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试验,观察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急性多巴反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期选择适当的运功改善程度指标临界值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102例和非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49例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急性左旋多巴试验,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为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左旋多巴/苄丝肼剂量水平服药后UPDRS运动部分评分平均最大改善率的差异,建立急性左旋多巴试验的ROC曲线,计算不同临界值下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在左旋多巴/苄丝肼150/37.5mg、200/50mg、300/75mg剂量均有临界值可到达80%以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临界值设定在300/75mg剂量水平的28.5%时可达到97.1%的敏感度;临界值设定在150/37.5mg剂量水平的22.5%可达到93.2%的特异度。结论通过阶梯式急性左旋多巴试验方法可以有效量化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反应性。选择一定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为临界值可使该试验在帕金森病诊断中达到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对其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均以STN为刺激靶点,全部手术患者肌僵直、运动徐缓、震颤等症状即明显改善,2例患者停药,11例患者可明显减少左旋多巴等药物用量。结论笔者认为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及康复护理对获得满意疗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代谢与多巴胺能反应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选择13例Hohen-Yabr Ⅱ期PD患者,分别应用急性阶梯式左旋多巴/苄丝肼(50.0/12.5、100.0/25.0、150.0/37.5 mg)试验评价患者的急性多巴胺能反应性,应用甲酯基托品烷衍生物(11C-CFT)PET研究基底节区的多巴胺转运体代谢变化.分析服用左旋多巴后PD患者的统-PD评分量表运动分量表(UPDRS Ⅲ)评分改善率与基底节区多巴胺转运体示踪剂11C-CFT摄取强度的相关性.结果 13例PD患者首发症状肢体时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缺损,11例患者首发症状肢体同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部分缺损.首发症状肢体对侧的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低于首发症状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患者在左旋多巴/苄丝肼100.0/25.0 mg和150.0/37.5 mg剂量水平的UPDRS运动评分最大改善率与首发症状对侧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的r值分别为0.513和0.572(P均<0.01);与首发症状同侧壳核后部11C-CFT摄取信号强度的r值分别为0.452和0.478(P均<0.05);与基底节其他感兴趣区11C-CFT摄取信号强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Hohen-Yahr Ⅱ期PD多巴胺转运体代谢与多巴胺能反应性这两种生物学标记物具有相关性,有助深入了解P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左旋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6例。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术后3个月分别在开、关状态进行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估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的改善。并对术前术后左旋多巴制剂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②药物开状态时(指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7.9±3.2),(23.5±5.3)分;(37.8±3.4),(45.2±5.4)分;(30.5±3.1),(42.1±5.4)分,(P<0.05~0.01)]。药物关状态时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8.6±2.8),(35.3±4.8)分;(42.6±4.9),(78.4±7.7)分;(35.2±4.7),(70.7±6.8)分,(P<0.05~0.01)]。③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刺激前[(346.3±182.8)mg/d,(880.6±254.9)mg/d,(P<0.01)]。结论: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控制肢体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5.
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对帕金森病僵硬-震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深部脑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在丘脑底核埋置深部电极,通过可控性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僵硬-震颤症状。结果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僵硬-震颤症状,能消除由药物引起的开-关现象和症状波动,服用的左旋多巴类药物可一定程度的减量。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丘脑底核放置深部脑刺激电极,通过适当强度的电刺激,能使症状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少,与损毁术相比相对安全,但价格较昂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8年11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1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严谨的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范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2例共植入22根电极(单侧2例,双侧10例),刺激电极植入靶点均为丘脑底核(STN),全部术后无颅内血肿出现,无感染及永久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刺激相关的不良反应;12例患者随访时间2~28个月,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在开机不服药和开机服药的改善率分别是50%和67%.结论 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良好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关于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PD的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26例,其中"药物关"状态下对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进行评分者226例,对UPDRSⅡ进行评分者159例。"药物开"状态下对UPDRSⅢ进行评分者156例,对UPDRSⅡ进行评分者102例。4种情况下STN-DBS前后合并指标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分别为25.85(16.82~34.88)、17.28(12.37~22.18)、4.29(2.56~6.02)、3.03(0.57~5.48)。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药物开"和"药物关"状态下,STN-DBS手术后UPDRSⅢ评分和UPDRSⅡ评分均比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N-DBS用于治疗PD,能有效改善运动不能、肌肉僵直、步态不稳、姿势平衡性和肌张力障碍、异动症等。  相似文献   

8.
侯群  王珏  孙岩 《临床荟萃》2003,18(5):271-271
患者 ,男 ,78岁。自 3年前开始出现行动缓慢 ,前倾前屈 ,易跌倒 ,左手不自主抖动等。自 2年前开始因上述表现加重而在某医院就诊时诊断为“帕金森病” ,先给予左旋多巴 /盐酸苄丝肼 (商品名美多芭 )治疗无效 ,后加用培高利特 (商品名协良行 )治疗疗效仍不明显。后来在多家省级医院诊治 ,同样诊断为“帕金森病” ,并给予左旋多巴 /盐酸苄丝肼及培高利特治疗 ,亦未取得预期疗效。近 2天因患者病情加重 ,伴有嗜睡、反应迟钝等入院。入院时体检 :反应迟钝 ,对答不切题 ,记忆力及计算力明显下降 ,脑神经 (- ) ,左侧肢体肌张力略高 ,双手前伸时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左旋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6例。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术后3个月分别在开、关状态进行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估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的改善。并对术前术后左旋多巴制剂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②药物开状态时(指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7.9&;#177;3.2),(23.5&;#177;5.3)分;(37.8&;#177;3.4),(45.2&;#177;5.4)分;(30.5&;#177;3.1),(42.1&;#177;5.4)分,(P〈0.05-0.01)]。药物关状态时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8.6&;#177;2.8),(35.3&;#177;4.8)分;(42.6&;#177;4.9),(78.4&;#177;7.7)分;(35.2&;#177;4.7),(70.7&;#177;6.8)分,(P〈0.05-0、01)]。③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刺激前[(346.3&;#177;182.8)mg/d,(880.6&;#177;254.9)mg/d,(P〈0.01)]。结论: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控制肢体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改善帕金森病(PD)核心症状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PD患者2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在基线和随访结束时(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术前、术后日左旋多巴等效计量。结果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UPDRSⅢ)评分及各亚相评分均明显低于未服药状态(P0.05);术后12个月时,未服药及服药状态下的UPDRSⅢ评分及各亚相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服药后各个评分项目的改善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VFT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CDT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日左旋多巴等效计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未见颅内出血、电极位置不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显著改善PD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有效减少药物用量,手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