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gA肾病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性疾病。遗传因素参与IgA肾病的发病和进展。IgA肾病领域的遗传学研究包括以家系为基础的连锁分析和以散发病例为基础的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发现6q22-23、4q26-31、17q12-22和2q36与家族性IgA肾病连锁,但至今未明确致病基因。早年的关联分析以候选基因关联分析为主,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采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糖基化关键酶的编码基因遗传多态性与IgA肾病易感性的关联。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WAS)的开展发现了5个与IgA肾病发病相关联的遗传区段,包括与获得性免疫相关的MHC区域,与天然免疫相关的8p23,17p13和22q12区域,以及与补体调控相关的1q32区域。GWAS研究带给我们海量数据的同时,也为后GWAS时代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告1例罕见尿黑酸尿症(alkaptonuria, AKU)伴IgA肾病的病例, 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基因诊断及治疗经过, 为该病诊治提供参考。该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尿液颜色发黑、镜下血尿及蛋白尿为主;肾脏病理提示轻度系膜增生型IgA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色素沉积;基因检测提示在AKU相关的尿黑酸1, 2-双氧化酶基因上检出与患者表型部分相关的1个致病变异。基因检测和肾脏病理是明确诊断该病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公认其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人类胃肠道的微需氧革兰阴性菌,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引起急慢性的炎症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Hp感染与IgA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Hp可能是IgA肾病的潜在致病原之一。相关研究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热点。该文结合国内外和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的研究,就HP感染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IgAN)是一种多基因病,其发病可能与HLA连锁的某些基因(HLA-DR4、A、B、DQ)有关。肿瘤坏死因子(TNF)位于HLA-Ⅲ抗原基因簇内,因此TNF基因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本研究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特征与TNF-β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了解内蒙古地区汉族TNF-β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各种病理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IgA肾病--777例中国IgA肾病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报道中国家族性IgA肾病(FIgAN)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家族性IgA肾病的认识。方法利用肾脏疾病数据库IgA肾病子库中我院1988~2001年收集的777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家族史调查,以及部分家庭成员中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确定FIgAN发病情况,比较家族性与家族史阴性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型的差异。结果(1)在调查的777例IgA肾病患者中,35例患者同时合并薄基底膜肾病,另外742例患者中,65例IgA肾病患者家族史阳性,占8.7%,其中10例(1.3%)患者为FIgAN,55例(7.4%)为可疑家族性IgA肾病。(2)与家族史阴性的患者相比,FIgAN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肾穿时的血压、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IgAN在中国人并非少见,加强家系调查特别是在IgA肾病患者亲属中常规进行尿检查将有助于发现该病。家族性IgA肾病诊断应强调同时电镜检查以除外薄基底膜肾病和早期Alport综合征。初步研究提示,本组患者与家族史阴性的IgAN患者相比,其临床病理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显示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IgA.肾病的病理类型、进展和预后等相关.我们旨在探讨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蛋白(PAI)1基因和IgA肾病病理类型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尿调节素相关肾病也称尿调节素贮积病,为编码尿调节素(Tamm-Horsfall蛋白)的UMOD基因突变致病,临床表现为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1型(FJHN1)以及肾髓质囊性病2型(MCKD2).早期的几项对于FJHN1和MCKD2患病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表明,二者的候选致病基因区域在染色体16p11-13存在重叠[1-3].2002年,Hart等[4]对3个FJHN家系及1个MCKD2家系进行了基因组扫描,在4个家系中分别确定了UMOD基因的3个错义突变与1个框内缺失与疾病存在共分离现象,从而证实了FJHN及MCKD2属于同一基因突变致病.此后,越来越多的UMOD基因致病突变位点被发现.Bleyer等[5]在2010年将其统一命名为尿调节素相关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无该病的发病率统计.2012年澳大利亚1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发病率约在1.7/百万人口,在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中每1000人约有1例肾衰竭原因为UMOD相关肾病,属罕见的遗传性间质性肾病之一[6].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患者IgA1对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研究发现IgA肾病患者的血清IgA1与正常人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起致病作用的主要是聚合型IgA1(polymeric IgA1,pIgA1)。新近研究也发现IgA肾病(IgAN)不仅是系膜细胞受累的疾病,而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足细胞的破坏。目前关于患者血清IgA1分子异常和足细胞损伤之间有何关系尚不清楚,我们亦未检索到相关报道。本研究拟观察IgAN患者血清IgA1对足细胞分子nephrin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N)又称Be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上也无特异性方案。研究发现IgA1分子铰链区O-连接糖基化异常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本文主要对IgA1 O-糖基化异常及其在IgAN中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MYH9基因多态性与汉族 IgA 肾病病理的关系。方法:经肾组织活检确诊的 IgA 肾病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外周血提取 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 RFLP)法检测 MYH9基因 Rs3752462基因多态性,研究其与 IgA 肾病病理的相关性。结果:(1)Rs3752462位点群体符合哈温平衡;(2)Rs3752462位点基因型与病理 HAS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YH9基因 Rs375246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 IgA 肾病病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NFα、β基因多态性对内蒙古汉族IgA肾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100例内蒙古汉族IgA肾病患者(对其中33例患者进行1月~60月的随访)及10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TNFα、β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IgA肾病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患者TNFα、β的3种基因型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gA肾病患者的TNFβ2等位基因频率(63.5%)较正常人(54.3%)升高(χ2=1.83,P〈0.01)。(3)TNFα、β的3种基因型与IgA肾病患者的年龄、血压、血尿、尿蛋白、肾功能及病理间无显著关系。(4)相对于其他基因型,TNFα1/1基因型在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P=0.04〈0.05。结论:(1)TNFβ2等位基因频率与IgA肾病发病易患性相关。(2)TNFα1/1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慢性化进展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学诊断,根据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及家族性三大类。继发性膜性肾病约占25%,常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及药物等;目前仅有较少的家族聚集的膜性肾病报道,致病基因尚未明。临床中仍是以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常见。有研究表明其已是成年原发性肾病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IgA肾病合并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变薄(TGBM-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并在TGBM-IgAN患者的家系中,初步探讨同薄基底膜肾病(TGBMD)相关基因COL4A3/COL4A4的关系。方法 根据透射电镜下GBM的厚度,以GBM的平均厚度小于250 nm及GBM变薄的范围至少达到50%为诊断GBM变薄的标准,明确GBM弥漫性变薄在散发性IgA肾病患者及肾脏病家族史阳性的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将234例IgA肾病患者分成合并GBM弥漫性变薄组(n=30)及正常GBM厚度组(n=20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应用2号染色体长臂分别与COL4A3/COL4A4基因连锁的微卫星体PAX3及HaeⅢ-酶切限制性多态性片段(RFLP)位点作为多态性遗传标记,对其中3个TGBM-IgAN的家系进行COL4A3/COL4A4基因连锁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IgA肾病GBM正常厚度为(352.43±32.11) nm,TGBM-IgAN的GBM厚度为(205.56±23.48) nm。(1)在家族性IgA肾病患者中,TGBM-IgAN患者所占比例为31.8%(21/66),明显高于其在散发性IgA肾病中所占比例11%(24/219);(2)30例TGBM-IgAN患者临床特点:女性为主(20/30),合并肾脏病家族史比例高,均有血尿,尿蛋白量少,预后较好;(3)3个TGBM-IgAN家系中,2个家系与COL4A3/COL4A4的连锁分析提示与COL4A3/COL4A4基因连锁,LOD值为1.53(θ=0)。结论 家族性TGBM-IgAN明显高于散发性患者,合并GBM弥漫变薄的呈家族聚集性发病的IgA肾病患者家系可能为薄基底膜肾病家系,建议在家族性IgA肾病的定义中应强调电镜下GBM形态和厚度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HLA-DR12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IgA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IgA肾病的HLA易感基因亦不同。我们应用PCR-SSP技术对广西地区汉族IgA肾病患者HLA-DR基因分布进行研究,为基因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内蒙古地区汉族IgA肾病患者PAI-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集100例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进行PAI-14G/5G基因型分析。分别分析各基因型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IgA肾病组的4G/4G基因型发生频率(41%)显著高于对照组(23%,P值<0.01)。血尿的分级水平在4G/4G基因型患者中显著高于4G5G或5G5G基因型患者(χ2=6.71,P<0.05)。PAI-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IgA肾病的病理Hass分级无关(P>0.05),伴肾小球硬化组的4G/4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不伴肾小球硬化组(P<0.05)。结论:PAI-14G/4G基因型是内蒙古地区汉族IgA肾病患者发病的易感基因型,除血尿的分级水平外PAI-1基因的三种基因型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IgA肾病肾小球硬化显著相关,而与其病理Hass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6.
Megsin基因C25663G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IgA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 Megsin基因C25663G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IgA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鉴定IgA肾病患者基因型,用以家庭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单倍型相对危险度(HRR)分析结合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Megsin基因C25663G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IgA肾病发生的关系.IgA肾病患者按病情是否稳定分为病情进展组和稳定组,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结果:TDT显示Megsin基因C25663G等位基因的传递在IgA肾病患者没有显著倾向性(χ2=0.203,P=0.652),HRR分析已传递和未传递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268,P=0.679),IgA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IgA肾病进展组和稳定组之间,基因型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400,P=0.153).结论:Megsin基因C25663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gA肾病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IgA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特点为IgA1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IgA1分子的异常糖基化是导致IgAN发病的关键因素。多种与IgAN相关的基因位点已经被发现。这些基因编码的细胞因子参与了IgA1糖基化异常的发病机制。此外糖基化酶缺乏、分子伴侣甲基化异常都可能导致IgA1异常糖基化。异常糖基化的IgA1可通过自我聚集或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区,进而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分泌系膜基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导致肾小球损伤。对IgA1异常糖基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并提供新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一个中国汉族家族性IgA肾病(FIgAN)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并对目前国内外已知的5个致病位点进行排除性定位,从而初步定位该家系致病基因的染色体位点。 方法 判断FIgAN的遗传方式。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在已报道的FIgAN致病区域(2q36、3p23-24、4q26-31、6q22-23、17q12-22)选取微卫星遗传标记(STR),进行基因组扫描,应用两点间连锁分析方法对基因分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该FIgAN家系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对该家系5个已知致病区域内计26个STR的两点间连锁分析结果显示,最大优势对数(LOD)值为0.39(D17S1868),不支持与上述5个染色体区域的连锁关系。 结论 该家系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区域非目前已报道的5个FIgAN致病位点,提示FIgAN存在新的致病区域,并进一步证明了该病的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IgA肾病(IgAN)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于1969年由Berger首先描述。目前认为IgA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家族性IgA肾病(FIgAN)的概念。然而自从Tolkoff-Rubin等第一次报道FIgAN以来,越来越多资料显示FIgAN在IgAN中常见,意大利流行资料显示超过50%IgAN呈家族聚集发病。现就FIgAN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