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电刺激正常及癫痫大鼠丘脑底核(STN),研究黑质网状部(SNr)及苍白球(GP)细胞外液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探讨电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方法 正常大鼠和癫痫大鼠各加只,将刺激电极植入一侧STN,分别用130 Hz和260 Hz进行刺激,同时在同侧的SNr和GP收集细胞外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其Glu和GABA的含量.结果 癫痫大鼠SNr的GABA基础值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电刺激使两组SNr的GABA明显升高.130 Hz和260 Hz刺激明显增高两组GP和SNr的Glu含量,但130 Hz的更显著.结论 SNr细胞外GABA升高在STN电刺激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电刺激增加了GP细胞的活动,STN电刺激治疗癫痫机制不能单纯解释为"功能的毁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海人酸模型癫痫大鼠STN核,观察STN核以及SNr(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细胞在刺激后放电频率的变化,研究电刺激STN对STN内神经元和SNr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探讨STN-DBS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10只癫痫大鼠为实验组,另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参照大鼠立体定向图谱,将记录的玻璃微电极和刺激电极分别插入STN、SNr核团内,刺激频率分为三组,分别为30 Hz、130 Hz、260 Hz。通过单神经元放电细胞外记录方法分别于高频刺激前后记录脑内核团神经元放电情况,分析神经元在STN-HFS刺激前和刺激时放电改变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的STN及SNr神经元放电与癫痫模型大鼠相比,两者放电频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放电模式的分析发现两者也无明显差异(P>0.05)。癫痫大鼠的STN及SNr神经元在30 Hz的刺激过程中放电频率多数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加两种神经元在电刺激后多数神经元放电明显受到抑制。在130 Hz和260 Hz组,受抑制的神经元较30 Hz组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高频电刺激STN明显抑制了STN和SNr神经元的兴奋性,其效果与频率是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毁损丘脑底核 (STN)对帕金森病 (PD)大鼠脚内核 (EP)及黑质网状部 (SNr)γ -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 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10只。对照组采用 6 -OHDA立体定向注入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 (MFB)和中脑被盖腹侧区 (VTA) ,制成偏侧PD模型。实验组分为第Ⅰ、Ⅱ、Ⅲ、Ⅳ和Ⅴ组 ,分别于 6 -OHDA注射前 7d、注射后 1h、2h、3d、7d5个不同时间点 ,局部注射海人藻酸 (KA)破坏STN。 4周后处死大鼠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定量测量各组大鼠SNr区和EP区的GABA免疫反应阳性区面积和免疫反应强度。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GABA免疫组化显示Ⅰ、Ⅱ、Ⅲ、Ⅳ、Ⅴ实验组的注射侧EP面积分别为正常侧的 72 9%、83 7%、79 7%、88 1%、90 1%。对照组注射侧为正常侧面积的 139 1% (P <0 0 5、0 0 1)。各实验组注射侧EP的GABA免疫反应强度 (积分光密度 )均较正常侧减少 ,对照组注射侧较正常侧积分光密度增加 (P <0 0 5 ,P <0 0 1)。Ⅰ、Ⅱ、Ⅲ、Ⅳ、Ⅴ实验组的注射侧SNr面积分别为正常侧的 90 6 %、86 9%、87 3%、80 5 %、80 4%。对照组注射侧面积为正常侧的 10 8 1% (P <0 0 5、0 0 1) ,各实验组注射侧SNr的GABA免疫反应强度均较正常侧减少 ,对照组注射  相似文献   

4.
石菖蒲及其成分对幼鼠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石菖蒲及其成分对幼鼠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的影响 ,以阐明石菖蒲及其成分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方法 将 70只 3周龄 Wister幼鼠随机分为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 ,灌胃组于用药前后 5 d,腹腔注射组于用药前后 1h分别给予电刺激 ,观测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结果 石菖蒲及其成分 α-细辛醚能提高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 ,治疗前各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石菖蒲与 α-细辛醚治疗前后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1)石菖蒲及 α-细辛醚能提高幼鼠电刺激反应性和电致惊厥阈 ,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石菖蒲与 α-细辛醚的疗效一致。 (2 ) α-细辛醚是石菖蒲抗癫痫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电刺激底丘脑核(STN)对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第1组 纹状体仅注射6-羟基多巴(6-OHDA);第2组 底丘脑核区插入电极进行刺激组;第3组 底丘脑核刺激后6-OHDA再注射纹状体组;第4组 假刺激底丘脑核后再注射6-OHDA入纹状体组。手术后6周,分别观察各组大鼠阿朴吗啡(APO)诱发旋转行为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变情况。结果第1、4组出现明显的APO诱发对侧旋转行为,第2、3组出现同侧旋转;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黑质区TH免疫反应(TH-IR)神经元数目在2、3组双侧无明显不同,而1、4组注射侧TH-IR神经元数目显著降低(P<0.01)。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STN电刺激可以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免受6-OHDA的毒性损害,提示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阻止或延缓帕金森病的继续发展和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其丘脑底核区插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采用细胞外单位记录的方法记录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丘脑底核神经元的放电。结果电刺激前对照组和帕金森组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显著差异,而放电形式不同,对照组大部分丘脑底核神经元表现为规则或不规则放电,帕金森组丘脑底核神经元以爆发放电为主;高频电刺激两组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后,两组丘脑底核神经元放电都主要表现为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结论爆发式放电增多可能是帕金森发病潜在的电生理基础。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可抑制丘脑底核的异常放电活动,这可能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致密部(SNc)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及刺激组各15只。模型组及刺激组大鼠于脑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偏侧PD模型,刺激组大鼠丘脑底核区植入刺激电极实施高频电刺激(130Hz),对三组动物的行为学、SNc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2、4周时,刺激组SNc神经元凋亡的阳性率分别为(39.98±12.11)%和(41.12±9.23)%,模型组则为(61.74±7.82)%和(67.12±1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时,刺激组Bcl-2/Bax比值为0.84±1.01和0.88±0.81,模型组则为0.39±0.15和0.30±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刺激丘脑底核对PD大鼠黑质SNc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了SNc区神经递质的分布和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a^2+拮抗剂氟桂利嗪对青霉素致效应和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癫癎模型组:用青霉素钠按6 000 000 U·kg^-1腹腔注射;癫癎预处理组:造模前用盐酸氟桂利嗪 20 mg·kg^-1每隔12 h灌胃,共2次,于第2次给药2 h后制作模型.观察癫癎发作并记录海马神经元单位放电.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大鼠共记录到24个单位海马神经元放电;②癫癎模型组共记录到78个单位海马神经元放电,癫癎发作程度强,发作频率高;③癫癎预处理组共记录到47个单位海马神经元放电,癫癎发作程度减轻,发作频率减少.结论:氟桂利嗪可抑制青霉素致效应,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单位放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百草枯干预小鼠脑内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百草枯组、G-CSF干预组和对照组(均n=8)。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黑质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神经元。结果腹腔注射百草枯20 mg·kg~(-1)·d~(-1),连续5 d后,小鼠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黑质部TH阳性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G-CSF干预后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和黑质部TH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与百草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SF干预后小鼠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升高,黑质部TH阳性表达增加,提示G-CSF对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光学记录的方法观察小鼠脑干听神经电刺激诱发冲动的时间 空间分布 ,及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和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MI)对听觉诱发冲动的影响。 方法  使用出生后早期的 (0~ 5d)ddy/ddy小鼠 ,在冷冻条件下制作有活性的脑干切片 ;用电压敏感染料 (NK 30 4 1)做脑片染色 ;16× 16像素的硅光电二极管阵列 (16× 16pixelsSiliconPhotodiodeArray)设备用来记录刺激听神经所诱发的光学信号 ;观察GABA及竞争性GABAA受体拮抗剂BMI对听神经诱发信号的作用。 结果  刺激听神经诱发的光学信号以时间 空间分布的形式被记录。每一个光学信号分为两个成分 :快的峰电位样反应及慢的长时程反应。快电位的起始相具有突触前性质 ,晚期相具有突触后性质 ,慢的长时程反应可能与多突触传递有关。灌流液中使用 5 0 μmol/LGABA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听神经诱发的脑干神经元信号的幅度 ,BMI可部分逆转GABA对此信号的作用。 结论  多部位的光学系统可以记录电刺激听神经的诱发反应 ,光学信号显示了时间 空间分布的类型。应用药理学的方法可以分析诱发反应的性质。GABA对出生后早期小鼠的诱发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抑制作用部分是通过GABAA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黑质区神经降压素对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黑质区注射神经降压素及其抗血清对效状体等脑区多巴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黑质区注射不同剂量的神经降压素后,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而下丘脑及大脑皮层内多巴胺含量无明显改变;(2)黑质区注射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级状体内多巴胺含且无明显改变。这提示,黑质区外源性神经降压素可增加效状体多巴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快速周期伏安法,以碳纤维微电极在体研究了电刺激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通路前脑内侧束(MFB)或刺激纹状体内的神经纤维末梢对纹状体DA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下:电刺激MFB与刺激纹状体诱发纹状体的DA释放量明显不同。二者的DA释放量取决于所用的刺激强度、脉冲和频率;当给予2.0mA,200次脉冲,125Hz电刺激DA能神经纤维MFB时,可诱发纹状体(21.56±5.77)μmol/L的最大DA释放量,而在nomifensine存在的前提下,给予0.10mA,30次脉冲,20Hz电刺激纹状体DA能神经末梢时,仅诱发(9.02±2.72)μmol/L的最大DA释放量。以上结果表明,尽管刺激强度、脉冲、频率均构成影响DA释放的相关因素,但刺激DA能神经纤维和末梢诱发的DA释放量及所用刺激参数均不相同,提示在刺激不同部位的实验研究中,应重视适宜刺激参数的选择和应用,以便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抑制大鼠大脑皮层SI区对电针抑制持续性痛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电针同侧前肢“合谷”、“内关”穴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 ,50 μl)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晚时相放电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强电针(5 Hz, 5~6 m A)和高频弱电针(50 Hz, 1 m A)都可对背角WDR神经元的晚时相反应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低频强电针的抑制作用大于高频弱电针的作用。用4% MgSO4 抑制皮层体感Ⅰ区(SI区)的活动后,低频强电针对WDR神经元晚时相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提示SI区在电针对持续性痛的镇痛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验在17只麻醉、自主呼吸的SD大鼠上进行,用多管微电极在旁巨细胞外侧核尾侧半(cPGCL)观察了微电泳乙酰胆碱(ACh)及其桔抗剂Atropine(阿托品)对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效应及Atropine对ACh效应的影响。ACh可引起大多数被测神经元(79.6%)兴奋,少数(20.4%)无反应;Atropine可引起神经元兴奋(占被测神经元数的8%)、抑制(占48%)或无反应(占44%)。ACh的兴奋效应和Atropine的抑制效应呈量效依赖关系。Atropine可部分或完全阻断大多数被测试神经元(80.3%)对ACh的兴奋反应。本结果提示PGCL区可能存在着起递质作用的内源性ACh,某些神经元存在着M受体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细胞外电生理记录方法,研究了褪黑激素(MEL)、5一羟色胺(5-HT)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薄片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PAG神经元对MEL和5-HT的主要反应分别为抑制和兴奋。MEL的效应能被5-HT的拮抗剂噻庚啶(CPD)所阻断。结果提示,MEL不仅能通过自身受体,而且部分通过5-HT受体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