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的消毒管理方法。方法根据新型野战伤病综合手术救治方舱特点,依据护理学常规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方舱消毒管理流程,通过动物实验设计规划方案,参与远程机动和卫勤演练进行实践检验。结果动物实验、冬季演习、夏季演习、岫岩巡诊、凌源巡诊等各种野战条件下,消毒后平均细菌总数均在合格范围内;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野战介入方舱内共开展介入诊疗手术17例,所有患者术后无手术相关发热,局部穿刺伤口无感染,术后未用任何抗菌药物。结论合理的综合手术救治方舱消毒技术及科学的流程管理,防止了野战条件下疾病的交叉感染及流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野战综合手术方舱救治肠管损伤合并腹主动脉破裂模型猪的护理配合,以进一步提高野战条件下的手术救护水平。方法模拟野战背景对2例肠管损伤合并腹主动脉破裂的模型猪进行救治。结果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无缝式配合共同完成了模型猪介入手术止血和外科剖腹手术的护理配合。结论野战综合手术方舱的手术配合须争分夺秒,对护士的培养和护理管理提出了全方位、模式化的要求,以提高野战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临床应用中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认真做好感染控制准备工作,合理安排人力,选择地域,做好环境及物品消毒及人员感染控制工作。结果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内实施介入手术17例,术后患者未用任何抗菌药物,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复杂环境下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进行介入手术,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能够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临床应用过程中护士长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护士长在执行任务前进行设备配置并对护士进行培训;救治过程中担任方舱展开收拢的组织管理、人员安排、感染控制及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等工作.结果 护士长在方舱应用中的组织管理确保了方舱临床应用的护理安全,提高了救治时效性.结论 护士长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临床应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3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合理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后教育。结果 53例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血流通畅,能够积极配合复查。结论有效的介入再通手术,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的成功配合,术后精心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管内移位塑料支架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4年6月39例内镜下取出胆管内移位塑料支架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 39例胆管塑料支架胆管内移位患者支架全部取出。结论在内镜下取出移位的胆管塑料支架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方法,在护理配合时做到术前备齐用物,术中默契配合、熟练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术中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介入术中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给予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行介入术中均发生不同程度心律失常及血压下降,心脏骤停5例,心室颤动9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频发室早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立即实施心外按压、心脏除颤、血管活性药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并给予精心护理,其中2例因严重心血管事件未实施支架置入手术,死亡1例,抢救成功17例。结论:介入术中严重心血管事件危害大,可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精心护理能提高介入术中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护理及配合经验.方法:在导管室对108例患者进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加强术中护理及与血管外科、介入医师、麻醉医师的配合.结果:10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腔内隔绝术.结论:腔内隔绝术属于新兴的微创治疗手术,且在导管室内进行,术中护理配合有新颖性及特殊性,须进一步总结完善,形成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术中配合、护理措施及防治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对72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与监护,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结果72例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娴熟的操作技术配合及严密监护,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迅速采取护理措施,是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支架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34例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术前护理重点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镇静止痛;术中及术后要注意观察意识、血压、血流情况及尿量变化,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术前后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手术配合及护理下成功植入主动脉支架,症状明显缓解后好转出院。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支架植入术中,合理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一科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均成功,成功率为100%,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7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顺利度过围术期,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行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精心细致围术期护理,是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穿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穿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91例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穿刺方法,观察穿刺的效果及护理要求。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患者止血时间为4~6h,卧床时间为3~6h,住院时间为4~7d。经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患者止血时间为12-24h,卧床时间为24-96h,住院时间为7~14d。结论桡动脉穿刺患者主观不适症状少,患者的舒适感好,故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立规范化、定量化、动态互动的护理干预流程,拓展护理领域,探索全新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肿瘤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方法结合肿瘤介入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科室手术多、接台时间短的实际情况,将肿瘤患者需求和规范的临床护理行为制作成肿瘤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结果提高了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换台速度;缩短了患者手术等候时间。结论手术护理配合路径图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纪侠  华明 《天津护理》2000,8(6):278-279
该文报告2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皮形术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介入性治疗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充分地准备和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We have described the major steps required to open a new ICPCU. The unit allows for a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ed approach to the educ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procedures and offers the optimal setting for nursing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nursing. Primarily, the advent of this unit has suppor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imary nursing, allowed for optimal continuity of patient care, and contributed to a decrease i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these patients and an increase in patien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对8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特征,并针对不同的心理行为予以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实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