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糖尿病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已迫在眉睫。糖尿病的预防分三级。一级预防的目的是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及已有糖尿病潜在表现的人群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变和减少不利的环境、行为因素,采取非药物或药物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预防的主要对象包  相似文献   

2.
目的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采取干预措施,改变认识和行为,减少糖尿病的危害,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对一般人群普及糖尿病知识,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和有潜在表现人群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将糖尿病一级预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结果在一般人群普及了糖尿病知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重点人群的认识和行为。结论逆转或改善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干预措施,对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关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采取干预措施,改变认识和行为,减少糖尿病的危害,改善生活质量。方法对一般人群普及糖尿病知识,对糖尿病易感人群和有潜在表现人群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将糖尿病一级预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结果在一般人群普及了糖尿病知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重点人群的认识和行为。结论逆转或改善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干预措施,对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出生缺陷预防是通过宣传教育筛查、诊断、治疗的方式降低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是通过孕前筛查、孕前咨询、优生讲座等方式来达到减少缺陷发生的目的。但是存在很多因素影响一级预防的实施及效果:城市化导致的育龄人群人口学特征变化的影响、人群生活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需求的影响、育龄人群对一级预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影响、前沿的医学科研成果应用与一级预防不足的影响、一级预防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低的影响。为了减少影响因素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政策保证并组织落实,出生缺陷干预的宣传,建立长期有效模式是达到一级预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江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69-457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等非药物干预对Ⅱ型糖尿病人群血糖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Ⅱ型糖尿病人16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非药物干预,对照组仅进行门诊治疗,对他们的血糖等指标进行监测,1年后两组进行效果对比。[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行为认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体重指数,腰臀比在干预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健康教育、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等非药物干预是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一步加强Ⅱ型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理解,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糖尿病患者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崔丽娟 《职业与健康》2023,(10):1403-1407
目的 系统评价饮茶对人群预防Ⅱ型糖尿病的效果,为开展人群Ⅱ型糖尿病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有关饮茶对人群预防Ⅱ型糖尿病效果的队列研究进行全面检索,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23年3月10日。主要暴露指标为饮茶,主要结局指标为患Ⅱ型糖尿病。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确定了13项队列研究,包括1097 442名参与者和53 566例Ⅱ型糖尿病病例,随访时间为5~24年。汇总调整后,与不饮茶人群相比,饮茶人群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2%(HR=0.88,95%CI=0.78~0.99),其中饮用绿茶可以将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9%(HR=0.91,95%CI=0.84~0.99),饮茶≥4杯/天的人群综合发病风险比不饮茶人群的风险下降17%(HR=0.83,95%CI=0.71~0.98)。结论 饮茶有益于降低人群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建议居民在健康饮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浅谈糖尿病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近些年 ,由于生活条件改善 ,人均寿命的延长 ,体力活动减少 ,肥胖者增多等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的趋势 ,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导致糖尿病人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可以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搞好糖尿病健康教育 ,取得病人主动合作是达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为此 ,应积极开展糖尿病社区预防。一级预防1 普及预防糖尿病知识及健康行为指导 ,知晓率应大于 5 0 %。2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定期体检、监测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 ,每年或每两年一次。3 对高危人群或个体强化指导…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会改变身体对过热的正常反应。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引起的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损伤均会影响皮肤血流(SkBF)对局部热损耗(散热)反应.这就会降低过热或药物刺激所致的SkBF加快幅度。2型糖尿病会减少体温调节性出汗,因而机体把热量从体内传递到体外的传导能力则会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和必须使用的治疗药物(尤其是那些会影响体液平衡的药物)也可减少SkBF和出汗,从而进一步增加糖尿病患者与过热相关疾病的健康风险。本文综述了2型糖尿病对热损耗反应的易感性。发现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及必需的治疗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引起脱水、降低SkBF和减少出汗,进而影响这一人群的体温调节,且这一不良影响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那些经常参加体力活动的糖尿病人群,只需要更少的药物,同时也能很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却和跟相似年龄和体型的健康人群一样能够耐受过热。  相似文献   

9.
有学者通过非随机研究发现,饮食补充三价铬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及其高危人群血糖的控制是具有吸引力的选择。测定健康人群、糖耐量异常人群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补铬对葡萄糖、胰岛素浓度的影响,并进行系统性回顾调查和随机性临床试验(RCTs)的汇总(meta)分析。研究结论为,RCTs表明铬不能影响非糖尿病人群的葡萄糖、胰岛素的浓度,而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尚无结论。在高危人群中进行铬与葡萄糖、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的临床随机试验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研究哈尔滨市城市社区人群成年人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在哈尔滨市城市社区人群20岁以上成年人Ⅱ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有糖尿病一级家族遗传史、高收缩压、低人均收入、休闲时体力活动程度轻、累积吸烟量大、腹型肥胖是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社区人群中,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及科学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体重是预防Ⅱ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Ⅱ型糖尿病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hen H  Yu S  Xu Y  Yu R  Shen J  Zhou L  Niu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4):206-208
目的 通过对Ⅱ型糖尿病家庭聚集性的分析,探讨遗传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成员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对危险度。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63 例Ⅱ型糖尿病先证者家系及291 例人群对照家系进行了调查。结果 先证者家系一级亲属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 .94 % ,对照组一级亲属为1 .09 % ,相对危险度为3 .62 ,各组血缘亲属的相对危险度均在3 .0 以上;糖尿病先证者诊断时年龄越轻,其一级亲属的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对危险度越高,其家系内发生多例糖尿病病例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Ⅱ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倾向,其一级亲属对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高,是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社区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非药物干预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水平,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医疗和生活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两个社区按照实施方案中的标准筛选出糖尿病103人,糖尿病高危人群148人,其中干预组134人,对照组117人,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糖尿病病人和高危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高危人群不良行为的改变如限制钠盐摄入等,干预组效果好(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采用非药物干预对于有效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心理,提高患者的KAP水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居民糖尿病危险因素与Ⅱ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居民糖尿病危险因子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WHO诊断标准,随机抽样8182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 血清总胆固醇高于正常值范围人群的Ⅱ型糖尿病率为12.46%,是正常人群的4.9倍。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范围人群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2.60%,是正常人群的5.7倍。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值范围人群的Ⅱ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上海市静安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社区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对符合糖尿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14 523名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分别是10.11%和11.30%。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的检出有关联。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家族史、血脂异常、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长时间静坐、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与糖尿病前期的检出有关联。结论应重视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高危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及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再住院率。方法通过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如饮食调节与锻练、药物治疗、并发症的预防等。出院后给予多方面的服务,使患者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状态。结果减少并发症,减少再住院,与前两年相比2型糖尿病再次住院减少了68例。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临床护理,更需要健康教育和二级预防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级预防 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就是通过日常保健和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许多人虽然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病,但体检时查出有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和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人都是心脑血管病的易患人群,应该采取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实现一级预防的关键就在于保护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不受损伤,避免斑块在血管内形成,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保持畅通,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周龙平 《健康大视野》2006,14(10):18-19
本文阐述了脑卒中社区预防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脑卒中社区预防的实施办法.指出通过健康教育和其他预防措施降低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一级预防,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大力推进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和康复,才能有效地控制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并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人群全血磷的含量,通过比较Ⅱ型糖尿病(DM2)人与正常人全血中磷的含量,以及对不同年龄、不同病程患者的全血磷分析,初步探讨了全血磷水平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正运动锻炼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以及改善患者的全身状态,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效果更加显著。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运动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评估,特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对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的效果,为家庭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静安区北站社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453例,按是否自愿接受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照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要求进行干预。观察组由签约的家庭医生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由社区从事公共卫生的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糖尿病高危人群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使其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提高,血糖控制较好,且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率。社区家庭医生积极参与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管理,能够有效地延缓和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有助于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