准,将重组干扰素α-2b(美国先灵葆雅制药厂生产)单用与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并在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HCVRNA转阴等方面进行对比观察,重组干扰素α-2b加利巴韦林疗效较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丙型肝炎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8~61岁,平均33.1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5.5年;ALT异常20例。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2~57岁,平均31.8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5.6年。抗-HCV…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治疗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疗效。方法:BALB/c小鼠感染RSV后分4组:生理盐水组;干扰素组;利巴韦林组;干扰素+利巴韦林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①治疗组肺病理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减轻;②治疗组BALF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扰素组低于利巴韦林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是治疗RS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凝胶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3例)在微波局部治疗后外用干扰素а-2α凝胶6周,对照组(32例)单用微波治疗,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凝胶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治疗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重组干扰素α—2a和白介素—2对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红  王崇国 《人民军医》1998,41(7):415-415
为探讨重组干扰素α-2a(IFNα-2α)和白介素-2(IL-2)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不同用法的疗效,1996~1997年,我们对慢性乙肝患者采用INF-α-2a和IL-2单独和联合应用,发现联合用药效果较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慢性乙肝135例,HBsAg、HBcAg、抗HBcIgM、前白蛋白S2抗原均阳性,诊断和分型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标准。随机分为IFNα-2a和IL-2联合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21~54岁;IFNα-2a组及IL-2组各45例,在病程、诊断分型、年龄、性别、肝功等方面与治疗组有可比性,均无应用…  相似文献   

20.
龙胜敏  刘佳丽 《西南军医》2010,12(4):658-660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干扰素、阿昔洛韦联合抗病毒方法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7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n=28)和单一组(n=44),联合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阿昔洛韦10mg/kg.d+干扰素基因工程干扰素2-Ib 10~2 0万U;单一治疗组单用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后观察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发热3.24±0.65vs4.32±0.87,抽搐2.36±0.38vs4.65±0.87,头痛3.18±0.68vs5.34±0.87,呕吐2.66±0.39vs4.66±0.97,意识障碍3.56±0.54vs5.82±0.91,脑膜刺激征3.91±0.48vs5.37±1.69,两组相比,联合组较单一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者在联合组的比率(90%)较单一组(73.3%)明显增高,P〈0.05,脑脊液常规恢复正常比率联合组(100%)较单一组(88.2%)明显增高。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巴韦林、干扰素与阿昔洛韦三联疗法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